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90年代,詹姆逊开始注重文化研究,尤其是影视文化研究,他连续出版了两本论述电影的著作:《可见的签名》(Signatures of the Visible, 1990)和《地缘政治美学》 (The Geopolitical Aesthetic: Cinema and Space in the World System, 1992)。作为富于总体关照的批评家,詹姆逊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观察,写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Postmodernism ,or,the Culture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1991)一书,获得了最佳批评著作奖。这部著作在后现代主义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轰动效应。随着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又写了论述后现代二律背反的著作《时间的种子》(The Seeds of Time,1994),发表了《文化转向》(The Cultural Turn,1998)一书。该书集中了他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十年对后现代问题的认真卓越的思考,被佩里•安德森称为“至今詹姆逊在研究后现代的著作中最好的一本”。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到:“詹姆逊的著作,犹如夜晚天空中升起的镁光照明弹,照亮了后现代被遮蔽的风景。后现代的阴暗和朦胧霎时变成一片奇异和灿烂。”
评分差评是给京东的,连个支付凭证都开不出,现在单位财务要求苛刻,不但要发票和清单,还要支付凭证。大部分的网上购物都可能拿到支付凭证,包括*和微信。但京东快捷支付不行,找他们客服,就说提供不了。真是垃圾服务!再也不来京东买东西了!
评分这本书很好,体现学术前沿。
评分编辑本段两次中国行1985年秋,他到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讲学。讲学内容后来整理出版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学界颇为流行。当时的中国文化思想界,整体上还继承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主义,沉浸在对现代性的仰望中。杰姆逊教授带来的“后现代”诸种理论,突然将现代性及其诸位大师挤到思想史的边缘,福柯、格雷马斯、哈桑、拉康等等一大批后现代理论家占据了前台。此时,中国学者蓦然意识到西方当代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已经今非昔比,都变成了“后”的天下,杰姆逊由此也成为把后现代文化理论引入中国大陆的“启蒙”人物,备受推崇。
评分考试所需,内容不错,正和我意
评分真是很好的书,仔细研究下。。。
评分从学术背景来看,杰姆逊前半期是一个文学研究家,他的文学理论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但杰姆逊本人后来却并不认为自己专属于文学研究,而是一个“文化批评家”,“注意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杰姆逊的这一自道概括了他的学术兴趣的转移:出版《政治无意识》之后,他的视野转入了文学的外部文化环境,开始了对后工业社会的总体性观察。1982年,他在美国惠特尼博物馆发表的“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的演讲,标志着他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路,在资本扩张与文化生产之间探索深层的关联。随后他陆续出版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可见的签名》、《地缘政治美学》、《时间的种子》、《文化转向》等论著,都聚焦于弥漫在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并将其纳入历史化的语境中条分缕析,成为当代西方社会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评分这本书很好,体现学术前沿。
评分1956年,获富布赖特奖,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