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鸟画珍赏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Qing Dynasty]

清代花鸟画珍赏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Qing Dynas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故宫博物院 著,故宫博物院 编
图书标签:
  • 清代绘画
  • 花鸟画
  • 中国绘画
  • 艺术史
  • 绘画艺术
  • 珍赏
  • 清朝
  • 传统文化
  • 艺术作品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50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987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Qing Dynast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清代花鸟画珍赏》是一本清代花鸟画作品集,书中收录唐志尹《花鸟图》册、朱耷《杨柳浴禽图》轴、杨晋等六家合画《桃柳禽鱼图》轴、高凤翰《四季花卉图》轴、居廉《富贵白头图》轴等等作品。

目录

花姿鸟态别有情
01.王铎《花卉图》卷
02.王时敏《端午图》轴
03.唐志尹《花鸟图》册
04.张穆《枯枝寒鹊图》轴
05.凌恒《花鸟图》轴
06.弘仁《松梅图》卷
07.蓝深《秋卉双禽图》轴
08.樊圻《花蝶图》卷
09.李因《花鸟图》卷
10.牛石慧《荷鸭图》轴
11.方亨咸《花鸟图》轴
12.朱耷《花卉图》卷
13.朱耷《芦雁图》轴
14.朱耷《猫石花卉图》卷
15.朱耷《杨柳浴禽图》轴
16.朱耷《杂画图》册
17.朱耷《荷石水鸟图》轴
18.朱耷《古梅图》轴
19.朱耷《枯槎蹲鹰图》轴
20.王翠《蕉竹图》轴
21.王武《松竹白头图》轴
22.王武《荷花蓼石图》轴
23.王武《花竹栖禽图》轴
24.恽寿平《罂粟花图》扇面
25.唐芡恽寿平合画《红莲图》轴
26.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
27.恽寿平临唐寅《桃花图》轴
28.恽寿平《蓼汀鱼藻图》轴
29.陈字《梅茶禽石图》轴
30.陈字《花卉山水图》册
31.冷枚《梧桐双兔图》轴
32.石涛《墨荷图》轴
33.石涛《梅竹图》卷
34.石涛《杂画图》册
35.姜泓《瓶梅水仙图》轴
36.姜泓《花鸟图》册
37.虞沅《梅竹绶带图》轴
38.杨晋《梅竹兰石图》轴
39.杨晋等六家合画《桃柳禽鱼图》轴
40.颜峄《岁朝图》轴
41.陈舒《花果图》册
42.蒋廷锡《瑞谷图》轴
43.蒋廷锡《桃花梨花图》轴
44.蒋廷锡《芙蓉鹭鸶图》轴
45.蒋廷锡《寒蝉抱叶图》轴
46.蒋廷锡《塞外花卉图》卷
47.蓝涛《蔷薇白头图》轴
48.马元驭《花果图》册
49.高其佩《墨龙图》轴
50.高其佩《虾》轴
51.高其佩《稻穗螳螂图》轴
52.高其佩《松鹰图》轴
53.袁江《花鸟图》轴
54.袁江《花果图》卷
55.沈铨《松梅双鹤图》轴
56.沈铨《老树栖鹰图》轴
57.华喦《秋树斗禽图》轴
58.华喦《海棠鹰兔图》轴
59.华喦《花鸟图》册
60.华喦《八百遐龄图》轴
61.华喦《桃潭浴鸭图》轴
62.华喦《蔷薇山鸟图》轴
63.华喦《秋树八哥图》轴
64.高凤翰《四季花卉图》轴
65.李觯《松藤图》轴
66.李觯《花鸟图》册
67.邹一桂《杏花图》轴
68.邹一桂《花卉图》册
69.汪士慎《花卉图》册
70.金农《墨梅图》轴
71.黄慎《芦鸭图》轴
72.黄慎《蔬果图》册
73.郎世宁《花鸟图》轴
74.郎世宁《花鸟图》册
75.郎世宁《嵩献英芝图》轴
76.郎世宁《午瑞图》轴
77.马荃《花鸟草虫图》册
78.余樨《端阳景图》轴
79.余樨《鸠雀争春图》轴
80.吴应贞《红莲图》轴
81.郑燮《梅竹图》轴
82.郑燮《悬崖兰竹图》轴
83.李方膺《鱼跃图》轴
84.李方膺《梅花图》轴
85.李方膺《牡丹图》轴
86.边寿民《芦雁图》轴
87.边寿民《博古书画》册
88.吴宏《竹石图》页
89.谢荪《荷花图》页
90.余省《海天群鹤图》轴
91.余省《花卉虫蝶图》轴
92.张若霭《松竹鸣禽图》轴
93.张为邦《岁朝图》轴
94.钱维城《仙圃恒春图》轴
95.汪承霈《瑞锦延清图》轴
96.汪承霈《集卉鸣和图》卷
97.闵贞《芙蓉鳜鱼图》轴
98.罗聘《荔枝图》轴
99.阿克章阿《萱龄八百图》轴
100.沈焕《菊石海棠图》轴
101.王醴《花鸟图》册
102.任淇《荷花双凫图》轴
103.任熊姚大梅《诗意图》册
104.任熊《两部鼓吹图》轴
105.任熊《灵龟图》轴
106.虚谷《芙蓉果品图》轴
107.虚谷《梅瓶菊花图》轴
108.虚谷《紫绶金章图》轴
109.朱偁《柏雀水仙图》轴
110.居廉《富贵白头图》轴
111.赵之谦《墨松图》轴
112.赵之谦《牡丹图》轴
113.任熏《花鸟图》屏
114.任颐《牡丹双鸡图》轴
115.任颐《牡丹白头图》轴
116.任颐《花荫小犬图》轴
117.任颐《芭蕉狸猫图》轴
118.吴俊卿《葡萄葫芦图》轴
119.吴俊卿《菊花图》轴
120.吴俊卿《牡丹水仙图》轴
121.吴俊卿《花卉蔬果图》卷

