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

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加] 厄津(Ozin G. A.) 等 著,陳鐵紅 譯
圖書標籤:
  • 納米化學
  • 納米材料
  • 化學閤成
  • 材料科學
  • 納米技術
  • 自組裝
  • 錶麵化學
  • 催化
  • 生物納米
  • 材料性質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138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0997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納米科學與技術/國傢齣版基金項目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材料、物理、納米科學等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教材,也可供從事納米科學與技術相關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這是一部近100萬字的經典著作,是當今難得一見的藝術品。
這是一部具有國際水平,受到國際同行廣泛好評和推崇的大傢之作。非但如此,本書翻譯得也非常到位。
語言有趣,圖文並茂。。
《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是納米化學領域的首部教科書,論述瞭納米材料製備的化學策略以及材料自組裝的原理。主要內容包括納米化學原理、化學圖案化與軟印刷技術、層層自組裝、納米材料的製備及組裝、膠體晶體、微孔與介孔材料的自組裝閤成、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生物材料及仿生閤成等方麵的內容。

內容簡介

  《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從化學的視角描述納米科學的基本原理,具備足夠的廣度和深度,而在兩者之間又更注重其廣度,力圖化繁為簡、全麵閤理地展現納米科技領域。每章的最後都附有一些沒有明確答案的思考題,希望為讀者解決自己研究領域中的問題提供靈感,指引方嚮。   《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材料、物理、納米科學等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教材,也可供從事納米科學與技術相關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作者簡介

  傑弗裏·厄津(Geoffrey A. Ozin),1943年生於英國倫敦,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牛津大學奧裏爾學院獲得研究生學位。在南安普頓大學作為ICI研究員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任教於多倫多大學,現為加拿大政府材料化學及納米化學領域首席科學傢,多倫多大學傑齣教授,加拿大皇傢學院院士。他也是英國皇傢研究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的榮譽教授,倫敦納米技術中心顧問,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功能納米結構中心和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他的工作對當代的納米化學交叉學科領域産生瞭重大影響,有力地推動瞭納米技術的發展。他近期的研究集中於“不同尺度下的材料自組裝”。他展示瞭如何將納米到微米級的結構單元組裝成為前所未有的結構和形態,形成功能材料並具備豐富的功用。Ozin教授曾獲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奬等多項奬勵。
  安德烈·阿瑟諾(André C. Arsenault),1979年齣生,2006年在多倫多大學Geoffrey A. Ozin和 Ian Manners的課題組取得博士學位。與人閤作創立瞭Opalux公司並擔任首席技術官。
  盧多維科·卡德馬蒂裏(Ludovico Cademartiri),1978齣年生於意大利帕爾瑪,2002年畢業於帕爾馬大學,2008年在多倫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2年至今任艾奧瓦州立大學助理教授。

精彩書評

  “《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首次采用一種全麵和綜閤的方式來闡述該領域廣博的內涵、既成的影響以及巨大的潛力。在我看來,本書是目前關於納米化學的很好教科書。”
  ——Chad A. Mirkin

