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年大师经典色彩人物 | ||
| 定价 | 138.00 | |
| 出版社 | 中国书店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10月 | |
| 开本 | 12开 | |
| 作者 | 杨建飞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0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4913750 | |
《经典全集系列丛书:500年大师经典色彩人物》100余位大师,300幅色彩人物作品,从16世纪的古典主义,17和18世纪的学院派,到19世纪的印象派,再到当今的现代风格,500年的色彩发展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500年大师经典色彩人物》中能清晰地找到这样的脉络。使得我们在学习中,能清楚地把握绘画的方向和掌握丰富的作画技法
文字目录
004 西方肖像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rtraiture in Western Painting
作品目录
重点艺术家的介绍,按所在时期先后或作品类型顺序排列
008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
012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1471—1528
016安东尼·凡·戴克 Anthony van Dyck,1599—1641
020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
028爱德华·马奈 édouard Manet,1832—1883
034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1930
042瓦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谢洛夫 Valentin Alexandrovich Serov,1865—1911
046佩德·塞韦林·克罗耳 Peder Severin Kroyer,1851—1909
054迈克尔·彼得·安切尔 Michael Peter Ancher,1849—1927
064克里斯蒂安·克罗格 Christian Krohg ,1852—1925
072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078亨利·方丹-拉图尔 Henri Fantin-Latour,1836—1904
082卡米耶·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1830—1903
088阿尔布雷希特·塞缪尔·安克尔 Albrecht Samuel Anker,1831—1910
092阿列克谢·阿列维奇·哈拉莫夫 Alexei Alexeivich Harlamoff,1848—1915
104贝尔特·莫里索 Berthe Morisot ,1841—1895
112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1834—1917
120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142玛丽·史蒂文森·卡萨特 Mary Stevenson Cassatt,1844—1926
164亨利·马丁 Henri Martin,1860—1943
172艾伯特·埃德费尔特 Albert Edelfelt,1854—1905
178弗拉基米尔·马科夫斯基 Vladimir Makovsky,1846—1920
184威廉·梅里特·蔡斯 Willian Merritt Chase,1849—1916
188伊娃·冈萨雷斯 Eva Gonzalès ,1849—1883
192约翰·辛格·萨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
200华金·索罗利亚·巴斯蒂达 Joaquín Sorolla y Bastida,1863—1923
204 洛维斯·柯林斯 Lovis Corinth,1858—1925
218安德斯·佐恩 Anders Zorn,1860—1920
232尼古拉·波格丹诺夫·贝尔斯基 Nikolay Bogdanov Belsky,1868—1945
238尼古拉·费欣 Nicolai Fechin,1881—1955
248康斯坦丁·马科夫斯基 Konstantin Makovsky,1839—1915
256卢西恩·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1922—2011
276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280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
286艾萨克·拉扎勒斯·伊斯雷尔斯 Isaac Lazerus Isra?ls, 1865—1934
290费尔菲尔德·波特 Fairfield Porter, 1907—1975
这本画册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的是没得说,完全对得起“大师经典”的名号。封面设计很有格调,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感觉非常靠谱。打开后,每一幅画作的色彩还原都非常到位,细节处也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比如那些描绘海岸线、田野的油画,色彩的层次感和光影的变化都处理得非常细腻,仿佛能闻到海风的咸湿,感受到阳光的温度。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比如笔触的走向,颜料的厚度,都让我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是欣赏艺术的窗口,更是一个学习和感悟的平台。
评分马奈的作品,我一直觉得充满了一种现代感和前卫性。他敢于打破传统的艺术规范,用大胆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去描绘他眼中的世界。在这本画册中,我被他那些描绘巴黎都市生活、人物肖像的画作所吸引。他笔下的人物,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独立,仿佛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色彩的运用,那种大胆的对比和碰撞,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人物形象,也常常带有一种疏离感,但正是这种疏离感,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吸引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复刻,更是创新和突破。
评分丢勒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版画,一直给我一种严谨、精确、又充满智慧的感觉。在这本画册中,我被他那些精细入微的素描和版画深深震撼。他对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但又不失艺术的生动。特别是他的一些动物速写,毛发的纹理、肌肉的起伏,都描绘得惟妙惟肖,仿佛能听到它们在纸上呼吸的声音。我喜欢他那种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创作方式,既有对客观世界的精准描摹,又不乏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素描和线条表现的绝佳范例。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灵感,去观察和描绘周围的世界。
评分萨金特的作品,一直让我感到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和精致。他笔下的人物肖像,无论男女老少,都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他善于捕捉人物的气质和神韵,通过精准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将人物的个性和身份完美地呈现出来。在这本画册中,我被他那些描绘上流社会女性的画作所震撼。她们的姿态优雅,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智慧,仿佛每一位都是一位独立而强大的女性。他对于丝绸、蕾丝等材质的描绘,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那种光泽感和垂坠感,让人叹为观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艺术在描绘人物方面所能达到的极致,它不仅仅是捕捉外貌,更是捕捉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
