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1-14歲 科普事業需要傳承,需要發展,更需要開拓、創新!當今世界的科學技術在飛速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節奏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迅速變化。新的形勢要求科普創作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創新。“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承載著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科普創作的曆史——曆史是輝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來是更加輝煌、更加美好的。書係囊括新中國成立以來,著名科學、科幻作傢經典獲奬作品。
內容簡介
《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囊括新中國成立以來,著名科學、科幻作傢經典獲奬作品,展現科學之真、善、美,傳播知識、激發興趣、啓迪智慧!《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神奇的昆蟲世界》是叢書係列之《神奇的昆蟲世界》,書係分十章節,內容包括簡說昆蟲的發跡史、昆蟲在生物界中的位置、昆蟲是個大傢族、昆蟲的身體構造與功能、昆蟲的世代、發育、成長、語言等。
目錄
引子
一、簡說昆蟲的發跡史
二、昆蟲在生物界中的位置
三、昆蟲是個大傢族
1.無翅亞綱
2.有翅亞綱
四、昆蟲的身體構造與功能
1.外部附肢
2.內部器官
五、昆蟲的世代、發育、成長、語言
1.世代
2.發育
3.齡期和脫皮
4.語言
六、昆蟲的行為
1.基本反應行為
2.擴散遷移行為
3.信息傳遞行為
4.攻擊和防禦行為
5.鼕眠與蘇醒行為
6.土壤昆蟲行為
7.昆蟲的鳴聲行動
8.昆蟲生活中的行為錶現
七、人類的大敵
1.綠色植物的殺手
2.病魔的幫凶
3.吸血鬼
八、利用昆蟲為人類造福
1.昆蟲——可管理的自然資源
2.工業昆蟲
3.藥用昆蟲
4.傳粉昆蟲
5.食用昆蟲
6.飼料昆蟲
7.天敵昆蟲
8.環境昆蟲
9.工藝觀賞昆蟲
九、昆蟲傢族中的“奇聞”軼事
1.昆蟲之最
2.白螞蟻與地球升溫
3.昆蟲與食物鏈
4.信與不信
5.性變之謎
6.昆蟲對航天航空事業的奉獻
7.昆蟲“戲”火車
8.蟲大夫
9.蝴蝶泉中織彩虹
10.蟲變草與蟬開花
11.身穿花衣的小不點
12.“戶樞不蛀”話小蠹
13.昆蟲潛水員
14.叫龜不像龜,名象不是象
15.雙刀大將
16.雀蛋戲法
17.蟲與光
18.“朝生暮死”
19.麻雀巢中的“傢賊”
20.昆蟲傢族中的“老來俏”
21.蟲為媒
22.小球裏的秘密
23.琥珀中昆蟲的來曆
24.“育兒室”與“男保姆”
25.天幕與絲路
26.蜂鳥之謎
27.韆絲萬縷做“嫁衣”
28.絲帶飄曳叢中花
29.地球上的老住戶——白蟻
29.蠅對人類益害任評說
十、異常蟲情
1.鼓樓“冒煙”
2.冰雪上的疑案
3.謠言惑眾未成災
4.眶甲競被稱“龍駒”
5.“鬼”打更
6.草原“神火”
精彩書摘
一、簡說昆蟲的發跡史
大到人類,小到不“起眼”的昆蟲,萬物皆有其源。昆蟲的由來雖然不是一般人所熱衷於探討的問題,但卻是昆蟲學傢、地質學傢、考古學傢乃至曆史學傢都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因為它們與大地結構、生物進化、人文曆史息息相關。
地球的存在至今分為無生代、始生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6個世代。昆蟲是從古生代的泥盆紀開始齣現的,距今已有3.5億年。
屈指算來,它們在地球上的齣現比鳥類還要早近2億年,因此,昆蟲可稱得上是地球上的老住戶瞭。
由於昆蟲的身軀是那樣的渺小,在地球上齣現得又是那麼早,所遺留下來的佐證——化石又是那麼稀少,要確切地刨根問底實為難度太大,但是曆代科學傢們還是憑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和地殼中保存下來的化石,將其與現存於大自然中的相似活體(活化石)進行對照比較,提供瞭使人們可以相信的昆蟲起源綫索。人類在進步、科學在發展,自然界的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這條客觀規律。昆蟲在地球上的發展史也是隨著萬物的變化、時間的延續和不斷的演化、發展纔被揭開的。
昆蟲最早的祖先是在水中生活的,它的樣子像蠕蟲,也似蚯蚓,身體分為好多可活動的環節,前端環節上生有剛毛,運動時不斷地嚮周圍觸摸著,起著感覺作用。在頭和第一環節問的下方,有著像是用來取食的小孔。這種身軀構造簡單的蠕蟲形狀的動物,便被認為是環形動物、鈎足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共同祖先,而且更是昆蟲的始祖瞭。
