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暗装布线是指导线穿入PVC管或钢管并埋设在楼板、顶棚和墙壁内的敷设方式。暗装布线通常与建筑施工同步进行,在建筑施工时将各种预埋件(如插座盒、开关盒、灯具盒、线管)埋设固定在设定位置,在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穿线和安装开关、插座、灯具等工作。如果在建筑施工主体工作完成后进行暗装布线,就需要用工具在墙壁、地面开槽来放置线管和各种安装盒,再用水泥覆盖和固定。 暗装布线的一般过程是:规划配电线路,布线选材,布线定位,开槽凿孔,套管加工及铺管,导线穿管一插座、开关和灯具安装一线路测试。 规划配电线路主要内容有:①室内配电划分为几个分支路线路;②每条支路线路的大致走向;③照明支路的灯具、开关的大致位置及连接关系;④插座支路的插座的大致位置及连接关系等。规划配电线路的有关内容在前一章已作过介绍,这里不再叙述。 暗装布线的材料主要有套管、导线和插座、开关、灯具的安装盒。 6.1.1套管的选择 在暗装布线时,为了保护导线,需要将导线穿在套管中。布线常用的套管有钢管和塑料管,家装布线广泛使用塑料管,而钢管由于价格较贵,在家装布线时较少使用。 家装布线主要使用具有绝缘阻燃功能的PVC电工套管。简称PVC电线管。PVC电线管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特殊的加工助剂并采用热熔挤出的方法制得。PVC电线管内外壁光滑平整,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可冷弯成一定的角度,适用于建筑物内的导线保护或电缆布线。
目录
第1章 家装电工的电气基础
1.1 基本常识
1.1.1 电路与电路图
1.1.2 电流与电阻
1.1.3 接地与屏蔽
1.1.4 电路的三种状态
1.1.5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1.2 直流电与交流电
1.2.1 直流电
1.2.2 单相交流电
1.2.3 三相交流电
1.3 安全用电
1.3.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3.2 人体触电的几种方式
1.3.3 接地与接零
1.3.4 触电的急救方法
第2章 家装电工常用工具及使用
2.1 常用电工工具及使用
2.1.1 螺丝刀
2.1.2 钢丝钳
2.1.3 尖嘴钳
2.1.4 斜口钳
2.1.5 剥线钳
2.1.6 电工刀
2.1.7 电烙铁
2.2 常用电动工具及使用
2.2.1 冲击电钻
2.2.2 电锤
2.2.3 云石切割机
2.3 常用测试工具及使用
2.3.1 氖管式测电笔
2.3.2 数显式测电笔
2.3.3 校验灯
第3章 家装电工常用测量仪表及使用
3.1 指针万用表的使用
3.1.1 面板介绍
3.1.2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3.1.3 测量直流电压
3.1.4 测量交流电压
3.1.5 测量直流电流
3.1.6 测量电阻
3.1.7 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3.2 数字万用表
3.2.1 面板介绍
3.2.2 测量直流电压
3.2.3 测量交流电压
3.2.4 测量电阻
3.3 钳形表
3.3.1 钳形表的结构与测量原理
3.3.2 指针式钳形表
3.3.3 数字式钳形表
3.4 兆欧表
3.4.1 摇表
3.4.2 指针式兆欧表
3.4.3 数字式兆欧表
第4章 配电电器与电能表
4.1 闸刀开关与熔断器
4.1.1 闸刀开关
4.1.2 熔断器
4.2 断路器
4.2.1 外形及标注含义
4.2.2 结构与工作原理
4.2.3 断路器的检测
4.3 漏电保护器
4.3.1 外形与符号
4.3.2 结构与工作原理
4.3.3 在不同供电系统中的接线
4.3.4 漏电保护器的检测与使用
4.4 电能表
4.4.1 机械式电能表的结构与原理
4.4.2 电能表的接线方式
4.4.3 电子式电能表
4.4.4 电能表型号与铭牌含义
4.4.5 用电能表测量电器的功率
第5章 家装配电线路的规划
5.1 住宅供配电系统
5.1.1 电能的传输环节
5.1.2 住宅供电方式
5.1.3 用户配电系统
5.2 家庭常用配电方式及配电原则
5.2.1 按家用电器的类型分配电源支路
5.2.2 按区域分配电源支路
5.2.3 混合型分配电源支路
5.2.4 家庭配电的基本原则
5.3 电能表、开关容量和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5.3.1 电能表、总开关的容量和入户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5.3.2 分支开关的容量与分支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5.4 配电箱的安装与支路走线规划
5.4.1 配电箱的外形与结构
5.4.2 配电电器的安装与接线
5.4.3 照明线路的走向及连接规划
5.4.4 插座线路的规划
第6章 暗装布线
6.1 布线选材
6.1.1 套管的选择
6.1.2 导线的选择
6.1.3 插座、开关、灯具安装盒的选择
6.2 布线定位与开槽
