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知乎著名ID。2013年8月21日中午,走完了他短暂的20岁的一生。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五岁。二十年间,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医生下给病危通知单。病魔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什么心脏衰竭、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等。”他写道:“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打动了无数网友。他的突然离去,引发了无数网友的自发悼念和对生命的反思。
由于身体原因,程浩没有上学,从很小起,妈妈就教他读书认字,10岁起,他阅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自此开始了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生涯。他每天的平均阅读量是10万字,阅读了大量的中外作品。17岁左右,他开始写作。两三年间,他用变形的身体,写下了44万字的作品。
程浩去逝后,十几万网友自发缅怀,东东枪、于莺、章诒和、蒋方舟等也都通过微博表达了对逝者的感喟和哀思。
东东枪说:那个叫程浩的小伙子过世了。就是在知乎回答“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被6千多人点“赞”的那个。他的那篇回答曾震撼我。觉得跟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他在微博叫 @伯爵在城堡 。几天前他还在网上发了篇文章,叫《地狱在身后》。愿他此去得享安宁,继续牛逼。
金山网络CEO 傅盛说:“看了这些文字,才理解生命的厚度各有不同。程浩的生命只有20年,但对生命的理解,完胜我已有的35年。”
他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他先知先觉地想好了自己的书名——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选好了自己葬礼上的曲子——汪峰《美丽世界的孤儿》。
程浩的文字集。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让人感慨的是,他有很多计划未完成,电脑中还有很多未完稿,和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这几十万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文字里流露的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思考,让人为之震动。书中不但有生死大问这样的严肃话题,还有很多风趣的文章、对答,以及少年的怅惘和对爱情的憧憬。
相关视频: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1993年生,2013年8月21日去世。二十年间,他没有下地走过路,疾病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他对生的渴望和对命的包容,震撼了无数网友。这本书即是他的生命之作。
序
第一部分 part1 杂文
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程浩是谁?
地狱在身后
昂着头的艺术
失败之书
改变世界,需要切
我和老妈那些事儿
做一个“有品有趣有范儿有腔调”的木偶
伯爵写给女巫的一封信
我相信
绝路上的桥
一觉醒来的幸福
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
我要苹果,不要香蕉
请连岳别“偷”患者的钱
梦游记
为什么长大以后反而不容易快乐?
村上春树是严重的“梦游病人”
中国的残疾人数量近一亿,他们的福利状况是怎样的?
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间,民族关系如何?
看完个火葬场遗体火化过程后,想不通人终有一死,现在的奔波劳累有什么意义?
第二部分 part2 读书
当我们谈论读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看百家讲坛和看书,哪个好一点?
你为什么读书?
读书越多会越孤独吗?
读书有哪些危害?
读张爱玲是否要比读张小娴高档?理由是什么?
年轻人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在哪?
四五岁的小孩子可以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了吗,可以从哪些书开始?
看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吗?如果可以,要看哪些书?
我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在心里默念才能把文字理解,这是什么情况呢?难道阅读的时候人都是这样的吗?如何才能改变,提高阅读效率呢?
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文学作品了,碎片式的网络阅读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请问如何保证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为什么盗版比正版更容易获得
第三部分 part3 学习
如何摆脱自己刻板的语言和文字写作,变得更加灵活?
