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已经发布施行。新规范是根据近十多年来国内科研试验最新成果,国内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经验而修订的。新规范在新型墙材、配套的专用砂浆、砌体结构耐久性、砌体结构构造措施,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等方面均有新增、更新、补充的内容。新规范的实施将对我国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质量及砌体结构质量和耐久性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建筑结构新规范系列培训读本: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2版)(按GB 50003-2011)》第二版就是根据新规范内容进行编写的。
《建筑结构新规范系列培训读本: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2版)(按GB 50003-2011)》结合新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介绍现代砌体结构的发展,正确理解新规范条文修订的依据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新规范在新型墙材、配套的专用砂浆、砌体结构耐久性、砌体结构构造措施、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等方面新增、更新、补充的内容。在一些章节给出设计计算例题,以进一步加深对新规范的理解。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我国砌体结构的新发展
第二节 国外砌体结构发展现状
第三节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沿革
第二章 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第一节 砌体材料种类和强度等级
第二节 砌体分类
第三节 砌体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第四节 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平均值
第五节 砌体的变形性能
第三章 砌体结构可靠度调整与耐久性规定
第一节 砌体结构可靠度调整
第二节 砌体结构耐久性规定
第四章 无筋砌体受压构件及受剪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受压短柱
第二节 受压长柱
第三节 01规范对受压构件计算的修订
第四节 偏压构件计算方法的讨论
第五节 双向偏压构件
第六节 砌体受剪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五章 砌体结构局部受压计算
第一节 砌体截面局部均匀受压
第二节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
第三节 梁端砌体局部受压
第四节 刚性垫块下砌体局部受压
第五节 柔性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
第六节 墙体对梁端的约束
第六章 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
第一节 墙、柱高厚比验算
第二节 一般构造要求
第三节 框架填充墙
第四节 夹心复合墙
第五节 砌体结构变形裂缝产生机理和形态
第六节 变形裂缝的试验研究
第七节 防止墙体裂缝的主要措施
第八节 墙体控制缝对抗侧刚度的影响
第七章 配筋砌体构件
第一节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第二节 组合砖砌体构件
第三节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
第四节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
第五节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构造
第六节 配筋砌块砌体构件计算例题
第八章 砌体房屋的静力计算
第一节 砌体房屋的空间工作与静力计算方案
第二节 单层刚弹性房屋的计算
第三节 多层刚弹性房屋的计算
第四节 上柔下刚多层房屋的计算方法
第五节 横墙刚度的要求与计算
第九章 墙梁设计
第一节 墙梁设计方法综述
第二节 墙梁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
第三节 墙梁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四节 简支墙梁的设计
第五节 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设计
第六节 构造要求
第七节 框支墙梁抗震
第十章 圈梁、过梁和挑梁设计
第一节 圈梁
第二节 过梁
第三节 挑梁
第十一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多层砖砌体房屋
第三节 多层混凝土砌块房屋
第四节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
第五节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
精彩书摘
砌体结构在我国的城乡建设中始终占着很大的比重。根据我国国情,砌体结构目前不会淘汰,而且还将有所发展。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砌体结构仍有发展的余地。
砌体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墙体材料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它对低层和多层建筑的适应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限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在当前用地紧张需要建造更高的建筑物的情况,特别是在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定为抗震设防烈度4度和6度以上地震区,砌体结构面临的挑战是不容置疑的。
国内外的历次地震已经证明:砌体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如我国1966年的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的云南通海地震,1976年的河北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等。都使大量民众遭到伤亡及财产的重大损失。国外如1923年的日本关东地震,印度、墨西哥、希腊、俄罗斯、智利、印尼等国发生的大地震,也都使砌体结构房屋大量破坏倒塌,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砌体结构按其配筋率可分为三类:无筋砌体、约束砌体和配筋砌体。
早期砌体结构中除了仅有少数的拉结配筋外,一般都为无筋砌体结构。其墙体的脆性性质,使这类结构在地震区往往遭到普遍的、严重的震害。经过1976年唐山的大地震,在总结砌体结构遭遇特大地震时延缓破坏和防止倒塌的措施中,找到了在砌体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办法。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确认了构造柱加圈梁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并能防止砌体结构在裂缝进一步发展和墙体开裂后不致倒塌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砌体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使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倒塌情况大为减轻。因此,在墙体中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结构,可初步认为是约束砌体。但是,作为砌体结构中的一种类型,应当有更为严格的具体规定,譬如墙体中构造柱的间距、截面、配筋率等。
配筋砌体虽早已不是新概念,但随着砌体结构的发展和需要,应当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往我们把组合墙体配筋,墙内水平配筋、网状配筋等都称为配筋砌体,实际将钢筋置于墙体两侧或墙体中部的配筋方式也同样是属配筋砌体的一种。而混凝土空心砌块配以竖向和水平钢筋则更是名正言顺的配筋砌体。因此,我们把钢筋与墙体能够共同受力的砌体结构统称为配筋砌体结构。
在抗震设计时,一般把墙体中的体积配筋率低于0.07%的砌体结构称为无筋砌体,配筋率在0.07%至0.17%的砌体结构称为约束砌体,配筋率超过0.17%或0.20%的砌体结构称为配筋砌体。
随着我国墙体的不断改革和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砌体结构材料方面也有很大发展。除保护耕地禁用黏土实心砖以外,开发了多种砌体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的煤矸石、粉煤灰为原材料的普通砖和多孔砖;用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普通砖和多孔砖;以及蒸压类砖等。空心混凝土小型砌块的应用更是从一般多层建筑发展到中高层建筑,其便于配置钢筋,是形成配筋砌体的良好条件,适宜在地震区推广应用。
……
