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二戰德軍強部隊——大德意誌師戰史1939-1944 | 作者 | 馬文俊,宓軼捷 |
| 定價 | 52.00元 | 齣版社 | 武漢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7104327 | 齣版日期 | 2013-03-01 |
| 字數 | 649000 | 頁碼 | 538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962Kg |
| 內容簡介 | |
大德意誌師是二戰時德國國防軍的精銳部隊,被稱為“東綫德軍消防隊”,哪裏戰況危急,它就會被調往那裏穩定戰局。它是一個的攻 防兼備的部隊,戰績烜赫,給同盟國軍隊造成過重大損失,不過其終也逃避不瞭被蘇軍消滅的結局。大德意誌師的命運可以說就是德國陸軍由起 步到強大。終陷入毀滅的縮影。 《二戰德軍強部隊(大德意誌師戰史1939-1944)》從純軍事的角度。 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客觀地講述瞭大德意誌師的組建、訓練、裝備及其典 型的作戰過程。 《二戰德軍強部隊(大德意誌師戰史1939-1944)》由馬文俊、宓秩捷 著。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 柏林衛戍團 第二章 改編 第三章 血染的西綫 第四章 進軍法蘭西 第五章 休戰 第六章 巴爾乾之戰 第七章 寒冷的東綫 第八章 鏖戰 第九章 圖拉城下 第十章 潰退 第十一章 成立大德意誌摩托化步兵師 第十二章 突破頓河(上) 第十三章 突破頓河(下) 第十四章 嚮馬內奇追擊 第十五章 勒熱夫攻防戰 第十六章 火星戰役 第十七章 哈爾科夫之戰 第十八章 反擊 第十九章 波爾塔瓦的美妙時光 第二十章 堡壘行動 第二十一章 重遊卡拉切夫森林 第二十二章 再次南徵 第二十三章 剋列緬丘格之戰 第二十四章 第聶伯河西岸 第二十五章 另類的鼕季 第二十六章 基洛夫格勒之戰 第二十七章 跨過喀爾巴阡山脈 |
| 編輯推薦 | |
| “大德意誌”師的生涯可以說是一部“活曆史”,從一支小分隊發展到團、再到師、*終擴編成軍,其間參加西歐、南歐、東綫幾乎所有重大戰役。它贏得瞭德軍中*顯赫的榮譽:總共84人獲得騎士十字勛章,被譽為“東綫消防隊”;然而也付齣*慘重的代價:總共5萬人傷亡,其中包括1500名軍官。他們就是德國陸軍由起步到壯大,*終步入毀滅的曆史寫照。《二戰德軍*強部隊(大德意誌師戰史1939-1944)》從純軍事的角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客觀地講述瞭大德意誌師的組建、訓練、裝備及其典型的作戰過程。本書由馬文俊、宓秩捷著。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講述瞭大德意誌師的故事。作者的敘述角度十分新穎,不僅僅關注戰役本身,更著重於描繪這支部隊的“人性”側麵。通過大量的口述曆史和個人經曆的梳理,我們可以窺見士兵們在戰爭中的恐懼、迷茫、希望以及對傢的思念。書中對戰爭帶來的創傷,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有著非常真切的描寫。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還探討瞭這支部隊的“戰後命運”,以及幸存者們如何麵對戰爭留下的陰影。作者的文字冷靜而富有力量,沒有煽情,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曆史的深刻反思。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看到,即使是最“強大”的軍隊,其組成部分依然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掙紮與睏惑。這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的書籍。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書,便被其宏大的敘事和紮實的史料深深吸引。作者並非簡單羅列戰役的勝敗得失,而是深入剖析瞭大德意誌師這支精銳部隊從組建到巔峰,再到逐漸走嚮衰亡的全過程。從閃擊波蘭的初露鋒芒,到橫掃法國的勢如破竹,再到蘇聯戰場上的浴血奮戰,以及後期在東綫和西綫的頑強抵抗,書中幾乎囊括瞭二戰期間大德意誌師參與的每一個重要戰役。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不僅僅聚焦於宏觀的軍事戰略,而是細緻地描繪瞭戰場上的細節,士兵們的日常,以及基層指揮官的決策過程。那些鮮活的戰地通訊、士兵的日記片段,以及戰後采訪的珍貴資料,都為我們勾勒齣一幅幅觸目驚心的戰爭畫麵。通過這些細節,我仿佛能夠聽到炮彈的呼嘯,感受到硝煙的彌漫,甚至體會到士兵們內心的恐懼與希望。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詳實的史料,更在於它所展現的戰爭的殘酷性與人性的復雜性,這使得它超越瞭一般的軍事史著作,成為瞭一部引人深思的戰爭史詩。
評分翻閱這本書,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二戰年代。作者的筆觸充滿瞭感染力,將大德意誌師的傳奇與悲情娓娓道來。我被書中對戰爭細節的描繪所震撼,無論是炮火紛飛的戰場,還是緊張詭譎的指揮部,亦或是士兵們簡陋的戰壕,都栩栩如生。書中並沒有迴避這支部隊的黑暗麵,例如其在極端意識形態下的狂熱,以及在戰爭罪行中的某些參與,這使得作者的敘述更加客觀和公正。同時,作者也展現瞭這支部隊中許多普通士兵的無奈與掙紮,他們或許隻是時代的棋子,在巨大的曆史洪流中身不由己。書中穿插的戰地照片和地圖,更是為理解戰役進程提供瞭直觀的幫助。整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語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這本書不僅是一部關於軍事史的讀物,更是一麵映照曆史、反思戰爭的鏡子。
評分掩捲沉思,腦海中依舊迴蕩著書中那些跌宕起伏的戰事。這本書對於大德意誌師的刻畫,可謂是立體而飽滿。它不僅詳細闡述瞭這支部隊在戰術、裝備、訓練等方麵的優勢,更深入探討瞭其在戰爭機器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作者對每一次戰役的分析都充滿瞭洞察力,從兵力部署、地形利用到敵我雙方的心理博弈,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讀到那些進攻受挫、撤退時的艱難,以及麵對數量和裝備都占優的敵軍時的絕境,讓人不禁為這支部隊的命運感到揪心。然而,即便是最艱難的時刻,大德意誌師的士兵們依然展現齣瞭令人震驚的頑強和戰鬥意誌,這其中既有納粹宣傳機器的洗腦,也有基層軍官的激勵,更是戰士們內心深處對於榮譽和責任的恪守。書中對不同時期部隊士氣變化的描寫,以及內部矛盾的揭示,都使得這段曆史更加真實可信。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嚴謹而又不失生動,讓讀者在瞭解曆史事件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戰爭的真實溫度。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位軍事曆史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場盛宴。作者馬文俊和宓軼捷兩位教授憑藉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我們呈現瞭一部關於大德意誌師的權威史著。書中對德軍的組織結構、指揮體係、兵員素質以及戰略戰術的分析,都達到瞭相當的高度。尤其是在描述大德意誌師如何成為希特勒手中一把鋒利的“近衛劍”,在關鍵時刻投入戰場,扭轉戰局的案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史料之豐富,令人咋舌,既有官方檔案,也有私人迴憶錄,還有大量的戰後研究文獻,這些都被作者巧妙地融為一體,構建齣一個宏大而又細緻的曆史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戰爭背後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的探討,這使得對大德意誌師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戰場,而是上升到瞭更深層次的曆史維度。這本書的齣版,填補瞭國內關於大德意誌師研究的一塊重要空白,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二戰德國陸軍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