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蒂迈欧》中理性如何介入、并试图规训无序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理性万能,而是深刻地揭示了理性在面对“必然性”(Necessity)时的局限性与挣扎。这种审慎的态度,使得全书的基调显得更为成熟和辩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回味那些关于“善”与“形式”的论述。它不像某些哲学导论那样枯燥,反而充满了对话的张力。作者似乎总能预料到读者可能产生的困惑,并适时地以清晰的比喻或精妙的转折来化解,使读者在跟随作者的思绪前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被尊重的智力体验。这无疑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深意的力作。
评分我对这部书的评价是:它成功地将一个传统上被视为偏门的柏拉图对话,提升到了一个可以与更广泛的哲学议题并置讨论的高度。作者的学术功底深厚毋庸置疑,但更难得的是其叙事的热情与洞察力。在某些段落,那种对古希腊人探究世界本源的纯粹渴望的捕捉,几乎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听到柏拉图当年在阿卡德米亚中与学生们辩论时的回响。特别是关于几何学在宇宙建构中的作用这一块,作者的分析既细致入微,又宏观有力,展现了古典学研究者应有的广博视野与精准度。它不是那种仅仅提供答案的书,它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们一同参与到对“何以为真”的永恒追问之中。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我对阅读关于《蒂迈欧》的专著有些畏惧,担心会陷入无休止的术语解释中。然而,这本书的出色之处在于,它将那些复杂的概念,如“同类”(Being)与“生成”(Becoming)的区分,处理得极其巧妙。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可以将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化为具有画面感和结构性的思考框架。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一部精彩的思维纪录片,而非沉闷的学术论文集。它探讨的宇宙论问题,最终导向的却是关于如何治理城邦、如何塑造灵魂的实践议题。这种由天体运行到人间秩序的无缝过渡,是全书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结构设计,体现了古典思想的整体性。
评分读完此书后,我感到自己对西方思想的源头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作者在阐释柏拉图的宇宙观时,并未将之视为一个孤立的理论体系,而是将其巧妙地嵌入到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追求之中。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对《蒂迈欧》的理解。书中对于“摹本”与“相”(Form)关系的论述,尤其精彩,它不仅解释了物质世界如何遵循永恒的理性蓝图,更暗示了一种理想社会构建的可能性。行文的流畅度令人赞叹,尽管主题深奥,但作者的笔触却极为轻盈,如同在引导读者穿越一座由概念构筑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它成功地将那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智慧,唤醒并赋予了它们与当代对话的能力,这种连接古今的桥梁搭建得非常成功。
评分这本关于柏拉图《蒂迈欧》的著作,在探讨古希腊哲学的核心命题时,展现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浅层解读,更像是一次深入文明肌理的探险。作者显然下足了功夫,将这部晦涩难懂的对话录,置于其历史与思想背景中进行审视。尤其是在构建宇宙模型的那部分,那种将数学、几何学与神学思辨熔于一炉的叙事方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一种智力上的震颤。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工匠神”(Demiurge)角色的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创世者形象,更被赋予了某种伦理学和认识论的深度。这本书的论证严密,逻辑链条清晰,即便是对于不熟悉古典哲学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引导,逐步领略到柏拉图思想的宏大架构。它迫使读者重新思考我们对“秩序”与“混沌”的理解,这种对基础性概念的重估,是任何严肃的学术探索都不可或缺的。
评分本书为世界知名古典学家多罗西娅?弗雷德教授首次访问中国时所做讲座的讲稿,探讨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海德格尔三位思想家的重要作品或哲学概念,带领读者穿梭于古典和现代的哲学世界之间。
评分回到古希腊,回到经典,回到身心合一的阅读。
评分很棒
评分不知其大,焉知其小。柏拉图哲学的宇宙论在此篇对话中论述最详,值得细读。
评分当然,读者肯定可以从中读出一些关于现实问题的态度(如“灵魂世界的装饰品,政治世界的缄默者”一篇结尾讽“文化人”)。但一个与塞内卡、斯宾诺莎心有戚戚焉的人,目光是冷峻的,面容是肃穆的,他的温度给予那些于灵泊漂泊之人,既不拥有与维吉尔同伴下沉地狱的热情,亦投身于与贝阿特丽切上升。直言之,这个世界上存在某种灵魂,他们不屑于人世的纷扰,却也不愿投入高昂以至于渊深光明竟臻至黑暗的神的怀抱。
评分作者的关切,始终是“政治”。但这份政治,并不是实际政治事务,而是发生于古今哲人精神之中的纷扰。因此,全书不得不弥漫着清冽超然的气质。唯有谈到“帝国”时,作者的文笔仿佛遭遇到小小的黑洞,巨大的引力于纸面上引发微微的战栗——一种对伟大事务的欣喜与畏惧,仿佛找到了自己投身之道的激动。罗马的帝国,英国人的帝国,等等。《埃涅阿斯纪》中的那句名言:待臣民以优柔,处横暴以强力,在文中得以反复以不同形式出现。
评分本书为世界知名古典学家多罗西娅?弗雷德教授首次访问中国时所做讲座的讲稿,探讨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海德格尔三位思想家的重要作品或哲学概念,带领读者穿梭于古典和现代的哲学世界之间。
评分很棒
评分好书,又恰遇299减100,赞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