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第二版前言去而復歸……
前言從納米開始
本書的目的
本書的結構
講授(納米)材料
學習(納米)材料
探求(納米)材料
緻謝
思考題關於納米化學、納米科學、納米技術和納米安全
第1章 納米化學基礎
1.1 植根於材料化學的納米化學
1.2 材料和納米材料的閤成
1.3 材料自組裝
1.4 宇宙大爆炸
1.5 “納米”的意義何在?
1.6 納米材料的大或小
1.7 納米尺度下的量子力學
1.8 什麼是納米化學?
1.9 分子自組裝與材料自組裝
1.10 什麼是多級組裝?
1.11 引導的自組裝
1.12 超分子的視角
1.13 自組裝材料的族譜
1.14 通嚮多孔固體材料
1.15 嚮生物礦物學習——形貌即功能
1.16 你能讓晶體彎麯嗎?
1.17 無處不在的圖案
1.18 天然形態的人工閤成
1.19 材料的二維組裝
1.20 自組裝單層膜與軟印刷技術
1.21 巧妙的團簇
1.22 納米綫的前景
1.23 操縱膠體
1.24 介觀尺度自組裝
1.25 集成體係的材料自組裝
參考文獻
思考題關於材料化學、納米化學、自組裝材料的族譜、材料自組裝和尺度
第2章 化學圖案化與軟印刷
2.1 針尖上的主禱文
2.2 軟印刷技術
2.3 什麼是自組裝單層膜?
2.4 軟印刷技術的科學與藝術
2.5 錶麵潤濕性能的圖案化
2.6 凝聚形成的圖形
2.7 微透鏡陣列
2.8 納米環的陣列
2.9 自組裝單層膜的集成
2.10 固體錶麵的圖案化
2.11 印刷高分子
2.12 超越分子——薄膜的轉移印刷
2.13 活細菌的接觸印刷
2.14 自組裝單層膜的電接觸
2.15 自組裝單層膜上的晶體工程
2.16 學習自然界的生物晶體工程學
2.17 濕的印章——奇妙的Liesegang環收縮
2.18 濕刻圖案
2.19 膠體微球圖案
2.20 自組裝單層膜上圖案化的蛋白石陣列
2.21 可變換功能基團的自組裝單層膜
2.22 通過光催化進行圖案化
2.23 可逆的自組裝單層膜開關
2.24 電潤濕開關
2.25 可調節錶麵形態的PDMS——可變形的模子
2.26 “甜”的芯片
2.27 橫嚮剪切的圖案印刷
2.28 納米剖層
2.29 單孔道分辨率的氧化鋁納米孔道圖案
參考文獻
思考題關於軟印刷、自組裝單層膜和圖案化
第3章 層層自組裝
3.1 一次組裝一層
3.2 靜電超晶格
3.3 有機聚電解質多層結構
3.4 層層智能窗
3.5 厚度多少纔算薄?
3.6 組裝金屬有機聚閤物
3.7 聚電解質多層膜的直接成像
3.8 聚電解質�步禾宥嗖隳�
3.9 具有組成分布的層層自組裝膜
3.10 層層自組裝微機電係統
3.11 捕獲活性蛋白
3.12 負載蛋白的多孔多層膜
3.13 彎麯錶麵上的層層組裝
3.14 微晶體的包裹——聚電解質塗層的結晶藥物釋放係統
3.15 用作藥物運輸的可降解層層自組裝膜
3.16 納米氣泡——新一代的超聲造影劑
3.17 取嚮分子篩膜的晶體工程
3.18 有序的沸石多晶體陣列
3.19 交聯的晶體陣列
3.20 多層布拉格堆疊中可調變的結構顔色
3.21 二維層層組裝的結構顔色
3.22 拓撲復雜結構的多層化
3.23 圖案化的多層膜
3.24 非靜電的層層自組裝
3.25 低壓製備多層膜
3.26 層層自受限反應
參考文獻
思考題單層膜、多層膜、材料平麵的設計
第4章 納米接觸印刷和蘸寫——印章和筆尖
4.1 100 nm以下的軟印刷技術
4.2 微接觸印刷的延伸
4.3 加壓印刷
4.4 缺陷圖案化——拓撲引導的刻蝕
4.5 50 nm以下的納米接觸印刷
4.6 納米接觸印寫——蘸筆納米印刷(DPN)
4.7 矽錶麵上的DPN技術
4.8 玻璃上的DPN技術
4.9 半導體納米綫上的納米印寫
4.10 溶膠�材�膠的DPN技術
4.11 硬磁體上的軟圖案技術
4.12 分子識彆的印寫
4.13 蛋白質識彆納米結構的DPN技術
4.14 DPN陣列技術檢測HIV病毒
4.15 生物構造的圖案化
4.16 噬性圖案——酶的DPN技術
4.17 靜電DPN技術
4.18 電化學DPN技術
4.19 納米電化學掃描探針顯微鏡
4.20 超越DPN技術——電消減製備納米結構
4.21 納米電紡縴維
4.22 有機發光二極管針尖——具有納米尺度掃描探頭光源的原子力顯微鏡
4.23 熱的針尖——DPN烙鐵
4.24 結閤納米和DPN技術的組閤數據庫
4.25 50 000個針尖環繞
4.26 納米記事簿
4.27 基於PDMS印章的納米尺度圖案——DPN方式
4.28 掃描探針接觸印刷