评分从我个人的审美角度来说,这本画册中的一些作品,尤其是一些描绘人物动态的画面,非常有冲击力。例如,那些展现舞者在舞台上挥洒汗水的场景,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又富有表现力,能够瞬间抓住观者的眼球。我喜欢这种能够直接触动人内心的艺术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静态的描绘,更是情感的释放和生命的呐喊。这本书也让我对“色彩人物”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人物的色彩不仅仅是肤色,更是情绪、氛围和个性的外在体现。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画面中的人物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评分恩原这个名字,我对他的作品了解不多,但在翻阅这本画册时,其中几幅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无法确切地描述他的创作风格,但其中一些作品,特别是对于光影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都非常有独到之处。有一些画面,色彩浓烈而又和谐,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又不会感到突兀。而另一些作品,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意境,仿佛能将人带入一个沉思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即使是寥寥几笔,也能勾勒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这本书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我之前不熟悉的艺术家,并且从中发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宝藏。
评分莫里索的作品,总是散发着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少女的纯真、还是母亲的慈爱,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的温度。在这本画册中,我被她那些描绘家庭生活、女性聚会的画面深深吸引。她善于捕捉光影在人物身上的流动,以及色彩在画面中的和谐搭配。特别是她对于光线穿过窗户,投射在人物身上的那种微妙变化,描绘得极其传神。她笔下的色彩,总是那么清新、明亮,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却又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艺术家在观察世界时,所拥有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细腻度,这与男性艺术家的视角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我近期最惊喜的艺术收藏品!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质感,硬壳封面搭配烫金的标题,就已经充满了大师级的仪式感。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德加那些描绘芭蕾舞女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笔下的舞者,无论是排练时的专注,还是舞台上的优雅,都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充满了生命力。特别是那种捕捉瞬间动态的视角,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剧院的后台,能感受到她们的汗水、疲惫,以及对艺术的执着。画册的印刷质量也是我非常看重的,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柔和的粉色、淡紫色,以及舞台灯光下舞裙的层次感,都呈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翻阅,都感觉自己像是在与德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去理解他眼中那些在光影中律动的灵魂。不仅是技法上的精湛,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从平凡的日常中发掘出艺术的美感,这对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发。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临摹他的一些局部,试图理解他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人物的形态和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艺术大师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和创作轨迹。
评分我对梵高的作品一直情有独钟,他的画作中蕴含着一种近乎狂野的热情和深邃的情感,让人在感受到生命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在这本画册中,我对梵高《星夜》的呈现尤为满意。那扭曲的星空,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挣扎和对宇宙的无限遐想。蓝色的深邃与黄色的炽热交织,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不禁沉醉其中。画册对细节的处理也相当到位,每一笔厚重的颜料堆叠,都仿佛能触碰到梵高指尖的温度。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向日葵,那种生命力蓬勃向上的姿态,即使在枯萎中也散发着不屈的光芒。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梵高为什么会用如此强烈的情感去描绘他眼中的世界。他不仅仅是在画画,更是在用画笔倾诉自己的灵魂,与观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共鸣。这本书也激发了我对油画材料和技法的兴趣,开始尝试一些厚的颜料堆叠,虽然远不及大师的水平,但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
评分佛洛依德的画作,我一直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甚至是有些不安的魅力。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带有一种赤裸裸的现实感,甚至有些让人无法回避。在这本画册中,我看到了他对于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他的人物肖像,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描绘,更是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挖掘,那种眼神中的迷茫、忧郁,或是隐忍,都通过他独特的笔触被放大和呈现。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体肌肤质感的表现,那种细腻的、充满生命力的肌肤纹理,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的、未经修饰的美。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艺术不仅仅是描绘美好,也可以是揭示真相,即使这个真相有些令人不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