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妻子是胡美琦,江西南昌人。胡美琦曾在厦门大学教育系读书一年,1949年来香港,在新亚书院求学,成为钱穆的学生。1950年暑期,胡家凤迁居台北,不久她也去了台湾,在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师范学院)图书馆任职。新亚书院创办之初,为了筹集办学经费,钱穆常常奔走在香港与台北之间。1952年4月16日,他应旧友朱家骅的邀请,在淡江文理学院新落成的大楼惊声堂为台北联合国中国同志学会作演讲。讲演方毕,突然屋顶塌陷,水泥块直击他的头部,他头破血流,几乎丧命。此后数月,钱穆一直在台中存德巷养病,得到了当时在台中师范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胡美琦的悉心照顾,这为成就他晚年一段美满姻缘打下了伏笔。1952年秋,胡美琦进入台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毕业后来香港,1956年1月30日与钱穆结为夫妇。胡氏未育,著有《中国教育史》等书。
评分非常好的书,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
评分韩复智,山东省齐河县人,一九三〇年生。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历史学研究所硕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应该是钱穆先生晚年的学生之一,主要是研究秦汉史。这部为钱穆先生所做的学术年谱,对研究钱穆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评分三、看法
评分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钱穆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等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评分双十一和618购书者的活动,一大票好书
评分本谱之编著,因为时间仓促,有些钱先生的文章没能及时摘入,希望将来能作补编。又本谱幸赖师友史子明先生、赵忠华、洪进业同学与家人内子蔡美玉女士、子女韩敏媛、韩振华的合力协助,才能如期交稿,其过程详见《后记》与中兴大学文学院《文史学报》第三十二期拙文。尤其在出版前,更深赖内子夜以继日地将五十余册原书与文稿、打字稿三者先后一字一句地仔细对校了两遍,对我最后之通体诵校,帮助很大。此一编著工作,从开始起她就全力地支援,否则,超过时限,本谱就很难出版了。惟个人才疏学浅,谱中错误,在所难免,敬祈方家不吝教正,俾使将来改正之。
评分清代大儒章学诚说:“文人之有年谱,颇觉有补于知人论世之学,不仅区区考一人文集已也。”故本谱不但如韩文公所言“发潜德之幽光”,彰显前贤,而更是为了启发后学,帮助他们能从中得到一些知人论世的宝贵知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