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为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太宰治的全代表作集结,几乎收录太宰治所有经典代表作。精装装帧,最近新修订译本。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借由《人间失格》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人间失格》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真切的痛苦问题,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自己划下最后的句点。
太宰治: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人间失格》由台湾著名译者高詹灿倾力翻译,本书还收录有《斜阳》《奔跑吧!梅勒斯》《维庸之妻》《道化之花》《美男子与香烟》《满愿》《候鸟》《秋风记》《雪夜的故事》和未完成遗作《Goodbye》等太宰治经典代表作。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重要的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つしま しゅうじ),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津轻郡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家,父亲同时也是位政治人物。他是家中排行倒数第二的孩子,14岁起便与友人自办同人志,发表小说、杂文及戏剧,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心。19岁时他迷上马克思主义,但明白马克思主义与自己的出身落差甚大,所以他与相关人员的往来并未持续太久。
1930年他进入东大法文系就读,1933年开始用太宰治为笔名写作,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选一届芥川赏候补,1937年起,正式投入小说创作。自1936年发表《晚年》后,被推崇为天才作家,并于1939年以《女学生》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但始终与他想赢得的芥川赏无缘。他五次自杀未遂,最后于1948年,在《人间失格》发表后,和女读者于玉川上水道投水自尽。
太宰治在短短15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三十看多部小说,早期包括《晚年》、《虚构的彷徨》、《二十世纪旗手》等深受注目,另有《满愿》、《快跑!梅乐斯》、《越级诉讼》等多部名作。为了生活,他曾以“黑木舜平”的笔名写了心理悬疑小说《断崖的错觉》,但太宰本身以此作品为耻。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年)、中篇《斜阳》(1947年)、《人间失格》(1948年),被认为是优秀的代表作品,引起无数年轻人共鸣。
我很喜欢太宰治,而梁朝伟总让我想起他。
——王家卫
我对太宰治文学所抱有的厌恶情绪是异常强烈的。一,我讨厌这个人的脸。第二,讨厌这个乡下人“洋气十足”的趣味。第三,讨厌这个人扮演了一个与自己不适合的角色。一个想和女人‘情死’的小说家,总得多少有点严肃的风貌才行啊!
——三岛由纪夫
虽然三岛由纪夫讨厌太宰治,可我觉得三岛由纪夫的文章本身就很像太宰治的文章。我觉得这两个人的作品里都有很多警句;有的地方是用警句替代描写。尽管我觉得很滑稽,但是不得不说,三岛由纪夫是用太宰治的文体来写东西的。
——大江健三郎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中“十全十美的文章和彻头彻尾的绝望”深受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之影响。
——佐藤干夫
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奥野健男
想要在人的世界里好好地活下去,那种不能实现的焦虑以及想要认认真真活着的渴望才是他的本质。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 齐藤孝
《人间失格》
《奔跑吧!梅勒斯》
《美男子与香烟》
《维庸之妻》
《斜阳》
《道化之花》
《美男子与香烟》
《满愿》
《候鸟》
《秋风记》
《雪夜的故事》
《Goodbye》
附录·太宰治年谱
我曾见过那男人的三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应该是他幼年时代,约摸十岁左右的年纪,身穿粗条纹和服,被众多女性前后簇拥(推测应该是他的姐妹,或是堂姐妹),站在庭园池畔旁,脑袋左偏约三十度,难看地笑着。难看?不过,就算那些感觉迟钝的人(亦即对美丑想来不甚关心的人)以平淡无趣的表情,说出“这男孩真可爱”这类敷衍的客套话,也不至于会让人觉得是虚伪的恭维,从这孩子的笑脸中,倒也非完全看不出世人所谓的可爱。然而,对稍为讲究的人来说,只要看这张照片一眼,也许就会颇感不悦地说一句“这孩子长得真不讨喜”,随手将照片往外扔,就像拂去身上的毛毛虫一般。
那孩子的笑脸,愈看愈让人感到莫名阴森。那根本就称不上笑脸。这孩子完全没笑,他那紧握的双拳可证明。没有人可以一面握拳一面微笑。是猴子,那是猴子的笑脸——脸上挤满丑陋的皱纹。就是如此古怪、丑恶,看了浑身不舒服的表情,教人很想说他是“脸皱成一团的小鬼”。我从未见过表情如此诡异的小孩。
他第二张照片的长相,有令人惊讶的重大变化。一身学生装扮。虽不清楚是高中时代,还是大学时代的照片,但确实是位相貌俊秀的学生。同样不可思议的是,感觉他没半点人味。他身穿一袭学生制服,白色手帕露在胸前口袋外,双腿交叉坐在藤椅上,脸上还是带着微笑。这次已不是满脸皱纹的猴子笑脸了,而是很有技巧的微笑,但与常人的微笑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差异。不知该说是欠缺生命的重量,还是少了人味,反正丝毫没有真实感。不像鸟,而是像鸟的羽毛,轻盈得犹如一张白纸,就是这样的微笑。换言之,给人一种做作感。说他矫揉造作也不是,说他轻浮也不对,说他阴阳怪气也不贴切,说帅气,当然更是相去甚远。仔细端详后,会从这名俊美的学生身上,感受到某种近乎灵异故事的森然之气。我从未见过表情如此诡异的俊美青年。
第三张照片最为古怪。完全无从揣测其年纪。他头发已经略白,在一间肮脏不堪的房间(照片清楚拍出房内墙壁有三处剥落)角落,双手伸向小小的火盆烤火,这次脸上没有笑容。面无表情。仿佛他坐着双手伸向火盆,就这么自然地死去,当真是一张触人霉头、充满不祥气氛的照片。奇怪的不只这些。那张照片对脸部做了放大特写,因此我得以仔细端详他的长相。我发现他不论是额头、额头上的皱纹、眉、眼、鼻、口、下巴,全都平凡无奇,这张脸非但没有表情,甚至让人留不住印象,没半点特色可言。举例来说吧,当看完照片阖上眼,我便已将那张脸忘得一干二净。虽然还记得房内的墙壁、小火盆,但房内主角的长相却陡然烟消雾散,怎么也想不起来。无法描绘出那张脸的图画,也无法将它画成漫画。睁开眼看过之后,甚至不会有“啊,原来是长这样,我想起来了”这样的喜悦。说得更极端些,纵使睁眼再看一次照片,不但唤不起记忆,反而会让人感到悒悒不乐焦躁难耐,最后甚至想别过脸去。
即使是所谓的死相,应该也比它更有表情,更令人印象深刻吧,就算将马头硬装在人的身躯上,感觉也比这好。总之,这照片让任何人看了,总会莫名地感到心底发毛,浑身不舒服。我从未见过长相如此诡异的男子。
