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古代文明的起源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它没有陷入那种枯燥的年代罗列,而是用一种近乎于文学叙事的笔法,将一个个遥远时代的场景生动地描摹出来。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牵引着我们的思绪,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第一批城邦的萌芽讲起,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早期法律的形成、文字的诞生以及宗教信仰的演变。读到关于泥板文书解读的部分时,那种震撼是无以言表的,仿佛能直接听到数千年前苏美尔人的日常对话。它成功地将那些冰冷的考古发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得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斗争变得易于理解。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吸引我这种非专业历史爱好者,它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大众阅读的流畅度和趣味性,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运用和论证深度,让我对许多既有历史观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挑战。它并非一味地推崇主流叙事,而是相当大胆地引入了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不同的学派观点,并且对一些历史上的“定论”提出了审慎的质疑。尤其在描述一些中世纪的关键转折点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归因于单一的政治或军事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与互动。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义性。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文化交流的描绘,如何在中亚的丝路上,不同的文明因素相互碰撞、融合,塑造出独特的文化景观。这种宏大叙事下的精微观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批判性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中央的图案既有古典的韵味,又透露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厚重感。拿到手上的时候,就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普及读物,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号适中,行距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留意了插图和地图的印刷质量,线条清晰,色彩还原度高,对于理解复杂的历史地理概念大有裨益。很多历史书籍在这一点上常常敷衍了事,但“世界历史文库”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历史文化传播的严肃态度。特别是那些关键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复原图,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整体而言,从物理层面来讲,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完全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让人爱不释手,愿意反复翻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刻画,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怀。它没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地工具化,仅仅作为推动历史进程的符号,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的个人挣扎、道德困境和情感世界。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那些在历史舞台边缘默默无闻的学者、工匠,作者都试图从他们的个体经验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种聚焦于“人”的角度,使得冰冷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我从中读出了一种超越时间局限的共鸣,理解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在面对相似的人性考验时,所展现出的复杂与光辉。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像是一次深刻的人性探索之旅,让人深受启发。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控制得非常出色,张弛有度,绝无拖沓之感。在描绘重大的战争或王朝更迭时,笔触变得急促有力,仿佛能感受到历史洪流的不可抗拒性;而在讲述日常的社会生活、艺术审美或哲学思辨时,文字又变得舒缓而富有哲思,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沉思。这种叙事节奏的切换非常自然,完全符合阅读心理学的原理。例如,在叙述一个长达数百年的相对和平时期后,作者会巧妙地埋下一些社会问题的伏笔,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暗流涌动,直到最终高潮爆发,整个阅读体验犹如欣赏一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潮迭起,收放自如,让人一口气读完后意犹未尽,需要时间消化其中的信息量。
评分萨珊波斯统治的最后岁月
评分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7月革命后)至70年代初,
评分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尝悉召东宫官属,使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帝不能对。贾妃遣左右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断,不可引书”妃从之。泓乃具草,令帝书之。武帝览而大悦,太子遂安。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释时论》,南阳鲁褒作《钱神论》,庐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时之作也。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后因食饼中毒而崩,或云司马越之鸩。史臣曰:不才之子,则天称大,权非帝出,政迩宵人。褒姒共叔带并兴,襄后与犬戎俱运。昔者,丹朱不肖,赧王逃责,相彼凶德,事关休咎,方乎土梗,以坠其情。溽暑之气将阑,淫蛙之音罕记,乃彰嗤笑,用符颠陨。岂通才俊彦犹形于前代,增淫助虐独擅于当今者欤。物号忠良,于兹拔本,人称祅孽,自此疏源。长乐不祥,承华非命,生灵版荡,社稷丘墟。古者败国亡身,分镳共轸,不有乱常,则多庸暗。岂明神丧其精魄,武皇不知其子也。
评分赞曰:惠皇居尊,临朝听言。厥体斯昧,其情则昏。高台望子,长夜奚冤。金墉毁冕,荡阴释胄,及尔皆亡,滔天来遘。
评分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罗马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①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罗莫路和勒莫)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②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③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李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帝国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东道幼发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杀,313 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战乱又起。狄奥多西一世曾一度实现帝国的统一。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410年,西哥特人占领罗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意大利。455年汪达尔人再陷罗马城。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至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它历经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以及内部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于7世纪左右进入封建社会。
评分包装好,送货快,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伊拉克前总统侯赛因·萨达姆
评分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 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乌鲁克城废墟上的这座塔是残留的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塔庙(层进式神庙)之一。据考证,塔庙建于公元前21世纪,它是乌尔那姆(Nammu)国王为了表示对生育女神的尊敬而建的。 雕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 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雕像身体呈圆拄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 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铜头像》刻画写实。神志庄严威严,个性坚毅,显示出精湛的描绘。
评分224年,萨珊波斯人征服了伊拉克,这里很快就成为他们广袤帝国中最富裕和人口最多的地区。帝国之都泰西封坐落在今天巴格达正南的底格里斯河河畔,位于被阿拉伯人称作“塞瓦德”(5awad,即“黑土地”之意)的伊拉克中南部富饶的农业平原北端。国家对复杂的灌溉沟渠网络所作的经常性维护,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