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检索

现代信息检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文德 编
图书标签:
  • 信息检索
  • 现代信息检索
  • 搜索引擎
  • 文本检索
  • 信息科学
  • 数据挖掘
  • 机器学习
  • 自然语言处理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
ISBN:97875335401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899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字数:36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信息检索》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希望读者通过《现代信息检索》的阅读,能较好地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内容,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内页插图

目录

1 网络信息检索基础
1.1 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1.2 信息的类型及特点
1.3 检索工具及索引语言
1.4 检索程序及获取原文
1.5 检索效率分析和检索策略探讨
1.6 联机信息检索系统

2 网络资源检索
2.1 因特网基础知识
2.2 基本网络应用
2.3 搜索引擎
2.4 Web 2.0应用
2.5 学科信息门户
2.6 开放获取

3 图书信息检索
3.1 图书信息的检索概况
3.2 馆藏书目数据库
3.3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3.4 超星数字图书馆
3.5 读秀学术搜索
3.6 其他电子图书数据库
3.7 参考工具书

4 中文期刊信息检索
4.1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4.2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4.3 维普资讯网
4.4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
4.5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4.6 中文科技期刊引文库

5 英文期刊信息检索
5.1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line全文数据库
5.2 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
5.3 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 (IEL)全文数据库
5.4 Emerald全文数据库
5.5 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
5.6 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
5.7 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
5.8 其他外文全文数据库

6 特种文献信息资源检索
6.1 专利信息资源检索
6.2 标准信息资源
6.3 学术会议信息资源检索
6.4 学位论文信息资源检索

7 信息的利用
7.1 文献的阅读和鉴别
7.2 信息的搜集方法
7.3 如何分析文献获取信息
7.4 信息素材的积累
7.5 信息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7.6 获取信息资源的策略
7.7 如何撰写英文文献

精彩书摘

1网络信息检索基础
1.1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术语
1.信息
维纳在他的《信息控制论》中指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内容的总称。”其物理意义是:“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必须是有意义的载体。”如声、光、热、电流、电磁波以及文字等物质,都可作为有意义的载体,即信息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事物。信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也可从各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的定义甚多,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在发生源和吸收源之间,当发生源发出的信号被吸收源所理解,信号就成为信息。”
信息的现代科学含义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被包含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交换与传输,无论各行各业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活动都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当今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交换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之间,尽管有的是本能、原始、低级的。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和延续,都有赖于同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如动物在求偶或遇险时,都会本能地发出感应信息或信号信息,以传递给同类,其传递方式有同类可以判别的“气味”和“声音”等形式。
作为信息,除了必须是“有意义的载体”外,还具有一定的特征,即预先性(如天气预报,必须是提前的,落后则失效)、实用性、时效性、可传递性。
因此,信息是具有一定特征意义的载体,或者说信息是通过某种形式的载体反映出特定的意义。这是同一体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文献
大凡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的手段记录下来的东西,统统可称为文献。文献也可称为固化在一定载体上的知识,或者更简单地说,文献是记录下来的知识。作为文献,必须含有知识和载体这两个部分。但载体非仅指纸介质而已,也可说文献并不一定就是以书本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它还可以磁带、胶卷等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凡是把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等手段记录在纸上,晒在蓝图上,摄在感光片上,录在唱片上,存贮在磁带上等,都算为文献。
……