4.29 蘸筆納米印刷的印章針尖
4.30 兩種技術的平衡
4.31 納米妖怪已經齣瓶
參考文獻
思考題更精細的化學圖案工具
第5章 納米棒、納米管和納米綫的自組裝
5.1 結構單元的組裝
5.2 模闆法製備納米綫
5.3 直徑可控的金納米棒
5.4 組成可調的納米棒
5.5 條碼納米棒的正交自組裝
5.6 納米盤編碼
5.7 錶麵增強拉曼光譜
5.8 自組裝納米棒
5.9 磁性納米棒束
5.10 磁性納米棒與磁性納米簇
5.11 吸引生物分子
5.12 多級有序納米棒
5.13 納米棒器件
5.14 用具有納米孔道的模闆製備納米管
5.15 由納米棒層層沉積製備納米管
5.16 單晶半導體納米綫的閤成
5.17 氣、液、固相納米綫閤成
5.18 納米綫取嚮生長的控製因素
5.19 等離子體與催化的結閤
5.20 納米綫的量子尺寸效應
5.21 單一來源的前驅體
5.22 超臨界流體——液態�補燙�閤成
5.23 超細納米綫——納米熱電學
5.24 多種組成和構型的納米綫
5.25 納米針
5.26 操控納米綫
5.27 膜泡中的納米管和納米綫
5.28 交叉的半導體納米綫——最小的發光二極管
5.29 納米綫二極管和晶體管
5.30 納米綫傳感器
5.31 納米綫催化電子器件
5.32 納米綫異質結構
5.33 縱嚮超晶格納米綫
5.34 納米離子學:納米棒的離子交換
5.35 同軸納米綫異質結構
5.36 分支納米綫
5.37 同軸門控納米綫晶體管
5.38 垂直納米綫場效應晶體管
5.39 集成金屬�舶氳繼迥擅紫摺�—納米級電觸點
5.40 光子驅動納米綫激光
5.41 電驅動納米綫激光
5.42 紫外納米綫探測器
5.43 復閤納米綫
5.44 用納米綫製備單晶納米管
5.45 納米綫的溶液相閤成
5.46 紡絲納米綫器件
5.47 電紡絲法製備空心納米縴維
5.48 碳納米管
5.49 碳納米管的結構和電學性質
5.50 彈道傳輸
5.51 碳納米管納米力學
5.52 碳納米管化學
5.53 排成一行的碳納米管
5.54 碳納米管光子晶體
5.55 隨心所欲地放置碳納米管
5.56 挑戰納米綫間隙
5.57 集成納米綫的納米電子器件
5.58 矽納米綫太陽能電池——自供電的納米電子設備
5.59 透明納米電子電路
5.60 壓電式納米綫發電機
5.61 碳納米管無綫電接收器
5.62 矽納米綫納米機電係統:高頻諧振器和超高靈敏度質量監測係統
5.63 記憶猶新的納米綫
5.64 長篇大論之後的一點思考
參考文獻
思考題綫、棒、管、低維度
第6章 納米晶體的閤成與自組裝
6.1 結構單元的組裝
6.2 納米晶體、納米簇還是納米顆粒?
6.3 包覆半導體納米晶體的閤成
6.4 納米晶體箱中的電子和空穴
6.5 納米團簇相變
6.6 觀測納米晶體的生長
6.7 納米燒杯中的納米晶體
6.8 包覆的金納米晶體——納米淘金潮
6.9 硫醇配體包覆金納米簇的單晶X射綫衍射結構
6.10 烷基硫醇包覆金納米簇的檢測
6.11 包覆納米晶體的分類
6.12 納米晶體的研究熱潮
6.13 包覆納米晶體的結構和形貌
6.14 烷基硫醇包覆銀納米晶體超晶格
6.15 活性錶麵等離子體——可調的銀納米晶體超晶格
6.16 納米晶體組成的晶體
6.17 導電的納米晶體超晶格
6.18 納米協同效應
6.19 如果你不喜歡有機物
6.20 二元納米晶體超晶格
6.21 包覆磁性納米晶體超晶格——高密度數據存儲材料
6.22 包覆納米晶體的軟印刷
6.23 利用蒸發組織納米晶體
6.24 納米“漏鬥”底部的寶貝
6.25 電緻發光半導體納米晶體
6.26 全彩納米晶體�簿酆銜鋦春喜牧�
6.27 輕觸納米晶體開關
6.28 光緻變色的金屬納米晶體
6.29 水溶性納米晶體
6.30 生物分子與包覆半導體納米晶體
6.31 用於癌癥治療的熱納米棒
6.32 納米金顔色的來源
6.33 納米晶體DNA傳感器——精益求精
6.34 識彆指紋的納米晶體
6.35 DNA�步鵒�閤探測汞
6.36 納米晶體半導體閤金及其拓展
6.37 核殼磁性閤金納米晶體
6.38 納米晶體的孔洞
6.39 半導體納米晶體的延伸和拓展
6.40 無機樹枝狀結構
6.41 超支化納米晶體
6.42 納米金末端——納米棒的接觸
6.43 納米晶體二聚體、異質二聚體、異質三聚體和鏈的設計組裝
6.44 碳納米團簇——巴基球
6.45 用C60構築納米器件
6.46 用C60進行碳催化
參考文獻
思考題納米晶體、量子點、量子尺度效應
第7章 微球——來自燒杯的顔色
7.1 自然界的光子晶體
7.2 光子晶體
7.3 光子學中的半導體
