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文集(第9卷):人类的知识

罗素文集(第9卷):人类的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罗素(Russell B.) 著,张金言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12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9676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罗素文集(第9卷):人类的知识》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传记作者伍德(Alan Wood)说过,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

目录

译者序
引言
著者序
引论
第一部分 科学的世界
第一章 个人的知识与社会的知识
第二章 天文学的宇宙
第三章 物理学的世界
第四章 生物界的演化
第五章 感觉和意愿的生理学
第六章 心理的科学
第二部分 语言
第一章 语言的用途
第二章 实指的定义
第三章 专有名称
第四章 自我中心的特称词
第五章 推迟的反应:知识与信念
第六章 句子
第七章 观念和信念的外界参照
第八章 真理的基本形式
第九章 逻辑字眼与虚妄
第十章 普遍的知识
第十一章 事实、信念、真理和知识
第三部分 科学与知觉
引论
第一章 事实的知识和定律的知识
第二章 唯我主义
第三章 常识的推理
第四章 物理学与经验
第五章 经验中的时间
第六章 心理学的空间
第七章 精神与物质
第四部分 科学概念
第一章 解释
第二章 最小量用语
第三章 结构
第四章 结构与最小量用语
第五章 公共的时间和个人的时间
第六章 古典物理学的空间
第七章 时空
第八章 个体化原理
第九章 因果律
第十章 时空与因果性
第五部分 概然性
引言
第一章 概估性的种类
第二章 概率计算
第三章 有限频率的解释
第四章 米西斯——莱新巴哈的频率说
第四章 米西斯—莱新巴哈的频率说
第五章 凯恩斯的概率论
第六章 可信度
第七章 概率与归纳法
第六部分 科学推理的公设
第一章 知识的种类
第二章 归纳法的作用
第三章 自然种类或有限变异的公设
第四章 超越经验的知识
第五章 因果线
第六章 结构与因果律
第七章 相互作用
第八章 类推
第九章 公设提要
第十章 经验主义的限度
索引
人名索引

用户评价

评分

《罗素文集(第9卷):人类的知识》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传记作者伍德(Alan Wood)说过,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罗素文集(第9卷):人类的知识》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传记作者伍德(Alan Wood)说过,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罗素文集(第9卷):人类的知识》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传记作者伍德(Alan Wood)说过,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罗素文集(第9卷):人类的知识》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传记作者伍德(Alan Wood)说过,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

评分

雨学习大师的作品,倾听大师的教诲

评分

雨学习大师的作品,倾听大师的教诲

评分

6.1买的,凑了7张单买齐一套,内容和包装都太正了

评分

特别好

评分

    

评分

6.1买的,凑了7张单买齐一套,内容和包装都太正了

评分

罗素最大的优点,是行文明晰。这个优点的最大缺陷是,“急智”型哲学家可以用一两个似是而非的句子说出一个问题,而他却不得不从基本前提出发,推演整整四章二十八节,才得出第一个像样的结论,最终他用一本书仅仅说清了一件事情。为什么科班出身的人都不喜欢罗素?因为他把后人阐释的活也一并干掉了,而在体系哲学已然完结的这个时代里,一个职业哲学家除了像海德格尔一样专心做“阐释者”以外,还能干什么呢?所以请大家注意,如果你有心要做一个哲学家或者其类似物,请尽可能学习罗兰·巴特,写短句,写格言;在学术上要留白留悬案,在生活上要装酷装性情,在单位里要培植亲信党羽培育徒子徒孙,这样一来就能青史留名。

评分

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缘于妇女解放运动不同,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在意于通过文学批评为争取女权的政治运动提供思想武器,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其说 是对男权意识、男权政治的颠覆,倒不如说是意在对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强调、推崇与展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始终基本囿于文学的范畴之内,并未走向文化学、政 治学的视阈之中,在“双性同体”、“躯体写作”、“性别政治”等话语运用中,却也常常潜在地、不自觉地陷入了男性的视阈与价值体系的规范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