前言/序言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2版)》—— 洞悉新规,精通砖石建筑的智慧之选 在日新月异的建筑工程领域,规范的更新迭代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对于每一个致力于砌体结构工程的设计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乃至管理者而言,及时、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最新规范的要求,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与经济性的关键。《建筑结构新规范系列培训读本: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2版)》正是这样一本集权威性、实用性与前瞻性于一体的专业参考书,它以GB 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为核心,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项条文的内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广大业内人士迅速提升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素养。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规范条文,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以鲜活的工程实例为载体,以清晰的逻辑脉络为引导,带领读者穿梭于砌体材料的选用、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连接构造的细节处理、抗震设计的要求,乃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通过对规范条文的深度解读,本书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这样规定,从而不仅仅是“照章办事”,更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程实际时,能够灵活运用规范,做出最优的设计与决策。 核心内容深度剖析: 一、 砌体材料的科学选择与性能评估: 砌体结构的基础在于其材料。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种类砌体材料(如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的性能指标、国家标准以及在不同工程条件下的适用性。我们将深入探讨砖石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抗渗性、抗冻性等关键因素,并辅以实际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帮助您准确评估材料的质量,为结构的稳定与耐久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到化学稳定性,从生产工艺到现场验收,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材料认知框架,让您在源头上就做到心中有数。 二、 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精确掌握: 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是结构安全的核心。本书将围绕GB 50003-2011规范,系统讲解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构件等各类砌体构件的强度验算方法。我们将逐一解析规范中涉及的各项力学参数、荷载组合、抗力计算公式,并提供详细的计算步骤与实例演练。对于梁、柱、墙体等常见构件,本书将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讲解如何根据荷载情况、砌体材料等级、构造措施等因素,进行精确的承载力设计,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我们将特别关注非承重墙、填充墙等在不同结构体系中的受力特点及其设计要求。 三、 连接构造的细节设计与可靠性保证: 砌体结构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本书将聚焦于砌体结构中至关重要的连接构造细节,包括纵墙与横墙的连接、楼板与墙体的连接、梁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圈梁与砌体的连接等。我们将详细解读规范中关于构造要求、锚固长度、配筋构造、砂浆饱满度等方面的规定,并通过丰富的图示和工程案例,展示如何实现可靠的连接,有效传递荷载,抵抗地震作用,防止结构整体性破坏。书中还会探讨在不同材料组合、不同施工条件下的连接技术要点。 四、 抗震设计的精细化解读与应用: 在我国地震多发区域,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本书将对GB 50003-2011规范中的抗震设计章节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将详细阐述砌体结构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地震作用的计算、构件的抗震性能验算、抗震构造措施等内容。本书将重点讲解如何根据结构类型、高宽比、墙体布置等因素,合理配置构造柱、圈梁、拉结钢筋,以及如何处理好门窗洞口、楼梯间等薄弱部位的抗震加固。对于不同抗震等级的建筑,本书将提供差异化的设计指导,帮助您有效提升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五、 施工质量控制与常见问题分析: 理论设计需要可靠的施工来实现。本书将视角延伸至施工现场,为读者提供关于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宝贵指导。我们将针对性地解析砌体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砂浆的配制与检验、砌体的砌筑方法与允许偏差、构件的施工顺序与养护、以及各种连接构造的施工要点。本书还将剖析砌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墙体裂缝、砂浆强度不足、灰缝不饱满、连接节点失效等),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更好地指导和监督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六、 常见工程问题与规范应用: 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要服务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本书汇集了大量在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结合规范条文,提供了系统性的解答和解决方案。例如,在既有砌体结构加固改造、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的砌体结构设计、特殊形状构件的设计等方面,本书将提供基于最新规范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建议。同时,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本书也将提供相关的规范解读和技术指导。 本书的特色亮点: 紧扣最新规范: 以GB 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为唯一依据,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将抽象的规范条文与具体的工程案例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按照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的逻辑顺序编排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大量使用图表、示意图和实景照片,直观地展示设计细节、构造要点和施工工艺。 语言精炼,专业权威: 由资深砌体结构专家编写,语言专业、准确,表达清晰,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适用范围广泛: 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院校师生以及对砌体结构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建筑结构新规范系列培训读本: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2版)》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更是一份行业知识的精华提炼。它将帮助您克服学习新规范的障碍,夯实砌体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成为一名真正掌握砌体结构设计与应用精髓的专业人才。无论您是初涉此领域的行业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本书都将为您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与价值。翻开本书,您将开启对砌体结构设计与应用更深层次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