前言/序言


静谧时光中的缤纷生命:清代宫廷与文人花鸟画的辉煌 翻开中国绘画史的浩瀚篇章,花鸟画以其独特的魅力,捕捉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生机盎然。其中,清代(1644-1912)的花鸟画,尤以其题材的广泛、技法的精湛、风格的多样以及思想内涵的深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这不仅仅是一段艺术史的记录,更是一次穿越时空,与那些在画纸上复活的生命对话的邀约。 清代花鸟画的繁荣,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审美趣味的综合影响。宫廷作为艺术的最高赞助者,汇聚了顶尖的画家,他们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皇室生活中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象征吉祥的祥瑞图案,体现了帝王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与彰显。同时,文人阶层对艺术的追求也日益高涨,他们将个人的情志、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态度融于笔端,创作出抒情写意、意境深远的花鸟画作。 本书所呈现的,并非对清代花鸟画进行面面俱到的罗列,而是精选了那些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画作,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一时期花鸟画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解读这些珍贵的艺术遗珍,窥探其背后蕴藏的故事与情感。 一、宫廷的荣光与吉祥的寓意:帝王视角下的自然颂歌 清代宫廷花鸟画,以其恢弘的气势、精美的工艺和严谨的构图,成为了皇家审美的重要体现。这些作品往往色彩浓郁,线条流畅,对物象的描绘一丝不苟,既是对自然景物的真实再现,也寄托着对国家昌盛、家族兴旺的美好祝愿。 例如,那些描绘松鹤延年、牡丹富贵、凤凰呈祥的作品,便是宫廷画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松柏的苍劲象征着长寿与坚韧,白鹤的飘逸寓意着祥瑞与平和,牡丹的雍容华贵则直观地表达了富足与繁荣。画师们运用高超的设色技巧,将这些意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色彩和谐而又富有层次感,既符合宫廷的典雅气质,又迎合了大众对吉祥的追求。 宫廷画师们不仅借鉴了前朝的绘画传统,更在继承中有所创新。他们吸取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解剖学等元素,使得画面在写实性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一些作品中,花卉的形态、叶片的脉络、鸟兽的羽毛,都呈现出惊人的细致与逼真,仿佛触手可及。这种将传统绘画技法与外来艺术观念的融合,是清代宫廷绘画的一大特色,也为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还将关注那些描绘珍禽异兽的作品。宫廷之中,不乏搜罗的奇珍异宝,这些动物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画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画师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这些动物的神态,将它们灵动的一面呈现在纸上。这些作品不仅是动物画的杰作,更是展现清代皇室生活奢华与对外交流盛况的侧面写照。 二、文人的情怀与写意的新境:胸中丘壑的自然流露 与宫廷绘画的工整典雅不同,清代文人花鸟画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抒发。这些画作往往笔墨淋漓,意境高远,充满了诗情画意。文人们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怀,寄托于笔下的花鸟之中。 例如,那些描绘梅兰竹菊“四君子”的作品,便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梅花的傲骨,象征着高洁不屈的品格;兰花的幽香,寓意着淡泊宁静的情操;竹子的挺拔,象征着正直坚韧的气节;菊花的晚节,则代表着隐逸避世的情趣。文人画师们通过简洁的笔墨,勾勒出这些植物的内在精神,而非仅仅停留在形似之上。他们的笔触往往带着情感的起伏,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写意花鸟画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画师们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而是强调“以形写神”,通过简练的笔墨,捕捉物象的神韵和意趣。例如,以水墨为主的画作,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笔法的疾徐顿挫,营造出丰富的画面层次感和空间感。几笔勾勒的飞鸟,寥寥数点渲染的花朵,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文人花鸟画还常常与诗、书、印相结合,形成“四绝”的艺术形式。画作中的诗句,往往是对画面意境的补充和升华,点明主题,寄托情思。书法上的题款,也成为画面有机的一部分,与绘画的笔墨相得益彰。而印章的钤盖,则为作品增添了艺术的印记和收藏的价值。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融合,使得文人花鸟画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三、技法的演进与风格的多元:从工笔到写意,从摹古到创新 清代花鸟画在技法上的探索与创新,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宫廷绘画的工笔重彩,还是文人画的写意水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腻的笔触、严谨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对自然物象的极致描绘。