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荀子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学说;韩非继承了苟子的思想,吸取了老子的辩证法,改造了老子关于道的范畴。他们使先秦的唯物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峰。
评分不错
评分1.天道观天道观是中国古典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主要围绕天是否本原的问题进行论辩,故称天道观。在先秦哲学中,无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都把自己的天道观作为立论的总依据。商代把“天”看成是人格化的至上神,称为“帝”或“天帝”、“上帝”,作为世界的最高主宰。
评分查看全部↓
评分附录
评分中国夏王朝(约前21~前16世纪)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的诞生,经殷商(约前16世纪~约前1046年),到西周(约前1046~前711),中国奴隶制进入鼎盛时期。
评分书印的太小了……
评分从西周后期到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诞生并确立起来。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基本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人们通常将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称为先秦哲学。
评分书很小,内容也简单,不过适合科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