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书名:共六册春秋原来是这样+三国原来是这样+唐朝原来是这样+晚清原来是这样等
定价:319.00
唐朝原来是这样 9787514361551 60
晚清原来是这样 9787514361612 42
三国原来是这样 9787514361650 60
汉朝原来是这样 9787514361599 52
春秋原来是这样 9787514361698 60
魏晋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9787514361636 45
编辑推荐
《历史中国》,中国断代史读本,百科*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王觉仁、醉罢君山、金满楼、姜狼、张程……当今历史写作界诸多名家大神作品!以*彩丰厚的内容,别样的叙事视角,描摹有血有肉的历史,揭示长期被误解、意想不到的历史真相,并从中演绎真实的人性。可以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线索和借鉴。
内容简介《春秋原来是这样》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旧秩序受到挑战,固有体制逐渐崩颓,历史出现了多样的可能。豪杰并起,窥测神器,初显逐鹿之象。王道既颓,霸道已兴,各种权谋智计,折冲樽俎,演绎别样的*彩。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严谨的史学态度、丰富的历史材料及生动的人物分析真实还原了这个以往总是述说不详的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时代。如管仲如何在性格上压制齐桓公而助其成大业?晋文公在外漂泊十余年却为何仍被大国国君看好?自称“蛮夷”的楚国真实实力如何?勾践如何将“忍”字诀发挥到**?……同时澄清了一些长久以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误解,比如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是假?孔子的真实历史形象是怎样的?
春秋时期与中国后世王朝长期中央集权时代相比,在政治、文化、伦理、战场原则等诸多方面的理解都有显著的不同,各诸侯国出于生存与称霸的需要,对土地、人才等开展了激烈的竞争,也让各种学说、政治理念有了试验之地,形成了一个文化井喷的时期。这些,通过阅读本书,能让读者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三国原来是这样》
......
作者简介姜狼
七十年代生人,喜欢历史,尤其是乱世史。曾经出版过多部反映乱世历史的作品,如《五代十国风云录》《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刘宋帝国兴亡录》《北周北齐兴亡史》《五朝宰相》《柴荣是个好皇帝》。风格沉稳,文字间却又透着一股幽默智慧,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品味历史的兴亡。
王觉仁,本名王林;作家,影视编剧,传统文化研究者,迄今已出版各类著作五百余万字,代表作《血腥的盛唐》(七卷),多年致力于唐朝的研究,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均有解读。
张程
北京大学外交学硕士,《百家讲坛》杂志专栏作家,在《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报刊发表评论、散文多篇,著有《泛权力》《辛亥革命始末》《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等作品,并翻译出版《中国人本色》《多面中国人》等西方观察近代中国的作品。
金满楼,原名金松,作家、近代史研究者。江西峡江人,现居上海,近年来专注于历史写作与时政评论,已出版《辛亥残梦》《北洋往事》《女人当国》《民国原来是这样》等二十余部作品。2010年受邀担任担任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十七集《北洋军阀秘史》电视讲座主讲人。
醉罢君山,本名郑文州,福建漳州人,专注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作品有《西汉原来是这样》《东汉原来是这样》《春秋无义战》《大唐帝国的扩张》《宋朝原来是这样》《秦朝原来是这样》等,擅长还原历史中*令人血脉贲张的景象,文字里激荡着昂扬奋发的铁血*神和思辨特质。
目录《春秋原来是这样》目录
001 一夏商周以来的点滴故事
007 二西周之末,春秋之始
016 三郑庄公和母亲武姜的恩怨情仇
025 四郑庄公和东周王室的扯皮大战
034 五石碏“大义灭亲”与祁奚的“举贤不避亲仇”
043 六齐国文姜**杀夫事件始末
051 七 一个西瓜引发的血案:齐国宫变
062 八千古一相说管仲(上)
070 九千古一相说管仲(中)
077 十千古一相说管仲(下)
084 十一齐桓公的贤臣们
092 十二齐桓公的不世霸业
101 十三 性格决定命运:齐桓公的家庭悲剧
109 十四 仁者亦有敌:宋襄公的悲喜剧
117 十五春秋小霸楚成王
125 十六 小三转正:曲沃代晋事件
134 十七晋国内乱始末
143 十八晋国兄弟之乱
149 十九晋惠公的悲剧
155 二○晋文公周游列国(上)
165 二一晋文公周游列国(下)
172 二二 龙战城濮:春秋争霸的**之战
183 二三 秦穆公:拉开统一大幕*一人
194 二四一鸣惊人楚庄王
205 二五晋楚邲之战
213 二六 子产和晏婴:春秋两名相
222 二七晋国执政赵盾
232 二八赵氏孤儿真相
241 二九春秋两兵圣之田穰苴和《司马法》
251 三○春秋两兵圣之孙武和《孙子兵法》
261 三一吴楚柏举之战
270 三二伍子胥复仇记
280 三三春秋刺客列传
289 三四 勾践:千古*一忍者术
297 三五聪明的范蠡和不聪明的文种
307 三六季札和豫让
316 三七孔子闪亮登场
323 三八孔子*世传奇(上)
331 三九孔子*世传奇(中)
339 四○孔子*世传奇(下)
348 四一孔子的七十二门徒
357 四二侠儒子路
363 四三千古一圣说老子(上)
371 四四千古一圣说老子(下)
381 四五 春秋名嘴逸事
389 四六 三家分晋始末
399 四七 宫廷八卦:谁的绿帽子在飞
408 四八 春秋名女
418 四九 《诗经》的魅力(上)
424 五○《诗经》的魅力(下)
《三国原来是这样》
......
有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叫做《文人的江山: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画卷》,它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着重于描绘帝王将相的宏图伟业,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文人士大夫身上。从屈原的悲愤,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再到苏轼的旷达,以及晚明文人的风骨,这本书串联起了中国历史上众多著名的文人及其命运。 它详细地讲述了这些文人如何在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思想的传播者,也是社会现实的观察者和批判者。书中探讨了文人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如何在体制内尽力施展抱负,又如何在体制外保持独立的思考和人格。