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8
《陈孔立著作系列: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是作者研究台湾民众心态和民意趋向的文集。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台湾研究的史观与方法问题,对台湾史的分期与框架、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两岸关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匡正了某些错误认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第二部分针对台湾早期及清代初期的一些史实,如“夷州”与“夷洲”、对郑成功的历史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学术界一般认识的看法。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台湾方面有人蓄意制造“历史失忆”的行为,根据具体历史事实,对台湾的历史作出了深刻的解读,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关系。
陈孔立,1930年2月出生。长期从事台湾历史、台湾政治、两岸关系的研究。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曾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有《台湾研究十年》(主编,1990)、《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1990)、《台湾历史纲要》(主编,1996)、《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1999)、《观察台湾》(2003)、《台湾学导论》(2004)、《两岸僵局下的思考》(2006)、《走向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2010)、《走近两岸》(2011)等。《和平统一的十大好处》一文,2001年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第八届“五个一工程”。2009年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前 言
第一部分
台湾史研究的史观问题
关于“台湾岛史”和“台湾史观”
台湾史的分期和框架
台湾学者对台湾历史的研究
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
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历史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与台湾社会变迁
《认识台湾(历史篇)》平议
《认识台湾》教科书引起的争议
评所谓“台湾汉人”与“大陆汉人”
评台北“福尔摩沙特展”
第二部分
夷洲非“夷州”辨
元置澎湖巡检司考
目 录
台湾史事解读
澎湖不属同安考
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的分析
台湾历史学界对郑成功的研究
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述评
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
郑成功评价的方法论问题
朝鲜与郑成功父子
郑氏官兵降清事件述论
为郑经平冤
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的历史地位
施琅史事的若干考辨
第三部分
台湾历史的“失忆”
前仆后继五十年
雾社 周年祭
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
台湾英烈永垂青史
血浓于水
《台湾历史纲要》的学术特色
附 录
陈孔立台湾历史论著目录
一、是“光复”还是“终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把被他们侵占的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从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当然应当称为“台湾光复”。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国民党也认为是抗战胜利,并且几十年来都以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节”。可是到了李登辉当“总统”、陈水扁当台北市长的时候,便以“终战”取代了“光复”,至今台湾当局仍然坚持“终战”的用语。
所谓“终战”,发明权不在李、扁,而在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所谓《终战诏书》,即“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表明他们不承认侵略,不承认失败,不承担战争责任。李登辉、陈水扁也用“终战”,显然是站在日本人的立场,而不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台湾有人说他们“不用战胜国的语言,而用战败国的语言”,其目的是要“切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关系”,“将台湾抽离于中国的概念之外”,为分裂主义的目的效力。
国民党人则坚持使用“光复”的用语,强调国民党对台湾光复的功劳。马英九指出,对日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和台湾都是重要的转折点,不光是中国全民的,更是台湾值得纪念的历史,大家不能忘记台湾光复是国民党领导八年抗战的辉煌战果。
有的国民党员十分强烈地批判“终战”的说法,认为那是“日本皇民”“汉奸走狗”的行为,“民进党称日本战败为终战,完全抹杀对日抗战期间全国军民的牺牲,奋力争得之战果让台湾回归祖国,宁愿以日本殖民地受殖民为光荣,数典忘祖莫此为甚”。相反,支持民进党的一些人则反对使用“光复”的用语,他们认为“光复台湾”是中国的史观,不是台湾的史观。二者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
应当指出,台湾一部分民众,包括一些学者也认为使用“终战”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理由何在呢?
