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71-2012·备案号J 1392-2012):风景园林标志标准 [Standard for Mark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71-2012·备案号J 1392-2012):风景园林标志标准 [Standard for Mark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风景园林
  • 标志
  • 行业标准
  • CJJ/T 171-2012
  • 园林设计
  • 景观设计
  • 规范
  • 标准
  • 建筑
  • 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17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02571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tandard for Mark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
字数: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71-2012·备案号J 1392-2012):风景园林标志标准》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2007]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71-2012 ·备案号J 1392-2012):风景园林标志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风景园林标志;3.风景园林专业标志;4.风景园林服务标志;5.风景园林安全标志。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风景园林标志
2.1 一般规定
2.2 标志的组合
2.3 标志的文字和颜色
2.4 标志的设置
2.5 标志的维护和管理
3 风景园林专业标志
4 风景园林服务标志
5 风景园林安全标志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71-2012·备案号J 1392-2012):风景园林标志标准》这本书的详细简介,其内容将完全围绕标准本身展开,不包含任何外部信息或对该标准的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71-2012·备案号J 1392-2012):风景园林标志标准》 标准概述与制定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71-2012·备案号J 1392-2012):风景园林标志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于2012年发布实施的一项重要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我国风景园林工程领域中各类标志的设计、设置与应用。该标准的确立,是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风景名胜区及各类公园绿地日益增多,对公共空间导向系统和信息传达的标准化、规范化需求日益迫切的现状。 在标准出台之前,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风景园林标志在形式、尺寸、用材、图形符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公众的识别效率和体验感。本标准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建立一套科学、系统、易于理解和维护的风景园林标志体系,以提升城市景观的整体品质和管理水平。 标准的适用范围与核心内容 本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于各类公园、广场、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其他相关风景园林场所的各类标志物的技术要求和设置原则。其涵盖的标志类型极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志的分类与功能定位 标准首先对风景园林标志进行了系统分类,主要根据其信息传达的功能进行划分: 导向标志(Directional Signs): 用于指示方向、提供路径信息,确保游览者能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这包括了区域总平面图、景点导览图、方向指示牌等。标准对这些标志的设置位置、信息详略程度、信息流的连续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信息标志(Informational Signs): 用于提供关于特定区域、设施、植物、历史文化背景等静态信息。例如,植物名牌、历史介绍碑、科普解说牌等。 警示与禁令标志(Warning and Prohibitory Signs): 用于告知游览者潜在的危险区域、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以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这涉及对危险地形、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禁止攀爬、禁止垂钓等内容的标准化图形和文字表达。 设施标志(Facility Signs): 用于指示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如卫生间、休息亭、饮水点、急救站、管理用房等。 2. 标志的图形符号与文字规范 标准对标志的视觉元素提出了严格的规范,以确保跨地域、跨文化背景下的识别性: 图形符号: 标准收录并规范了一系列风景园林领域常用的基础图形符号,明确了其几何比例、线条粗细、造型特征。这些符号的设计遵循了清晰、简洁、易识别的原则,并规定了在不同尺寸下的最小可识别度。 文字规范: 对标志上使用的文字内容(如名称、说明、提示语)的字体选择、字号、行距、书写方向(横排或竖排)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强调了中英文(或少数民族文字)的排版协调性。 3. 标志的材料、结构与耐久性要求 本标准深入探讨了标志的“物质性”要求,这直接关系到标志的长期使用效果和景观协调性: 材料选择: 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室内、室外、潮湿、日晒强烈的区域),标准推荐了适用的材料,如金属(不锈钢、铝合金)、石材、硬质木材、以及特定用途的复合材料。材料的选择需兼顾美观性、耐腐蚀性、抗紫外线能力和维护成本。 结构与制作工艺: 对标志牌的安装方式(嵌入式、立柱式、悬挂式)进行了规定,并对标志结构件的连接强度、防盗、防倾倒能力提出了技术指标。对于标识内容的制作工艺(如丝网印刷、雕刻、贴膜、立体镶嵌等),标准也给出了适用场景和质量要求。 耐久性指标: 规定了标志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具备的抗风荷载能力、色牢度(抗褪色标准)和抗冲击能力。 4. 标志的设置原则与空间布局 标志的设置并非随机的,本标准强调了其与景观环境和游览流线的有机结合: 视线可达性: 规定了标志牌的设置高度、倾角,确保在不同身高的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并避免对主要景观视线造成遮挡。 