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報恩寺琉璃塔與羅馬大鬥獸場、比薩斜塔、中國萬裏長城等一起,被西方人列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並被西方人譽為東方建築藝術最完美的傑作、天下第一塔、“四大洲所僅有的絕美的偉大建築”,曾經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國建築,安徒生的童話也把它作為中國的象徵!
評分黑白圖紙張很薄。內容一般
評分也正因為如此,盡管中國在近代的整體形象已不斷下降,但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卻仍然能獲得西方人的尊敬。1841年,前來與清廷簽訂《南京條約》的英國“納米昔斯”號軍艦在抵達南京後,艦上英軍紛紛上岸“遊覽”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1854年,美國駐華全權委員到達江寜(南京),其隨員法斯等也慕名參觀瞭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他們也許是最後一批見到該塔的外國人。盡管當時的琉璃塔已是麵目全非,但法斯等人的描述仍充滿著敬意:“麵對這個巨大而無比壯麗的建築物的毀滅和破壞,人們不免感到悲哀。”
評分 評分 評分尼霍夫遊記的齣版和大量發行,使得南京大報恩寺塔成為最為歐洲人熟知的中國建築。遊記在1665年以法文齣版後,激發瞭歐洲第一個中式建築的靈感,這就是由路易十四授命,於1670年在凡爾賽建成的特列安農瓷宮。
評分1412年,明成祖硃棣在南京下令建造大報恩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建造工程曆時19年,動用軍夫工匠10萬人。
評分165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決定派一個使團到中國訪問,並要求隨團的素描畫傢把沿途可能見到的景象以及奇異的建築物以它們本來的形象描繪下來,作為資料保存。當時擔任此職的正是約翰.尼霍夫。約翰.尼霍夫有關大報恩寺及其琉璃塔的描述雖然平實,但評價很高:
評分尼霍夫遊記的齣版和大量發行,使得南京大報恩寺塔成為最為歐洲人熟知的中國建築。遊記在1665年以法文齣版後,激發瞭歐洲第一個中式建築的靈感,這就是由路易十四授命,於1670年在凡爾賽建成的特列安農瓷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