让我尤其感慨的是,书中对文人命运的描绘,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但也常常带着悲剧的底色。他们可能因为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可能因为政治斗争而家破人亡,但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却得以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发现那些看似默默无闻的文人,其实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分最近翻了几本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虽然不是你提到的那套“原来是这样”系列,但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读的是一套由国内几位知名历史学者合著的《中国风云变幻录》,这套书的特点是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朝代更迭顺序,而是选取了几个历史上影响力巨大的关键节点,比如“春秋战国的分裂与融合”、“秦汉帝国的奠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熔炉”、“隋唐盛世的辉煌”、“宋元经济的转型”以及“明清的帝国晚期”。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不是流水账式的讲述,而是深入剖析每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的关键人物以及其背后深层的社会、经济、文化动因。 比如在讲春秋战国时,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诸侯国的名称和战争,而是着重分析了“礼崩乐坏”之下,各国如何通过变法图强来适应新的时代。它花了大量篇幅去解读不同学派思想的兴起,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以及这些思想如何渗透到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阅读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那个百家争鸣、思想碰撞的激荡年代,能感受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书中引用了很多史料,但又不显得枯燥,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鲜活起来。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简单重复,而是充满着复杂性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评分我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风雨飘摇:近代中国的变革与阵痛》,它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期中国所经历的剧烈变化。这本书的特点是它非常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并且将中国内部的变革与外部世界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它详细地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晚清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群体在面对西方冲击时的心态描绘。它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革新之间的巨大撕裂。它还深入探讨了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各种救亡图存的思想和实践。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很快,充满了戏剧性,但又不是为了追求故事性而忽略了历史的严谨性。它让我深刻理解了近代中国为何会经历如此漫长而痛苦的转型,以及这些变革为后来的中国留下了怎样的遗产。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套《帝国兴衰:中国古代王朝的命运轨迹》,这套书非常厚重,但内容确实引人入胜。它采取的是一种宏大叙事的视角,从夏商周的早期文明起源,一路讲到清朝的灭亡,每个朝代的兴起、鼎盛、衰落和灭亡的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作者在分析朝代更迭的原因时,不仅仅关注政治斗争和军事征伐,更深入地探讨了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民族矛盾、自然灾害以及统治者的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析。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解读安史之乱,不仅仅是战争本身,更是揭示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它还联系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比如均田制的瓦解、赋税制度的混乱,以及文化上出现的种种迹象,比如佛教的兴盛与衰落,都折射出社会内部的结构性问题。阅读这本书,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周期律,看到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最终被新的力量所取代。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前段时间读了《山河岁月:中国古代的疆域与民族》这本书。它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的疆域变迁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展开。这本书的特点是非常宏大,从早期部落联盟的形成,到秦朝统一六国、奠定大一统疆域,再到汉朝的开拓边疆,唐朝的开放包容,以及后来的王朝更迭中,疆域的收缩与扩张,民族的融合与冲突,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将民族问题简单化,而是呈现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复杂图景。它分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互通,以及在某些时期出现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它还探讨了“中国”这个概念是如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时间线索,让我能够理解不同时期中国疆域的范围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它也让我意识到,中国历史的形成,是无数个民族共同书写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民族的独角戏。