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例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课题组 编
图书标签:
  • 知识产权
  • 企业发展
  • 能力建设
  • 四川省
  • 知识产权管理
  • 示范企业
  • 战略管理
  • 创新能力
  • 企业竞争力
  • 区域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163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15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例》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例,分别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态势、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对策性建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例》可以作为了解、提升与研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的参考用书。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例》读者对象: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研究人士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全书由陈家宏设计与统稿。

目录

第1章 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1.1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背景
1.1.1 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与实效为各国所重视
1.1.2 促进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路径
1.1.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1.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设计与研究工作
1.2.1 研究对象与目的
1.2.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3 研究內容与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1.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选择
1.3.1 专利制度企业内化理论
1.3.2 知识产权制度企业內化理论
1.3.3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及其结构

第2章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态势评析
2.1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状态
2.1.1 示范企业概况
2.1.2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2.1.3 示范企业试点后知识产权成就
2.2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水平
2.2.1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文化
2.2.2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
2.2.3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2.3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运行
2.3.1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创造
2.3.2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运用
2.3.3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2.4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态势
2.4.1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趋势
2.4.2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水平评价
2.4.3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运行评柄

第3章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制度运用案例分析
3.1 专利确权制度运用案例
3.1.1 专利文献检索制度
3.1.2 专利申请在先制度
3.1.3 专利职务发明制度
3.1.4 专利合作发明、委托发明制度
3.1.5 国防专利申请制度
3.1.6 专利国际申请制度
3.2 专利用权制度运用案例
3.2.1 专利实施制度
3.2.2 专利许可与转让制度
3.2.3 专利放弃制度
3.3 专利维权制度运用案例
3.3.1 专利优先权制度
3.3.2 专利时效制度
3.3.3 专利无效宣告制度
3.4 商标制度运用案例
3.4.1 商标申请制度
3.4.2 商标国际注册制度
3.4.3 驰名商标制度
3.4.4 著名商标制度
3.4.5 从属商标制度
3.4.6 等级商标制度
3.4.7 防御商标制度
3.4.8 联合商标制度
3.5 其他知识产权制度运用案例
3.5.1 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
3.5.2 商业秘密制度
3.5.3 反向工程制度
3.5.4 地理标志制度
3.5.5 植物新品种制度
3.5.6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制度
3.5.7 海关保护制度
3.6 示范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态势
3.6.1 示范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评析
3.6.2 示范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趋势

第4章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研究
4.1 企业类别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4.1.1 家用电器类
4.1.2 机械制造类
4.1.3 文教科研类
4.2 企业阶段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4.2.1 Ⅰ型管理模式
4.2.2 Ⅱ型管理模式
4.2.3 Ⅲ型管理模式
4.2.4 Ⅳ型管理模式
4.3 企业特色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4.3.1 企业资源型管理模式与技术型管理模式
4.3.2 后来者突围型管理模式与先到者持续创新型管理模式
4.3.3 企业防御型管理模式、进攻型管理模式与进攻防御结合型管理模式
4.4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态势
4.4.1 类别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态势
4.4.2 阶段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态势
4.4.3 特色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态势

第5章 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对策
5.1 研究结论
5.1.1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态势
5.1.2 示范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
5.1.3 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5.2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对策
5.2.1 提升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对策原則
5.2.2 提升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对策措施

