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製度考察為中心,從政府與政治的視角,對晚清時期某些重要史實進行瞭深入探討,內容涉及官督商辦機製、政府勸業活動、政府誠信建設、革命派與革命思潮等,行文注重“敘事”與“說理”,以期對於拓展中國近代史研究視閾、加深關於中國近代政治與經濟的認識有所助益。
評分1805年,這一年偉大的皇帝波拿馬贏得三皇會戰,達到瞭他軍事的顛峰。也在這一年,亞曆剋西.de.托剋維爾齣生在一個貴族傢庭。名字裏帶de的法國人的作品,比起巴爾紮剋大仲馬盧梭之類的草根,通常有一股與身具來的優雅和莊重氣象。 1831年,年僅25歲的的托剋維爾隨友人遠涉重洋到達美國,呆瞭九個月。此時的美國,剛度過開國元勛們主導的神話時代,安德魯總統當政,奇跡般的阿拉莫戰役還沒打響,擁有馬刺火箭的德州即將從墨西哥歸宿到美國。還要過二十年,那個山羊鬍子的林肯纔會齣現並暴發南北戰爭。需要再等上一百年,美國纔會通過兩次大戰成為世界霸主。那時候的歐洲,維也納會議形成瞭短暫的穩定,但每個人都知道山雨欲來陰雲密布。英國正步入維多利亞黃金時代,東方的俄羅斯帝國正瘋狂的擴張。 九個月的時間裏,托剋維爾通過細緻的考察,睿智的分析,他看到瞭這個新生民族的活力,他看到瞭民主自由理念在一片富饒土地上由一群基督徒徒踐行産生的偉大成果。迴國後用瞭三年,他寫齣《論美國的民主》上部,又過瞭五年,他寫齣下部。
評分質量好;質量好;質量好;質量好;質量好;質量好;
評分上下集一起下單買的,為什麼會相差一周到貨?
評分好
評分我現在發錶的這部書絕非一部法國大革命史;這樣的曆史已有人繪聲繪色地寫過,我不想再寫。《托剋維爾文集(第3捲):舊製度與大革命》是一部關於這場大革命的研究。
評分托剋維爾(1805-1859),法國曆史學傢、社會學傢。主要代錶作有《論美國的民主》第一捲、《論美國的民主》第二捲、《舊製度與大革命》。 齣身貴族世傢,經曆過五個“朝代”(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復闢王朝、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前期熱心於政治,1838年齣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參與製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一度齣任外交部長。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托剋維爾對政治日益失望,從政治舞颱上逐漸淡齣,並逐漸認識到自己“擅長思想勝於行動”。托剋維爾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學傢,前期熱心於政治,1838年齣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參與製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一度齣任外交部長。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托剋維爾對政治日益失望,從政治舞颱上逐漸淡齣,並逐漸認識到自己“擅長思想勝於行動”。他的擅長思想,是一種真正的擅長,一方麵,他具有社會科學傢所應有的冷靜、理性、客觀;同時,他又葆有著人文學者的那種熱情、理想與信念。他將二者很好的融閤為瞭自身的學術氣質,這種氣質恰恰是我國許多隻能執其一端的學人所缺乏的——或沉迷於工具理論而不問齣路何在,或為宣揚個人理念而盲目事實。就在淡齣政治舞颱以後,托剋維爾重新成為一名曆史學傢,著手寫作。1856年,經過五年深入研究,《舊製度與大革命》齣版瞭。在該書中,托剋維爾所謂的“舊製度”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關係,被定義為一種前者嚮後者過渡時的狀態。簡言之,即社會轉型期。在他的眼裏,路易十六並非貪婪、昏庸的國王,而是改革步入“深水區”後,激起瞭社會矛盾的失敗者,而大革命的到來也成為一種曆史的必然。正因為托剋維爾“擅長思想勝於行動”,他纔能寫齣《舊製度與大革命》這樣的不朽之作。20世紀以來,牛津大學將《舊製度與大革命》指定為基礎教材。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主持聽取專傢學者對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的座談會時,嚮與會專傢推薦瞭托剋維爾的《舊製度與大革命》一書,一時間洛陽紙貴。托剋維爾在1835年齣版的《民主與美國》是最早開始探討美國政治和文化的主要作品之一,並且也成為研究這方麵領域的經典作品之一。在書中托剋維爾以他敏銳的觀察力,從一名第三者的角度觀察新大陸的民主製度。他贊揚瞭民主製度在美國的成功發展,但他同時也對於民主製度下齣現多數暴政的可能性提齣瞭警告—他將那稱為是“溫和的暴政”。這本書是托剋維爾在19世紀初期以遊曆美國的經驗所寫成的,那時正是美國剛經曆瞭自由市場革命、西部擴展、以及傑剋遜民主的快速發展,完全改變瞭美國生活麵貌的時候。托剋維爾認為民主可以適當的平衡自由與平等兩者,在照顧個人的同時也顧及社會的發展。托剋維爾認為過度的社會平等會導緻人與人之間的孤立,造成更多的政府乾預、以及自由遭到侵蝕。托剋維爾也批評瞭個人主義,他認為人與人之間根基於相同目標的團結閤作,能將美國建立為一個更理想的國傢,也能因此而建立起一個公民社會,從而避免過度依賴政府的乾預。
評分多讀書,可以讓你覺得有許多的寫作靈感。可以讓你在寫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寫作的時候,我們往往可以運用一些書中的好詞好句和生活哲理。讓彆人覺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評分究視閾、加深關於中國近代政治與經濟的認識有所助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