6.2.1 确定灯具、开关、插座的安装位置
6.2.2 确定线路(布线管)的走向
6.2.3 画线定位
6.2.4 开槽
6.3 线管的加工与敷设
6.3.1 线管的加工
6.3.2 线管的敷设
6.4 导线穿管和测试
6.4.1 导线穿管的常用方法
6.4.2 导线穿管注意事项
6.4.3 套管内的导线通断和绝缘性能测试
第7章 明装布线
7.1 线槽布线
7.1.1 布线定位
7.1.2 线槽的安装
7.1.3 用配件安装线槽
7.1.4 线槽布线的配电方式
7.2 瓷夹板布线
7.2.1 瓷夹板的安装
7.2.2 瓷夹板布线要点
7.3 护套线布线
7.3.1 护套线及线夹卡
7.3.2 单钉夹安装护套线
7.3.3 用铝片卡安装护套线
7.3.4 护套线布线注意事项
第8章 开关和插座的接线与安装
8.1 导线的剥削、连接和绝缘恢复
8.1.1 导线绝缘层的剥削
8.1.2 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8.1.3 导线与接线柱之间的连接
8.1.4 导线绝缘层的恢复
8.2 开关的安装与接线
8.2.1 开关的安装
8.2.2 单控开关的种类及接线
8.2.3 双控开关的种类及接线
8.2.4 中途开关的种类及接线
8.2.5 触摸延时和声光控开关的接线
8.2.6 调光和调速开关的接线
8.2.7 开关防水盒的安装
8.3 插座的安装与接线
8.3.1 插座的种类
8.3.2 插座的拆卸与安装
8.3.3 插座安装接线的注意事项
第9章 灯具和浴霸的接线与安装
9.1 白炽灯的接线与安装
9.1.1 结构与原理
9.1.2 白炽灯的常用控制线路
9.1.3 安装注意事项
9.1.4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9.2 荧光灯的安装与接线
9.2.1 普通荧光灯的安装与接线
9.2.2 多管荧光灯的安装与接线
9.2.3 环形(或方形)荧光灯的接线与吸顶安装
9.3 吊灯的安装
9.3.1 外形
9.3.2 安装
9.4 筒灯与LED灯带的安装
9.4.1 筒灯的安装
9.4.2 LED灯带的电路结构与安装
9.5 浴霸的安装
9.5.1 种类
9.5.2 结构
9.5.3 接线
9.5.4 壁挂式浴霸的安装
9.5.5 吊顶式浴霸的安装
第10章 弱电线路的接线与安装
10.1 弱电线路的三种接入方式
10.1.1 有线电视+ADSL接入方式
10.1.2 有线电视+电话+FTTB_LAN方式
10.1.3 有线电视宽带+电话方式
10.2 有线电视线路的安装
10.2.1 同轴电缆
10.2.2 电视信号分配器与分支器
10.2.3 同轴电缆与接头的连接
10.2.4 电视插座的接线与安装
10.3 电话线路的安装
10.3.1 电话线与RJ11水晶头
10.3.2 ADSL语音分离器
10.3.3 电话分线器
10.3.4 电话插座的接线与安装
10.4 电脑网络线路的安装
10.4.1 双绞线、网线和RJ45水晶头
10.4.2 网线与RJ45水晶头的两种连接标准
10.4.3 网线与水晶头的连接制作
10.4.4 网线与水晶头连接的通断测试
10.4.5 网线与电脑网络插座的接线与测试
10.5 弱电模块与弱电箱的安装
10.5.1 电视模块
10.5.2 电话模块
10.5.3 网络模块
10.5.4 电源模块
10.5.5 弱电线路的安装要点
10.5.6 弱电模块的安装与连接
……
前言/序言
“居者有其屋”是无数人的追求,正因为有这样的需求推动,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存在着大量已建成或正在建的房屋,这些房子的装修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电气装修是家庭房屋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电气装修通常由普通电工来完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房屋装修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出现了专门从事家庭房屋电气装修的电工——家装电工。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已建成的、正在建的和即将建的房屋,还有不少需要电气改造的旧房屋,这为家装电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另外,有很多房屋的主人对房屋电气装修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这样在房屋电气装修时很难做出好的规划,在选购材料时易做出不合理的选择,对装修质量也无法判断好坏。
本书除了适合作职业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的家装电工技能教材外,还适合三类社会读者:第一类是希望掌握家装电工技术、迈入家装行业的读者;第二类是希望了解家庭电气装修知识,以便在家庭电气装修时能合理规划线路、正确选材和与装修工人良好沟道的读者;第三类是动手能力强、希望对自己房屋自己动手做的读者。
本书共分10章,各章内容简介如下。