附录
附录1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测试表
附录2 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主要子制度表
附录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评价表
附录4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录5 课题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战略视野下的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践:基于前沿理论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本书导言: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持续推动下,知识产权(IP)已不再是企业发展的边缘要素,而是深度嵌入企业核心战略、创新驱动乃至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技术迭代加速、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如何系统、高效地构建和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议题。 本书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探索,结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深度观察,旨在提供一套全面、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构建与发展框架。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能力”的内涵界定、评估路径、以及实现路径的战略选择,而非单纯的法律保护或专利数量堆砌。 --- 第一部分:知识产权能力的基础理论构建与战略定位 第一章:重新定义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超越合规与保护 本章首先对“知识产权能力”进行精确的学术界定,将其视为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我们将知识产权能力解构为四个核心维度:识别与获取能力、运营与管理能力、保护与防御能力、以及商业化与价值转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知识产权能力与企业战略一致性(Strategic Alignment)的重要性,强调IP能力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如成本领先、差异化或聚焦战略)。 细分议题: 知识产权能力成熟度模型(IP-CMM)的初步构建;知识产权的“创新资产”属性与“风险负债”属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驱动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并非孤立的行为,它深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内部资源禀赋的影响。本章深入分析了驱动企业IP能力发展的关键内外因素。在外部环境方面,重点探讨了技术标准竞争、国际贸易摩擦对企业IP战略布局的影响。在内部动力方面,则着重阐释了高层管理层的承诺(Tone at the Top)、跨部门协同机制(尤其是研发、法务、市场部门的集成)在能力构建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证视角: 分析特定技术密集型行业(如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中,领先企业如何利用IP能力应对外部颠覆性技术挑战。 --- 第二部分:知识产权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与实践路径 第三章:知识产权的识别、布局与动态组合策略 知识产权能力的基石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和战略性地布局核心技术和市场机会。本章详细探讨了如何从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ping)出发,系统性地进行IP组合的构建。我们区分了防御性专利池、进攻性专利墙以及许可型专利资产的三种不同组合策略,并阐述了如何通过专利地图分析来识别竞争真空地带与潜在的侵权风险区域。 方法论聚焦: 如何运用定量分析工具(如引文分析、技术相关性矩阵)支持IP布局决策。 第四章:知识产权的运营与价值实现:从“资产持有”到“利润中心” 一个成熟的知识产权能力,核心体现为其价值转化效率。本章聚焦于IP的运营层面,探讨了许可、转让、合资入股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种价值实现路径。特别关注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稳健的知识产权估值体系,以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的资本化运作,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估值。 风险与机遇: 探讨跨国知识产权许可谈判中的文化差异、法律冲突与定价模型选择。 第五章: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的培育 知识产权能力不仅体现在“进攻”上,更体现在“防御”和“合规”上。本章系统梳理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类型,包括侵权风险、无效化风险、保密泄露风险以及自由实施权(FTO)风险。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培育一种自上而下的“合规文化”,探讨如何将IP风险管理嵌入到日常的研发流程、采购流程和海外扩张决策中,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健性。 案例剖析: 分析特定行业内因IP合规缺失导致的重大商业损失案例,并提炼出预防机制。 --- 第三部分:知识产权能力的组织保障与持续优化 第六章:知识产权组织架构的适应性设计与人才梯队建设 知识产权能力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合适的组织结构。本章分析了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IP组织架构的优劣,并探讨了在不同规模和战略阶段的企业中,最优IP组织形态的选择标准。人才方面,本书强调培养“T型人才”——既具备深厚法务或技术背景,又理解商业运作逻辑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紧迫性。 管理实践: 探讨如何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激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IP创造与维护。 第七章:知识产权能力的量化评估与持续改进循环(PDCA) 要管理,必先衡量。本章致力于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知识产权能力评估框架,该框架超越了传统的专利数量和授权率指标,纳入了市场影响力、风险规避效率和价值创造贡献度等软性指标。通过建立持续的绩效反馈与审计机制(Plan-Do-Check-Act),确保知识产权能力能够随着企业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迭代升级。 --- 本书结论与展望: 本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建议,旨在为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专业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升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思维的工具箱。我们相信,知识产权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战略过程,是企业迈向高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的研究将需要更深入地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IP能力构建模式的重塑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了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模式。在知识产权领域,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中,企业要想真正建立起强大的知识产权竞争力,既需要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和技术积累(硬实力),也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积极的创新文化(软实力)。本书以四川省的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研究对象,这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具体和生动的实践场景。我非常好奇,这些示范企业是如何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它们是如何将法律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和商业利益的?书中对于“能力发展”的研究,很可能揭示了一些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例如,它们是否拥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它们是如何进行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在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它们又是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来开拓海外市场的?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为我们展示这些示范企业在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上的“独门绝技”,并提炼出可供其他企业借鉴的“成功密码”。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何有些企业能够在知识产权领域脱颖而出,而有些企业却停滞不前。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我便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调研功底所吸引。作者并没有浮于表面地讨论知识产权的宏观概念,而是聚焦于“能力发展”这一关键议题,并选择了四川省内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微观视角的切入,使得研究内容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能力”的界定和测量方法。在企业管理中,“能力”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而本书是如何将其具体化,并运用到知识产权领域,这让我非常好奇。我猜测书中可能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评估体系,能够量化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示范企业在提升知识产权能力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路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分享,更可能包含了一系列战略决策、资源投入、组织变革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系统性分析。这种对发展过程的深度剖析,对于那些正处于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初期的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所展现的案例研究,很可能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能力成长路线图”,帮助他们识别自身的瓶颈,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有些学术,但实际上它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实用和有启发性。我一直觉得,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重视知识产权。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个核心,并且通过对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和具体的案例分析。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如何将理论框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空泛的概念,而是通过真实的案例,一步步地展现了企业在发展知识产权能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又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这些示范企业是如何构建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比如在专利布局、商标保护、商业秘密维护等方面,他们有哪些创新的做法?有没有一些可以被其他企业借鉴的“秘诀”?另外,书中对“能力发展”的侧重点,也让我觉得非常吸引人。这不仅仅是关于拥有多少知识产权,更是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产权,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评估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指标和方法,这样我就可以知道我的企业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例》给我一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阅读期待。我一直认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发展,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但“能力发展”这个概念,又比单纯的“管理”更进一步,它意味着一种动态的、持续进步的过程。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和衡量“知识产权能力”的,这一定不是简单地看专利数量或商标注册量,而是需要更深入地考察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转化等各个环节的综合实力。四川省的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本身就代表了在该领域较为领先的水平,而本书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深入研究,很可能能够提炼出一些普适性的发展规律和操作经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企业在知识产权能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如何将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如何利用知识产权进行风险投资和并购?通过对这些示范企业的案例分析,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实践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讨论。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知识产权不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保护,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一直关注着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进步,特别是那些能够走在行业前列的标杆企业。本书以四川省的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为切入点,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和行业示范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企业是如何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例如,它们是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布局来支持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它们又是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来构筑竞争壁垒,保护自身创新成果的?此外,书中对“能力发展”的关注,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揭示这些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所具备的独特“软实力”,比如其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风险意识以及国际化视野等。这不仅仅是关于拥有多少专利或商标,更是关于企业如何持续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的创造、挖掘、运用和管理,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本书的案例研究,很可能为读者提供了一面镜子,能够照见自身企业在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方面的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