7.4 缺陷,缺陷,還是缺陷
7.5 用光來計算
7.6 顔色調節
7.7 將自然界的光子晶體技術用於實驗室
7.8 微球結構單元
7.9 二氧化矽微球
7.10 聚閤物微球
7.11 多層微球
7.12 微球閤成和微流體反應器中的微氣泡産生
7.13 圖案化的微球——內部和外部
7.14 微球自組裝基礎
7.15 微球自組裝——晶體和薄膜
7.16 膠體晶體流體
7.17 超越微球的麵心立方堆積
7.18 模闆——限域作用和外延生長
7.19 展開多彩的蛋白石地毯
7.20 光子晶體球
7.21 有識彆能力的膠體晶體
7.22 光子晶體縴維
7.23 膠體晶體的光學性質——Bragg�睸nell定律
7.24 膠體晶體的基本光學性質
7.25 如何纔稱得上完美
7.26 開裂的矛盾
7.27 閤成完全光子帶隙
7.28 從介電微球牢籠裏逃齣——單分散金屬微球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閤成
7.29 寫齣缺陷
7.30 智能化的平麵缺陷
7.31 更聰明的平麵缺陷
7.32 基於光的光開關
7.33 熱緻變色膠體光子晶體開關
7.34 液晶光子晶體
7.35 內部的光源
7.36 光子墨水
7.37 全色光子晶體顯示
7.38 彈性光子晶體——彩色指紋提取與防僞
7.39 磁調製的光子晶體——磁性液體顔色
7.40 電場調製顔色的膠體晶體
7.41 顔色振蕩
7.42 光子晶體傳感器
7.43 膠體晶體色譜
7.44 穿過膠體晶體的高分子
7.45 快速路上的慢光子
7.46 增強的和方嚮依賴的光催化
7.47 在矽太陽能電池中增強光電導率
7.48 光子晶體加密
7.49 美杜莎化學——石頭的蝴蝶
7.50 凝視光子晶體
參考文獻
思考題膠體組裝、膠體晶體、膠體晶體器件、結構顔色
第8章 軟結構單元構築的微孔和介孔材料
8.1 逃離沸石的囚籠
8.2 多孔材料的元素組成
8.3 微孔材料的模塊自組裝
8.4 儲氫配閤物多孔材料
8.5 結晶共價有機骨架材料
8.6 微孔材料的總結與展望
8.7 介觀尺度軟結構單元
8.8 介觀生長——界麵和介觀外延
8.9 介觀生長和拓撲缺陷
8.10 介觀生長——膠束還是液晶模闆
8.11 介觀尺度的蛋白石結構
8.12 設計介孔材料
8.13 尺度調整
8.14 介觀結構與維度
8.15 陽極氧化鋁多孔膜中的介孔取嚮
8.16 製備垂直取嚮的介孔孔道
8.17 垂直取嚮介觀孔道的其他方法
8.18 電化學輔助組裝垂直孔道的有序介孔二氧化矽薄膜
8.19 介觀形貌——球或其他形狀
8.20 有望用於高效液相色譜的有序介孔有機矽材料
8.21 介觀形貌——麯麵形貌的可控閤成
8.22 介觀形貌——手性介孔二氧化矽
8.23 介觀形貌——圖案化薄膜,軟印刷和微模塑形
8.24 介觀組成——前驅體的性質
8.25 介孔孔壁的功能化
8.26 骨架中的有機基團
8.27 一步法閤成介孔結構酚醛樹脂材料和復製碳結構
8.28 介孔復製
8.29 有序介孔二氧化矽形貌的復製
8.30 介觀結構
8.31 有序介孔二氧化矽中的近結晶孔壁
8.32 介孔中的客體
8.33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粒子用於智能藥物緩釋
8.34 穿越不可透過膜
8.35 包覆納米晶體
8.36 在介孔二氧化矽中標記時間——光學存儲的新途徑
8.37 有序介孔二氧化矽——聚閤物雜化材料
8.38 介觀化學——中間尺度上的材料閤成
參考文獻
思考題模闆、前驅體、孔材料
第9章 嵌段共聚物的自組裝
9.1 納米化學中無處不在的聚閤物
9.2 嵌段共聚物自組裝
9.3 組裝無機聚閤物
9.4 嵌段多肽
9.5 嵌段共聚物的生物工廠
9.6 嵌段共聚物薄膜
9.7 電緻有序
9.8 嵌段共聚物的空間受限
9.9 嵌段共聚物的三維空間受限
9.10 納米外延
9.11 膠束製備
9.12 活性嵌段共聚物産生的活性柱狀膠束
9.13 通過嵌段共聚物膠束的層層自組裝構築納米孔抗反射塗層
9.14 超分子組裝
9.15 超分子蘑菇結構
9.16 來自光波尺度嵌段共聚物的結構顔色
9.17 一維嵌段共聚物空間受限——多級布拉格反射鏡
9.18 顔色可調的嵌段共聚物凝膠布拉格反射鏡
9.19 駕馭剛性棒
9.20 納米結構陶瓷
9.21 納米單體
9.22 嵌段共聚物刻蝕
9.23 裝飾嵌段共聚物
9.24 嵌段共聚物的潤濕性
9.25 嵌段共聚物中的納米綫
參考文獻
思考題嵌段共聚物自組裝納米結構
第10章 生物材料與生物啓示
10.1 捷足先登的大自然
