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新修订版)(001)

苏轼传(新修订版)(0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水照 著
图书标签:
  • 苏轼
  • 宋词
  • 传记
  • 历史
  • 文学
  • 文化
  • 人物
  • 宋朝
  • 诗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84053
商品编码:1129843082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王水照;崔铭 著 定  价:54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01日 页  数:450 装  帧:平装 ISBN:9787201084053 引言 物华地灵铸伟才
  奋厉当世雄鹰出
第二章  世事维艰力难任
第三章  德泽雅韵满余杭
第四章  唯有悯农心尚在
第五章  柏台霜气夜凄凄
第六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
第七章  三咏赤壁成绝唱
第八章  投老江湖终不失
第九章  华灯飞盖寓京华
第十章  四任知州泽生民
第十一章 白须萧散谪岭海
第十二章 皇天后土同悲悼
结束语 浩瀚渊深赞“苏海”,流风余韵遗人间
附录一  苏轼生平创作年表
附录二  苏轼著作重要版本录
后记

内容简介

王水照编著的《苏轼传(近期新修订版)》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后面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苏轼传(近期新修订版)》全面的为读者解读了苏轼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及心态意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记,于传记中解读诗词。当我们回望苏轼六十多年的人生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他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 王水照;崔铭 著 王水照,男,浙江余姚人,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科学 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出版有《苏轼传》、《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王水照卷》、《王水照自选集》、《唐宋文学论集》、《宋代文学通论》(合著)、《苏轼研究》、《鳞爪文辑》等著作,编有《历代文话》、《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等。
崔铭,女,湖南南县人,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等     在四川省眉山县境内,有一座秀丽的彭老山。宋仁宗景祐三年,这座山忽然变得荒瘠起来,百花不放,草木枯萎,禽鸟野兽远走高飞。眉山的父老议论纷纷,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多年以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就在这一年,一位令人惊羡、受人敬慕的不世之才――苏轼(字子瞻)诞生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彭老山的灵秀之气,独钟于他一人身上,因而出现了这样奇异的现象。六十六年后,这位旷代的伟人,走完他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辞别人世,将英灵之气还给自然,彭老山才重又变得郁郁苍苍。
    这当然只是一个不可以确信的民间传说,在我们这个崇奉天人感应的古老国度,随着每一位天才人物的诞生,都不免会有这样一些神异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传说虽然不可以确信,却很好形象地说明,正是蜀地(四等
文坛巨擘,风流千古:一部跨越时空的宋代风华录 导读: 在这部厚重的史册中,我们凝视的不是一个被神化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跌宕起伏的生命个体。它以严谨的史料考据为基石,以细腻入微的笔触为刻刀,将北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铺陈开来。然而,这部作品的魅力远不止于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它更是一次对“人”的深刻探寻——一个在政治风暴中屹立不倒,在文学高峰上傲视群雄,在人生低谷中依然保持旷达与诗意的灵魂。 第一部分:少年意气与初露锋芒 (1045年 - 1070年) 本书开篇,便将读者带回那个风云际会的北宋中叶。我们看到一个来自眉州书香门第的少年,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云下”的壮志,意气风发地踏入科举的战场。 初入仕途的理想主义者: 详细描绘了“乌台诗案”前,苏轼初入翰林院时的情景。他如何以惊人的才华迅速得到欧阳修等前辈的赏识,以及他早期在政治上所秉持的近乎天真的理想主义立场。他的诗文初稿,那些充满青春活力与对国家社稷关怀的作品,如何震动了当时的文坛。这里着重展现了彼时士人阶层对“道”与“文”的执着追求,以及苏轼在其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气度和文学天赋。 士大夫的困境与抉择: 重点剖析了宋神宗熙宁变法带来的政治裂痕。苏轼并非铁板一块的保守派,他深刻理解改革的必要性,但对王安石激进的推行方式和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持有保留意见。本书细致梳理了他与变法派之间的论辩,这些论辩不仅关乎国策,更关乎士大夫在权力核心中的立身之“义”。这种早期的政治站位,为他日后的颠沛流离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宦海沉浮与精神蜕变 (1070年 - 1093年) 这是一个充满冲突与磨砺的阶段。从朝堂的中心,到地方的基层,再到被贬谪的边缘地带,苏轼的政治生涯如同北宋政局的缩影,充满了不可预测性。 黄州:从谪放到涅槃: “乌台诗案”的爆发,无疑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本书并未将此简化为简单的政治迫害,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文人群体的内部矛盾。流放黄州,对于一个习惯了庙堂光环的文人来说,是极大的打击。然而,正是黄州的“东坡居士”,成就了后世景仰的苏轼。我们详述了他如何在简陋的茅屋下,开垦东坡,躬耕自给,并在此期间完成了从一个激进的改革派到一个更具哲理思辨的文人的蜕变。他在这里写下的千古绝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其气象之雄浑,哲思之深邃,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个人悲喜。 定州与杭州:短暂的温情与责任: 在被短暂召回后,苏轼在定州和杭州等地展现了他卓越的行政才能。他如何处理地方民生、治理水患、兴修水利,都以扎实的史料作为支撑。在杭州期间,他主持疏浚西湖,留下的惠民举措,至今仍为后人称道,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政治情怀。 第三部分:风雨中的艺术巅峰 (1093年 - 1100年) 随着哲宗亲政,旧党得势,苏轼再次面临政治上的打压,但他的人生成就却在此阶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岭南的诗意栖居: 贬往惠州、儋州(今海南)的经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本书细腻地描绘了他在南方的生活细节——如何适应湿热的气候,如何与当地百姓交流,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海南岛这个当时被视为“天涯”的地方,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在蛮荒之地传播文化,教授种植,展现了顶级知识分子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散发光芒的强大生命力。 书法与绘画的融会贯通: 这一部分的重点放在苏轼跨越文人艺术的界限,成为“宋代尚意”艺术流派的奠基人。我们探讨了他的“丰腴多姿”的书法风格是如何对应其豁达的人生观,以及他如何以“胸中有丘壑”的意境,将自然景物融入画作之中,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典范。 第四部分:人生的尾声与不朽的遗产 (1100年 - 1101年) 生命的最后旅程,是一场对世间未尽之情的告别。 北归的哀歌: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获得了特赦,踏上北归之路。这段旅程充满了惆怅与感伤。他知道,自己已无法再回到朝堂的中心,他所能做的,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无尽的诗篇,回归故土。本书详述了他在旅途中留下的最后一批诗文,其中蕴含的对过往的释然、对后辈的期许,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结语: 本书的最后,超越了简单的生平叙述,而是对苏轼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代表——他所代表的,是士人在面对强权与逆境时,如何坚守独立的思考、如何以豁达的精神超越眼前的苦难,以及如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宏大思考之中。他的一生,是宋代文人精神的最高体现,其人格魅力与艺术成就,至今仍是后人仰望的坐标。 本书特色: 史料的深度挖掘: 结合了宋代档案、地方志及出土文献,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肌理。 情感的细腻刻画: 不回避其政治上的摇摆与生活中的痛苦,着重展现其“至情至性”的一面。 文化视角的整合: 将苏轼置于宋代哲学、艺术、社会思潮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解读,而非孤立的个人传记。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历史、崇尚独立精神的读者的恢弘巨著。读完此书,您看到的将是一位鲜活、复杂、充满人性光辉的“东坡居士”。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有幸拜读了《苏轼传(新修订版)(001)》,掩卷之时,心中激荡万千。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以一种极为生动、细腻的笔触,将那位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似乎穿越了千年时光,与苏轼一同经历了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从他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后的仕途坎坷,再到晚年的旷达超然,每一个阶段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书中对苏轼诗词歌赋的引用更是恰到好处,不仅仅是点缀,而是与他的生平紧密结合,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读到他被贬黄州,在赤壁下抒怀,那份“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与无奈,仿佛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更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苏轼生活中的苦难与不如意,反而通过这些磨难,展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内心力量。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凡人,正是这份真实,才让他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整本书读来,仿佛与一位至交好友促膝长谈,听他讲述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既有悲怆,更有豁达,让人在感动之余,也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传记”,它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更是试图去解剖一个灵魂。作者在《苏轼传(新修订版)(001)》中,展现了对历史文献极为扎实的考据功底,但又绝非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将这些冰冷的史料,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官场的复杂,以及这些外部因素如何影响着苏轼的人生轨迹。书中对于苏轼与文坛巨匠、朝廷权臣之间的交往,更是写得精彩绝伦。我们看到了他与王安石的亦师亦友,看到了他与司马光的针锋相对,也看到了他身处逆境时,依然能保持的独立人格和风趣幽默。尤其是在描述苏轼被贬谪的经历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之视为政治迫害,而是深入探究了其背后的原因,以及苏轼本人是如何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他笔下的苏轼,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在乱世中挣扎生存、却始终不失风骨的智者。读完此书,我对苏轼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的人生,是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最生动的注解,而他却用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诠释了如何将这“不如意”活成一首壮丽的诗篇。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书写抱持着一种挑剔的态度,总觉得很多传记都流于表面,未能触及人物的灵魂深处。然而,《苏轼传(新修订版)(001)》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苏轼的一生,仿佛在读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又像是在聆听一首悠扬的古曲。他没有刻意去拔高或神化苏轼,而是用一种极其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呈现一个真实的苏轼。书中对于苏轼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挣扎、痛苦,以及最终的释然与超脱,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描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苏轼晚年生活的部分,那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从容,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洞察,都让我深受启发。他并非不伤感,但他选择了用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种精神力量,是超越时代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书中穿插的苏轼诗词,更是将他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句中蕴含的温度和力量。这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传记,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苏轼,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