前言/序言


《知识的编织者:从纸张到比特的探秘》 这本书并非讲述信息检索技术的演进,而是带领读者潜入一个更古老、更根深蒂固的求知领域——如何捕捉、组织、传承人类的知识。我们将从远古的洞穴壁画开始,追溯那些最早的符号如何承载着部落的记忆和经验,再到古埃及的莎草纸卷,那些精美的文字如何记录着文明的曙光。这不是关于搜索引擎算法的分解,而是关于人类大脑如何构建意义,以及我们如何以最原始的方式,将那些闪烁的思绪固化下来,使其能够跨越时空,触及后人。 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图书馆的辉煌与没落,不是从馆藏统计的角度,而是从“书写”这一行为本身所蕴含的仪式感和神圣性。那些由抄写员一笔一划写下的经卷,每一页都承载着劳动、信仰和对永恒的追求。我们将探究装订术的诞生,它如何将零散的纸张变成可以捧在手中的知识体,这背后是匠人的智慧,是对书籍形态的初步探索。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更是一场信息传播的革命,但我们关注的不是它如何降低检索成本,而是它如何让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流动,如何激发了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繁荣。 本书将目光投向那些记录着人类文明重要节点的手稿,无论是古希腊哲人的沉思录,还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素描本,亦或是科学家们最初的实验笔记。我们不会去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或艺术技巧,而是去感受那些手写字迹背后蕴含的思考过程、灵感闪现,以及那些在寂静书房中燃烧的求知热情。我们将探讨,在没有便捷搜索工具的时代,人们如何通过阅读、抄录、注释来理解和吸收知识。每一次翻阅,每一次圈点,都像是在与前人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再往前走,我们将进入学术著作的编纂世界。不是关于文献引用规范或学术论文的格式,而是关于编纂者如何披沙拣金,将零散的资料汇集、整理、归类,最终形成一部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的著作。我们会看到,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早期,知识的组织者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智慧和耐心,为后人铺就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每一个章节的划分,每一个索引的编排,都体现了对知识结构深刻的理解和对读者需求的周全考量。 本书还会触及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我们不分析情节的跌宕起伏或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关注故事是如何从一个人的脑海中诞生,如何通过文字转化为读者可以感知的内容,以及这些故事如何在口头传播和手抄本时代流传开来。我们将思考,那些古老的传说和史诗,是如何在没有现代媒介的情况下,一代代被讲述和珍藏,它们如何成为集体记忆的载体,塑造着民族的文化认同。 更进一步,我们会审视知识的“载体”本身是如何演变的。从泥板到竹简,从羊皮纸到纸张,再到今天的电子媒介。我们不会去比较不同载体的存储容量或检索效率,而是去体会每一种载体所带来的独特阅读体验和文化印记。每一件载体都承载着它所处时代的工艺水平、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例如,一本精美的古籍,其装帧、纸张、字体,无一不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匠心与风雅。 本书还会关注“知识的禁区”和“知识的边界”。不是关于信息过滤或审查制度,而是关于历史上那些被压制、被遗忘、或是不为人知的知识。我们将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知识无法被广泛传播,或者被主流社会所排斥。这背后,往往牵涉到权力、信仰、社会习俗等复杂因素,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障碍。那些被掩埋的真相,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同样是人类知识图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还将探讨“记忆的艺术”。在没有便捷查找工具的年代,强大的记忆力是获取和运用知识的关键。我们将审视古代的记忆术,那些精妙的联想、图像和故事,是如何帮助人们铭记大量信息。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思想的珍视。每一个细节的记忆,都可能成为日后灵感迸发的火花。 最后,本书将回归到“求知欲”这一最本质的驱动力。是什么让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是什么让他们渴望理解世界?我们将从人类最原始的好奇心出发,追溯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探险家、艺术家,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求知者。他们的故事,不是关于如何“检索”知识,而是关于如何“生成”知识,如何“创造”知识,以及如何将生命中的每一个发现,都融入到人类知识的宏大长河中。这本书,是一次对人类求知之路的深情回望,是对知识本身生命力的赞颂,是对那些用智慧和汗水编织出我们如今所拥有的知识之网的先辈们的致敬。它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敬畏,以及对那些古老智慧的珍视,让我们理解,知识的传承,远比技术的便捷更为深邃和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很少会为一个技术类书籍写书评,但这本书绝对值得我破例。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知识组织”的哲学层面的探讨。作者没有满足于介绍如何搭建一个索引系统,而是深入追问了“组织本身是否带有偏见”以及“我们所构建的分类体系如何固化了现有的权力结构”这些深刻的问题。这种对基础假设的质疑,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远超越了技术指南的范畴,上升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层面。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思考这些信息组织方式对社会认知是如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批判性地审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入口。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即使是涉及到复杂的数理模型,作者也能用非常清晰的类比来解释其核心思想,使得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领略到其精妙之处,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艺术。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跟进一些关于人机交互的前沿理论,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点亮了我眼前的迷雾。作者对于用户心智模型构建过程的阐述,深入浅出,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复杂的认知负荷减轻策略时,引用了大量不同领域的实际案例作为佐证,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情境感知”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那一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技术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探讨了伦理边界和社会影响,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让我对技术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频繁地停下来,对照着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思考和推演,很多曾经困扰我的设计难题,在作者的逻辑梳理下豁然开朗。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每一个论断背后都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支撑,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可靠,是那种可以被反复引用的工具书级别作品。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一点怀疑态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这个领域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大多内容重复,缺乏新意。然而,这本书的开篇部分,特别是对“信息结构化”历史演变脉络的梳理,立刻就让我刮目相看。作者没有墨守成庸地重复那些陈旧的分类体系,而是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更具动态性的框架来理解信息是如何在不同媒介间流转和被重构的。这种宏大的叙事能力,将古老的图书馆学思想与最新的数字生态进行了精妙的融合,让我看到了学科之间跨界对话的巨大潜力。我喜欢它那种对既有范式的挑战精神,它迫使我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我以为早已了如指掌的概念。书中的图表和示意图制作得非常精美且富有信息量,很多复杂的概念通过一张图就能清晰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完全不是那种只有密密麻麻文字的枯燥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格调,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摸上去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厚重感,翻页时的沙沙声也格外悦耳,完全不像那种廉价的印刷品。内页的排版处理得非常出色,字体的选择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过渡和重要概念解析部分所使用的留白技巧,让整个阅读过程像是在享受一次精心策划的视觉盛宴。装帧的坚固程度也看得出来是经过考量的,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担心书脊会松动或者书页脱落。整体而言,这本书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呈现,都散发着一种专业而沉稳的气质,让人在还没深入内容之前,就对其价值产生了强烈的信赖感。那种触摸到的实体书的质感,是电子阅读器永远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更愿意捧着它,投入到文字构建的世界中去。

