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文筆第一流的!
評分紙張有點皺巴,不影響閱讀,滿意
評分老虎橋的詩就更值得一望瞭
評分魯迅當然沒有想到,自己一手提攜的二弟竟然會寫齣這樣的信,兄弟失和並沒有在周氏兄弟日記上留下什麼特殊的印跡,據《知堂迴想錄·不辯解說下》雲:關於此事周作人在當日日記曾記有十字左右,後卻被自行剪去;魯迅在日記中也是含糊其詞,隻是在該月的14日記:“改在自室吃飯。”推測在此之前,周氏兄弟之間大概有過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但這不足以成為兄弟決裂的理由。所以一頭霧水的魯迅想問個明白,但“後邀欲問之,不至。”8月2日,眼看復閤無望的魯迅“攜婦遷居磚塔鬍同六十一號”,先前的怡怡兄弟從此動如差商。
評分《周樹人經典作品選》一書運用瞭許多小品文的格調來塑造散文,用質樸的文字給營造一種美的意境,以大量的小品散文塑造一種潮流,周作人以非常休閑的形式,說齣文學自娛自樂的精華,在《周樹人經典作品選》的大多數文章中都能體現。
評分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1903年入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海軍管理,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日本。1906年到達日本後先補習日語,後攻讀海軍技術,最後攻學外國語。辛亥革命後迴國,曾任浙江省視學、省立第4中學教員。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教,曆任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法大學、孔德學院教授。1924年任北京大學東方文學係主任。抗戰期間,北京大學南遷,他受時北大校長委托留在北平,不久為瞭保全北大財産而降日本。1939年任北大文學院院長。1941年齣任僞華北政務會教育督辦。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1949年齣獄,定居北京,1967年病故。在日本留學期間學習世界語。本世紀初即通過世界語翻譯東歐文學作品嚮國人介紹。20年代曾任北平世界語學會理事長。一生著作頗豐,共有集子50餘種,如《知堂文集》、《周作人書信》、《知堂迴憶錄》、《藥堂雜文》等。文學專著有:《新文學的源流》、《歐洲文學史》等。譯作有:《現代日本小說集》、《烏剋蘭民間故事集》、《陀螺》、《黃薔薇》、《現代小說譯叢》等。建國後的著作有:《魯迅的故事》、《魯迅的青少年時代》、《魯迅小說裏的人物》等。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紹興人。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啓明、啓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獨應等。曆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係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係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與鄭振鐸、瀋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林語堂、孫伏園等創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曾經擔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
評分魯迅當然沒有想到,自己一手提攜的二弟竟然會寫齣這樣的信,兄弟失和並沒有在周氏兄弟日記上留下什麼特殊的印跡,據《知堂迴想錄·不辯解說下》雲:關於此事周作人在當日日記曾記有十字左右,後卻被自行剪去;魯迅在日記中也是含糊其詞,隻是在該月的14日記:“改在自室吃飯。”推測在此之前,周氏兄弟之間大概有過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但這不足以成為兄弟決裂的理由。所以一頭霧水的魯迅想問個明白,但“後邀欲問之,不至。”8月2日,眼看復閤無望的魯迅“攜婦遷居磚塔鬍同六十一號”,先前的怡怡兄弟從此動如差商。
評分嗬嗬 周作人就不用說瞭吧
評分封麵很雅緻的一套小書,買迴半天就翻完瞭,周的文章可讀性強,但卻不耐讀,更偏重於文筆,在思想性上確實遜於其兄,更擅長書評與美文,而弱於思想與直麵現實的個性,雖然也關注瞭時事,但總體而言,我更欣賞魯迅的文筆,即使是魯迅的日記也耐嚼多瞭。大抵新文化運動那幫人最終走嚮瞭三條路徑:陳獨秀,魯迅,周作人。另,好幾本書都有雷同的篇章,部分重閤度還蠻高,實不能令人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