隨著時間的延伸,昆蟲肢體功能演化,逐漸登上瞭陸地舞颱。為瞭適應陸地生活,它們的身體構造發生著巨大變化,由原來的較多環形體節及附肢,演變成為具有頭、胸、腹三大段的體態。這個演化過程大約經曆瞭2億至3億年的漫長歲月,而且還以緩慢的步伐不停地繼續演變下去。
早期的昆蟲從小長到大都是一個模樣,所不同的隻是身體的節數在變化,性發育由不成熟到成熟。那時它們在身軀上沒有明顯的可用來飛翔的翅,原來的多條腹足也沒有完全退化。後來有些種類的腹足演化成用來跳躍的器官;有些種類還保持著原來的體態,如現今被列為無翅亞綱中的彈尾目、原尾目及雙尾目昆蟲。隨著時間的流逝,大約在泥盆紀末期,有些昆蟲纔由無翅演化到有翅。
在以後億萬年的漫長曆史變遷中,有些種類的昆蟲,由於不能適應冰川、洪水、乾旱以及地殼移動等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就在演變過程中被大自然所淘汰;也有些種類的昆蟲,逐漸適應瞭環境,這就是延續到現在的昆蟲。例如天空中飛翔的蜻蜓,倉庫及廚房中常見的蟑螂,它們的模樣就與數萬年前的化石標本沒有什麼區彆。
大約在2.9億年前,這是昆蟲演變最快時期。在這段時間內,許多不同形狀的昆蟲相繼齣現,但大多數種類多屬於漸進變態的不完全變態類型。
在以後的世代中,又有些昆蟲從幼期發育到成蟲,無論從身體形狀到發育過程都有著明顯的變化,成為一生中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完全變態類群。
為什麼石炭紀成為昆蟲的發軔期?這與當時的自然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在多種復雜的關係中,與植物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當時大多數種類的昆蟲主要以植物為食。
石炭紀時期,大自然中的森林樹木已是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而且為植物提供水分的沼澤、湖泊又是那麼星羅棋布,這就為植食性的昆蟲提供瞭生存和加速繁衍的良機。但是這優越的生存環境並不十分平靜,植食昆蟲與植食性的大動物之間,以及以昆蟲為食的其他動物之間,展開瞭一場生與死的激烈競爭,即使是體型小、貌不驚人的昆蟲之間也不例外。
在這場求生的殊死搏鬥中,並非體大、性猛的種類獲勝,反而是許多體型小、食量少、繁殖力強,尤其是以植物為食的昆蟲,獲得瞭飛速發展的良機。
昆蟲在地球上的生存與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曆過幾次大的起伏。其中比較突齣的一次大的毀滅性災難,發生在距今2.3億年至1.9億年前的中生代。那時地球上的氣候發生瞭突如其來的變化,生機勃勃的陸地由於乾旱而變成不毛之地,森林綠洲隻局限於湖泊岸邊和沿海地區的小範圍內,這就使植食性昆蟲失去瞭賴以生存的食源。在此階段的突變中,原來生活於水域中的部分爬行動物,由於水域的縮小而改變著水中的生活習性及身體結構,演變成瞭會飛的而且由植食性轉變成以捕食昆蟲為主的始祖鳥,這就使在森林、綠地問飛翔的部分有翅昆蟲,失去瞭生存的領空。
但是也有適應性極強的昆蟲種類,它們仍然藉助於自身的種種優勢,頑強地延續著自己的種群。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大約在1.3億年至0.65億年前的白堊紀)地球上的近代植物群落的形成,特彆是顯花植物種類的增加,各種依靠花蜜生活的昆蟲種類(如鱗翅目昆蟲)以及捕食性昆蟲(如螳螂目等昆蟲)便與日俱增;隨著哺乳動物及鳥類傢族的興旺,靠營體外寄生生活的食毛目、虱目、蚤目等昆蟲也隨之而生,這樣便逐漸形成瞭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
……
前言/序言
我熱烈祝賀“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的齣版!“空談誤國,實乾興邦。”習近平同誌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講得多麼深刻!本書係的齣版,正是科普工作實乾的具體體現。
科普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重要事業。1953年,毛澤東同誌視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颱時說:“我們要多嚮群眾介紹科學知識。”1988年,鄧小平同誌提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而科學技術研究和科學技術普及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雙翼。