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1年,迪昂总括了他毕生努力构造的物理学理论的体系,这就是作为一种理性论的现象论的连续理论的能量学,它避免了关于物质内部终极实在的形而上学假设。其结果就是两卷专论《论能量学或广义热力学》,他认为这是他对科学最后的第一流贡献,因为该书是他对物理学和化学作了几乎30年的广泛研究而完成的。不过,这部专题著作略去了电磁学论题,这意味着在他的批判性的科学观点中,他没有找到满意的电磁学的能量学理论。迪昂想把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囊括到能量学或广义热力学的企图最终未能实现,但是他对物理学和化学诸领域的贡献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是有意义的。
评分迪昂的基本的科学思想形成于 1880~1890年之间,即在放射性发现和佩兰实验之前。当时,为实行其“宇宙的力学解释”而使用原子和分子模型的一帮人,随意改变他们的“弹子球”模型以拯救现象,顽固地把那些自相矛盾的性质赋予原子。迪昂因偏爱逻辑和厌恶力学模型,无法接受原子、分子论。他在研究中有意识地避开依赖于力学模型的微粒理论,在他的论著中,找不到原子,分子论的描述。他攻击用小的、硬的、具有弹性的粒子来简单说明原子;他有时带点天真地攻击开耳芬勋爵用齿轮和漩涡来说明白然现象的思想。他好像不知道原子模型曾给物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复兴,也完全没有预料到原子物理学在半个世纪里会有惊人的发展。即使当1908年佩兰的实验确证了分子的实在性时,迪昂因其执拗的个性也迟迟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他希望像能量学(energetics)这样的更为普遍的理论能够从原子论的废墟中产生。
评分对蒋写的比较客观。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其实,迪昂并不是根本反对形而上学。在某种意义上,形而上学也是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它深入到事物的实质并解释现象,因而也应当受到尊重。迪昂的本意是强调二者的区别和各自的职权范围,以免形而上学侵入科学而扰乱科学理论的目的。其实,科学与形而上学是并蒂而生的,又怎能将它们截然分开呢?就连迪昂本人也无法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纠缠。当迪昂认为人们能够在竞争的理论之间做出区分、能够决定哪一个在某一确定的方面更好地对应于现象的感性表现形式时,他不得不严重地依赖形而上学的信念。而且迪昂也涉及到科学理论进步的另一个形而上学观点:如果人们不相信,与现象的物理表现形式更好对应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比所抛弃的理论更好地反映了现象的终极物理实在的话,那么物理学的进步便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了一个进一步的形而上学判断:如果人们继续发明关于现象的相互竞争的理论,继续选择与现象的表现形式对应得更好的理论,那么这种持续改善的理论的进步便渐进地趋于这个现象的理论的有限形式,该理论是完全一体化的,—十分合乎逻辑的,它把实验定律整理成类似于其的秩序,但并不必然地与其等价,这是一个高度先验的秩序,按此所理解的形而上学实在被分类。迪昂一再明确阐述说,在物理学理论促成进步的程度上,它变得越来越类似于自然分类,这是它的理想目的。物理学方法无能为力去证明这个断言是正当的,但是它若不是正当的,那么引导物理学发展的趋势就依然是无法理解的。理论越完善,我们便越能更充分地理解,排列经验定律的逻辑次序就是本体论次序的反映。
评分一直都很喜欢商务出版的这套书,质量相当不错!
评分还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倘不学习,再美好的理想也会化成泡影;倘不勤奋,再美妙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倘不实践,再广博的知识也会束之高阁。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学习前要带上几个问题,学习中要思考几个问题,学习后要能提出几个问题,这样才能学有所得。“学习中没问题”就是“方法有问题”,诸如盲从,欠思考、不能举一反三、不会推陈出新等。所以,作为一名头脑清醒的学生,应善于在没问题中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产生好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好新的问题。学生听老师的话并非有错,但是不能盲从,否则,不但会去去主见,还会失去创新能力。约束不了自己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自己都管不住自己,难免要滑入深渊。学习中要荡起“乐学”和“巧思”的双桨,倡导“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
评分包装完好,物流速度真快,快递员态度很好。
评分包装严实,书籍完好,满意的一次购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