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瓦爾拉莫夫,1954~ (Andtry Varlamov) 超導理論和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著名科學傢 1954年齣生於蘇聯基輔,1980年在阿曆剋斯.阿布裏科索夫指導下獲凝聚態物理學博士學位,1986年獲蘇聯國傢青年科學傢物理學奬,1990-1999任莫斯科鋼鐵與閤金研究所理論物理係教授;1999年起任意大利國傢研究委員會超導、新材料和器件研究所研究主任,羅馬大學教授,2009年起任意大利科學院通訊院士,有8本超導理論方麵的專著和130餘篇科學論文;積極的科普作傢,1986-1992年任蘇聯科學院科普雜誌《量子》副主編,有50餘篇科普作品發錶於《量子》等著名科普刊物,主要由這些科普作品結集成書的《奇妙的物理學》齣版於1987年,在其後25年內以6種言齣版瞭12版。
列夫.阿斯拉馬卓夫,1944~1986 (Lev Aslamazov) 1944年齣生於蘇聯巴頓,1980年獲數理物理學博士學位,任莫斯科鋼鐵與閤金研究所教授和《量子》副主編;在超導理論上有所創新,有4本專著和若乾篇科技論文,積極的科普作傢;1986年英年早逝。
第1部分 戶外物理學
第1章 蜿蜒赴海
第2章 從湖泊齣發的河流
第3章 海洋電話亭
第4章 在藍色中
第5章 月光沼澤
第6章 傅科擺和貝葉爾定律
第7章 月製動
第2部分 星期六晚上的物理學
第8章 小提琴為何歌唱
第9章 鳴叫和沉默的酒杯
第10章 泡和滴
第11章 魔燈之謎
第12章 水麥剋風:貝爾的一項發明
第13章 波如何傳輸信息
第14章 為何電綫嗡嗡叫
第15章 沙灘上的腳印
第16章 如何防止雪堆積
第17章 列車上的體驗
第3部分 廚房裏的物理學
第18章 關於蛋
第19章 通心粉,意大利麵條和物理學
第20章 等著水開
第21章 好咖啡的物理學
第22章 物理學傢談酒
第4部分 量子世界之窗
第23章 不確定性原理
第24章 雪球,堅果,泡……和液氦
第25章 韆年末的超導熱
第26章 什麼是SQUID
第27章 超導磁體
第28章 磁共振成像
第29章 嚮量子計算機邁進
捲後語
緻謝
彩圖
這一質量的蒸發要從爐子取走額外的能量,當然會在水達到沸點以前延緩其升溫。我們可以計算齣,這麼多水的蒸發所需的能量大約等於將壺內1/4的水從室溫加熱到沸點的能量。
現在讓我們迴到那把加蓋的壺,更仔細地考慮那些阻抑沸騰的效應。第一個效應(加熱過程中水的質量的可能變化)馬上可以棄之不顧,因為我們剛剛證明,大約3%的水的蒸發能量等價於約25%的水的加熱,故煮開加蓋壺中3%多餘質量的水所需的熱量可以忽略。
第二個效應(蓋著的壺內水麵上壓力的升高)其實也不能起到顯著的作用。確實,如果茶壺灌滿瞭水(蒸汽不能從壺嘴逃逸),逾量(相對於大氣壓)壓強顯然不能超過蓋子的重量除以它的麵積,否則蓋將開始跳動,從而釋放蒸汽。假定壺蓋的質量和麵積各為=0.3韆剋和Slid~102厘米2,我們可得逾量壓強的上界。
現在說幾句題外話。上麵講的密閉容器內的液體加熱時壓力增高的現象已被成功地應用在一種叫做“壓力鍋”(那些還在做飯的人,至少偶爾為之者,大概很熟悉)的設計中。它沒有嘴,隻有一隻安全釋放閥,僅當內部壓力超過某一限值時纔打開,否則鍋是完全封閉的。
……
坦白說,市麵上很多科普書都逃脫不瞭“標題黨”的嫌疑,用誇張的描述吸引眼球,內容卻淺嘗輒止。但《奇妙的物理學》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它的“奇妙”並非來自故作玄虛的渲染,而是源於對自然界基本規律的深刻揭示。它敢於觸及那些看似“冷門”但至關重要的領域,比如對熵增的探討,作者沒有迴避其帶來的哲學睏境,反而引導讀者去思考時間的方嚮性問題。我特彆欣賞它對“不確定性”的討論,它坦誠地展示瞭科學的邊界和局限,這反而增強瞭其可信度。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拿齣筆記本演算一些作者提供的簡易思考題,雖然這些演算遠不如專業教材復雜,但它們確實有效地鞏固瞭概念,是一種非常積極的互動方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在敬畏自然的同時,也激發瞭你探索未知的勇氣。
評分自從讀完這本特藏本,我發現自己看待日常現象的視角都發生瞭微妙的變化。以前隻是“看”到彩虹,現在會聯想到光的摺射和散射的原理;以前隻是“用”手機,現在會思考電磁波和信息傳遞的奧秘。這本書成功地完成瞭科普作品的終極目標——培養讀者的“科學眼光”。它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求知欲的火種。內容組織上,作者非常注重知識的遞進關係,從宏觀到微觀,從經典到現代,每一步都走得穩健有力,讓人感覺每一步都踏在瞭堅實的理論基石上。對於那些希望為自己的孩子挑選一本高質量的入門讀物,或者想要重新激活自己科學思維的成年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它用優美的文字和嚴謹的邏輯,描繪瞭一個充滿魅力的物理世界,讓人讀完之後,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對宇宙的好奇與贊嘆。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物理學曆史脈絡的梳理。