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嗣与《千字文》

周兴嗣与《千字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汝芳 编
图书标签:
  • 周兴嗣
  • 千字文
  • 书法
  • 教育
  • 历史
  • 文化
  • 汉字
  • 传统文化
  • 国学
  • 碑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193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08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国四公子”之袁克文、张伯驹,物理学家袁家骝,人民音乐家赵讽;政治人物则远有项羽,近有袁世凯。这些人物,不仅在项城历史上,而且在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都有深远影响。就文化人物说,周兴嗣无疑是他们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那奉命而作的仅有一千个字的《千字文》,早已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不论讲到传统启蒙,讲到书法,还是讲到佛经道藏典籍整理,都无法绕过它,都必须认真研究它,也都会应用到它。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周兴嗣与《千字文》
附:《梁书·周兴嗣传》
二 《千字文》
《千字文》注译
三 历代《千字文》书法精选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唐·怀素草书千字文
宋·赵佶楷书千字文
元·赵孟烦草书千字文
明·文徵明行草千字文
明·徐渭草书千字文
明·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清·傅山草书千字文
民国·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
当代·启功草书千字文
四 后记

前言/序言

  项城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秦汉设县,上溯至西周、春秋之时,这里为项子国、顿子国属地,后属楚;历汉至南朝称项县,南朝宋时改项县为项城县;公元一九九三年撤县,改称项城市。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项城人民,在这块古老而富有生机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辛勤劳作,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代有英贤,名士辈出。举其要者,如东汉《风俗通义》作者应邵,“建安七子”之一应埸,《百一诗》作者应璩,《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民国四公子”之袁克文、张伯驹,物理学家袁家骝,人民音乐家赵讽;政治人物则远有项羽,近有袁世凯。这些人物,不仅在项城历史上,而且在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都有深远影响。就文化人物说,周兴嗣无疑是他们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那奉命而作的仅有一千个字的《千字文》,早已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不论讲到传统启蒙,讲到书法,还是讲到佛经道藏典籍整理,都无法绕过它,都必须认真研究它,也都会应用到它。
《千字文》:中华文化瑰宝的千年回响 《千字文》,这篇由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作的千古绝唱,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启蒙读物的范畴,化身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艺术的光芒。它以其精妙绝伦的构思、洋洋洒洒的辞藻、包罗万象的内容,以及严谨工整的格律,在数千年间,为无数中华儿女开启了认知世界、传承文化的启蒙之门,留下了深刻而隽永的印记。 字字珠玑,汇聚天地万象 《千字文》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其“千字”的限制。周兴嗣以精炼的文字,巧妙地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人文、道德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融汇其中,构成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中华文明画卷。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开篇,便勾勒出宇宙的浩渺与神秘,引领读者进入对自然万物的探索。随后,“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描绘了星辰的运行轨迹;“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则点明了四季的更替与农事的节奏。 《千字文》并未止步于自然之景,更深入地触及了人类社会与道德伦常。“仁义礼智信”五常,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孝悌忠信》则强调了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历史典故、人事变迁、为官之道、学习方法等方方面面,如“开卷有益,闭卷思过”、“盖闻古之贤人,思贤如渴”等,无不闪烁着先贤的人生智慧与治学经验。 音韵之美,格律之巧 《千字文》的艺术成就同样令人惊叹。全文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句式整齐,四言为一句,韵律和谐。这种严谨的格律,不仅使得文章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和记忆,更赋予了其音乐般的美感。其押韵方式变化多端,但又自然流畅,读来如行云流水,余音绕梁。 “龙行虎步,气冲霄汉。龙腾虎跃,奋发向上。”这种对仗工整、声情并茂的描写,将抽象的意义具象化,生动形象。同时,周兴嗣在遣词造句上也极为考究,力求字字精准,意义深远,避免了生僻字和晦涩难懂的词语,使得《千字文》在传播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文化载体,传承不绝 纵观中华历史,《千字文》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文化载体角色。在古代,它是儿童识字启蒙的首选教材,其内容丰富、易于记忆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知识,了解文化。许多文人墨客,正是从《千字文》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千字文》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其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时至今日,《千字文》依然是许多学校和家庭重要的国学启蒙读物,它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 历史沉淀,永恒魅力 《千字文》的生命力,源于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部文字的杰作,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典,一部文化的传承。它穿越千年时空,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从懵懂孩童的咿呀学语,到学者的埋头钻研,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千字文》以其独特的姿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了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作者在叙事上采用了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的手法,将《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先生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之中,让我得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位伟大的文人。书中对于《千字文》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变过程的梳理,清晰明了,即使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别赞赏作者对周兴嗣先生个人经历的挖掘,那些关于他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千字文》的细节,充满了励志的力量。我发现,原来《千字文》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作者对于天地万物的认知,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千字文》本身的介绍,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致敬。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洗礼,对“温故而知新”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这本书从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惊喜。封面设计朴实却不失雅致,淡淡的古韵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书香门第的庭院之中。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作者并非枯燥地罗列史料,而是将周兴嗣先生的人生经历巧妙地融入《千字文》的创作背景之中,使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有了温度和生命。读到关于周兴嗣先生年少时便聪慧过人,博览群书,以及后来在乱世之中,如何以《千字文》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书中对《千字文》的每一个字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开篇四句的阐述,不仅描绘了宇宙的浩渺,更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伟大,引人深思。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仿佛与周兴嗣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理解了《千字文》不仅仅是一篇识字读物,更是一部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哲学思想的瑰宝。

评分

这本《周兴嗣与〈千字文〉》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严谨,以及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书中不仅仅是讲述了《千字文》的诞生,更是一部关于那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坚守文化使命的史诗。作者以极其平实的语言,勾勒出周兴嗣先生在动荡年代里,身不由己的处境,以及他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依然能够静下心来,用他毕生的学识,凝聚成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我最震撼的部分是作者对《千字文》在历代流传中的影响力的描述,从最初的启蒙读物,到后来成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工具,再到如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生命力着实令人惊叹。书中对《千字文》的文字结构、韵律美感以及其蕴含的道德伦理的分析,也让我对这篇古文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更加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含义。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阅读《周兴嗣与〈千字文〉》这本书,是一种愉悦的学习过程。作者用一种亲切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才子、关于经典的故事。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邻家大哥哥在跟你讲一个关于古代故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周兴嗣先生的描绘,他不仅仅是一个写出《千字文》的文人,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抱负的人。书中对《千字文》的每一句解读,都配以生动的例子和贴切的比喻,让我这个对古文不太精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其含义。我最感动的是,作者强调了《千字文》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如何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千字文》不再是陌生,而是多了一份亲切感和热爱。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原来学习传统文化,也可以如此轻松有趣。

评分

我一直对《千字文》这篇古文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的书。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不落俗套,将周兴嗣先生的生平以及《千字文》的创作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析《千字文》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能够联系到周兴嗣先生当时的思想状态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文字的意义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充满了时代感和人情味。书中对于《千字文》在教育、哲学、艺术等领域的影响力也有详尽的论述,让我惊叹于一篇短短的识字读物,竟然能有如此深远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亲眼见证了《千字文》的诞生,也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其能够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