10.2 模仿還是應用?
10.3 真假化石
10.4 大自然的雕塑作品
10.5 從古到今的閤成形態學
10.6 仿生學
10.7 材料設計的生物啓示
10.8 生物礦化和仿生模擬
10.9 形態閤成——復雜形貌的無機材料
10.10 形態閤成——棘皮動物與嵌段共聚物
10.11 磷酸鋁的形貌
10.12 化學閤成的人工骨骼
10.13 礦化納米縴維
10.14 蚊眼仿生——閤成抗霧錶麵
10.15 生物啓發——化學驅動的納米棒電動機
10.16 生物啓發——嚮自然學習
10.17 生物啓發——病毒外殼引導的納米簇閤成
10.18 生物材料——藉助自然
10.19 閃金光的病毒
10.20 核酸引導的納米簇組裝
10.21 DNA編碼的納米簇鏈
10.22 用DNA構築材料
10.23 用你的DNA畫一個笑臉
10.24 細菌引導的材料自組裝
10.25 藉助病毒的組裝
10.26 磁性蛛絲
10.27 用作掩模的S層蛋白
10.28 自上而下製備的光子晶體
10.29 生命形態的聚閤物
10.30 選擇性的錶麵結閤
10.31 納米綫的進化
10.32 生物分子馬達——隨處可見的納米機器
10.33 生物馬達是如何工作的
10.34 行走的驅動蛋白
10.35 以肌肉為動力的納米機器
10.36 細菌動力
10.37 ATP酶——生物馬達納米螺鏇槳
10.38 來自生物的啓示
參考文獻
思考題有機質、生物礦化、仿生、生物啓發
第11章 大尺度結構單元的自組裝
11.1 超微米結構的自組裝
11.2 基於毛細作用的自組裝
11.3 大尺度多麵體結構單元的“結晶”
11.4 二維和三維電路和器件的自組裝
11.5 微米尺度平麵結構單元的“結晶”
11.6 帶有圖案化錶麵多麵體的自構築
11.7 大尺度球形結構單元自組裝成三維“晶體”
11.8 閤成的微機電係統?
11.9 接觸帶電——帶電球的有序排列
11.10 磁性自組裝
11.11 動態自組裝
11.12 自主的自組裝
11.13 自組裝與閤成生命
參考文獻
思考題靜態和動態,毛細作用,形狀組裝
第12章 納米及納米之外
12.1 自組裝的未來
12.2 微流體
12.3 單納米綫太陽能電池
12.4 可拉伸矽
12.5 用金來抑製HIV
12.6 變臉的納米立方體
12.7 納米礦物質
12.8 納米火箭
12.9 空心納米結構
12.10 在納米尺度上輸運
12.11 用3D黏墨書寫
12.12 納米綫掩模
12.13 液體激光器
12.14 用納米綫和納米晶體修復
12.15 通過DNA組裝納米晶體
12.16 石墨烯——電子學的王子?
12.17 自愈閤材料
12.18 多鐵性材料
12.19 材料的逆組裝
12.20 更重要的——“下一代”材料
參考文獻
思考題納米集萃
第13章 納米化學實驗室
13.1 熒光納米環陣列
13.2 鐵磁性納米晶體陣列
13.3 沸石膜
13.4 電緻變色的裝置
13.5 尺度減小的軟印刷
13.6 條碼磁性納米棒的自組裝
13.7 碳納米管場發射顯示器
13.8 光導硒納米綫
13.9 金屬膠體
13.10 金屬�蔔牆鶚餱�變
13.11 量子點的近紅外發射
13.12 納米燒杯中的納米晶體
13.13 膠體光子晶體的指紋識彆
13.14 膠態晶體的毛細管柱
13.15 低介電常數薄膜
13.16 嵌段共聚物蝕刻
13.17 病毒引導的礦化
13.18 生物材料模闆
13.19 宏觀尺度自組裝
13.20 膠體晶體的形狀
附錄A “自組裝”一詞的起源
參考文獻
附錄B 納米化學的起源
參考文獻
附錄C 納米粒子的細胞毒性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前言 從納米開始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
1 納米———跨學科的科學
1959年12月,著名物理學傢RichardFeynman在他開創性的演講中提到瞭
“在非常小的尺度上來製造、操縱、觀察和控製物質”的可能性,並預言在未來幾十
年內,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排列原子。為舉例說明,Feynman從物理學的角度
在理論上證明,世界上所有書本上的信息都可以記錄在“一個二百分之一英寸①寬
的針尖上,也就是我們肉眼剛剛可以辨認齣的一個灰塵的大小”。Feynman並沒
有指齣如何能實現上述設想,這個任務要留待隨後40年之中逐步發展的納米科學
來完成,同時還要迴應早期來自科學界的不少質疑。
你或許認為納米科學是一個相當專業的領域,而事實上正相反。我們所熟悉
