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红一方面军卷(套装1-11册)/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 作者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 定价 | 698.00元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837887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5366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红一方面军卷(套装1-11册)/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历史亲历者回忆录、口述史料、长征日记等的大型历史文献资料集辑。在选材内容上,要求必须是亲历者自己撰写或本人口述资料,以保证文献的史料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一、概况 毛泽东论长征 毛泽东 毛泽东与斯诺谈长征 毛泽东 开始长征 朱德 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 陈云 随军西行见闻录 陈云 英勇的西征 陈云 党的历史教训 周恩来 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 张闻天 回忆遵义会议 王稼祥 回顾长征 刘伯承 红-方面军的长征 聂荣臻 从长征到三大主力会师 彭德怀 长征 杨尚昆 长征的艰险历程 叶剑英 二、告别苏区 转移准备李维汉 回忆长征前红军对陈济棠的统战工作 何长工 出发前的准备 李坚真 出发的前夜 彭加伦 出发之前 董必武 踏上长征步 陈昌奉 告别苏区 吴吉清 暂别了,江西苏区的弟兄! 李富春 从中央苏区撤退 王宗槐 长征路上桥 王耀南 …… 三、通过四道封锁线 四、转兵贵州 五、遵义会议 六、四渡赤水战役 七、巧渡金沙江,线一、线四方面军会师北上 八、胜利到陕北 九、东征西征与大会师 十、综合篇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我们成功的原因 我们红军遇着这样的艰难险阻,何以竟能达到目的呢?我们成功的保证何在呢? ,我们有真正英勇不怕牺牲的红军战士。上面已经讲过几个事迹,足以证明这点。现在还可以举出许多事实来证明红军之英勇。 我们红军是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炮火中锻炼出来和生长起来的。他们善于冲锋,善于进攻,善于从事远征,彼此团结非常之坚,因此无论如何都是击不破的。 当时我们在遵义向王家烈两师进攻的时候,王军沿马路退却。而我们黑夜从羊肠山路上抄过去,火把都没有点一个。八点钟内跑了50公里,行抵乌江时,敌军后几团还来不及渡江,于是我们先把浮桥拆毁,后将敌军消灭。难道这不是证明我们红军之非常灵活,非常富于进攻力吗? 在川黔边界上,敌人筑起了三层炮台,在上面集中了大批火力。炮台位于山之斜面,高层炮口密如蜂房,长约1000米,我们在十分钟内即把头两层炮台占了,并飞奔前进。这一天我们之进攻,并不是从山脚下开始,而是跑了30公里的远路以后才开始的。我们一面唱歌,一面冲锋。这证明我们红军有何等热烈英勇的精神。 可是红军不仅善于进攻,而且遇必要时还善于作有组织的退守。例如赤水之战,我们打了一整天,到下午10时知道敌人援军已到,于是决定退却。先造好了桥,半个晚上就把桥搭成,半夜之内就把红军渡尽,天明时,红军主力已退到了离河岸15公里之地。在这次退却中没有一个红军兵士有不满意或情绪不好的表现。敌军败退时,往往狼狈鼠窜,溃不成军,而红军之退却则非常有组织,有秩序。 在八个月的西征过程中,我们平均每天走100-120里,都是山路,而且常在夜里。我们在山上平均每小时走三公里。如果有一部分或一小队被敌人截断了,他们就有组织地退却,然后再与主要部队会合。 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儿童团的支部书记,年仅13岁,到地方居民里面工作,仓促中与红军主力隔绝了。他爬山过岭,整整寻了三天三夜,饿得全没气力,几天寻不着滴水入口,只得饮自己的尿,结果他还是找着了自己的同志和自己的部队。 只这几个事实就足以证明我们红军之团结性,证明我们战士之无限英勇,证明他们在任何条件之下都能够有组织地行动。 军事技术之学习也增进了。各军事学校毕业的指挥员已有七批。我们有特别军事技术学校。有造就游击队队长的专门学校。 我们经过了多年内战,得到了莫大的实际军事经验。我们就利用这种经验来训练我们的战士,提高全军的战斗力。 红军工程队程度也大大提高了。例如我们没有精良的渡河工具,可是相当地精通这门技术,因此屡次能够设法过河。 在行军期间,我们无时不注重兵士中的政治和教育工作。每天早上(在出发以前,开始上早操的时候),或每天晚上,必举行政治谈话。我们利用一切机会来教育红军兵士,教他们如何进攻、防守、防御以及使用各种军器等等。首先是利用过去军校毕业的同志来进行这项工作,这些同志在红军内起莫大的作用。 红军之所以这样英勇,是因为战士们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我们的红军,过去在江西就明白它的使命是要拥护土地革命。现在它又知道目前中心任务是争取民族解放,并准备在全中国完成苏维埃革命。红军不但养成了为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而斗争的精神,而且养成了为世界革命而斗争的精神。红军兵士非常愿意知道国际事变,知道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情形。党报,苏维埃机关报,红军机关报《红星》,都经常发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消息和文章。 …… |
| 序言 | |
读完这套《红一方面军卷》,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性。书中对于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初期,特别是遵义会议前后的战略决策过程,进行了极为详尽的分析。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以及毛泽东同志是如何凭借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段落。书中的叙述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战略层面,更深入到具体的战役细节。比如,书中对血战湘江的描写,那种悲壮而惨烈的场面,读来令人扼腕。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奋力搏杀,看到了无数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也正是这种牺牲,才换来了革命的火种得以延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胜利,而是深刻地剖析了失败与教训,这使得整部作品更具历史的真实感和思想的深度。