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孔复管陶笛实用教程(修订版)

十二孔复管陶笛实用教程(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新华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076096
版次:2
商品编码:113523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十二孔陶笛是现在盛行世界的吹管乐器,近几年在我国也发展迅速。因陶笛学习简单,携带方便,很多学校让陶笛进入学生的乐器课堂。但学习十二孔陶笛的资料,市场上几乎空白。针对目前国内陶笛爱好者和学校开办陶笛课程的需要,作者花了5年时间,传授指导上万名学员学习,并从中不断提炼和修改完善教案,编写了这本系统全面的教程,还特别加入了复管陶笛的教学内容。本书以简谱形式编写,共十一个单元,从零开始为陶笛爱好者提供系统、全面、详尽的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邓新华,湖北省通山县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先后编写了《十二孔陶笛初级教程》和《葫芦笛实用教程》等书。从小酷爱乐器,先后学习竹笛、二胡、唢呐、葫芦丝、巴乌、萨克斯、埙、陶笛等。年少时担任过大学民族器乐协会主席,到处宣传讲学,弘扬中华民乐。2006年开通了中国葫芦丝陶笛教学网站,开展网络远程教学,学员遍布全国每个角落,几年来发展学员不下五万人,受到国内名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单元 基础理论
一、陶笛的发展
二、陶笛的种类
三、泥哨、陶笛和埙的区别
四、陶笛的特点
五、陶笛的保养
六、十二孔陶笛入门
七、几种常用陶笛的介绍
第二单元 中音练习
第一课 中音练习:5和3
第二课 中音练习:1和2
第三课 中音练习:4
第四课 中音练习:6和7
第三单元 高音练习
第一课 高音练习:i
第二课 高音练习:2
第三课 高音练习:3
第四课 高音练习:4
第四单元 低音(附孔音)练习
第一课 低音(附孔音)练习:7
第二课 低音(附孔音)练习:6
……
第五单元 升降音练习
第六单元 气息基本功练习
第七单元 手指基本功教学
第八单元 用舌基本功教学
第九单元 基本指法教学
第十单元 复管陶笛教学
第十一单元 曲目演奏篇

前言/序言

  我与邓新华先生首次见面于2009年的广州国际乐器展会上,当时对他的印象不是太深。后来在电脑网络上时常能看见他的葫芦丝和陶笛的教学视频,渐渐也加深了印象,觉得他是个很执着的人。特别是在陶笛这件乐器还不是很“热火”的时候,他能沉下心来研究它的特性及演奏规律,而且还那么专注及孜孜不倦,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的。
  这些年来,陶笛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越来越红火了,但正式出版的教学课程还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陶笛的演奏法还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另一方面,很多从事陶笛教学工作的老师们在推广销售乐器时,只是简单地编写一个入门法作为乐器销售的配套,还谈不上是真正的教材。邓新华先生这几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着陶笛的演奏法,他勇于实践、巧于琢磨、勤于练习、善于总结,不但研究了十二孔单管陶笛的演奏法,还尝试探讨了复管陶笛的演奏法,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终于造就了这本陶笛实用教程。可以说,这本书是邓新华先生几年来的心血体现,也是陶笛艺术未来发展路上的一座桥梁。它必将成为广大陶笛爱好者学习陶笛艺术的良师益友。俗语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邓新华先生此书的出版算是抢得了先机。
  本书取名实用教程,关键在于“实用”上,它从简入繁,循序渐进,还配以通俗易懂的乐理常识,同时还编写、收集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民歌民谣作为练习曲目,使人易于入门,易于练习,也易于掌握陶笛的乐器规律,从而很快提高演奏水准。所以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教材,值得推广。
  当然。陶笛艺术也和其他乐器艺术一样,总是不断进步的。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陶笛的教学法将越来越规范和严谨。真诚地祝愿邓新华先生的这本书在给广大爱好者们学习陶笛演奏提供实用工具的同时,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其他陶笛实用教材不断面世,使中国陶笛艺术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的大好时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NRJJ][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读书很有意义, 之所以谈读书的意义,是因为自己也曾遗忘过他的重要。前不久自己在网上无意间搜索到关于自己的一条信息,那是文理学院电台的一次采访记录,本人作为毕业生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一本正经强调希望他们一定要多读书,记得当时看到那条信息的时候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似乎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毕业到现在不知不觉也快一年了,回首一看,确实成长了不少,与工作不相符的学生气少了许多,但遗憾的是,学生那种好学、爱读书的习惯也渐渐地在消失。“工作了,社交应酬是难免的,要多交朋友!工作很累,娱乐放松也是应该的,要融入社会就应该这个样子,不要搞得跟个学生一样”,这时常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其实是一种狡辩和不成熟的表现。记得有个周末晚上跟朋友们喝酒、打麻将。凌晨一两点才回去,一个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感受到的是阵阵空虚,我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回头看看书架上的那几十本书,沾满了灰尘,恰似自己读书的激情被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所掩盖,一种悲凉的情绪笼罩在心头,不知道是为书还是为自己!喧闹繁华的生活时常让我感到浮躁,无法沉下来学习,反过来又让自己更加的觉得生活乏味。每当我远离书本,而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消遣上时,脑海里面时不时会出现一个声音:“你在挥霍青春!”。[NRJJ]"

评分

“贪婪、自私、急功近利”是造成浮躁的主要原因。读书最难做的“涵养之如不识字人”。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生吞活剥,断章取义,开口必曰之乎,凡言必谓者也,皮囊外曰文化人,内实盗娼之属,无非丑婆娘施了亮艳脂粉,益丑而又可怖也!”伪饰自己,急功近利,装门面,当做官场职位晋升和商场招揽生意的“敲门砖”。读书,让人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无欲则静,心态平静,心有定力,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浮躁会远你而去。

评分

评分

挺不错的,值得一看。

评分

应该配视频才是

评分

书的好处有很多.我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评分

很好,很详细,很实用

评分

易懂易学,练习循序渐近,好

评分

不错,感觉还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