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若你想见到照片里那张始终挂念在心的面孔,欢迎来到小暮写真馆。
日本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女性小说家宫部美雪告别以往凶杀小说,打造首部青春心灵物语——献给讲谈社100周年。
你知道灵异照片吗?你可知道,灵异照片藏匿的都是来自心灵肌理的伤痕,这些伤痕唯有被看见、被呵护,照片里的当事人才能从极度孤绝中被释放出来,得到真正的救赎。而解读灵异不需要超能力,需要的是一直存于体内的纯真能量,也就是说,你也可以。
海报:
内容简介
花菱英一的父母买了一栋旧写真馆——小暮写真馆,没怎么改建就住了进去。一家四口在老房子里开始了新生活,却让人误以为写真馆还在营业。
直到一个女高中生拿来一张“灵异照片”,信封上的字迹让英一收下了灵异照片,开始寻找线索。很快,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纷纷来到,这些灵异照片上有哭泣女人的脸、不存在的海鸥、小暮老人的幽灵……英一解读灵异照片的超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也在调查中逐渐了解了看似冷漠的垣本背后的故事,朦胧的感情随着铁轨蔓延,却看不到终点。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让人恐惧的,不是灵异现象,也不是不能解释的事物,更不是骇人听闻的犯罪,而是对他人麻木不仁、毫不关心。那才是最让人害怕与伤悲的。
作者简介
宫部美雪,日本“国民作家”,连续12年当选“日本最受欢迎女作家”,创日本史上最高纪录。作品以温暖的关怀为底蕴,富含对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1987年以《邻人的犯罪》出道,当年即获第26届《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此后,作品每一出版均登上日本各大畅销书榜,并几乎囊括日本文学界所有大奖:《魔术的耳语》荣获第2届日本推理悬疑小说大奖,《龙眠》荣获第45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火车》荣获第6届山本周五郎奖,《理由》荣获第120届直木奖,《勇者物语》同名电影荣获日本“奥斯卡”动画大奖,《模仿犯》更是将第52届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等6项大奖一并斩获,《无名毒》荣获第41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出道二十多年,宫部美雪以《小暮写真馆》作为第二次创作的起点,献给讲谈社100周年。
目录
1、小暮写真馆
2、世界的游廊
3、海鸥的名字
4、铁路的春天
后记
精彩书摘
这下英一想起来了。在风子的葬礼上,他找了一个地方躲了起来一直不敢抬头,当时就是这样的手臂紧紧地抱住了他。
大学的开学典礼很快就结束了,他们又在店子家举办了庆祝宿营会。东京的樱花正是开得盛的时候。
英一回到家,发现有一封写给他的信。
幸好家里人都没在。花菱家和小暮照相馆都只有英一一个人。所以英一可以毫无顾忌地惊惶失措。
信封上的字英一好像在哪里见过。
她只有字写得还不错,所以英一记得很清楚。
英一拿着信封在家里来回地走着。他上了台阶又下来,在客厅转了一圈,又在前台坐下了。然后又从前台站了起来,终于到了自己的房间才稳定下来。他盯着信封看。
信封上没有寄信人的名字。
信封里面没有信,只有一张照片。
是春天的车站。
铁路两边种着樱花树,地上油菜花像毯子一样开满了一片。照片里有一辆停着的电车,上半部分是奶油色,下半部分是红色。
这张照片几乎是从正面拍摄的,照片里的电车有两节车厢,非常可爱。
英一把照片转了过来,看到背面同样是很漂亮的字迹:小湊铁路 饭给站。
英一给自己的房间翻了个底儿朝天,终于找到了那份资料。就是博史给他作的、收集了所有值得推荐的铁道路线的资料。
资料和那个英一没有冲洗、也没有再用手碰过的一次性相机放在一起,长眠在英一书桌抽屉的最里面。
小湊铁路是资料里面的第一个推荐。这段铁路是房总 当地的线路,推荐季节是春季,人气度是四星。
资料上面写着:“饭给站有一个摄影台,便于初学者拍摄时使用。”
也就是说饭给站有一个地方,人们可以在那里慢慢地等着电车靠近,一边看着镜头一边拍照片。
英一心想:原来她真的去了。怎么样,可以从正面看到电车吧?
“是吧?”
英一对着照片问。
但他没有发出声音。这一年英一长高了十厘米,作为成长的证明,他已经可以不用发出声音就可以思考了。
这个地方漂亮吗?
你开心吗?
在春花烂漫、适合摄影的好天气,那里一定有很多铁路爱好者吧,有没有人热情地跟你说话?有没有人跟你说“小姑娘,你不要在那边看,这边能看得更清楚”,或者说“从这里拍更好一些”之类的?
你其实长得很漂亮。笑起来很可爱。
英一很自然地笑了起来。
这张照片真不错。
你现在所在的地方也这么漂亮吗?
你是不是也像这辆电车一样,在樱花和油菜花的围绕下惬意地休息着?
跑起来,垣本顺子。
——我已经早就跑起来了。
你也要加快速度啊!
——你不能永远都停着啊。车站也不是能长久待着的地方。
跑起来,花菱英一。
是啊,我要跑才行。铁路是向前方延续的。我要向着目前还看不到的某个地方跑下去。
那里一定温暖如春、鲜花盛放。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小暮写真馆》第一章 小暮写真馆
“对了,新店住得还习惯吧?”
