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學傢顧誠先生開山之作
遍查近1000種方誌 正說李自成、張獻忠
補齊作者生前親筆添加的萬餘言資料,初版已脫銷近30年
為配閤顧誠著作係列成套,特推齣修訂版。
《明末農民戰爭史》是顧誠先生的第一部專著。《明末農民戰爭史》從明末農民戰爭爆發,敘至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失敗。洗練的文字,忠實呈現那一段決定此後中國500年曆史的血雨腥風和驚心動魄。初版之後,顧誠本人曾對書中錯漏之處做過一番校訂,對書末所附《大順政權地方官員錶》等做瞭大規模增補。本書再版之際,將上述內容完整呈現;並以代序的形式,收錄作者的一篇逸文《我的治學經曆》。
第一章 明末農民戰爭的背景
第一節 明後期政治的腐敗
第二節 土地高度集中
第三節 國傢財政的破産和賦稅的加派
第四節 水利失修和災荒頻仍
第五節 軍製的敗壞
第六節 裁驛遞
第七節 農民大起義的前奏
第二章 明末農民戰爭的爆發
第一節 陝西農民首建義旗
第二節 勤王兵的嘩變
第三節 張獻忠、李自成參加起義
第四節 起義早期的特點
第三章 起義初期明政府的對策和義軍主力轉入山西
第一節 楊鶴主撫政策的失敗
第二節 起義軍在山西的發展
第三節 陝西起義軍的堅持鬥爭
第四節 起義軍的詐降和突破黃河天險
第四章 起義中期的韆裏轉戰
第一節 嚮中原進軍
第二節 起義軍的漢中突圍
第三節 起義軍的大舉入豫和所謂“滎陽大會”
第四節 起義軍攻剋鳳陽
第五節 崇禎八年起義軍在陝西的勝利
第六節 明廷的剿撫並用和高迎祥的犧牲
第七節 李自成等部進軍四川
第五章 明末農民戰爭一度轉入低潮
第一節 明廷十麵張網和增兵增餉
第二節 李自成等部連遭挫摺
第三節 張獻忠、羅汝纔部的“受撫”
第四節 榖城、房縣“受撫”的透視
第六章 張獻忠、羅汝纔重舉義旗和楊嗣昌督師的慘敗
第一節 剿餉延期和加派練餉
第二節 張獻忠、羅汝纔等部再次起義
第三節 楊嗣昌奉命督師
第四節 瑪瑙山之役
第五節 張獻忠、羅汝纔部轉戰四川
第六節 張獻忠、羅汝纔部的齣川和攻剋襄陽
第七章 李自成起義軍在河南的大發展
第一節 李自成起義軍挺進河南
第二節 李自成起義軍攻剋洛陽
第三節 李自成起義軍首攻開封和項城戰役
第四節 李自成、羅汝纔聯軍二攻開封
第五節 襄城之役和三攻開封
第六節 侯恂督師和起義軍一敗孫傳庭
第七節 革、左五營同李自成部義軍的聯閤作戰和攻剋汝寜
第八節 李自成起義軍在河南凱歌行進的原因
第八章 李自成起義軍南下湖廣和襄陽政權的建立
第一節 李自成等部南下湖廣
第二節 起義軍的走嚮統一和“羅、賀事件”
第三節 襄陽政權的建立
第九章 張獻忠起義軍的進軍湖廣、江西
第一節 張獻忠部的轉戰豫皖
第二節 張獻忠部占領武昌
第三節 張獻忠部南下湘贛
第四節 大西政權在湘贛的設施
第十章 孫傳庭部的覆滅和李自成西安建國
第一節 吳甡督師之議
第二節 孫傳庭的齣關和覆滅
第三節 李自成起義軍占領西安
第四節 李自成起義軍的收取三邊
第五節 建國大順
第六節 大順軍的渡河東徵和永昌元年詔書
第七節 寜武之戰和勢如破竹的進軍
第八節 大順軍的南綫作戰
第十一章 明朝在覆滅前的掙紮
第一節 李建泰奉命督師
第二節 調吳三桂部進關之議
第三節 南遷之議
第四節 沒頂之際的幾根稻草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關之戰
第一節 大順軍攻剋北京
第二節 大順政權在北京期間的措施
第三節 山海關戰役
第四節 大順軍的放棄北京
第十三章 大順政權的失敗
第一節 明朝官紳的叛亂
第二節 李自成返迴西安時的部署
第三節 清軍占領山西
第四節 懷慶之役和清軍占領西安
第五節 西北地區明降官降將的叛亂和該地區大順政權的崩潰
第六節 李自成的犧牲和大順政權的失敗
第十四章 大西軍在四川
第一節 大西軍的入川
第二節 張獻忠在四川建國
第三節 官紳地主的叛亂和大西政權的加緊鎮壓
第四節 張獻忠的犧牲及大西政權失敗的原因
第十五章 弘光政權的覆亡和南方的階級鬥爭形勢
第一節 弘光朝廷“藉虜平寇”政策的破産
第二節 南方農民反對封建統治的鬥爭的特點
第三節 南方的佃變
第四節 南方的奴變
附錄
說明
(一) 大順政權地方官員錶
(二) 大西政權地方官員錶
(三) 山海關戰役後三個月內官紳叛亂情況錶
這本書最讓我拍案叫絕的一點,是它對“失敗者敘事”的重構。長久以來,關於明末的敘事往往聚焦於“清廷入關”的最終勝利,或是“流寇”的最終覆滅。然而,作者通過詳實的證據鏈,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曆史舞颱上轉瞬即逝的次要角色和地方武裝。他細緻地描繪瞭在主體戰爭之外,地方豪強、宗教團體如何利用混亂局麵漁利,甚至如何與流寇周鏇。這種“去中心化”的曆史視野,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時代的認知。它告訴我們,明末的戰爭不是兩軍對壘的簡單遊戲,而是一場牽動社會所有階層、所有地域的、無序的、多中心的權力爭奪戰。正是這種對全景式社會動蕩的捕捉,讓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軍事史範疇,成為瞭一部關於社會結構如何崩潰與重塑的深刻研究。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學術深度令人嘆服,但其敘事的節奏感卻像是一把雙刃劍。對於那些渴望快速掌握事件脈絡的讀者來說,初期的鋪墊或許顯得有些冗長。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來梳理萬曆朝中後期的財政危機和土地兼並問題,雖然這些背景是理解戰爭爆發的基石,但對於急切想看到“打仗”場麵的讀者來說,初期略顯沉悶。然而,一旦進入到崇禎年間的全麵戰爭階段,那種嚴謹的考證便開始爆發齣巨大的能量。作者對於不同流寇集團之間的復雜關係——聯盟、背叛、互相傾軋——的處理,可謂是教科書級彆的。特彆是關於“闖王”部內部權力鬥爭的描摹,不再是過去簡單化的忠奸對立,而是呈現齣一種符閤人性和權力邏輯的復雜動態。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簡單的答案,而在於提齣更精妙的問題,迫使讀者跳齣現有的曆史框架去重新審視。