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做《烽火与文脉:战争中的中国历史》的书。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单纯地讲述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而是着重探讨战争对中国文化、思想、社会结构乃至于民族性格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从春秋时期的诸侯征伐,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再到明朝的农民起义,以及近代的战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书中尤其让我震撼的是对“乱世出英雄,盛世养庸人”这一说法的探讨。它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战争,揭示了在战乱中,那些极具才能、勇于担当的个体如何脱颖而出,推动历史前进。同时,它也反思了在和平时期,社会可能出现的停滞和僵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凝练,但充满了力量感,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残酷性,也看到了在残酷中蕴含的生机。它也让我思考,战争究竟是毁灭性的,还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涤荡和重塑?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叫做《思想的火花: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辨》。这本书专门探讨中国古代各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再到近代的维新思潮,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它没有照本宣本地引用原文,而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哲学概念解释清楚。 书中让我最受益的是它对不同学派之间思想碰撞的描绘。比如,它详细分析了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异同,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它也探讨了佛教传入中国后,是如何与中国本土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学说。这本书让我觉得,古代的哲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深刻思考,而且这些思考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它也让我反思,我们当下的很多观念,其实都能在古代哲学中找到源头。
评分最近淘到一本《市井里的中国:市民生活与商业文化的变迁》,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接地气。它不像很多历史书那样,将目光集中在宫廷和战场,而是深入到中国的市井街巷,去描绘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商业文化的演变。它详细地介绍了宋朝的夜市繁荣,明清时期的商帮崛起,以及各个时期不同的饮食、服饰、娱乐方式。 书中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细节,比如古代的店铺招牌、集市的吆喝声、人们在茶楼酒肆里的谈天说地,甚至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和戏剧。它让我感受到,历史不仅仅是宏大的叙事,更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构成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市井之中,体验着当时的喜怒哀乐。它让我意识到,商业和市民生活是构成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社会的形态和文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非常轻松有趣。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大唐风华:盛世的背影与余韵》。这本书的内容是围绕着唐朝这个辉煌的时期展开,但它并不局限于描绘盛世的繁荣景象。它将目光投向了唐朝由盛转衰的那些细微之处,以及盛世之后留下的深远影响。它详细分析了安史之乱的根源,以及这场战争对唐朝社会、经济、文化造成的巨大冲击。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关注政治和军事,更是深入探讨了唐朝的对外交流、宗教信仰、艺术发展等各个方面。它描绘了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及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它也分析了盛世之下隐藏的社会矛盾,比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问题。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比较细腻,充满人文关怀,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唐朝,不仅仅是光辉灿烂的表面,也有其背后的无奈和隐忧。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千古文坛:中国文学史上的风流人物》的书。这本书非常吸引人,它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一本正经地讲述文学史,而是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然后通过他们的生平、作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展现中国文学的魅力。 书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唐诗的描写。它不仅仅介绍了李白、杜甫、白李等大家,还深入探讨了他们的创作风格、人生际遇,以及这些诗歌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情感的。它还分析了诗歌在唐朝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充满了文学色彩,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它让我感受到,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以及对时代的深刻回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