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5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令谏官魏徵及虞世南等,自上始五帝,下迄晋代,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治要”,即治国必须遵循的纲要、理论与方法。《群书治要三六〇(第2册)》不仅是魏徵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群书治要三六〇(第2册)》将《群书治要》中的嘉言按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六大纲目整理成书,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对现代人的德行、修养、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着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群书治要360(第二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群书治要360(第二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抛开内容不谈,《群书治要》的身世本身就拥有莫大的吸引力,为何?乾隆编纂《四库全书》,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正如吴晗先生所言:“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回顾血泪史,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对于华夏古老文化而言,无疑是两次“大清洗”。中国文化的魅力始终在于“统一下的多元性”,而“多元性”的破坏无疑是深重的文化灾难。那些消逝的多元文化点,我们只能以扼腕叹息来表达了。而《群书治要》,从宋初失传至民国回归,流离失所,却因祸得福,巧妙地避开了两次“蛮族入侵”的“洗礼”,使得这部古卷的沧桑背后,依旧是盛唐时代的浓重气息,令我们感觉到“古圣先贤”的记载依旧那么可靠与近在咫尺……
评分快遞物流非常快,服務好,態度好。這套《國學治要》非常滿意。
评分《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本书根据《群书治要》元和二年本、《群书治要》天明本校勘整理而成,并将原阙的三卷重新从原书中节录,以补原阙之憾,更便于当前人们学习和汲取该书的智慧。
评分《国学治要(套装共8册)》在编撰上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之例,遴选历朝各代极具经典性的典籍文献,分别编撰成《经传治要》、《史书治要》、《诸子治要》、《理学治要》、《古文治要》、《诗词治要》、《书目治要》,共七篇八册,所选之文皆为传承千百年的名作佳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其中,经史诸子之说,皆以著述为主,或举其初祖大宗,或录要籍大事,勾勒经史大家之原貌,而理学诗文则以作者为纲,录其传承历朝而闻名于世的宏篇名作,凝结千古之精华。
评分兴家旺国必读书
评分可能大多数人一生也不能读完《四库全书》,那我们就努力学习这部“小四库全书”吧!书是好书,但是第一页翻开就不太好,心里还是有点儿膈应的……
评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学而后用,受益无尽
评分雨天到货,但包装完好,值得购买
评分从右边开始读,内容不说了,很难看得懂
群书治要360(第二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