的一些材料,當它們的尺度變得足夠小,就會錶現齣一些特彆的性質和行為,而納
米科學就是從這些獨特的性質中開發齣重要的應用。這個研究領域充滿挑戰,不
是某一個方嚮的專傢所能駕馭的。納米科學需要閤作,正如時裝設計師想要完成
自己的設計,也需要織布工和裁縫的配閤。
“納米”這一詞匯已經走齣科學界,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納米科學以及一些令
人期待的神奇納米技術成為當今最具挑戰、最精彩、最綜閤、最有競爭力的領域,研
究資金滾滾而來。可以相信納米科學將給整個世界帶來更大的變革。
有些研究人員仍然認為,納米技術並不是目標明確的研究領域。對於很多不
瞭解情況的人來說,觀念的轉變似乎總會給他們帶來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對納米
科學來說情況也差不多,這也是納米技術成為科幻小說素材的原因。最近,來源於
某些組織的對納米技術的恐懼已經浮現齣來,這與當年生物技術開始齣現時所引
發的恐懼相似。我認為,納米技術作為潛力巨大、可以造福人類的領域,不應受到
這種偏見的影響。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辦法傳播納米科學和技術層麵的內涵,以
及納米給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生物學和醫學帶來的影響。科學傢有責任嚮公眾澄
清,納米技術的最終目標不是製造可以自我復製的納米機器人以控製地球。
......
3 納米安全問題
沒有什麼化學物質是絕對安全的,即使是水喝多瞭也會有害!各個國傢都有
關於化學品的健康安全標準———所有政府、工廠和大學都必須遵守。每個實驗室
都配有最新最全麵的安全手冊,對如何安全搬運、儲存和處置化學品有明確的條
款,並提供化學品安全數據說明書的訪問方法,可以查找各種化學品的毒性以及暴
露在該化學品中的處理方式。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凝聚態物理中的前沿探索 書名:凝聚態物理中的前沿探索 內容概述: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代凝聚態物理領域最具活力和挑戰性的前沿課題,旨在為物理學、材料科學以及相關工程領域的學生、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且深入的知識框架。本書聚焦於物質在宏觀尺度下展現齣復雜集體行為的微觀機製,並著重分析瞭如何通過精密的實驗技術和先進的理論模型來理解和調控這些行為。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尖端應用的廣泛光譜。第一部分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迴顧瞭晶體場理論、能帶結構計算(包括密度泛函理論的最新進展)以及準粒子激發描述的核心概念。重點分析瞭多體相互作用在決定材料宏觀電學、磁學和光學性質中的關鍵作用,特彆是長程關聯和短程關聯效應的數學處理方法。 第一篇:量子多體係統與低維電子學 本篇深入剖析瞭在極端條件下——例如極低溫、高壓或強磁場下——凝聚態係統的奇特錶現。重點關注瞭具有強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係統,例如 莫特(Mott)絕緣體 的相變機製。本書詳細闡述瞭電子關聯如何打破傳統的能帶描述,引發電子的局域化和奇異導電行為。 此外,對 二維材料 的電子結構和輸運性質進行瞭詳盡的討論。這包括瞭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以及拓撲絕緣體。書中不僅分析瞭狄拉剋錐的形成及其在綫性色散關係下的特殊輸運特性,還深入探討瞭 範德華異質結 的構建原理及其在界麵物理中的應用。我們詳細解析瞭扭轉角對電子能帶的影響(如“魔角”石墨烯的超導行為),並介紹瞭如何利用先進的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技術直接觀測和錶徵這些微觀結構。 第二篇:拓撲物質態與量子信息載體 在凝聚態物理的最新進展中,拓撲性質的研究占據瞭核心地位。本書係統地介紹瞭 拓撲絕緣體 的分類、邊緣態的保護機製(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的邊緣態、手性零磁通態等)。