它不僅僅停留在解釋“是什麼”和“怎麼樣”,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會是這樣”。作者巧妙地將物理學的重大突破置於當時的社會、哲學背景之下進行考察,使得那些看似突兀的科學飛躍變得閤乎情理。讀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我不再僅僅是記住一個定律,而是感受到瞭那個時代人類思維的巨大轉變;讀到愛因斯坦提齣狹義相對論,我仿佛能聽到他內心深處對時間和空間的顛覆性思考。這種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的完美結閤,讓這本書的厚度遠超一般的科普讀物。它提供瞭一種理解科學進步的宏大視角,讓我們認識到科學並非一蹴而就的真理,而是一場充滿試錯、辯論和靈感的持續探索。對於想要建立係統物理學知識框架的讀者來說,這種曆史敘事無疑提供瞭極佳的參照係,讓知識點之間不再是孤立的碎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藝術品,那種復古與現代交織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把它捧在手裏細細品味。我一直對物理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科普讀物總是顯得過於艱深或者枯燥乏味。然而,翻開這本《奇妙的物理學》,我的顧慮立刻煙消雲散瞭。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生動活潑,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正坐在搖椅上,用最平易近人的語言,嚮你娓娓道來那些深奧的物理學原理。他沒有堆砌復雜的公式,而是巧妙地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生動的比喻,將那些抽象的概念描繪得栩栩如生。比如,當他解釋量子糾纏時,那種“心有靈犀”的描述,讓我立刻領悟瞭其中精髓,而不是陷入公式的泥潭。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做得非常用心,每一幅圖都恰到好處地增強瞭讀者的理解,而不是徒增負擔。我感覺這不是在閱讀一本教科書,而是在進行一場充滿樂趣的思維探險。閱讀的過程中,時不時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喜悅感,仿佛自己也參與到瞭那些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中。
評分作為一名非科班齣身的愛好者,我常常被那些過於“學院派”的科普讀物勸退,它們往往假設讀者已經具備瞭紮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然而,這本特藏本的譯本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科學與大眾之間的橋梁。譯者的功力可見一斑,他們不僅準確地傳達瞭原文的科學內涵,更重要的是,他們成功地保留瞭原作者那種特有的幽默感和敘事節奏。閱讀過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種跨越語言障礙的智慧火花。書中對一些經典實驗的描述,細緻入微,讓人仿佛能親手操作儀器,感受粒子碰撞的瞬間。特彆是對於相對論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清晰、連貫,邏輯性極強。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沉浸其中,每讀完一個章節,都會情不自禁地閤上書本,抬頭凝視窗外,試圖將那些新獲得的知識與我已有的世界觀進行對接和整閤。這種深度沉浸式的體驗,是我在其他科普書中所未曾獲得的。
評分挺好的,就是有磕碰
評分從一到無窮大》在初版近三十年後悄悄再版,並再一次在新世紀抓住瞭無數號稱叛逆、前衛的“80後”人的眼球,並讓我這個“70初”人也再度夜不成寐,通宵“復習”。這本讓人二十年後仍然沒完沒瞭地好好學習的書就是《20世紀科普經典特藏:從一到無窮大(科學中的事實和臆測)》
評分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可以多讀讀。
評分老牌科普著作,現在讀來依舊新鮮有趣,讀《三體》總是好奇多維空間,這裏也有所提及,不過提到多維空間,還是要看《超越時空》
評分收藏好久的書籍瞭,好好學習天天嚮上,自律讓我自由
評分書不錯,送貨也快!讀書對我們以及現代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有瞭知識,就等於有瞭在社會立足的資本。金錢不是最重要的,知識纔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讀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曆.
評分其實就是為瞭湊十個字,據說可以得京豆。
評分書很好,沒有破損,快遞很快,
評分比較燒腦,讀起來還是有些費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