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钥匙历年优秀试卷评析系列丛书:设计基础高分卷

金钥匙历年优秀试卷评析系列丛书:设计基础高分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委员会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702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52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金钥匙历年优秀试卷评析系列丛书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页数:8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委员会主编,内附四川美院高考信息、评分标准、各省市录取分数线。内附四川美院前两年试题原题。由名师点评,是一把考试金钥匙。评分专家点评作品,指导考生科学应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内容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高等美术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山城,分为黄桷坪校区和重庆大学城新校区。她以完备的、高层次的美术教育体系、活跃的学术氛围、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成为我国美术高级人才的培养摇篮。
  本书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厚基础、宽口径”的命题原则,四川学术学院对素描专业考试科目进行了统一规范,旨在通过设计基础高分试卷的展示,结合评卷专家的点评,分析高分考卷,指导学生学习该项考试要诀,把握考试准则,使考生能按考试要求进行训练,快速提高考试水平,顺利通过考试。本书收录的作品,构图多样,形式各异,创作思路广泛,便于开阔学习思路。同时,该书还内附相关高考信息、新评分标准、往年各省市录取分数线等内容,指导考生科学应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作者简介

    刘建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美术高考教育培训,现任职于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持美术高考招生工作,编著有《金钥匙--四川美术学院名师点评历届优秀考卷》等图书。

    陈刚,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编著《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追求》1938--1959年卷,《新时代中国农民画艺术》,《金钥匙--四川美术学院名师点评历届优秀考卷》。参与和主持调研《2007重庆当代艺术发展年度报告》、《高等院校美术馆教育功能研究》等项目,并撰写调研报告;在《中国美术馆》、《当代美术家》、《重庆文艺》、《山花文艺》、《雕塑》等刊物公开发表过多篇论文、文艺评论。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犹数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写不出来(《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于是元稹认为,李白虽然也写诗,但根本无法与杜甫相比。元稹这篇文章,在唐代并没有起多少作用。同时代的韩愈就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坚决反对抬高杜甫,贬低李白。其实,韩愈不明白,元稹这样惊世骇俗,真实的用意是要为他和白居易新题乐府诗扩大影响,要达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他们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办法,又莫过于编造历史,说他生前就与李白平起平坐,而实际上他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李白是太阳,知道他的人太多了。现在说杜甫远远地超过他,还不使人大吃一惊。这个石破天惊的论断,首先为历史学家所接受的《旧唐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杜甫传》,《新唐书》也以此为基调。由于这一误导,加上从宋朝起杜甫的诗名又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时候就与李白并驾齐驱了。

评分

好看,不错的书 。

评分

睁大眼睛看鸟往泰山上飞,看着看着,觉得山上的云在胸中回荡使人有一种飘然高举的感觉。于是决心要攀上山顶,去感受居高临下欣赏风景的快慰。看见一匹骏马,他立刻想到“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骑到马上去驰骋,建立轰轰烈烈的功业。早年的这些诗句,展示出他不平凡的气度,表明他内心充满着盛唐的浪漫精神。所以尽管他的总体诗风与盛唐大不相同,但与大历时期的诗人也并不同调,没有那种走投无路的失落感和叹老嗟卑的衰飒气象。正因为这样,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和突入时代的勇气。

评分

杜甫虽然只能算中唐诗人,但一生59岁,将近3/4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不染上几分狂气。

评分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更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觳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1000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得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诗圣。

评分

杜甫虽然只能算中唐诗人,但一生59岁,将近3/4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不染上几分狂气。

评分

杜甫始终自以为是儒家的信徒。“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乾坤一腐儒”(《江汉》),反复这样强调。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则更进一步,不光是不得志,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在大声呵斥“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诸将》),还在为皇帝担忧。儒生时代是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时时都充满忧患意识,杜甫就是这样立身处世地,一辈子都被这种忧患意识驱赶得处于紧张状态。他年轻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典型的儒家理想。

评分

[QY]"

评分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犹数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写不出来(《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于是元稹认为,李白虽然也写诗,但根本无法与杜甫相比。元稹这篇文章,在唐代并没有起多少作用。同时代的韩愈就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坚决反对抬高杜甫,贬低李白。其实,韩愈不明白,元稹这样惊世骇俗,真实的用意是要为他和白居易新题乐府诗扩大影响,要达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他们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办法,又莫过于编造历史,说他生前就与李白平起平坐,而实际上他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李白是太阳,知道他的人太多了。现在说杜甫远远地超过他,还不使人大吃一惊。这个石破天惊的论断,首先为历史学家所接受的《旧唐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杜甫传》,《新唐书》也以此为基调。由于这一误导,加上从宋朝起杜甫的诗名又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时候就与李白并驾齐驱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