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1):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全国推广教材

民族声乐(1):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全国推广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铁霖 编
图书标签:
  • 民族声乐
  • 中国声乐
  • 音乐教材
  • 继续教育
  • 声乐教学
  • 中国音乐学院
  • 艺术教育
  • 音乐艺术
  • 声乐技巧
  • 推广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209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571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民族声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本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推广教材民族声乐共分3册。中国音乐学院首次公开发行院方成人教育系列教材,面向全国师生。开辟了成人音乐教育的先河,这次出版的民族声乐由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主编,并首次推出金先生本人多年的声乐教学心得。

目录

第一章 声乐基础知识
一、发声器官
二、歌唱姿势与歌唱卫生
三、歌唱呼吸
四、打开喉咙,“安放”声音
五、共鸣腔体的运用
六、咬字
七、关于民族唱法的嗓音运用

第二章 金铁霖谈民族声乐教学法
第三章 50首歌曲范例
1.江山
2.望月
3.走进春天
4.我爱我的祖国
5.祝福祖国
6.祖国之恋
7.战士与母亲
8.阳光路上
9.长鼓敲起来
10.美丽神奇的地方
11.梨花颂(京剧《大唐贵妃》选段)
12.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1987年)主题歌)
13.映山红(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
14.绒花(电影《小花》插曲)
15.赶牲灵
16.我爱你,塞北的雪
17.赶圩归来阿哩哩
18.故乡是北京
19.心上人像达玛花
20.报答
21.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22.黄水谣(《黄河大合唱》选曲)
23.火把节的欢乐
24.思乡曲(电影《海外赤子》插曲)
25.大海啊,故乡(电影《大海在呼唤》主题歌)
26.一首桃花(歌剧《再别康桥》选曲)
27.珊瑚颂(歌剧《红珊瑚》选曲)
28.一抹夕阳(歌剧《伤逝》选曲)
29.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歌剧《党的女儿》选曲)
30.花非花
31.岁月悠悠
32.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33.嘎哦丽泰
34.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35.在那遥远的地方
36.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37.草原之夜(电影《绿色的原野》插曲)
38.怀念战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39.说句心里话
40.天涯望月
41.我和我的祖国
42.长江之歌(电视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43.桥一
44.红豆词
45.别亦难
46.乌夜啼
47.月之故乡
48.蝶恋花·答李淑一
49.教我如何不想他
50.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歌剧《傲蕾·一兰》选曲)
民族声乐理论与实践:中国地域声乐的探索与发展 本书旨在为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聚焦于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域声乐资源,探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技术要求与文化内涵。它并非仅仅是对既有教材的简单罗列或重复,而是一次立足于学术前沿、面向未来发展的全新梳理与拓展。 第一部分:中国声乐版图的构建与美学溯源 本部分首先将中国声乐置于世界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明确其作为独立声乐体系的独特性与历史地位。我们将深入剖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声乐艺术的深远影响,探讨“气韵生动”、“意境营造”等核心概念在声乐表现中的具体体现。 地域声乐的地理学与文化人类学视角: 本章通过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地理划分,分析地理环境、气候、社会结构如何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声乐形态。例如,北方高亢嘹亮的特点与南方婉转细腻的风格之间的成因对比研究。 声乐技术在传统中的演变: 考察古代“歌”、“吟”、“咏”、“唱”等不同概念的技术差异。重点分析戏曲声腔(如京剧、昆曲、越剧等)中对“行腔”、“吐字归音”的独特要求,如何影响了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规范。这不是简单地介绍戏曲,而是将其技术精髓剥离、提炼,作为民族声乐“根基技术”的参照系。 民族声乐的当代语境重塑: 探讨近现代以来,民族声乐如何吸纳西方美声唱法(Bel Canto)的科学性,并在吸收过程中保持自身民族特性的过程。解析“民族化美声”或“民族美声”在声音技术构建上的平衡点与争议焦点,例如气息的支撑方式、共鸣腔体的调动原则等,着重分析如何避免“中西杂糅”的表面化处理,实现内在的融合。 第二部分:核心声乐技术的深度解析与个性化训练 本部分聚焦于民族声乐演唱者在具体技术层面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一套兼顾科学性与民族特色的训练体系。内容侧重于“如何唱好”,而非“唱什么”。 气息控制与“气感”的本土化训练: 区别于美声唱法对气息的线性、持续性要求,民族声乐尤其强调气息的“弹性”、“颗粒感”和瞬间的爆发力。本章设计了一系列基于中国传统导引术(如太极、导引)的呼吸练习,旨在培养歌者对气息的即时、精准控制,以适应复杂的旋律起伏和装饰音的运用。 嗓音的色彩构建与“韵味”的生成: 民族声乐强调嗓音的“本色”。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口腔、喉位、软腭的细微调整,来模拟不同地域、不同题材(如山歌、号子、小调)所需的特定音色——是模拟“山石的坚硬”、“泉水的清澈”,还是“风声的飘逸”。这部分将引入声学分析的概念,帮助歌者理解音色变化背后的物理原理。 吐字归音的“音乐化”处理: 民族声乐的歌词往往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本章不满足于单纯的字正腔圆,而是探讨如何通过对韵母、声调的微妙处理(如“润喉”、“搭桥”、“擦音”),使文字的含义与音乐的情感表达完美统一,实现“以字带腔,以腔显意”。 第三部分:地域声乐的专题研究与曲目演绎法 本书将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声乐体系进行深入剖析,提供不同风格的演绎范例与技术对策。 黄河流域的浑厚与叙事性: 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风格为蓝本,研究其高亢、开放的头腔共鸣的使用,以及如何处理其特有的“擞音”、“滑音”等装饰手法,使其既有穿透力又不失内在的朴实情感。 江南地区的细腻与抒情性: 侧重于苏锡、徽调等地的声乐特点,分析其对小幅度音高变化的精妙处理,以及如何运用气声和弱唱法来营造“水墨丹青”般的意境。 少数民族声乐的结构分析与转译: 选取藏族高腔、蒙古族长调、维吾尔木卡姆等非汉族声乐体系,重点分析其五声体系的音阶结构、独特的喉音运用(如喉震音、咽音),并探讨如何在民族声乐的框架内,尊重其原生态特征的前提下,进行适合舞台演出的技术转译与规范化。 第四部分:民族声乐的艺术实践与发展前瞻 结语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民族声乐在当代艺术舞台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民族声乐的演唱者素养: 强调对音乐史、地域文化、文学常识的全面掌握,认为合格的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是文化传播者。 新作创作的理论指导: 为新一代作曲家和歌唱家提供建议,如何避免在创作民族题材时陷入简单的“旋律拼凑”,而是要从深层文化结构入手,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灵魂的新作品。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学术视野开阔,旨在为民族声乐的专业学习者、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具有实操价值和前瞻视野的参考书。它强调的是对民族声乐“技术内核”的挖掘和对“文化精神”的理解,而非简单的曲目教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拓宽教学视野的优质教材。