评分

这本书对我日常工作流程的优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主要负责处理大量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过去常常因为缺乏有效的过滤和筛选机制而感到头疼。书中关于“元数据驱动的语义过滤”那一章节,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它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来定义和应用标签体系,并且给出了量化的评估指标。我尝试着在最近的一个小型项目中应用了其中的部分方法论,结果发现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的时间效率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三十,准确率也有了显著提升。最棒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技术原理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面向实践者”的口吻,语言虽然专业,但绝不晦涩,充满了解决问题的实战智慧。它不是一本停留在理论高塔上的学术著作,而是真正能被工程师和分析师带到案头,随时查阅并应用的最佳实践手册。

评分

表一

评分

7213-22210434.3659

评分

211-44341343.9988

评分

不错

评分

5135-16228983.51098

评分

现代信息检索书给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把我带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书是我的一大爱好,看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爱读书。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的时候,就会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里面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悲欢离合。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书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小时候我看连环画,自己看不懂就请父母念给我听。由于精神专注,往往一个故事听上两三遍就能从头到尾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上小学时,我刚认识几个字,便不安分起来,开始到处找书读,借助拼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四年级时,更是如饥似渴——天气炎热,烈日当头。妈妈叫我去买一个双面胶,顺手给我10元钱,我拿着钱在街头奔跑。正巧,在卖文具的旁边一家书店里看见一本我从没看过的淘气包马小跳,我的眼睛发出了一种想扑到面包上的渴望,呆呆地望着那本令人垂涎三尺的书。一时竟忘记了自己还要买双面胶。我拿起书,但买双面胶的钱不够买一本书,我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几元钱买下了这本书。来到家,妈妈见我没买双面胶,却买了书,脸一下子晴转多云双面胶呢我愣住了,四周的空气仿佛凝结在了一起,我知道,妈妈一定要发火的,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觉得脸发烫,心怦怦地跳——狂风暴雨就要来了我我忘了。妈妈眼睛射出愤怒的目光,厉声道你这个书虫,整天只知道看书,叫你办点事也办不好。后来,妈妈觉得我很喜欢看课外书,于是就给我买了很多本,有巴黎圣母院、今天我是升旗手、汤姆.索亚历险记、草房子我的书一天比一天多,我也一天一天长大了,书是伴随着我成长的伙伴。自从我的世界有了书,我的知识就变得很丰富了,我觉得在我的成长中永远离不开书。走进书的世界,我学会了欣赏与赞美,帮助与给予,快乐与宽容。喜欢在无聊时,捧起一本书喜欢在孤独时,与书为伴喜欢在烦躁时,让书纯净我的心灵。就像朱自清爷爷写的匆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能做地就是狂热地读着自己喜爱的书

评分

4101-12424903.8767

评分

357-88321243.91093

评分

现代信息检索书给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把我带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书是我的一大爱好,看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爱读书。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的时候,就会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里面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悲欢离合。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书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小时候我看连环画,自己看不懂就请父母念给我听。由于精神专注,往往一个故事听上两三遍就能从头到尾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上小学时,我刚认识几个字,便不安分起来,开始到处找书读,借助拼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四年级时,更是如饥似渴——天气炎热,烈日当头。妈妈叫我去买一个双面胶,顺手给我10元钱,我拿着钱在街头奔跑。正巧,在卖文具的旁边一家书店里看见一本我从没看过的淘气包马小跳,我的眼睛发出了一种想扑到面包上的渴望,呆呆地望着那本令人垂涎三尺的书。一时竟忘记了自己还要买双面胶。我拿起书,但买双面胶的钱不够买一本书,我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几元钱买下了这本书。来到家,妈妈见我没买双面胶,却买了书,脸一下子晴转多云双面胶呢我愣住了,四周的空气仿佛凝结在了一起,我知道,妈妈一定要发火的,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觉得脸发烫,心怦怦地跳——狂风暴雨就要来了我我忘了。妈妈眼睛射出愤怒的目光,厉声道你这个书虫,整天只知道看书,叫你办点事也办不好。后来,妈妈觉得我很喜欢看课外书,于是就给我买了很多本,有巴黎圣母院、今天我是升旗手、汤姆.索亚历险记、草房子我的书一天比一天多,我也一天一天长大了,书是伴随着我成长的伙伴。自从我的世界有了书,我的知识就变得很丰富了,我觉得在我的成长中永远离不开书。走进书的世界,我学会了欣赏与赞美,帮助与给予,快乐与宽容。喜欢在无聊时,捧起一本书喜欢在孤独时,与书为伴喜欢在烦躁时,让书纯净我的心灵。就像朱自清爷爷写的匆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能做地就是狂热地读着自己喜爱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