……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某个时期精神状态的精准切片,其影响力绝非昙花一现。它的结构和叙事手法,明显继承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的文学传统,但同时又加入了极具个人色彩的现代焦虑感。我欣赏它对“真实”的探讨,那种刻意模糊了现实与梦境、清醒与癫狂的界限的处理,使得读者不得不放弃固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花很长时间凝视封面,试图将书中的情景与现实世界做一个比对,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和享受。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独特哲学框架,是那种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挖掘出新层次理解的经典之作,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份珍藏。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持久而深远的,它不像某些热门畅销书那样,读完后留下的只是一段短暂的娱乐消遣,而是像一块顽石,在你心底留下清晰的印记。我发现自己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周围的人际交往,那些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规范,在书中被无情地解构和质疑。它引发了我对自己过往经历的重新审视,那些青春期的困惑、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学会的面具文化,都仿佛被这本书一一列举出来,让我产生强烈的“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的共鸣,但这共鸣并非带来慰藉,而更像是一种对普遍性悲剧的确认。这种深刻的自我对话,才是优秀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它提供了空间让你去面对那个不那么光鲜亮丽的自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盛宴,那种沉甸甸的手感,翻开扉页时纸张散发出的微弱油墨香,瞬间就将我带入了一种对经典文字的虔诚敬畏之中。我尤其欣赏封面采用的某种亚光覆膜工艺,它既保持了图案的细腻质感,又避免了普通光面纸的廉价反光,使得那几行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低调而又庄重地闪烁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和深刻主题。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其考究,字号适中,行距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装帧的精良,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奢华,更是一种对内容本身的尊重和烘托,它让每一次捧起和翻阅都成为了一种仪式感的享受,而非单纯的文字消费。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出版社在选材和工艺上的匠心独运,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本“精装”不仅仅是一个版本分类,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彰显。
评分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作品时,我通常会担心其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在处理复杂主题时,展现出惊人的易读性。它没有使用过多矫揉造作的辞藻堆砌,而是选择了看似简洁却内涵丰富的叙事语言。故事的推进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既有让人心头一紧的紧张情节,也有大段近乎诗意的内心独白来舒缓情绪,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如同听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低起伏,层次分明。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加快了翻页的速度,渴望知道角色下一步将如何挣扎或沉沦,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来源于作者对人物心理动机的深入刻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次眼神的闪躲,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未被言说的秘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探索欲,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那些被隐藏在日常行为之下的真实动机。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像是一面映照着人性幽暗角落的魔镜,虽然内容本身或许沉重,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却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温柔将一切剥开给人看。文字的流动性极强,那种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又如同冰冷手术刀般精准的笔触,让人在沉浸其中时,体验着主角内心的巨大撕裂感。我特别佩服作者对于“疏离感”的捕捉,那种身处人群之中,却如同活在玻璃罩里的孤独,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几乎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窒息。它不迎合读者的期待,不提供廉价的安慰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而是直指核心的困境——个体在面对世界规则时的无力与抗争。这种直白又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汹涌的句子,思考自己生活中的那些微妙的妥协与伪装。
评分买了很多次书了,方便实惠,特别是赶在打折季,真的很实惠!每本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肯定喜欢了,而且推荐给朋友们也都很受欢迎,很有成就感了。
评分☆ * (つ ノ .☆
评分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了,评论耗费了我太多精力,我就简单评论,请见谅,宝贝很满意,快递师傅送快递很快,服务热情,5星好评!
评分包装很好呢!很喜欢!耶!
评分上次那头黑狗的记忆,聊聊记忆,留在这个白母狗的身体里,我跟你说
评分经常看到别人评论太宰治的句子,感觉非常触动人心,这本书一直很想看,618活动就买了!
评分抱着试试的心态包装可以没有损坏。
评分吾已消费京东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 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 动容,心驰神往。乃至饭不能食,寝则不安,辗转反侧 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所能而买。强哥之热心与快递员之殷切让人感染,感激怜涕。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都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更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 焚香祷告后与家人共赏此宝。妻则赞叹不已,不仅赞叹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更予红唇相赠。 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此属大家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喝茶也能喝点小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