这套书不仅让我了解了红一方面军的辉煌,更让我看到了他们经历的磨难与付出,这种反思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长征中的后勤保障和情报工作很感兴趣,而这套《红一方面军卷》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书中详细地讲述了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克服物资匮乏的难题,如何组织分散的部队进行有效的后勤供给。那些关于如何筹集粮草、如何制作简易武器、如何搭建临时医院的描写,都让我惊叹于红军的智慧和创造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情报工作的部分。在信息高度不畅通的年代,红军如何建立自己的情报网,如何利用各种渠道获取敌人的动向,如何通过破译敌人的电报来制定作战计划,这些细节的披露,让我看到了红军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们。书中还描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如何与当地群众建立联系,如何获得群众的支持,这种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读来总是让人倍感温暖。这套书让我看到了长征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行动,更是一场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斗争,而红一方面军在这场斗争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作为一个对军事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套《红一方面军卷》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材料。书中对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以及几次关键战役的指挥艺术,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智取”而非“强攻”的战例的描写,比如四渡赤水的神奇运用,书中对每一次渡河时机的把握,对敌人部署的精确判断,都让我看到了指挥员们超凡的智慧和胆略。同时,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提及了长征初期红军的一些失误和教训,比如在湘江战役中的惨痛代价,这些内容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真实和可信。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毛泽东同志如何逐步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以及他如何在军事指挥上发挥核心作用的章节,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革命的走向至关重要。这套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战略智慧和革命意志的教科书,让我对红一方面军的军事成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部《红一方面军卷》带给我的,是一种关于信仰的力量的深刻体验。书中对红军战士们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的描写,让我深受感动。我被书中那些普通的红军战士的故事所打动,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显赫的功勋,但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起了革命的脊梁。书中关于红军战士们在面对死亡时,依然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情景,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们也从未放弃希望,从未动摇信仰。这套书不仅仅讲述了历史事件,更传递了一种精神。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那样的艰难困苦下,红军能够最终取得胜利。那是一种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部作品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和传承。
评分这部《红一方面军卷》的出版,对我这个一直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补课机会。一直以来,长征的故事在教科书中都有提及,但那些简略的叙述总是让我觉得意犹未尽,总想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拿到这套书,我立刻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翻开第一卷,扑面而来的便是那个年代的艰辛与豪情。书中对红军从井冈山时期艰难跋涉,到艰难创建根据地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红军战士们如何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寻找生存之道的情节印象深刻。那些生动的细节,比如战士们用野菜充饥,用树皮裹伤,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药材,都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付出的巨大代价。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而是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红军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他们是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步步走向胜利。这套书让我对红一方面军的形成和早期斗争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份对革命精神的深刻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