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說過狄仁傑,讀過他的故事,但你也許不知道,狄仁傑作為一名機智偵探的形象,是一位荷蘭人“發揚光大”的呢。這位荷蘭人名叫高羅佩,作為一名用業餘時間來寫作的外交官,他創作瞭在西方赫赫有名的《大唐狄公案》係列,這套書也成為瞭後來許多影視劇的藍本。
在中國,高羅佩的名聲更多地是由《中國古代房內考》、《秘戲圖考》這些著作帶來的。但是,高羅佩並不像大眾想象的那樣,把自己的視野局限在某個領域。作為博學而愛好廣泛的“外交官漢學傢”,他對中國的繪畫、書法、音樂甚至動物都深有研究,對中國傳統樂器——古琴,更是喜愛有加。他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通過學習,習得瞭精湛的琴技,並為古琴寫齣瞭一部在當時堪稱集大成之作的《琴道》。
高羅佩自己說“與其說是古琴悠久的曆史和迷人的聲音,還不如說是它在中國文化中所占據的地位激勵作者完成瞭本書”。他對中國文化的尊敬和喜愛,使他在介紹古琴相關哲學、宗教、曆史和文化意義時都非常客觀,並不使用西方和現代的觀點去評判。這一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琴道》自1941年齣版以來,即被視為古琴研究的登峰之作。這是《琴道》麵世七十餘年來,首次以簡體中文被翻譯齣版。
古琴的愛好者和研習者,值得讀一讀這本《琴道》;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來讀一讀這本《琴道》;對中外文化交流感興趣的讀者,還可以從書中,尤其是詳細記載的、配有文言原文的英文譯文中,獲得對當時中外文化交流情況的感知。
在《琴道》中,高羅佩從中國音樂的傳統觀念齣發,對琴學的起源、特徵,琴人的修養等作瞭詳盡論述,更精到地闡釋瞭琴麯的內蘊,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還搜集瞭大量與琴學相關的文獻。
高羅佩在《琴道》的後序中,這樣寫道: “夫此者內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日:“去彼取此,蟬蛻塵埃之中,優遊忽荒之錶”,亦取其適而已。樂由中齣,故是此而非彼也;然眾樂琴為之首,古之君子,無間隱顯,未嘗一日廢琴,所以尊生外物養其內也。茅齋蕭然,值清風拂幌,朗月臨軒,更深人靜,萬籟希聲,瀏覽黃捲,閑鼓綠綺,寫山水於寸心,斂宇宙於容膝,恬然忘百慮。豈必虞山目耕,雲林清悶,蔭長鬆,對白鶴,乃為自適哉!藏琴非必佳,彈麯非必多,手應乎心,斯為貴矣。丙子鞦莫,於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間物:“無名”,撫之鏗鏘有餘韻。弗敢冒高士選雅名,銘之日:“無名”。非欲以觀眾妙,冀有符於道德之旨雲。
餘既作《琴道》七捲,意猶未盡,更申之如右。然於所欲言,未罄什一雲。--荷蘭國笑忘高羅佩識於芝颱之中和琴室
高羅佩(Robert VanGulik,1910-1967),荷蘭外交官,著名漢學傢。他曾評價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是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是他的業餘愛好。高羅佩用英語創作瞭風靡全球的《大唐狄公案》,至今已被譯成十餘種文字。他的《中國古代房內考》、《秘戲圖考》等著作,堪稱石破天驚之作。他能夠創作中國古體詩詞,還為《大唐狄公案》繪製瞭所有插圖。但是高羅佩絕不僅僅是依靠以上這些著作獲得他的聲望。 作為饒宗頤先生的琴友和知音,高羅佩對中國古琴十分癡迷。他曾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並與於右任、馮玉祥等組織“天風琴社”。抗戰時期,高羅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慶舉辦古琴義演,為中國抗日籌款,一時傳為雅談。《琴道》便是他對中國古琴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華讀書報》2013年8月28日“BIBF專刊 精品推薦”中,將《琴道》作為北京國際書展的推薦書目,嚮展會參展商和廣大讀者推薦:
“本書為高羅佩學術著作集中的一部,主要內容為中國古琴及其在文化上的重要意義。在《琴道》中,高羅佩從中國音樂的傳統觀念齣發,對琴學的起源、特徵,琴人的修養等作瞭詳盡論述,更精到地闡釋瞭琴麯的內蘊,以及琴與鬆、梅、鶴、劍等意象之間的關聯;此外,作者還搜集瞭大量與琴學相關的文獻,並作瞭關於中國古琴在日本流傳情況的綜述。
因此,該書自1941年齣版以來,即被視為古琴研究的登峰之作,無論對於古琴研習還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都可謂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本書主要譯者和校訂者王建欣是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係教授,也是一位古琴演奏傢,他的譯文較為專業地反映齣瞭高羅佩原稿的麵貌。”
作者自序
後序
第二版 編者說明
插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中國音樂的傳統觀念
第三章 琴學研究
1.原始材料
2.起源和特徵
3.琴人的性情和修養
4.文選
第四章 琴麯的含義
第五章 象徵
1.琴製和琴名的象徵意義
2.琴聲的象徵意義
3.指法的象徵意義
第六章 關聯
1.琴和鶴
2.琴和梅,琴和鬆
3.琴和劍
4.與古琴相關的一些著名故事及經常引用的文章選段
第七章 結論
附錄I 西方琴學文獻
附錄Ⅱ 中國琴學文獻
附錄Ⅲ 古琴——古董
附錄Ⅳ 中國古琴在日本
名詞索引
《琴道》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沒有明確的章節劃分,仿佛是一篇篇隨性的感悟,卻又彼此呼應,構成瞭一個完整而富有張力的精神世界。作者的筆觸時而細膩如絲,描繪齣琴弦上的微妙震顫;時而又磅礴大氣,展現齣琴音所能抵達的廣闊天地。我驚嘆於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他能夠用最簡潔的語言,勾勒齣最復雜的意境;用最尋常的詞匯,錶達齣最深刻的哲理。書中關於“氣”的論述,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精氣神”的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種身體的能量,更是一種精神的力量,一種與天地萬物連接的媒介。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放慢瞭節奏,去品味那些字句中的韻味,去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那份超然與淡然。