五、在编纂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书目指导的重要作用,久已成为共识。古籍编目似易实难,人才培养须经多年历练。近代以来,图书馆界曾涌现大量古籍编目专家,为历次全国性古籍联合目录编纂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古籍总目》编纂持续多年,参与其事者多经磨练,造就了一批古籍编目骨干。然而,面对全国数千家古籍收藏机构所藏的数千万册古籍,古籍编目力量仍嫌薄弱。而古籍书目编纂是一项逐步积累、不断完善的事业,书目收罗的完备与著录信息的精准,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校核修订,迄无止境。《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完成,不仅为古籍整理与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书目工具,在编纂过程中,又为古籍编目队伍培养了后继人材,其中所积累的经验,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三、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主要版本。中国古代典籍的撰着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元以来,历代典籍屡经写抄刊刻、汇编选辑,版本极为复杂,人称书囊无底,难以穷尽。《中国古籍总目》的版本著录,不仅包括历代公私写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本,又综录佛道二藏,旁搜秘本僻书,兼及批校题跋,囊括所有版本类型。至如丛刻单刻、汇印选印、增刊补版、抄配补本等版本特征,形式多样,著录歧异,整合归并,多费斟酌。《中国古籍总目》对于所著录古籍的版本描述,已具初步清理之功。
评分《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2版)》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好书一本,买回来慢慢看
评分《中国古籍总目》作为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编纂特点如下:
评分比较专业,可当参考书用。。
评分如果您发表的评价内容与本书无关,该评价将被删除。
评分很喜欢李扬帆,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2版)很不错,晚清的变局是千古未有之变局,那是动了我们的文化之根的。应对这个变局的精神动力和学术基础,必然也来自传统文化的根基。打开晚清这本书,我们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屈辱,我们应该批判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自律、自觉和自强的精神。当然这些人物的经历是旧的文化所做的奋力一搏,但绝对不是最后的抵抗。他们的言行反而成为一种新的历史积淀,因而也成为我们现在反观自身和迎接全球化冲击的新的起点。走出晚清的起点就是正视那段历史,抛弃晚清情结。一个月后,道光帝在批复穿鼻战报时变得更加强硬,命令停止对英贸易,并放弃追查凶手和要求具结。上谕说著林等酌量情形,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其殴毙华民凶犯,亦不值令其交出并著出示各国,列其罪状,宣布各夷。俾知英夷自绝天朝,与尔各国无与,尔各国照常恭顺,仍准通商。一句话,道光帝生气了,不想和英夷交往了。这种鸵鸟政策无疑全盘否定了林则徐正在追求的区别对待禁烟和正常贸易的政策。道光帝在蛮干。不过,他又令人惊讶地任命林则徐为两广总督(1840年1月5日)。这是在把所有责任逐渐向林则徐转移吗上谕中特别指明林则徐已实授两广总督,文武皆所统属,责无旁贷。倘查拿不能净绝根株,唯林则徐是问。②英国远征军正在组建、集结,净绝根株不但不可能,天朝就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击了。林则徐在1840年上半年主要在加强海防,攻固炮台,反对封关禁海。他意识到可能发生边衅。这已经不是当初所设想的局面了。英军于7月6日侵占定海。接着北上大沽口,直接对统治中枢施压。由于通讯和交通方面的原因,在7月到8月这段关键的时间内,道光帝陆续收到自林则徐(广东)、乌尔恭额(浙江)、琦善(天津)等方面的奏报,由于英军行动迅速,道光帝收到的奏报内容也不断变化,开始还嘉奖林则徐,在得知定海失陷后不免大怒,下令调闽浙、两江兵力合剿。但8月9日收到琦善关于天津防务的奏折后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表示可以接受夷人的禀帖。8月17日,琦善接受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表明清廷的主剿信念动摇,转而论抚了。道光帝对林则徐的恼怒体现在他8月21日收到林则徐续获人烟枪具折的批示上。林是一个月以前具奏的,当时情形和道光帝收到奏折后的情形已大不一样。道光帝用朱批形式斥责林则徐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后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也。③道光帝刚收到巴麦尊的照会三天,其对林则徐的恼怒程度,可想而知。因为道光帝天真地、自大地把英国人的要求真的当成了要求皇帝昭雪申
评分Un libro escrito por mi profeso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