《民族声乐(1):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全国推广教材》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期待它能在理论层面提供扎实、系统、且具有科学性的指导,例如,如何科学地运用民族声乐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探讨民族声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将民族声乐的元素融入到其他声乐教学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案例,例如,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特定的民族唱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体验式学习,以及如何通过民族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练习的民族声乐曲目,并附带详细的演唱提示和练习指导,那将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能否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帮助我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是我最关注的。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青年歌唱家,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特别是对中国民族声乐理解深度的学术性读物。《民族声乐(1):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全国推广教材》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它能在理论层面提供更加系统、前沿的视角,例如对中国声乐发展史的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风格演变,以及当代民族声乐创作的最新动态。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与西方声乐技法融合的探讨,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例如对特定民族声乐的声学特征、共鸣腔体的运用、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科学分析。此外,作为一名表演者,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民族声乐的舞台实践指导,例如如何处理不同情感的张力,如何运用身体语言与声音相配合,以及在大型演出中如何更好地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这本书能否在我现有的艺术认知基础上,开拓出更广阔的视野,引领我进入一个更深的学术殿堂,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民族声乐(1):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全国推广教材》,我怀揣着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与一丝忐忑。作为一个对声乐理论知之甚少,却又深深着迷于中国传统音乐独特韵味的业余爱好者,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引导入门,又能深入浅出的教材。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那股庄重感扑面而来,中国音乐学院的招牌更是给我吃了定心丸。我期待着它能系统地介绍民族声乐的基础知识,例如不同民族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以及相关的乐理知识。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的赏析,最好能有乐谱和演唱示范的链接,这样我就可以对照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尤其是一些地方戏曲唱腔的讲解,我一直对它们丰富多变的表现力充满好奇,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深入的解读。此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练习方法和技巧,帮助我纠正发声习惯,提升音准和气息控制,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毕竟,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际的演唱练习才是关键。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民族声乐学习之路上的第一盏明灯,带领我领略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我对中国的民族音乐一直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充满乡土气息、情感真挚的歌谣。当我看到《民族声乐(1):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全国推广教材》这本书的名称时,我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介绍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我希望能了解到,中国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声乐种类,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通过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的讲解,来展示民族声乐的魅力,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能够有更深入的解读,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演唱上的技巧。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民族歌曲听起来会那么悠扬动听,而有些则充满力量。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方法,帮助我能在生活中尝试哼唱一些民族小调,感受民族声乐的韵味,那真是太棒了。这本书能否让我从一个纯粹的听众,变成一个能初步欣赏和体验民族声乐的爱好者,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民族声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当我看到《民族声乐(1):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全国推广教材》这本书时,我感觉找到了一个深入了解民族声乐的绝佳途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中国各个民族音乐文化背景的介绍,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音乐元素,例如音阶、调式、节奏等。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不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详细描述,例如歌唱时的气息运用、咬字吐字、以及表情动作等,并辅以图文并茂的解释。我很想知道,例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高亢歌声、维吾尔族的热烈旋律,它们在演唱技巧上究竟有何不同,又该如何去体会和学习。此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民族声乐的经典曲目,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赏析,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其艺术价值,那将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领略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good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还行,希望能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

评分

还行,希望能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还行,希望能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

评分

还行,希望能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

评分

good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