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讲述1887-1914年,即作者所谓“机器和国家的竞争”时期的英国经济史。
在1926年出版的本书上卷的序中,我曾经写道,我希望把故事叙述到1914年,“并至少附有一篇结论,阐述我所认为1914—1924年这十年在英国经济史上所占有的地位。”现在这个计划我已经尽我力所能及实现了,除非现在也许我可以说以1914—1929年这段年月取代了1914—1924年这十年。给战争年代写一篇叙事史的任何打算,从来就不会有过(关于这段故事的各个方面都经别位作家殊可钦佩地予以阐述了),我所打算的只是就当时这个战争的震撼所给予英国经济的发展方面的某些影响略略一提。结论写得象是一篇论文,参考书目和脚注这整套配备,都一并付之阙如。
评分当时,《信报》资深股评家思聪就曾警告,置地盲目扩张的危险性,一旦中英双方会谈不理想,置地扩张政策的后果便可想而知。
评分这次京东客服差的没法说,书的质量还不好,配送出了问题,花了一天时间都解决不了,客服不会帮助解决任何问题,一会说行,一会又说不行,就是让你无条件接受他的最终解释权,差评,32个差评。
评分当时,《信报》资深股评家思聪就曾警告,置地盲目扩张的危险性,一旦中英双方会谈不理想,置地扩张政策的后果便可想而知。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非常好的书 非常一流 大赞
评分这期间,置地的盈利确实也大幅增长,1980年度因出售金门大厦及九龙仓股票,置地盈利高达6.1亿港元,比1979年度增长一倍,1981年度置地盈利增至14.3亿港元,再比1980年度增长逾一倍。其中,来自物业销售的利润首次超过了租金收入。要知道,坚持稳健发展的置地,长期以来都顽固坚持一个发展策略,那就是盖楼大部分收租,小部分出售,就像香港许多投资保守的师奶一样,有物业在手,有租金回笼,万无一失,睡觉也安稳。
评分"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心旷神怡;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惘是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
评分其时,香港地产市道经过七、八年的节节攀升,已达巅峰状态,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基础异常脆弱,前景相当危险,运作渐趋困难。然而,怡和主席纽璧坚与置地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鲍富达当时对香港经济前景仍然相当乐观,对置地在香港地产业的影响力过于自信,对港英当局在香港的影响力充满信心,对大英帝国主导未来香港非常自负,完全陶醉于集团业绩连年向好的辉煌中,迫切希望利用这段时期充分扩张,趁热打铁,以弥补九龙仓一役的损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