是店子发来的短信。店子拿到了免费的电影票,发来短信问这个周日去不去看,之后顺便问了这么一句。
《光影流转:一座小镇的记忆图卷》 在时间的洪流中,许多故事如同尘埃般悄然散去,不留痕迹。然而,有些地方,有些角落,却仿佛被时光遗忘,静静地承载着过往的记忆,等待着有心人的发掘。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个依山傍水,安宁祥和的小镇——“清溪镇”。这里,没有宏伟的建筑,没有喧嚣的市集,有的只是缓缓流淌的溪水,绿树掩映的房屋,以及隐藏在每扇窗户背后,一个个平凡却鲜活的人生故事。 故事的起点,是一个世代经营着一家小型照相馆的家庭。照相馆的名字,朴实无华,却又带着一丝温暖,唤作“光影”。它坐落在小镇最热闹的老街尽头,门面不大,但门口的橱窗里,总会定格着小镇不同时期的风貌——穿着老式旗袍的新婚夫妇,带着稚气的孩童,或是脸上刻满岁月痕迹的老人。每一次光顾,都仿佛是一次穿越。 照相馆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江远”的中年男人。他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也继承了这份对光影的热爱。他的一生,似乎都与相机为伴,在暗房里,在显影液的化学气味中,他捕捉过无数珍贵的瞬间。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仪式感。他不仅仅是在拍摄照片,更是在记录一段段生命的故事,那些在快门声中定格的笑容、泪水、期盼与不舍,都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江远的人生,充满了小镇特有的宁静与缓慢。他见过小镇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也见证了小镇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离去。他为镇上新生的婴儿拍摄第一张全家福,为青春期的少年少女记录下最青涩的模样,为步入老年的人们留住晚年的风采。他的相机,就像一本无声的书,记录着小镇的变迁,也记录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光影”照相馆的二楼,有一个不大但温馨的房间,那里堆满了江远多年来拍摄的照片,按照时间、人物、事件分类,严谨而有序。他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点着昏黄的灯光,翻看这些照片。每一张泛黄的底片,每一张裁剪不齐的相纸,都仿佛带着属于自己的温度和故事。他会想起照片里的人,他们曾经的模样,他们说过的话,他们经历过的事。有些面孔已经模糊,有些故事已经淡忘,但通过照片,一切又变得鲜活起来。 照相馆不仅仅是江远工作的场所,更是小镇居民情感的寄托。每当有重要的时刻,无论是升学宴、生日庆典,还是临别前的告别,人们都会选择来到“光影”,留下珍贵的影像。江远总是耐心细致地为他们服务,他懂得如何在构图上捕捉人物最自然的状态,如何在光影的配合下,让照片传递出更深的情感。他从不催促,而是用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每一个在镜头前的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珍视。 小镇的日子,总是过得缓慢而安稳。江远的生活,也如同这小镇一般,没有太多波澜。他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长大,然后离开小镇去往大城市。他偶尔会接到孩子的电话,听到那边世界的喧嚣,但他更习惯于小镇的宁静。他相信,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些根植于内心的情感,是不会被时间磨灭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数码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胶片摄影逐渐式微。“光影”照相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一代的孩子们,更习惯于用手机随手拍照,他们追求即时性和便利性,对于胶片摄影的慢节奏和工艺性,显得有些陌生。照相馆的生意日渐冷清,江远也感到一丝无力。他看着橱窗里那些定格了小镇过往的照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信,那些通过胶片记录下来的影像,所蕴含的情感和温度,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比拟的。他开始尝试将老照片进行修复和整理,他希望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让更多的人了解小镇的历史,了解小镇曾经的辉煌与温情。他甚至开始在小镇的空地上,用老旧的摄影器材,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展览,展出那些他拍摄的,关于小镇的老照片。 展览吸引了不少曾经的老居民,他们站在照片前,指着照片里年轻时的自己,或是早已离去的亲人,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有人热泪盈眶,有人相视而笑。江远看着这一切,心中泛起一阵温暖。他知道,虽然时光流逝,但那些被记录下来的情感,依然在人们心中流淌。 “光影”照相馆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照相馆,一个摄影师,更是关于一个小镇,一段岁月,以及一群人的生命轨迹。它描绘了平凡生活中那些闪闪发光的美好,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情感,那些虽然微小却无比坚韧的生命力。 江远的一生,就像他拍摄的照片一样,朴实无华,却充满了质感和温度。他用他的镜头,记录了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生命。他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但它却像清溪镇的流水一样,缓缓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每一个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的心灵。 这便是“光影”照相馆,一个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情感的容器。它在那里,静静地存在着,见证着小镇的兴衰,也铭记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留下光影的人。而那些定格在胶片上的笑容,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影像,将永远成为这座小镇最珍贵的宝藏,流传下去,成为一种永恒的印记。 故事并没有结束,它还在继续。江远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或许某一天,当更多的年轻人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时光,他们会再次走进“光影”,去发现那些被遗失的美好,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温暖。而江远,将依旧在那里,用他的相机,继续捕捉着小镇每一刻的光影,继续书写着这座小镇,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曾改变的,最动人的篇章。 这本简介,如同江远手中的相机,试图捕捉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情感,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深情回望。它没有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着力于描绘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细腻之处,那些在时光长河中,依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力求真实而鲜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小镇的脉搏,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它旨在勾勒出一个充满回忆与情感的图景,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置于其中,去体会那份属于小镇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