画师们精心勾勒每一片花瓣的纹理,刻画每一根羽毛的层次,使得画面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设色上,既有传统的青绿、金碧,也有吸收西方色彩理论的运用,使得色彩更加丰富、和谐、富有变化。 写意花鸟画,则在笔墨运用上展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水墨的晕染、飞白的运用,以及笔法的变化,都赋予了画面生动的生命力。画师们通过简练的笔墨,捕捉物象的神韵,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例如,对水墨荷花的描绘,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荷叶的舒展、荷花的娇媚;几点墨迹,便能呈现出荷叶上的露珠。 此外,清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创新的风格。一些画师在临摹前朝名家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例如,继承了明代“浙派”画风的画家,在山水花鸟结合上有所创新;而受“吴门画派”影响的画家,则更注重写意抒情。晚清时期,随着西方绘画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尝试将中西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探索,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画派,但为后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四、时代的烙印与文化的传承:艺术中的生活与哲学 清代花鸟画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那个时代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以及哲学思想的载体。 画作中所描绘的各种花卉,如牡丹、莲花、梅花、菊花等,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它们既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美好品质的象征,更是古人寄托情感、表达心愿的媒介。例如,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被视为高洁的象征;牡丹的富丽堂皇,则代表着荣华富贵。 同时,画作中的鸟类,也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喜鹊象征着喜事到来,鸳鸯象征着美满的爱情,猫头鹰则象征着吉祥。这些象征意义的运用,使得花鸟画在观赏性之外,又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表达祝福、祈求好运的艺术品。 清代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老一辈的画师们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创作理念传授给年轻一代,形成了师徒相承、薪火相传的良好局面。这种文化的传承,保证了中国花鸟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不断地焕发新的生命力。 结语 本书所呈现的清代花鸟画,是中华文明璀璨星河中的一朵朵瑰丽奇葩。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抒发了古人的情感,也传递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每一幅画作,都是一段凝固的时光,都蕴藏着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通过对这些珍赏画作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清代花鸟画的艺术之美,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愿本书能成为您探索清代花鸟画艺术世界的一扇窗户,带领您走进那片静谧而缤纷的生命画卷,在欣赏美的同时,也体会艺术的真谛,感悟生命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清代花鸟画珍赏》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画册。我沉醉于书中那些描绘自然万物的生动景象。那些争奇斗艳的花朵,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都展现了生命的美好。而那些灵动的小鸟,有的在枝头歌唱,有的在翩翩起舞,都充满了活力。我尤其喜爱那些构图巧妙、意境深远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更是画家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我注意到,清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使得作品既有严谨的笔墨功底,又不失艺术的灵性。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色彩真实,细节清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用色之道。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和欣赏清代花鸟画的艺术魅力。

