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阅读的是中国社科版《克尔凯郭尔文集》卷6,其中《致死的疾病》以前读过单行本,因此这里只包括两种著作《畏惧与颤栗》和《恐惧的概念》。迄今为止,整个的阅读体验,Kierkegaard写作的旨趣始终是一贯:以一种强调个体性和主体性的方式来辩白和诠释(基督)信仰。《论反讽的概念(1841)》中他尚在黑格尔的框架下理解苏格拉底式求知(作为反讽),随后完全摆脱和反抗黑格尔框架地推重希腊式的苏格拉底之思,但这不过是为了更凸显迥异的信(faith)之意义,如《哲学片段(1844)》中并置信仰的跳跃和苏格拉底之求知并诠释了基督教信仰;《非此即彼(1843)》呈现了审美和伦理的两种生活方式(这个我还没有弄清楚);《恐惧与颤栗(1843)》则以亚伯拉罕献祭以撒为例将信仰诠释为最高的激情;《恐惧的概念(1844)》将心理学和教义学混杂,存在论地诠释了原罪的教义;《致死的疾病(1849)》则以为绝望是罪,而缺乏信仰理解为一种强化的、致死的疾病。在《哲学片段》(商务版)页53-60处,Kierkegaard闪现了认识论上的新颖和深刻:在陈述说存在无法被证明,并借助斯宾诺莎的上帝就是存在的观念之后,Kierkegaard说,“一旦我放开了这玩意儿。…一旦我放开了这论证,就有了存在。…存在本身通过一个飞跃从论证中脱颖而出。”【58】这里与黑格尔之超越逻辑同一律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Kierkegaard的优雅和丰富敏感是无法表达的,这尤其基于对希腊和古典文艺的谙习。
评分吴藕汀(1913-2005),浙江嘉兴人,词坛名宿、画家、版本目录学家。今刊登该书责任编辑启正所撰之前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评分(九)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在彻底摆脱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人又称脱尽三伪文学的语言文字艺术为纯文学,通常我们在说文学的时候,就是指的这种区别于三伪文学的文字艺术品。
评分西汉马王堆《帛书》
评分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评分西汉马王堆《帛书》
评分尽管这一行为首次是于2011年在南安普顿被观察到的,但在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里的相同物种的相似群体也表现出同样的技巧。虽然这些群体从未彼此接触过且没有迁徙过。在2010年出版的一篇科学期刊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达里尔·贝姆(Daryl Bem)教授声称他已经证明了人类也存在这些鸟类和猴子表现出的相似的心灵能力。
评分真实性等。
评分1、古体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