第1章家装电工的电气基础对于一些无电气基础的人,在学习家装电工技术前必须掌握一些电气方面的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电工基本常识、直流电、单相交流电和三相交流电,另外还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
第2章家装电工常用工具及使用本章介绍一些家装电气线路时经常要用到的工具,具体包括常用电工工具及使用、常用电动工具及使用和常用测试工具及使用。
第3章家装电工常用测量仪表及使用本章介绍指针万用表、数字万用表、钳形表和兆欧表,指针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能测量电压、电流及电阻,钳形表可以在不断线的情况下测量线路的电流,兆欧表用于测量导线或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
第4章配电电器与电能表本章介绍闸刀开关、熔断器、断路器、漏电保护器和电能表,配电电器的功能主要有接通和切断电气线路,当电气线路出现过流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漏电保护器还具有在线路出现漏电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功能,电能表的功能是对用电量进行计量。
第5章家装配电线路的规划本章主要介绍住宅供配电系统、家庭常用配电方式及配电原则,电能表和配电开关容量的选择、导线截面积的选择、配电箱的安装和支路走线规划。
第6章暗装布线暗装布线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家庭布线方式,本章主要介绍布线选材、布线定位、开槽、线管的加工、线管的敷设、导线穿管和导线测试。
第7章明装布线明装布线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布线方式,虽然该布线方式会对室内美观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布线成本低,故有不少家庭采用这种布线方式。明装布线具体方式很多,本章介绍较常用的线槽布线、瓷夹板布线和护套线布线。
第8章开关和插座的接线与安装在安装开关和插座时,接线好坏非常关键,本章先介绍导线的剥削、连接和绝缘恢复,然后介绍开关的安装与接线和插座的安装与接线。
第9章灯具和浴霸的接线与安装灯具的种类很多,安装方法也不尽相同,本章介绍白炽灯的接线与安装、荧光灯的安装与接线、吊灯的安装、筒灯的安装、LED灯带的安装和浴霸的安装。
第10章弱电线路的接线与安装本章介绍弱电线路的三种接入方式、有线电视线路的安装、电话线路的安装、电脑网络线路的安装和弱电模块与弱电箱的安装。
如果读者希望轻松快速掌握更多的技术,可以关注我们以前和后续推出的图书,有关图书信息可登录我们的学习辅导网站www�眅TV100�眂om了解,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在该网站向我们提问。
本书由蔡杏山主编,蔡玉山、詹春华、何慧、黄晓玲、蔡春霞、邓艳姣、黄勇、刘凌云、邵永亮、刘元能、何彬、刘海峰、李清荣、万四香、蔡任英和邵永明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和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与《图解家装电工技能完全掌握》内容完全不同的图书简介。 --- 《跨界思维:探寻人工智能时代的创造力重塑》 图书简介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迭代速度以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人工智能(AI)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渗透到各个行业,挑战着传统工作模式的根基。然而,焦虑与恐慌并非唯一的出路。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在“机器智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进行深度重塑、升级与价值凸显。 《跨界思维:探寻人工智能时代的创造力重塑》并非一本关于AI技术原理的硬核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次深度哲学思辨与前沿商业洞察的交织之旅。它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当重复性、逻辑性的工作可以被算法高效取代时,人类的独特价值究竟锚定在哪里?本书认为,答案隐藏在“跨界整合”和“非线性思维”的能力之中。 全书共分为五个核心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未来创造力框架”。 第一部分:范式的转移——理解“非人类”智能的边界与潜力 本部分首先打破了对AI的“拟人化”误解,清晰界定了当前生成式AI、深度学习模型在本质上的运作机制及其固有的局限性。我们探讨了“黑箱问题”的哲学意涵,以及为何在“涌现性”(Emergence)和“常识性判断”(Common Sense Reasoning)上,人类心智仍拥有不可替代的壁垒。 