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

《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昭瑞 著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思想
  • 注译
  • 经典
  • 中国哲学
  • 文化
  • 先秦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549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17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为“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丛书”之一。敦煌所出《老子想尔注》(S.6825)是一著名道经写卷,自该写卷面世以来,受到海内处学者及道教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常常将之与《太平经》、《周易同契》并列,视为早期道教的三大经典,而《老子想尔注》又是道家哲学到道教神学转化的关键著作。由于《老子想尔注》的写卷文字简朴而文义缴绕,向称难读。本书稿的“导读”部分,目的在于使《老子想尔注》的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该写卷的基本面貌;而“译注”部分,则对写卷做了详尽的注释和现代汉语翻译。为方便对该写卷的后研读之用。书末有仅附有《老子想尔注》写本图片,还附有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的《老子》白文文本及海内外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主要论著目录。

目录

《老子想尔注》导读
绪论
第一章 老子、《老子》
第一节 老子其事
第二节 《老子》及历代的注疏书
第三节 考古发现的《老子》文本

第二章 《老子想尔注》的基本面貌
第一节 作为敦煌写本的《老子想尔注》
第二节 作为道教经典的《老子想尔注》
第三节 关于《想尔注》成书时问的争议
第四节 《想尔注》的历代著录与“想尔”意义的猜测
第五节 《想尔注》佚文

第三章 《想尔注》的“字”与“文”
第一节 《想尔注》对《老子》文本的处理
一、“改字”之例及相关的讨论
二、“减字”“增字”之例的讨论
三、《想尔注》写卷中的“别字”问题
第二节 《想尔注》作者解释《老子》的方法
一、反训方法的使用
二、改变句读之例
三、置换原意之例
第三节 《想尔注》的文字风格

第四章 《老子想尔注》的“道”论
第一节 《想尔注》的“道”
第二节 《想尔注》的“道气”
第三节 道人、仙士与“道教”
第四节 《想尔注》的“道诫”

第五章 《想尔注》的“术”
第一节 《想尔注》对房中术的态度:批判与利用
第二节 《想尔注》的“练形”伪伎
第三节 《想尔注》反对的“体内神存想”术
第四节 《想尔注》的长生之术
第五节 《想尔注》的谶纬学说与五行休王理论
结语
《老子想尔注》译注

附录
附录一 战国竹书《老子》
附录二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
附录三 敦煌五千文本《老子》
附录四 引用文献目录
附录五 《老子想尔注》主要研究论著目录
附录六 《老子想尔注》写本图
后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该书《老子想尔注》,是道家经典,是研读《道德经》之必读书!给大家力荐!

评分

评分

  &ldquo;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rdquo;水善能柔弱,像道去高就下,避实归虚。常润利万物,终不争,故欲令人法则之也。&ldquo;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rdquo;水能受垢辱不洁之物,几像道也。&ldquo;居善地,心善渊。&rdquo;水善得窐空,便居止为渊。渊,深也。&ldquo;与善仁。&rdquo;人当法水,心常乐善仁。&ldquo;言善信。&rdquo;人当常相教为善有诚信。&ldquo;政善治。&rdquo;人君理国,常当法道为政则致治。&ldquo;事善能。&rdquo;人等当欲事师,当求善能知真道者,不当事耶伪伎巧耶知骄奢也。&ldquo;动善时。&rdquo;人欲举动,勿违道诫,不可得伤王气。&ldquo;夫唯不争,故无尤。&rdquo;唯,独也。尤,大也。人独能放水不争,终不遇大害。

评分

装帧印刷稍差,但是内容不错,仍然推荐!

评分

价格比较实惠,用起来还不错,内容也好,总体好评!

评分

价格比较实惠,用起来还不错,内容也好,总体好评!

评分

中国古代书画真迹佳品汇编。研究中国书画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1986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在北京出版。收录了故宫博物院临时代存的私人藏品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等13个单位的部分书画藏品,计有晋至清代作品共1020件。不少书画作品还附有历代名家题跋和钤印。其编排以文物收藏单位为单元,每单元按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为序,并对每件作品的质地、墨色、尺寸、创作年代作了说明。在鉴定过程中,对少数作品的真伪看法,则一一标出各自的鉴定意见。该书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服饰、风俗、典章制度等也有参考价值。

评分

正品无误,还没来得及看,好评先

评分

  &ldquo;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rdquo;能法道,故能自生而长久也。&ldquo;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rdquo;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即为後其身也。而目此得仙寿获福。在俗人先,即为身先。&ldquo;外其身而身存。&rdquo;与上同义。&ldquo;以其无尸,故能成其尸。&rdquo;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非道所行,悉尸行也。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与俗别异,故能成其尸,令为仙士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