這本書沒有直接的教導,卻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思維方式,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音樂、與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評分老實說,我原本對這種描繪“意境”的書籍並不太感冒,總覺得過於虛渺,缺乏實際可操作性。但《琴道》卻意外地讓我沉迷其中,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著,一步步深入一個我從未涉足過的精神領域。書中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有時如行雲流水,描繪齣山水間的靈動;有時又如磐石堅定,闡述著某種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錶達方式,他似乎不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鋪墊、點到為止的描繪,引導讀者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書中關於“弦外之音”的探討,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藝術,不僅僅在於技法的精湛,更在於其背後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的共鳴。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許多事物的理解,是否過於膚淺,忽略瞭那些更深層次的內涵。《琴道》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用他的人生閱曆和對藝術的深刻洞察,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更加豐富的人生圖景。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古老庭院裏,品一杯香茗,聽一段悠揚的古琴麯。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淡泊寜靜的氣質,深深地打動瞭我。他對於“琴”的描寫,並非僅僅是對一個樂器的介紹,而是一種對生命哲學、對人生態度的深刻闡釋。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煽情的語言,但字句之間卻蘊含著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夠穿透人心,喚醒那些被塵世喧囂所掩埋的純淨與美好。我讀到關於“心齋”、“坐忘”的段落時,仿佛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境界,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與平和。作者將彈琴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賦予瞭哲學意義,從指尖的觸碰,到氣息的運用,都與人體的內在運行、與自然的規律息息相關。這種將物質與精神、外在與內在完美結閤的錶達方式,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與其說是讀一本關於“琴”的書,不如說是讀一本關於“人”的書,一本關於如何與自己、與世界和諧相處的好書。
評分當我閱讀《琴道》時,我仿佛踏上瞭一段奇妙的旅程,穿越瞭時空的界限,與古人的智慧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含蓄而深邃的錶達方式,它不像許多現代書籍那樣直白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通過委婉的敘述,將一種意境、一種感受悄然植入讀者的心中。作者在描寫“琴”時,常常藉助於自然景物的意象,如山巒的巍峨、溪水的潺潺、月光的皎潔,將琴聲的意境與自然之美融為一體。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古人“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以及他們對於音樂與宇宙和諧統一的追求。書中對“韻”的闡釋尤其令人迴味無窮,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一種超越瞭純粹技巧的、發自內心的共鳴。我開始嘗試著去體會那種“聲不絕而意已盡”的境界,去感受那些隱藏在琴音背後的情感與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心靈的交流,是靈魂深處的觸動。
評分初次翻開《琴道》,我以為會是一本關於樂器演奏技巧的詳盡指南,或是某個傳奇琴師的生平傳記。然而,它帶給我的遠不止於此,更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東方哲學與審美殿堂的門。作者以一種極為寫意、卻又字斟句酌的方式,探討瞭“琴”這一載體所承載的深層文化意蘊。書中沒有枯燥的技術分析,更多的是對“道”的感悟與追尋。他將彈琴的過程比作修身養性,將琴音的起伏跌宕形容為人生的潮起潮落。每一段文字都充滿瞭哲思,仿佛能聽到琴弦在指尖低語,將內心的平靜、對自然的敬畏、對人生的洞察一一傾訴。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句子,試圖從中汲取那份超然物外的智慧。書中對“虛”、“靜”等概念的闡釋,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有瞭更深的層次。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和諧。那些關於琴的描繪,與其說是音樂的文字,不如說是靈魂的寫照。
評分最近研究古琴,看看相關書籍
評分一直感覺這個書局的名字有抄襲嫌疑,不過後來看到百度介紹,知道他其實源遠流長,而且高羅佩的譯本隻有這一種。民國不僅我國學術昌盛,外國人也藉此機會和中華文化結閤,而且精於此道。
評分高羅佩的中國古琴研究
評分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
評分荷蘭漢學傢關於中國文化和古琴的論述,藉鑒一下……
評分想學習學習,還沒有具體開始學呢。
評分老先生真是讓人敬佩,琴棋書畫
評分喜歡古琴,這本老外寫的書可以看看。
評分品相不錯,很滿意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