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目錄
前言
第1章 汽車生産物流概述
1.1 物流
1.1.1 物流的定義
1.1.2 物流的發展階段
1.1.3 物流技術的發展
1.2 生産物流
1.2.1 生産物流的定義
1.2.2 生産物流的發展
1.3 汽車生産物流
1.3.1 汽車物流概述
1.3.2 汽車生産物流的內容
1.3.3 汽車生産過程的物流控製
第2章 汽車物流模式
2.1 企業物流運作模式
2.2 汽車生産物流模式
2.3 案例分析
第3章 汽車生産工廠選址與精益布局
3.1 汽車生産工廠選址
3.1.1 影響選址的主要因素分析
3.1.2 選址的主要方法
3.1.3 案例分析——豐田選址太倉
3.2 汽車生産物流精益布局規劃
3.2.1 工廠精益布局規劃的目標與原則
3.2.2 工廠精益布局規劃的方法與程序
3.2.3 案例分析
第4章 汽車車間物流設計與管理
4.1 汽車車間物流概述
4.2 衝壓車間物流
4.3 焊接車間物流
4.4 塗裝車間物流
4.5 總裝車間物流
第5章 汽車生産物流計劃
5.1 生産物流計劃概述
5.2 汽車主生産計劃
5.2.1 汽車市場需求預測
5.2.2 汽車主生産計劃的編製
5.3 汽車生産作業計劃
5.4 汽車生産物料需求計劃
5.4.1 物料需求計劃(MRP)
5.4.2 MRP的計算方法
5.4.3 MRP編製步驟
第6章 汽車生産物料運行管理
6.1 汽車生産物料的分類
6.2 生産物料運作環節管理
6.2.1 物料配送管理
6.2.2 物料接收管理
6.2.3 物料存儲管理
6.2.4 物料盤存管理
6.2.5 物料結算管理
6.3 生産物料異常管理
6.3.1 物料緊急補貨管理
6.3.2 不閤格品管理
6.3.3 呆滯品管理
第7章 汽車生産物料品質管理
7.1 物料品質管理概述
7.2 領料品質檢驗與管理
7.3 物料裝卸品質管理
7.4 物料轉運品質管理
7.5 物料存儲品質管理
7.6 物料裝配(加工)品質管理
7.7 物料打包過程品質管理
第8章 汽車生産物流設備管理
8.1 汽車生産物流設備概述
8.2 搬運移送設備
8.2.1 散料搬運移送設備
8.2.2 整料搬運移送設備
8.3 存儲設備
8.4 物流設備管理
8.4.1 物流設備的選型及數量計算
8.4.2 物流設備運行及維護
8.4.3 物流設備維修與更新
8.4.4 設備備件的管理
第9章 汽車生産物流現場管理
9.1 生産現場管理概述
9.2 汽車生産現場描述
9.3 汽車生産現場管理方法與措施
9.3.1 通道、牆壁、設施等定置、清除規定
9.3.2 可移動物品擺放規定
9.3.3 流動物品的定置要求
9.3.4 各種區域綫顔色管理和定置標識方法
9.3.5 工藝規程、圖樣及有效記錄、零件周轉卡片的維護管理
9.3.6 各種汙染源的控製及汙染防止
9.3.7 工具室(庫)內工具定置管理
9.3.8 生産現場工具箱(櫃)管理
9.3.9 廠房內部色覺管理
第10章 汽車生産物流績效評價
10.1 生産物流績效評價概述
10.2 供應商物流績效評價
10.3 第三方物流績效評價
10.4 工廠生産物流績效評價
參考文獻
坦白說,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物流管理”的理解還停留在“把東西從A點運到B點”的簡單層麵。但《汽車精益生産物流設計與管理》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的三觀。它將物流提升到瞭一個戰略高度,讓我看到瞭物流設計與管理如何能夠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中關於“供應商協同與夥伴關係管理”的部分,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強調瞭,在一個高度互聯的汽車産業鏈中,任何一傢企業都無法孤立地進行物流管理。與供應商建立緊密的閤作關係,共同優化物料的流動,實現信息的高度透明,這纔是提升整體效率的關鍵。書中提齣的一些構建“夥伴式”供應鏈的策略,比如建立共享的預測信息平颱、共同的JIT配送網絡,甚至是共同的KPI考核體係,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認識到,真正的精益物流,是需要整個價值鏈條的協同努力,纔能實現“共贏”。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生産一綫工作的技術人員,我一直認為物流工作相對“重體力”和“重復性”,很少能將其與“技術創新”聯係起來。然而,《汽車精益生産物流設計與管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它在關於“智慧物流技術”的應用方麵,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術,來賦能汽車物流的各個環節。 例如,書中關於“倉儲自動化”的論述,讓我看到瞭未來倉庫的模樣:無人搬運車(AGV)、自動化立體倉庫(AS/RS)以及智能分揀係統,這些技術不再是科幻電影裏的情節,而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羅列技術名稱,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技術如何與精益理念相結閤,如何通過提升作業效率、減少人為錯誤、優化空間利用率,從而實現生産力的飛躍。書中對於“數據驅動的決策”的強調,也讓我認識到,今後的物流管理將越來越依賴於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而不是憑經驗和直覺。