评分

《苏轼传(新修订版)(001)》是一本能够带人穿越时空的奇书。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将苏轼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娓娓道来。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过去,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人生起伏依然能够保持旷达与乐观的精神。作者在书中对苏轼的政治抱负、文学创作、以及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苏轼人生中的坎坷与磨难。他用一种充满同情又不失客观的笔触,描绘了苏轼经历的多次贬谪,以及他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超然物外的智慧。读到他被流放海南,依然能够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诗句,我深深地被他的豁达所折服。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才华,更在于面对困境时的那份从容与淡定。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够找到生活的美好,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光明。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苏轼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一本能够启迪人心的书。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都很想深入了解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终于,我找到了《苏轼传(新修订版)(001)》这本书,它无疑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传记作品。作者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传记叙事模式,而是采用了更加灵活和多维度的视角来呈现苏轼的生平。他不仅详细讲述了苏轼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更着重于挖掘苏轼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以及他的人格魅力。书中的许多细节都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和有趣,比如苏轼对美食的热爱,他对朋友的真诚,他对生活的热情等等,这些都让苏轼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作者在描述苏轼与家人的关系时,也显得尤为细腻,他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一位兄长的温情一面。读到他被贬黄州,家眷随行,那种艰难困苦中依然相互扶持的情景,让人为之动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苏轼,一个不仅仅是“词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只不过他的普通,却因其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人格,而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评分

好书 !

评分

没看内容,包装不错

评分

书封面很精美,内容也很充实,看完之后很长知识。

评分

可以

评分

苏轼传(最新修订版)(001) 王水照 传记 书籍

评分

还不错,送货挺快的,送来的书也没什么褶皱

评分

包裹很糟糕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应该正版,才读一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