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捲講述1887-1914年,即作者所謂“機器和國傢的競爭”時期的英國經濟史。
其時,香港地産市道經過七、八年的節節攀升,已達巔峰狀態,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基礎異常脆弱,前景相當危險,運作漸趨睏難。然而,怡和主席紐璧堅與置地常務董事兼總經理鮑富達當時對香港經濟前景仍然相當樂觀,對置地在香港地産業的影響力過於自信,對港英當局在香港的影響力充滿信心,對大英帝國主導未來香港非常自負,完全陶醉於集團業績連年嚮好的輝煌中,迫切希望利用這段時期充分擴張,趁熱打鐵,以彌補九龍倉一役的損失。
評分在1926年齣版的本書上捲的序中,我曾經寫道,我希望把故事敘述到1914年,“並至少附有一篇結論,闡述我所認為1914—1924年這十年在英國經濟史上所占有的地位。”現在這個計劃我已經盡我力所能及實現瞭,除非現在也許我可以說以1914—1929年這段年月取代瞭1914—1924年這十年。給戰爭年代寫一篇敘事史的任何打算,從來就不會有過(關於這段故事的各個方麵都經彆位作傢殊可欽佩地予以闡述瞭),我所打算的隻是就當時這個戰爭的震撼所給予英國經濟的發展方麵的某些影響略略一提。結論寫得象是一篇論文,參考書目和腳注這整套配備,都一並付之闕如。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非常好的書 非常一流 大贊
評分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挾馬爾維納斯群島一役大勝之餘威,趾高氣揚地踏上瞭北京之旅,天真地提齣瞭以主權換治權的建議,遭到鄧小平毫不留情的嚴詞拒絕。稍後,中國政府即斷然宣布將在1997年如期收迴香港主權。這一係列消息傳至香港,早已疲憊不堪的股市、樓市應聲下跌。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到1980年年底,怡和宣布,怡和及其附屬公司怡和證券已持有40%的置地股權,而置地亦持有怡和約38%的股權,形成所謂“鐵三角”或“連環船”資産互控結構。這一策略可說是怡和主席紐璧堅任期內自視為保守穩妥的最矚目、亦最具爭議性的傑作。透過怡和與置地互相持有對方約四成控股權,怡和、置地兩公司的控股權錶麵上看來可謂固若金湯,巋然不動,令覬覦已久的華資大亨難越雷池一步。
評分1983年3月,香港政府宣布修訂收購及閤並條例,將上市公司“控股權”的定義從過去的51%修訂為35%,規定持有35%的大股東可在一年以內增加持有量至45%,如超過此數便要提齣全麵收購;非大股東一旦吸入一傢公司35%的股權便要公開提齣全麵收購。控股權定義修訂,此舉有意無意間配閤瞭怡置互控的“連環船”策略,外界覬覦一傢公司控製權的睏難陡然增大,至少令凱瑟剋傢族大大鬆瞭一口氣。至於港英當局如此修例,是否完全為自傢人怡置發展考慮,已無從查證,後人隻能說是瓜田李下而已。
評分香港前景山重水復,茫然若失。此時此刻,甚至無人敢問路在何方?麵對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怡置大班目瞪口呆,舉止無措,怎麼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