評分作為一名在汽車製造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一直深諳供應鏈管理在整個生産流程中的關鍵作用。但說實話,在讀瞭這本《汽車精益生産物流設計與管理》之前,我對“精益”這個概念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車間現場的看闆、5S,以及準時化生産等方麵。這本書的齣現,像一道閃電,瞬間照亮瞭我認知中的模糊區域。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堆砌,而是非常務實地從“設計”和“管理”兩個核心角度,深入剖析瞭如何將精益思想真正落地到汽車物流的每一個環節。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物流網絡設計”那一章節的闡述。以往,我們更多的是基於經驗和現有基礎設施進行布局,很少有係統化的模型來評估不同布局的優劣。這本書提供瞭一套非常清晰的評估框架,它會考慮到諸如地理位置、運輸成本、庫存水平、供應商響應時間等一係列相互關聯的因素,並且引入瞭數學模型和仿真技術來優化決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舉例說明瞭如何通過優化倉庫的選址和數量,來顯著降低總物流成本,同時還能縮短零件的在途時間,這對於保障生産綫的連續運行至關重要。它不再是憑感覺,而是用數據說話,用科學的方法來指導我們做齣更明智的戰略性決策。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將其中的理念與我目前負責的部門工作進行對比。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管理”的深層含義。我們常常抱怨供應商的交貨不穩定,或者內部的物料周轉效率不高,但往往隻看到瞭錶麵的現象。這本書則像一個偵探,引導我去挖掘問題的根源。例如,它強調瞭供應鏈的可視化,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構建一個實時的信息流,讓每一件物料的狀態都清晰可見。書中提到的“需求預測的精準化”以及“庫存策略的動態調整”,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我們過去的很多庫存積壓和缺料現象,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信息不對稱和缺乏靈活的應對機製。 尤其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關於“最後一公裏配送”的章節。這部分內容針對性非常強,因為它觸及到瞭汽車物流中最具挑戰性、也最容易齣現問題的環節。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配送模式,包括VMI(供應商管理庫存)、JIT(準時製)以及更先進的“包裹式”配送等,並且針對每種模式的優劣勢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它不僅提供瞭理論基礎,還給齣瞭一些實際可操作的案例,比如如何通過優化車輛調度、提升裝載率、以及與車間生産計劃進行更緊密的聯動,來最大限度地減少配送的延誤和成本。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大量零部件準時送達産綫的企業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評分對於那些和我一樣,在汽車行業物流領域摸索多年,但總感覺還有提升空間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寶典。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實操指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供的許多方法和工具,都是可以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 比如,在“物料流優化”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價值流圖(VSM)等工具,來識彆和消除物流過程中的浪費。我們之前也用過VSM,但更多的是在生産綫內部。這本書則將VSM的應用範圍擴展到瞭整個物流鏈條,從供應商倉庫到最終的産綫旁,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它教我如何去“看”到那些隱藏在日常工作中的“非增值活動”,比如不必要的搬運、等待、信息傳遞的延遲等等,並且提供瞭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法。這讓我覺得,以前的一些“痛點”是可以被精準定位並解決的。
評分等瞭漫長的一周,書終於到瞭,內容還行
評分相當不錯, 值得看的一本書
評分不錯,學到很多知識!下次還會買!
評分汽車行業的更要搞搞精益生産,還是比較實用的
評分給力,非常實用。。。。。
評分隨著汽車生産工藝和水平差距越來越小,物流將成為新的源泉
評分可以
評分為什麼不給我發票?、為什麼 ??
評分深入淺齣,內容實用,價格還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