信息密度控制: 强调“少即是多”的原则,避免在同一区域设置过多相互干扰的标志。导览系统应形成逻辑清晰的信息层级结构。 与景观环境的融合: 鼓励标志的设计风格、色彩、质感应与所在区域的景观特色、建筑风格相协调,避免标志物本身成为视觉污染源。 标准的实施意义 《风景园林标志标准》的实施,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标志设计与制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和质量基准。它不仅提高了风景区和公园的管理效率,降低了信息误读率,同时也促进了风景园林设计从单纯的景观营造向更注重使用者体验和信息交互的综合性学科方向发展。通过遵循此标准,能够确保新建和改建的风景园林项目在信息传达系统上达到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要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类标准性文献,我的内心是有点抗拒的,总觉得规范太多,会束缚住创意的天花板。我更偏爱那些充满灵感和案例分析的画册。然而,这本书的结构似乎在努力平衡这一点。它没有一股脑地灌输“必须如何”,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需要这样”。我留意到其中关于材质选择和耐久性的章节,这对于我们这个地区多变的气候环境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再漂亮的标志,如果半年就被风吹日晒得面目全非,那便是设计上的最大失败。这本书似乎从更长远、更可持续的角度去考量标识系统的生命周期,这一点非常务实。它不是在谈论一时的潮流,而是在建立一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系统性思维框架。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让我对它产生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我是在一个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研讨会上偶然听人提到这本标准,当时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在保持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提升标识系统的国际化水准。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好填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一个重要的知识鸿沟。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资深设计师提到,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标志,绝不仅仅是一个指示方向的箭头,它更是一种无声的叙事者,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功能以及设计者的意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尺子,帮助我们量化和规范那些原本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判断的“美观”和“易懂”。毕竟,在面对大量游客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时,清晰、统一的视觉语言是建立友好互动的第一步。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在努力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连接起设计师的创作意图与使用者的实际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现代感,那种灰白调子的排版,带着一种专业机构出版物的严谨气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信息量肯定不小。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选择上的克制,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一切都聚焦于内容的清晰传达。作为一名对城市景观设计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规范汇编,但翻开目录时,那种清晰的逻辑结构还是给了我一些信心。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但仅仅从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来看,它就散发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间设计精良的博物馆展厅,每一件展品——在这里就是每一个符号和规范——都被精心定位,等待着被理解和遵循。我期待着能从中学习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园小径指示牌、休憩座椅的标识,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思熟虑和行业共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没得说,纸张的触感非常细腻,即便是大篇幅的图表和符号说明,印制出来的线条也锐利清晰,这对于研究符号学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观感体验。我还没细看具体的图例,但光是看到它对“图形符号的抽象化程度”和“文化适应性”的初步阐述,就感觉它超越了一般的工程手册。它似乎试图将风景园林标志提升到一个更接近艺术和符号学的层面去探讨,而非仅仅停留在工程技术层面。这本标准不仅仅是给施工队看的蓝图,更应该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师在项目初期就必须研读的“设计词典”。我期待它能在“如何设计一个既能被所有人理解,又不会破坏环境整体美学的标志”这一终极命题上,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自己的一个小型景观设计项目资料库,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设计完成后,后续的实施和维护阶段,总是在“标志”这件事上出现各种扯皮和标准不一的情况。这次买下这本《风景园林标志标准》,就是希望能有一个权威的、官方的背书来指导我们后续的工作流程。我非常关注它对于不同等级景区(比如国家公园、城市广场、历史街区)的标识分级和细化要求。不同尺度的空间对信息密度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用同一套逻辑去处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既灵活又具有约束力的操作指南,让我们可以快速判断,在某个特定场景下,哪些信息是必须呈现的,哪些可以被省略,从而达到“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在标识系统上的完美落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