1995年,江澤民同誌提齣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而科普工作是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鬍錦濤同誌提齣的科學發展觀則既是科普工作的指導方針,又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宣傳內容;不是科學的發展,實質上就談不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科普創作肩負著傳播知識、激發興趣、啓迪智慧的重要責任。“科學求真,人文求善”,同時求美,優秀的科普作品不僅能帶給人們真、善、美的閱讀體驗,還能引人深思,激發人們的求知欲、好奇心與創造力,從而提高個人乃至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國民素質是第一國力。教育的宗旨,科普的目的,就是為瞭提高國民素質。隻有全民的綜閤素質提高瞭,中國纔有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纔有可能實現習近平同誌最近提齣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普事業經曆瞭1949—1965年的創立與發展階段;1966—1976年的中斷與恢復階段:1977—1990年的恢復與發展階段:1990—1999年的繁榮與進步階段;2000年至今的創新發展階段。60多年過去瞭,我國的科技水平已達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地步,而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國的科普工作也早已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嚮榮的景象,結齣瞭纍纍碩果。同時,展望明天,科普工作如同科技工作,任務更加偉大、艱巨,前景更加輝煌、喜人。
“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正是在這60多年間,我國高水平原創科普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書係中一部部不同時期、不同作者、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優秀科普作品生動地反映齣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普創作走過的光輝曆程。為瞭保證書係的高品位和高質量,編委會製定瞭嚴格的選編標準和原則:一、獲得圖書大奬的科普作品、科學文藝作品(包括科幻小說、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學詩歌、科學傳記等);二、曾經産生很大影響、入選中小學教材的科普作傢的作品;三、宏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時代精神與人文精神俱佳的優秀科普作品;四、每個作傢隻選編一部代錶作。
在長長的書名和作者名單中,我看到瞭許多耳熟能詳的的名字,倍感親切。作者中有許多我國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老前輩,其中有些已經過世:也有許多一直為科普事業辛勤耕耘的我的同事或同行;更有許多近年來在科普作品創作中取得突齣成績的後起之秀。在此,嚮他們緻以崇高的敬意!科普事業需要傳承,需要發展,更需要開拓、創新!當今世界的科學技術在飛速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節奏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迅速變化。新的形勢要求科普創作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創新。
這就需要有更多的有誌之士加入到科普創作的隊伍中來,隻有新的科普創作者不斷湧現,新的優秀科普作品層齣不窮,我國的科普事業纔能繼往開來,不斷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不斷為推動科技發展、為提高國民素質做齣更好、更多、更新的貢獻。
“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承載著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科普創作的曆史——曆史是輝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來是更加輝煌、更加美好的。我深信,我國社會各界有誌之士一定會共同努力,把我國的科普事業推嚮新的高度,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齣我們應有的貢獻!“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中國科普大奬圖書典藏書係:神奇的昆蟲世界 [11-14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