评分

《清代花鸟画珍赏》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窗户。书中的花鸟画,不仅仅是简单的描摹,更是画家们将自然界的生命融入到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方式。我着迷于那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花卉,它们如同燃烧的火焰,又似绚烂的云霞,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而那些栩栩如生的鸟儿,有的在振翅高飞,有的在婉转歌唱,有的则在悠闲地梳理羽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灵动之美。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描绘季节景色的作品,比如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绿意盎然,秋天的层林尽染,冬天的银装素裹,它们通过花鸟的描绘,将不同季节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发现,清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使得作品既有扎实的功底,又不失艺术的灵性。书中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色彩饱满,细节清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用色之道。我甚至会尝试着模仿其中的笔法,虽然效果甚微,但过程本身充满了乐趣。这本画册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学习,它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这部《清代花鸟画珍赏》是我近年来收藏的一本非常喜欢的画册。它所呈现的清代花鸟画,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尤其关注那些画面中传递出的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比如描绘平常百姓家后院的禽鸟,或者文人书房中的文玩点缀。这些作品虽然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情感的温度。书中的很多花卉,如梅、兰、竹、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它们被画家们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和象征意义。我还会留意那些描绘珍稀鸟类和奇特花卉的作品,它们展现了画家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即使是同一朵花,在不同的画家笔下,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清丽脱俗,有的则带着几分苍劲。这种多样性让我看到了清代花鸟画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画册的印刷质量是顶级的,色彩还原非常到位,细节之处也清晰可见,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利。每一次翻阅,我都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画家们一同感受自然之美,品味艺术之趣。

评分

《清代花鸟画珍赏》这本书,让我深刻领略到了清代花鸟画的博大精深。我非常喜欢书中描绘的各种花卉,它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有的如烈火般热情,有的如寒梅般傲骨,都在画家的笔下栩栩如生。而那些鸟类,有的悠闲自得,有的警觉灵动,都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跃然纸上。我尤其关注那些描绘季节景色的花鸟画,它们通过对花卉和鸟类的描绘,将春的生机、夏的繁茂、秋的萧瑟、冬的静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发现,清代花鸟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更融入了画家们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许多作品都充满了象征意义,比如鹤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这些都增加了画作的文化内涵。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非常高,色彩还原准确,细节清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用色之道。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来欣赏一幅画,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感受画家想要传达的情感。

评分

每一次翻阅《清代花鸟画珍赏》,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这本画册的选材非常精良,收录的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佳作,涵盖了当时众多知名画家的作品。我个人比较偏爱那些描写生活化场景的花鸟画,比如在庭院中嬉戏的燕子,或者栖息在枝头的黄鹂,它们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倍感亲切。书中也有一些描绘珍禽异兽的作品,它们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幅描绘牡丹的作品,有的雍容华贵,如同皇家气派;有的则带着几分文人雅士的清幽,别有一番韵味。我还会仔细对比不同画家对同一主题的演绎,发现他们在构图、色彩、笔触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这种对比和分析,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绘画技法的理解。书中的图片质量毋庸置疑,每一幅画作的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能看到笔墨的晕染和纸张的纹理,这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艺术家,但我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画家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他们对美的极致追求。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来欣赏一幅画,沉浸在其中,体会画面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清代花鸟画珍赏》,我便被其浓郁的艺术气息所深深吸引。书中的画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笔墨堆砌,更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我尤其着迷于那些描绘自然万物的细腻笔触,每一片叶子的脉络,每一根羽毛的光泽,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跃然纸上。那些盛开的牡丹,雍容华贵,色彩绚烂,让人感受到皇家贵胄的荣华富贵;而那些灵动的锦鲤,在水中悠游,姿态各异,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发现,即使是同一题材的花鸟,不同的画家也会赋予其独特的个性和情感。有的画作构图严谨,设色典雅,体现出文人画的淡泊宁静;有的则挥洒自如,色彩浓烈,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这种多样性让我对清代花鸟画的理解更加深入,也看到了那个时代艺术发展的多元面貌。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画家们创作时的场景,他们是如何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美丽,又是如何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笔下的生灵。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品味自然之美,感悟人生之哲。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极佳,色彩还原度很高,细节之处也清晰可见,这对于研究和欣赏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我甚至会拿出放大镜,仔细端详那些微小的笔触,试图从中 decipher 出画家们更多的创作奥秘。

