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5)
:98.00元
作者:谢耘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84716
字数:304000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基本民生问题、综合幸福指数、社会信任度、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度、社会支持度以及阶层认同与社会流动等重点、热点民生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呈现了中国民生、民意的状况,提示了中国社会民生发展的问题和短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既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方案参考,也为学术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4年综合民生调查报告/001
一 样本结构/003
二 基本民生问题调查/004
三 工作生活状况调查/012
四 研究小结/067
五 对策建议/069
2 2014年幸福感调查报告/072
一研究介绍/072
二 主观幸福感调查/075
三 五大需求满足情况/084
四 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构建/097
五 研究小结/098
Ⅱ 分类报告
3 2014年居民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100
4 2014年居民阶层认同与社会流动调查报告/151
5 2014年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194
6 2014年居民社会公平感调查报告/219
7 2014年居民利他行为调查报告/235
8 2014年居民社会支持调查报告/257
9 附录 问卷节选/279
10 后记/289
Abstract/290
Contents/292
作者介绍
谢耘耕,男,文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2002-200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2007-2009年)。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现状”非常敏感的人,总想知道我们社会现在到底“卡”在哪里,未来又该往哪个方向使劲。而这份报告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张详尽的地图,标明了我们正在行走的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岔路口和隐藏的陷阱。它没有回避那些敏感或者棘手的问题,反而直面它们,用数据为我们指明了需要重点关注的“痛点区域”。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平衡的视角,既肯定了过去一段时间取得的进步,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现存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既有温度又不失理性的分析,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踏实。我甚至觉得,这份报告不仅仅是给政策制定者看的,对于每一个关心社区发展、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普通市民来说,它都是一本绝佳的“社会生存指南”,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评分每一次接触像这样全面的社会调查报告,都会让我对“宏大叙事”产生一种敬畏感。它成功地将那些抽象的、官方文件里读起来冷冰冰的指标,转化成了活生生的生活细节和群体情绪。例如,书中对某些特定消费习惯变化的解读,绝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学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动因和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是这份报告的亮点之一。我甚至从中看到了未来几年社会舆论可能关注的焦点,仿佛提前捕捉到了时代的“预警信号”。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让我们得以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教育医疗、养老保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出发,去理解整个国家运行的逻辑和挑战。读完后,我会更加珍视那些基于事实和研究的公共讨论,而不是盲目跟风那些情绪化的声音。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看起来就不小,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其中涵盖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我一直坚信,真正的研究报告,是能够经受住反复推敲的,它不只是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方法论上的严谨性,数据如何收集、样本如何选取、偏差如何控制,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一份报告的生命力。我能感觉到,编写团队在这些基础工作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结论,具有极高的可信度。这使得我们在引用或讨论社会现象时,有了一个坚实的、有据可查的参考坐标。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快餐读物,而是一本需要时不时翻阅、对照当下新闻事件进行验证和反思的工具书,其价值是持续性的,随着社会变迁,它提供的基准线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份沉静而专业的封面设计,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我原本以为阅读这类报告会枯燥乏味,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原来社会调查的报告可以写得如此引人入胜,仿佛是在跟一位非常博学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度对话。它没有把复杂的概念复杂化,而是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宏观的政策导向与微观的个体体验巧妙地串联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切入角度,非常新颖且具有前瞻性,比如它对特定新兴行业从业者心理状态的描摹,那种精准的捕捉,绝对不是凭空想象就能达到的。这感觉就像是,作者们真正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了那些最需要被倾听的声音,然后将这些零散的片段系统地编织成了一幅完整的社会图景。读完之后,我立刻想起了身边好几位朋友和家人,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读物都难以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份量,那种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份沉甸甸的官方档案,里面记载着我们这个社会最真实的脉搏和温度。我一直对那种基于大量数据和严谨分析的报告特别着迷,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穿透日常的喧嚣和表象,直抵问题的核心。我猜想,这份蓝皮书里一定充满了图表、统计数据和细致的案例分析,光是想象那种密密麻麻的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千家万户的生活状态,就让人肃然起敬。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事实说话,这种朴实的力量,才是真正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我期待看到其中关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生活满意度、社会保障、就业压力等方面的详细对比,那种细致入微的描摹,想必能让人对“民生”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这绝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读物,更像是进行一次深入的社会体检,看完之后,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会有一个更清晰、更具批判性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