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广东省地图 | ||||||||
| 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 审图号: | GS(2010)1540号 | ||||||||
| ISBN: | 9787503157998 | ||||||||
| 版次: | 2011年1月第1版 | ||||||||
| 印次 | 2018年1月 修订印刷 | ||||||||
| 定价: | 6.00 | ||||||||
| 纸张: | 胶版纸 | ||||||||
| 包装: | 平装 | ||||||||
| 开本: | 全开 | ||||||||
| 语种 | 中文 | ||||||||
| 成品规格: | 1086mm*749mm | ||||||||
| 装帧: | 折叠袋装 | ||||||||
我买地图主要图的就是一个直观和精确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像广东这种地域广阔、发展迅速的省份,交通网络的更新速度简直是日新月异。我对“交通道路”这一块寄予了厚望,希望能清晰地了解高速公路的走向和主要的国道省道布局,以便规划长途自驾路线。然而,翻到交通图层的时候,我差点没把地图扔回桌上。那些用单线条表示的道路,色彩和图例的区分度极差,很多支线小路和主要干道混在一起,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根本无法快速识别哪个是最新通车的快速路,哪个还是规划中的项目。更要命的是,我尝试对比了一下我记忆中的几个新修的路段,发现很多新的互通立交和连接线根本就没有标注出来,或者标注得极其含糊,仿佛只是随便画了一条线示意一下,完全没有地图应有的严谨性。我一个搞规划的朋友看了都直摇头,说这图的更新力度还停留在信息大爆炸初期,完全跟不上现在珠三角地区的路网密度。说真的,如果只是想看个大概的方位,手机导航足够了,要买实体图,至少得保证信息是相对实时的吧?这个“交通道路”的呈现效果,让我对它的可靠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评分“广州城区”这个单独的板块,按理说应该是这本图册的重点和精华所在,毕竟广州是省会,人口密集,城市结构复杂,对地图的精细度要求最高。我主要关注了天河区和越秀区几个老城区的路网细节以及重要的公共设施分布。让我感到费解的是,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地图的绘制反而显得更加拥挤和混乱。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大型商场或者重要的政府机构,本应有醒目的符号或加粗的字体来突出,但在这张图上,它们都淹没在密密麻麻的街巷名称和零散的小地块信息之中。更不用提那些新增的地铁站点或者市政广场,很多新的地标性建筑都找不到踪影,仿佛这张图的测绘工作在城市快速扩张前就停止了。这种对核心城区的“失焦”,让我严重质疑制图者对“新版”的理解——难道新版只是简单地把省界的数字改了一下,而对城市核心区域的微观结构完全没有进行迭代更新吗?对于一个生活在或计划去广州的人来说,这张城区的地图,甚至不如一张免费的旅游导览图来得实用。
评分拿到这本所谓的“新版”地图册时,我的第一感觉简直是哭笑不得。说实话,我对地图这种东西向来是抱着一种“有总比没有强”的态度,但这次的体验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下限。首先,这个“折叠袋装”的设计,听起来挺方便携带,对吧?可实际操作起来,简直是灾难现场。那塑料袋摸上去又薄又脆,我光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包装里取出来,就生怕一不小心给戳了个洞,或者把地图的某个折痕给弄得更糟。地图本身的纸张质量也实在不敢恭维,那种廉价的光泽感,让人感觉它随时可能因为受潮或者频繁翻动而变得黏糊糊的。再来说说“行政区划”,我本来还期待着能看到最新最准确的乡镇边界划分,毕竟都到2018年了,总该有点进步吧?结果呢,上面标注的很多细节地方的划分,跟我在网上查到的信息总有那么点出入,感觉像是好几年前的老数据硬塞进这个新外壳里的。而且,那些细小的地名印刷得真是模糊不清,用老花镜凑近了看,眼睛都快花了,完全没有现代高精度印刷应有的那种锐利感。要不是它带着“2018新版”的名头,我真会怀疑这是不是哪个仓库积压了十年的存货。总之,从开箱到初步浏览,这地图给我的观感就是:粗糙,廉价,缺乏诚意。
评分最后,我们来谈谈这个“2018新版”的定位问题。既然作者特意标注了年份,它就应该在时效性和覆盖范围上体现出优越性,尤其是在一个信息快速迭代的地区。但综合来看,无论是行政区划的细微调整,交通网络的更新,还是核心城区的地标建筑补充,这张图都给我一种“信息滞后”的强烈观感。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套已经过期的基础框架,上面勉强贴了一层薄薄的、似乎只是应付了事的“新”标签。对于一个购买者而言,我们支付的溢价,很大程度上是为“新”和“准”买单的。然而,事实是,我需要同时打开手机上的实时地图App,才能核对和确认图册上信息的可信度。这完全违背了携带实体地图的初衷——即在无网络或需要宏观对比时,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参考。与其拿着这样一本充满问号的地图,我宁愿相信一些更专业、更新频率更高的地理信息系统服务。这张图本应是广东地理信息的一个可靠快照,结果却成了一个模糊不清的旧影像的简单翻印。
评分这本图册的命名里提到了“广东省地形图”,这部分内容理论上是最能体现地图制作水平的,因为地形的呈现往往依赖于精细的等高线处理和色彩渲染,是衡量地图制作工艺的重要标准。我特意翻到了珠三角西部和粤北山区的部分,想看看它对起伏和坡度的表现如何。结果是,令人失望透顶。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处理得毫无章法,有些地方挤得像麻花,有些地方又突然拉得很开,完全看不出地貌的平缓过渡或陡峭变化。颜色过渡更是生硬,那种老式的、色块分明的着色方式,让人感觉像是在看上个世纪的教科书插图,完全没有现代地形图那种细腻的层次感和视觉舒适度。我甚至怀疑,它是不是直接用了非常低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进行粗略的着色,然后套用一个老旧的等高线模板就草草了事了。对于需要进行野外考察或者对地质构造有兴趣的人来说,这样的“地形图”纯粹是误导。它提供的视觉信息量,远远不如我在任何一个在线地图平台上放大查看一个区域来得直观和详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