通過研究拓撲不變量,如陳數(Chern number)和$Z_2$不變量,讀者將能夠理解為何這些材料在體態下是絕緣的,而在錶麵或邊緣卻能實現無損耗的導電性。 本篇的亮點在於對 拓撲超導 現象的深入探討,特彆是如何利用費米子配對和拓撲激發來尋找 馬約拉納零能模(Majorana Zero Modes)。本書詳細梳理瞭理論預測、實驗觀測的路綫圖,並討論瞭這些準粒子在構建容錯量子計算機中的潛在應用。此外,書中還探討瞭磁拓撲絕緣體和非厄米物理學在開放係統中的新興作用。 第三篇:先進功能材料的動態行為與時空結構 第三篇將視角轉嚮瞭材料的時間分辨特性和非平衡態動力學。現代超快激光技術使得我們能夠“凍結”和觀察電子在皮秒甚至飛秒尺度上的弛豫過程。本書詳細介紹瞭 時間分辨光譜學(如太赫茲、時間分辨光電子能譜)在研究晶格振動(聲子)、電子-聲子耦閤以及相變動力學中的應用。 一個重要的章節緻力於 介電體與鐵電材料 的非綫性響應。我們不僅分析瞭經典波剋豪斯(Lorentzian)模型,更引入瞭 Landau-Devonshire 理論來描述自發極化現象,並探討瞭在電場驅動下鐵電疇壁的運動和反轉機製,這對於非易失性存儲器的設計至關重要。 此外,本書還涵蓋瞭 磁性材料 的動態性質,如自鏇波(Magnons)的傳播、拓撲磁結構(斯格明子,Skyrmions)的産生、穩定性和電場驅動下的運動。這些研究對於開發低功耗的磁隨機存取存儲器(MRAM)具有指導意義。 理論工具與計算方法 本書非常注重理論與計算方法的結閤。在各個章節中,穿插瞭對先進計算工具的介紹,包括: 1. 第一性原理計算的應用:如何利用量子化學軟件包(如VASP, Quantum ESPRESSO)精確預測材料的靜態結構、電子態密度(DOS)和電荷密度分布。 2. 動力學模擬:濛特卡洛方法、分子動力學(MD)以及對準玻爾茲曼方程在模擬輸運過程中的實際應用案例。 3. 有效模型構建:如何從復雜的微觀哈密頓量中提取齣適用於描述特定物理現象的有效哈密頓量(如Hubbard模型、Heisenberg模型)。 總結與展望 《凝聚態物理中的前沿探索》不僅是對現有知識體係的梳理,更是一份麵嚮未來的路綫圖。它清晰地展示瞭凝聚態物理如何驅動下一代能源、信息和傳感技術的創新。讀者在閱讀本書後,將能夠具備分析和設計新型功能材料所需的深刻物理洞察力和堅實的計算基礎。全書的論述風格嚴謹、邏輯清晰,力求在保持科學精確性的同時,激發讀者對物質世界深層規律的探索熱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個繁星點點的夜晚,仰望浩瀚的宇宙,卻又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疏離感,反而是感受到一種奇妙的親近。作者在闡述納米材料的製備過程中,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仿佛將我帶入瞭一個微觀的實驗室,親手調配試劑,觀察反應的細微變化。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自組裝”的章節,它描述瞭分子如何憑藉自身的內在吸引力,在溶液中“各就各位”,最終形成有序的納米結構,這簡直是化學領域的“默契配閤”。書裏詳盡地介紹瞭各種“模闆法”、“溶膠-凝膠法”等,每一個過程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想象到那些金屬離子在溶劑中溶解,然後慢慢結晶,形成具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納米顆粒的過程。書中的圖解也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清晰地展示瞭化學反應的每一步,以及最終形成的納米材料的微觀形貌。我之前對“化學閤成”的概念,僅限於書本上的一些簡略描述,而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其背後蘊含的深刻原理和精妙工藝。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以及“這樣做能帶來什麼”。這種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讓我對納米材料的産生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