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智力替代模型”与“能力增强模型”的区别。我们不再将AI视为单纯的竞争者,而是视为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认知加速器”。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展示了历史上的重大科学突破或艺术革新,往往并非源于纯粹的逻辑演绎,而是源于不同知识领域的偶然碰撞和直觉飞跃。这一部分为后续的创造力重塑奠定了理论基础,即:要超越机器,我们必须做得更“不像机器”。 第二部分:模糊领域的导航者——打破学科壁垒的思维训练 创造力的核心在于关联和迁移。当专业化分工达到极致时,信息孤岛随之形成。本章深入剖析了“跨界整合”是如何催生革命性创新的。作者引入了“概念混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的实际应用框架,并结合经济学中的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理论,阐述了如何系统性地在看似不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寻找连接点。 书中详细解析了历史上那些突破性思维者的路径,例如,达芬奇将解剖学知识应用于工程设计,或现代产品设计中如何融合社会心理学、材料科学和用户体验(UX)的复杂交互。本书提供了一套“思维工具箱”,指导读者如何识别、拆解和重组不同领域的知识模块,训练自己在信息密度极高的环境中,依然能捕捉到那些“潜伏的关联”。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广度,更关键的是连接知识的“张力”和“结构”。 第三部分:直觉的科学化——培养与AI协作的“灵感捕获系统” 在许多领域,最佳的解决方案往往来源于“直觉”或“顿悟”,这些过程往往难以被线性逻辑复盘。然而,本书主张,直觉并非完全神秘,它是在潜意识中对海量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和模式识别的结果。 在AI时代,人类的工作重点将从“寻找答案”转向“提出更好的问题”,以及“评估AI生成的初稿”。本部分重点探讨了如何科学地管理和培养直觉。它涵盖了冥想、深度工作(Deep Work)的周期管理、以及如何设计个人信息流,以最大化接收到“低概率、高价值”的信息输入。此外,书中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与AI工具的迭代对话,将模糊的直觉迅速转化为可量化的、具有创新性的原型或假设,实现“直觉的快速原型化”。 第四部分:情感叙事与意义构建——人类独有的价值锚点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社会终究是围绕情感、文化和意义运行的。AI可以完美复制风格,但难以内化并表达人类经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脆弱性。这是人类创造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其最高价值所在。 本章深入探讨了“叙事力量”在商业、艺术乃至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分析了成功的品牌、伟大的领导者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们无一例外地提供了强大的、能够引发共鸣的“意义框架”。本书引导读者反思:你的工作(或创作)所承载的独特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洞察是什么?如何将这些深层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清晰、有力的外部表达?这一部分旨在帮助读者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人文影响力。 第五部分:创造力的生态系统——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共同体 最后的篇章将视角从个人拓展到组织与社会层面。真正的创造力爆发往往发生在开放、多元的生态系统中。本书探讨了如何建立促进“智力多样性”和“建设性冲突”的团队结构。 我们审视了未来型组织的特征:扁平化的决策结构、对失败的宽容度,以及鼓励成员进行非目标导向的“探索性学习”的机制。如何利用技术来优化协作流程,同时确保人类的独特洞察力不被流程的僵化所扼杀?本书提出了若干组织变革的实用建议,旨在帮助个人和团队在高度智能化的环境中,激活持续的、源自人类本心的创新动能。 总结 《跨界思维:探寻人工智能时代的创造力重塑》是一份写给所有知识工作者、管理者、艺术家和终身学习者的行动指南。它不提供简单的“复制粘贴”技能,而是致力于点燃读者内在的、超越算法的思维火花,帮助我们在技术浪潮中,锚定并强化人类创造力的核心价值。这本书相信,最好的未来,不是被机器定义,而是由那些敢于跨界、勇于重塑思维模式的人类所共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