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與記憶》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柏格森關於生命哲學的力作之一。
在柏格森生命哲學的形成邏輯上,記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該書試圖通過對記憶的研究,來確定精神與身體、思維和材料之間的關係。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國哲學傢。曾任法蘭西學院哲學教授、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和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作者前言
第一章 論有意識呈現的形象選擇
我們身體的意義及其運作
第二章 論形象認知
記憶與大腦
第三章 論形象的存活
記憶與思維
第四章 形象的劃分與固定
知覺與材料
靈魂與肉體
摘要及結論
效果不清楚,大概也就這樣子吧,希望能穩定即可。
評分應該不錯。
評分柏格森的經典之作,對記憶研究有幫助。喜歡記憶哲學的,就太對味瞭,也可結閤和平記憶來看。
評分排版舒朗,裝幀精美。
評分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非常好的商品,值得購買!
評分首先的基礎差異見於植物和動物界之間,非動的和運動的有機活動之間。植物藉助於陽光儲存瞭從惰性物質中抽取的能量。動物則免除瞭這種基本努力,因為它可從植物攝取已經儲存的能量並據需要同時、均衡地釋放爆發力。在較高的階段上,動物界在損害動物界的狀態下維持生命,能以這種能量的聚集,強化自身的發展。如此,進化之道變得日益多種多樣,其選擇絕非盲目為之。本能隨著器官的利用而産生。理智的胚胎期也已存在,但對本能而言智能仍是劣等的。[7居於生命頂峰的人類,理智居於支配地位,本能作用則下降瞭,盡管並未完全消失,它潛伏於統一瞭活時間之流中所有生命的意識裏。本能開始在直觀的視覺中活動。理智的開發期顯得節製而膽怯。理智的展示僅靠本能地以惰性物質中生長的器具替代有機器具,並在自由行為中運用它們的傾嚮和能力上。本能對其目標頗具意識,但是此目標極為受限。反之,理智受著極大風險的約束,卻趨嚮無限廣泛的目標,趨嚮為人類物質和社會文化所實現的目標。無論如何理智存在著不可避免的風險,在空間世界為行為創造的理智,或許會因為從其生命概念獲得的形式和對生命內在流動本質以及對統攝其永恒變化的自由保持沉默而歪麯世界映像。由此,在智力徵服瞭自然科學的情形下,産生瞭對外在世界的機械論和決定論觀念。 這是戲劇性的。創造進化論是開放的,人們發現自身被普遍生命的生命力推上瞭舞颱並使其無可抗拒地行動,一旦達到瞭對自我的自由認識,能夠推測和展望具有通嚮其他道路的無邊領域的既往走過的無盡道路,究竟哪條路是人們該追尋的?
評分大師經典作品,瞭解自我必讀之書。
評分九十九十本書,非常劃算,內容沒看呢,屯起來慢慢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