評分

我一直對“材料科學”抱有濃厚的興趣,而《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這本書,則是我在這一領域裏遇到的一個“寶藏”。它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納米”概念,而是深入到“化學途徑”這一核心。作者在分析“不同閤成方法”時,並非簡單地列舉,而是深入探討瞭各種方法的“可控性”、“普適性”以及“環境友好性”。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綠色化學”在納米材料閤成中的應用感到振奮,它強調瞭如何在減少環境汙染的前提下,高效地製備齣高質量的納米材料。書中對“催化劑”在納米材料閤成中的作用,也進行瞭非常詳盡的介紹,解釋瞭它們如何加速反應,以及如何影響産物的晶體結構。我之前對“催化”這個概念,隻停留在課本上的簡單例子,而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它在納米材料領域裏的廣闊應用前景。它不僅教我“如何製造”,更教我“如何負責任地製造”。這種將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相結閤的視角,讓我對納米化學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

我原本對這類專業書籍的期望並不高,想著大概會是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和枯燥的數據,但《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將復雜的化學原理,用一種極其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熱情,仿佛他自己就是一個沉浸在納米化學世界裏的探索者,迫不及待地想與讀者分享他的發現。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在討論不同納米材料的“化學結構”時,並沒有局限於理論模型,而是通過對“錶麵化學”和“界麵性質”的深入分析,揭示瞭這些微觀結構如何影響宏觀性能。例如,在討論量子點時,作者就詳細解釋瞭其尺寸如何影響其光學性質,以及錶麵配體如何調控其穩定性。這種從微觀結構到宏觀應用的邏輯鏈條,被梳理得非常清晰。我之前總覺得納米材料離我太遙遠,但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藥物傳遞到催化劑,從電子器件到傳感器,它都在默默地發揮著作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化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上的巨大潛力。

評分

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抱著一種“挑戰一下自己”的心態,畢竟“納米化學”聽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啃的書。然而,閱讀的過程卻齣乎意料的順暢,甚至可以說是享受。作者在講解各種“閤成策略”時,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廚師,嚮你展示如何用最基礎的食材,烹飪齣最美味的佳肴。他對於“化學反應條件的控製”,比如溫度、pH值、反應時間等,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闡述,並解釋瞭這些條件如何精確地影響納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核殼結構”納米材料的製備,作者將一層一層“外衣”如何“包裹”住“內核”的過程,描繪得如同精密的化工生産綫,讓人嘆為觀止。而且,這本書的章節安排也非常閤理,從基礎的原子團簇,到各種官能化的納米材料,層層遞進,邏輯嚴謹。讀完之後,我對納米材料的“製備”有瞭全新的視角,不再是簡單的“做齣來”,而是要“精細化地控製”,以達到特定的性能。這種對“過程”的重視,是我之前閱讀其他書籍時很少體會到的。

評分

《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閱讀中最令人驚喜的“意外收獲”!我本來是衝著“納米材料”這個時髦的詞匯來的,想著能瞭解一些前沿的科技應用,但沒想到,這本書的視角如此獨特,它沒有直接跳到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高科技産品,而是深挖瞭“化學途徑”這一核心。我一直以為化學就是試管裏冒煙,元素周期錶背背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化學背後隱藏的精妙和藝術。它把納米材料的閤成過程,那些復雜的反應機理,解釋得就像在講一個精彩的故事。作者在描述那些分子如何組裝、晶體如何生長時,運用瞭大量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語言,比如把納米粒子的形成比作“大自然的精巧雕塑”,把化學鍵的形成比作“最牢固的盟約”。讀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不是在枯燥地學習理論,而是在親眼見證一個微觀世界的誕生。而且,書中對不同閤成方法的比較分析,也做得非常深入,不是簡單羅列,而是從熱力學、動力學等角度去剖析其優劣,這讓我對“化學”這個學科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實驗室裏冷冰冰的公式,而是充滿瞭創造力和無限可能。我之前對化學的刻闆印象,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裏,被徹底瓦解瞭。

評分

內容係統,專業 ,還不錯

評分

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

書挺好的,贊

評分

好 實用

評分

書挺好的,贊

評分

好 實用

評分

書是正版,印刷精美,質量很好

評分

書不錯有時間自己看看。。。

評分

很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