评分

《清代花鸟画珍赏》是我在艺术品鉴赏领域的一次重要发现。这本书所展现的清代花鸟画,不仅仅是精美的图像,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哲学的载体。我被那些画中灵动飞舞的鸟儿所吸引,它们或振翅欲飞,或低头啄食,每一个瞬间都被画家精准地捕捉下来,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那些静静绽放的花卉,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则已经略显憔悴,但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尤其偏爱那些将花鸟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的作品,比如在山石、流水、竹林间的生灵,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展现了和谐共生的自然之美。书中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画家们通过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事物的神韵,而非仅仅是形似。这种“以形写神”的艺术手法,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画册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色彩真实,细节清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画家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布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艺术史的窗口,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绘画风貌和文化特质。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清代花鸟画珍赏》,就被书中的画作深深吸引。书中的花鸟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清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我着迷于那些描绘自然生灵的细腻笔触,它们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那些盛开的鲜花,色彩鲜艳,形态各异,充满了生命力。而那些飞舞的鸟儿,或在枝头鸣唱,或在空中翱翔,都展现了自由与灵动。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将花鸟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的作品,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我发现,清代花鸟画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使得作品既有扎实的功底,又不失艺术的灵性。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极佳,色彩饱满,细节清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画家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布局。每一次翻阅,都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阅读《清代花鸟画珍赏》,就如同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书中的每一幅画作,都仿佛诉说着一段历史,一位画家的故事。我沉醉于那些描绘花卉的细腻笔触,它们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淡雅脱俗,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而那些鸟儿,有的在枝头欢唱,有的在空中盘旋,有的则在水中嬉戏,都展现出无尽的活力。我特别留意那些画面构图巧妙,意境深远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更是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其中。我发现,清代花鸟画在继承前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更加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使得作品既有严谨的笔墨功底,又不失艺术的灵性。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极佳,色彩饱满,细节清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画家的笔墨技巧和色彩运用。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它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本画册是我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我愿意反复品读,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

评分

这本《清代花鸟画珍赏》带给我的,远不止视觉上的愉悦,更是一种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体验。我了解到,清代花鸟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吸纳了前朝的艺术精髓,又融入了时代的新风。书中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这种传承与创新的交融。比如,那些继承了明代写实风格的作品,在细节刻画上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花朵的娇嫩欲滴,鸟儿的栩栩如生,都让人叹为观止。而另一些作品,则开始展现出更加写意、浪漫的风格,笔墨更加挥洒,意境更加深远。我特别欣赏那些将花鸟与诗词、书法融为一体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绘画,更是多门艺术的完美结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当我看到一幅画,我都会尝试去解读画面背后的故事,想象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种解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书中的文字部分,虽然我主要被画面吸引,但偶尔也会阅读一些介绍,它们为我理解画作的背景、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我发现,许多清代画家都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的画作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松柏象征长寿,竹子象征气节,这些都增加了欣赏的趣味性。这本画册的编排也十分用心,将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穿插展示,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清代花鸟画的发展脉络。

评分

1. 花与鸟的合称。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

评分

清代初期的花鸟画进一步大放光彩,不但变化繁多,而且气势直驾人物、山水画之上,着意摹古,强调传统,被誉为“画苑正统”。同时,江南地区也出现了一批以明末遗民朱耷、石涛为代表的画家,作品内容新颖,风格独特。清中期,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革新的面貌出事于画坛。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洋绘画中的明暗及透视法,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画风。清末,“海上画派”兴起,创造了以花鸟画为主的清新活泼的画风,冲破了画坛一度沉寂冷落的局面,他们对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清代花鸟画珍赏》由故宫博物院编著。

评分

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宣咸、关山月,等花鸟画大师。

评分

据史书记载,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虽然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表明当时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评分

战国末期木板画

评分

印刷清楚,内容精彩,值得购买

评分

印刷清楚,内容精彩,值得购买

评分

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评分

3.元 汤垕 《画鉴·唐画》:“ 唐 人花鸟, 边鸾 最为驰誉。大抵精於设色,浓艳如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