正规的读书笔记
简单的读书笔记
第四部分 part4 信件
致某人
求职信
致七堇年
致张牧野
致小熊姐姐
致思圆
第五部分 part5 小说
唯酒无量
紫色洋娃娃
阁楼中的宝藏
烧红的月亮
原谅我,不能再带你一起飞翔
第六部分 part6 知乎趣答
比起QQ、微博这种机械式的交流工具,我的确更喜欢写邮件。不仅因为邮件看起来更正式、更具有保留价值,最重要的是邮件的篇幅更长,写的字也更多,可以充分满足我表达的欲望。世界在我的眼中如同一台巨大的、飞速运转的计算机,各种音乐、图像、语言就像不同的代码,文字也是其中一种。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给这个世界输入足够多的信息,让你们看见更有趣的内容。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感觉自己和别人似乎不太一样。但是那点不一样在一个孩子的心里就像一颗长了黑点的杨桃,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和那些光鲜、饱满的同类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拼尽全力,试图抹去身上那一点点的不同,希望自己能和别人一样。为此我盲目地模仿周围那些哥哥姐姐,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他们的喜好,模仿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模仿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直到有一天,我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雪景,看见一对恋人路过楼下,女孩手里捧着一个蓝色保温杯,在寒冷的冬天里冒着氤氲的热气,男孩紧紧搂着她的肩膀,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同一杯热水,身影慢慢走远。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无论我怎么做、怎么模仿,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我不可能在这么冷的天气出门,也不可能跟一个女孩肩并肩地散步,更不可能用一双有力的臂膀紧紧搂住她。
老妈总说我可怜,可我从不这么觉得。但是那一次,我觉得自己真可怜。
所以我的童年是站在世界的边缘,我渴望自己能融入人群,做一个凡夫俗子。可是我却从没真正走进过这个世界,一次都没有。我永远站在世界的边缘。后来我在世界的不远处建立了另一个世界,属于我的世界。这里的规则由我定,我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十年了,没有几个人能走进这个世界,曾经走进的也陆陆续续离开了。可我并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难过。我仍然喜欢交朋友,尤其是漂亮的姑娘,因为跟她们在一起我很快乐。
虽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新世界,可是我依然怀念那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我出书了,我会给这本书取名叫《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欢迎你走进我的世界,认识你真好。
伯爵在城堡
2013-3-27
我一直比较害怕有人会问“程浩是谁”这样的问题。一来是知乎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我,二来是我本人也不习惯自吹自擂。主要是评价自己根本就是一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夸自己,未免有点妄自尊大;贬自己,未免有点妄自菲薄;说得平淡些,未免又有点不疼不痒。但是看到这个标题,我还是本能地狂喜了一下,这大概就是虚荣心作祟吧。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总觉得它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哲思,关于身份的认同,关于选择的艰难,又或是关于超越界限的勇气。我常常会想象,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那会是怎样一种景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还是两种迥异的生活方式,亦或是精神与物质的鸿沟?作者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又引人深思的书名,就已经成功地把我牢牢吸引住了。我预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探索,一次对人生本质的追问。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内心冲突、如何接纳自身多面性的启示。或许,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曾有过“站在边缘”的体验,那些犹豫、挣扎、不安,甚至是偶尔闪现的激动,都构成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唤起我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片段,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塑造了我们选择的时刻,并且从中获得力量,去拥抱那些模糊不清、又充满可能性的地带。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让我暂时逃离现实喧嚣,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书。我喜欢那种带有奇幻色彩,但又能在奇幻中映射出现实生活某种特质的作品。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仿佛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领域,等待我去探索。我设想着,也许是某个角色,因为某种原因,被置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现实之间,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这种“两个世界”的设定,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我期待着作者能用他精妙的笔触,为我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我体验到那种身处矛盾漩涡中的惊心动魄,又能在故事的结局,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释然。
评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问题。我们常常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圈子中穿梭,有时会感到自己仿佛游离在各个领域之外,既不完全属于这里,也不完全属于那里。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某个角落。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两个世界”的概念,以及“站在边缘”所带来的体验。是关于孤独,是关于迷茫,还是关于一种独特的视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新的思考角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那些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也许,正是因为站在边缘,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才能看得更清晰。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位作家,他总能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构建叙事,让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的作品,常常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性最深切的理解和关怀。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仿佛能将读者的情感也一同卷入其中。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他以往作品的影子。我忍不住去猜测,作者在这本书里,又会为我们描绘怎样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它是否会如同他之前的作品一样,让我们在掩卷之时,久久不能平静?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再次体验那种被文字的力量深深撼动的感动,那种超越语言的共鸣。我想,好的作品,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迪,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硬朗又不失质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是一种沉静的、充满力量的美,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也必将不落俗套,具有深刻的底蕴。书名“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在时代变迁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面临重大抉择、处于巨大矛盾中的人物。他们的处境,必然充满了挣扎与不安,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才能激发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辉。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描绘这些处于“边缘”地带的人物,他们如何承受压力,如何做出选择,又如何在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这不仅仅是对故事的好奇,更是对人类精神韧性的一种探寻。
评分通过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然后就买下了,挺喜欢里面的,一些人生格言吧
评分3本书都有瑕疵
评分买来送人!物流很快
评分看了程浩的事迹就想买这本书看看,书包装不错,纸质也很好,慢慢读
评分买了送朋友的。挺好的。
评分非常影响收藏
评分双十一活动,价格实惠,物流配送快
评分还没看,不过一贯给好评。
评分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