評分我嚮幾位對明史略有涉獵的朋友推薦過此書,但每次都會提醒他們,這絕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的語言風格偏嚮於學術論述,少有通俗小說中常見的煽情橋段。當你深入到後期,特彆是分析農民軍失敗的原因時,那種曆史的必然性帶來的宿命感會變得愈發沉重。作者對明末衛所製度的瓦解、火器使用的地域差異,以及不同地區民眾對起義軍的接受程度,都做瞭非常深入的地域性研究。這使得地域性的差異不再是背景闆,而是決定戰爭走嚮的變量。每一次閱讀,都會因為對特定曆史情境理解的加深,而對某些已知的曆史結論産生新的質疑。這種層層遞進、不斷深化的閱讀體驗,是許多同類作品難以企及的高度。它需要讀者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吸收,去思辨。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處理“史料”與“故事”之間的平衡藝術。很多曆史著作要麼過於偏嚮冷冰冰的文獻堆砌,要麼淪為過度文學化的臆測。但在這本書中,作者似乎找到瞭一個黃金分割點。他對那些地方誌、奏摺、甚至是口述曆史片段的引用,總是恰到好處地嵌入敘事之中,仿佛文物被賦予瞭新的生命。例如,在描述某一城池被攻陷後的社會反應時,書中穿插的幾段地方士紳的私人信件,其衝擊力遠勝於空泛的論斷。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更像是一次與曆史當事人的“對話”。它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因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是揭示重大曆史轉摺的關鍵。這種“細節決定一切”的寫作態度,是真正有誌於嚴肅曆史研究的標誌。
評分這本關於明末農民戰爭的巨著,初讀時就被其磅礴的氣勢和紮實的史料功底所震撼。作者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矛盾、階級衝突以及各路起義軍的興衰榮辱,進行瞭極其細緻入微的剖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李自成、張獻忠等主要領袖的戰略決策和個人魅力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又深刻的洞察力。書中的地圖繪製精良,對於理解戰役的地理環境和社會背景至關重要。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戰事,而是將每一次農民軍的進退與明朝廷的腐敗無能、邊軍的消極怠戰緊密聯係起來,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曆史圖景。讀完之後,你很難不對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能看到那些衣衫襤褸的農民,如何從絕望中燃起反抗的火種,又如何被曆史的洪流所吞噬。這種對個體命運與宏大曆史敘事相結閤的敘述方式,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情感上的共鳴。
評分正版圖書,值得收藏!
評分#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上,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差評,這樣其他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會作為參考,會影響該商品銷量,而商傢也會因此改進商品質量。
評分曆史學傢顧誠先生治學謹嚴,一貫堅持“竭澤而漁”和“無信不徵”的考實風格。在鈎沉史料、嚴密考證的基礎之上,他撰寫瞭一些短小有趣的文史劄記,如《瀋萬三及其傢族事跡考》《談我國史籍中有關熊貓的記載》《談清官》《談萬壽無疆》《從李自成的詩談起》《明代的宗室》等,既史料充分又頗有趣味。《顧誠文史劄記:明朝沒有瀋萬三》收入先生撰寫的文史劄記、隨筆等共計39篇,大多篇幅短小、內容有趣、見解深刻。
評分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曆史。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好。。。。。。。。
評分好書,最近天氣好正好看書
評分瞭解明末農民戰爭史的一本書
評分顧城先生的書對於瞭解南明那段曆史很有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