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澄清概念,回溯原点,展现一贯之系统,明本发微,以利正解。
《论语》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形塑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有“仁”、“礼”以及“中庸之道”。孔子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最终成为一百世师”。其思想跨越时空局限,突破语言、种族与宗教的藩篱,受到有识之士的一致推崇。
跨越智慧的门槛,消除文字的隔阂聆听先圣修身养德的智慧之声品味孔子心系普世的仁者胸怀。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君子不器。
——《论语》
目录
前言《论语》的普世价值正在发出耀眼的光芒
导读一 阅读《论语》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导读二 解读说明有关本书的几点特殊意见
导读三 孔子小传
导读四 《论语》源流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精彩书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季氏在家庙的庭前,举行天子所专享的八佾之舞。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这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容忍的!”
【注解】
①季氏:指季平子,名为季孙意如,为鲁国当权卿大夫,曾把鲁昭公逐出国境,另立昭公之弟定公。定公即位时,孔子四十三岁。
②八佾:舞名,每佾八人,八佾六十四人,为天子所享之礼乐。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季平子以大夫身份而僭用天子之礼乐,无异于礼坏乐崩,天下无道,所以孑L子极为不满。此事发生于孔子三十五岁左右。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鲁国三家大夫在祭祖典礼中,冒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诗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上有‘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严肃穆地主祭。’这两句话在三家的庙堂中怎么用得上呢?”
【注解】
①三家:古代诸侯有国,大夫有家。鲁国的三家皆为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桓公传位于庄公,另有庶子庆父、叔牙、季友,其后代分别称为仲孙(后改称孟孙)、叔孙、季孙。“孙”指其为桓公子孙。由于庆父与叔牙皆得罪而死,季友成为宗卿,可立桓公之庙。三家之堂即指桓公之庙。参考。
②雍:引自《诗经·周颂·雍》。
③堂:根据古代庙制,室外为堂,堂外为庭。歌《雍》在堂,而舞佾在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
【注解】
①仁:就人之性而言,是指真诚的心意以及向善的自觉力量;就人之道而言,是指人生正途或择善固执;就人之成而言,是指完美的人格。如果把这句话说完全,就是: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不走在人生正途上,又缺少完美的人格,那么礼乐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此处,以真诚的心意来解释“仁”字,较为贴切。参考。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译文】
林放请教礼的根本道理。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一般的礼,与其铺张奢侈,宁可俭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注解】
①林放:鲁国人,背景不详。
②奢、俭:代表两个极端,俭则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质,即真诚的心意。
③易、戚:有重外与重内之分。丧礼对真诚心意的强调,更甚于其他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另外,奢与俭无法并取,易与戚却可以兼顾,只是须分清本末。或许这就是孔子答复“礼之本”的要旨吧。这段话表明了孔子“承礼启仁”的基本观点。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夷狄还知道有君主,不像周朝诸国连君主都没有了。”
……
前言/序言
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傅佩荣译解论语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不错,买了一套。
评分
☆☆☆☆☆
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对理解老祖宗的咚咚很有帮助,正好做活动就拍下了啊
评分
☆☆☆☆☆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甲骨文丛书:野蛮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评分
☆☆☆☆☆
我背诵了四书,但是加上傅老师给我们的解读,让我又一次深入了解和理解了文章中的意思。
评分
☆☆☆☆☆
早就想买傅老师的书了,非常好
评分
☆☆☆☆☆
教授的见解很明确,感觉有很多地方讲的很好。
评分
☆☆☆☆☆
早就想买傅老师的书了,非常好
评分
☆☆☆☆☆
大师作品,马马虎虎
评分
☆☆☆☆☆
儿子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