第一,有人认为“终战”是“中性”的用语,表明战争结束了,大家可以使用。
第二,有人认为台湾人民实际上并没有“光复”的感受。有些学者对“光复”时期的情况作出如下的描述:
“原来台湾人当时认为在日人统治之下,台湾人只是二等国民,如今光复,回归了祖国,本应该当家做主,可是眼前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变,有的地方甚至比日本时代还不如,例如国民政府在台湾最高的行政人员行政长官,他不但有行政权,司法权还有军事权,甚至在台湾所有中央机构也全归他管理,这比日据时代的总督权力有过而无不及。”
“不经多久,接踵而来的许多事实,终于证明了这些‘祖国’‘同胞’等鱼目混珠的假口号,只不过是蒋家国府为了施加殖民统治所设下的陷阱而已。‘祖国’带来的礼物:经济恐慌、物价暴涨、饥饿、失业、社会不安。”
台湾一向出产粮食,可是“光复”不久,“米荒问题无法来解决,乃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年青人尤其失业严重,被日本征召到南洋为日军服役的回台军夫都找不到工作,失业率一直升高,社会的不安,当时已有不少人预感到‘山风欲来风满楼’了。”
当时流传这样的民谣:“台湾光复真吃亏,饿死同胞一大堆,物价一日一日贵,阿山(按:指外省人)一日一日肥。”在光复一年半之后,便发生了被马英九称之为“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给当代台湾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台湾人民感到“我们想象中的祖国,与实际的实在不同”,他们并没有享受到抗战胜利的成果。
第三,在抗日战争时期,台湾民众有不同的处境,因而有不同的感受。
抗日战争时期,台湾民众还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他们对于抗日战争胜败的感受,和大陆同胞有很大差别。有人指出:“他们到底觉得自己是输了,还是赢了呢?很可能两者都不是。这个暧昧的情境与日后台湾本地人在认同上的暧昧或许有关。‘光复’究实而言,是道地的汉人观点。”
台湾媒体上有一篇文章指出:当年台湾民众的处境,使他们“找不到定位去表态”。“如果,我们认为,当年我们是被侵略国,那么,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当然应该大声的说:‘这是抗战胜利’。如果,我们认为,当年我们还是日本的殖民地,是属于日本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低调,小声的说:‘这是终战纪念’。”
这是历史的悲剧,留下了这样不同的“历史记忆”,责任不在一般民众身上,当年台湾民众的处境应当得到大陆同胞的理解。
二、台湾光复与抗战胜利有没有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牵制和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民党的传统的说法也强调二者的关系,例如,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与台湾光复》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十年间,我们台湾同胞,前仆后继,反抗日人统治,是为了光复台湾归宗祖国;而我们全国军民,八年抗战,牺牲奋斗,也是为了光复台湾。这次对日抗战,我们中国牺牲无数军民的生命财产所得成果,到现在只剩下台湾。”现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是大陆牺牲3500万同胞,台湾牺牲65万同胞换来的”。
可是,日本人向来不承认战争的失败,他们说:“我们败于美国的核弹。”台湾有人完全接受日本的观点,他们认为打败日本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并且叫嚷“完全是因为美国打败日本,中国人一点功劳都没有”。
至今还有人在《自由时报》上发表文章写道:“中国之所以胜利,不是因为打败了入侵的日本而终结二战,相反的,是美国对日投下两枚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抗战”并没有“胜利”可言。所以,是“二战终结”,不是“抗战胜利”。
有人竟然还引用“数据”说:二战时日本军队死亡150万,其中120万是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歼灭的,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只死亡3万多人。
这完全不是事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击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从1937年至1945年,盟国毙伤日军195万余人,其中中国战场毙伤133万余人,占日军伤亡人数的70%。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
中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指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还说,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有人强调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于日本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中国军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美国历史学家孔飞力指出:“中国在二战中英勇无畏、果断坚决地抗击着日本法西斯主义的进攻。要是没有中国这个伟大的同盟国加入我们的阵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将变得漫长得多,损失也将惨重得多。”英国《卫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不是中国付出2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亚洲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日本军队就会在中国战场迅速取得胜利后进攻苏联后方,并控制太平洋地区。没有亚洲盟国的抵抗,西方盟国将会付出更大的牺牲”。
当然,“屈原”(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和“苏武”(苏联参战)对于日本的投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日本投降找到了“下台阶”,当时日本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说:这两件东西是“天赐礼物”,让日本可以顺理成章地结束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人把这一胜利说成是“惨胜”,但是中国毕竟终于取得了胜利。“惨重的损失”“巨大的牺牲”与“伟大的胜利”并不相悖,不能因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否定了胜利的事实。只有在抗战胜利的前提下,日本才不得不把被他们侵占了50年的台湾归还中国。胡总书记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不容否定的。
——《有关“台湾光复”的争议》
……
陈孔立著作系列: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陈孔立著作系列: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好书,值得一读。包装很好,正版
评分历史记忆是可以改变的,群体认同是可以塑造的。以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问题,受教了。
评分內容豐富, 值得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參考.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包装很好,正版
评分历史记忆是可以改变的,群体认同是可以塑造的。以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问题,受教了。
评分历史记忆是可以改变的,群体认同是可以塑造的。以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问题,受教了。
评分历史记忆是可以改变的,群体认同是可以塑造的。以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问题,受教了。
评分历史记忆是可以改变的,群体认同是可以塑造的。以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问题,受教了。
评分历史记忆是可以改变的,群体认同是可以塑造的。以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问题,受教了。
陈孔立著作系列: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