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從區域語言學的角度描寫、分析蘇皖兩省境內的吳語、徽語和江淮方言的五種語法現象,比較不同方言點的異同,探討它們之間的關係。《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選取的區域特徵包括:三種動態範疇(進行體、持續體、存續體)的錶現形式;蘇州話錶體貌的“脫”及在各方言中的對應成分;量詞獨用現象;跟動詞重疊有關的幾種句法語義現象;跟數量詞連用的詞綴“頭”。從以蘇州話為代錶的吳語和以北京話為代錶的北方話在語法上具有類型差異這一工作假設入手,選取若乾項在蘇州話和北京話中具有典型的類型對立或差異的特徵在蘇皖兩省進行廣泛的、客觀的田野調查,結果錶明該區域的上述特徵多屬蘇州話型而不屬北京話型。
目錄
序
序二
第一章 前言
1.1 漢語方言區域研究迴顧
1.2 我們的研究思路
1.3 蘇皖方言概況
1.3.1 現代蘇皖方言概況
1.3.2 從曆史淵源看吳語、徽語和江淮方言
1.4 本文所用的材料
第二章 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1 三種動態範疇的定義
2.2 三種動態範疇在吳語中的錶現
2.2.1 蘇州話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2.2 常州話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2.3 灣沚話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2.4 吳語三地方言三種動態範疇錶現形式比較
2.3 三種動態範疇在徽語中的錶現
2.3.1 績溪話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3.2 歙縣話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3.3 祁門話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3.4 徽語三地方言三種動態範疇錶現形式比較
2.4 三種動態範疇在江淮方言中的錶現
2.4.1 泰如片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4.2 江蘇境內洪巢片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4.3 江蘇境內泰如片、洪巢片江淮方言三種動態範疇錶現形式比較
2.4.4 安徽境內洪巢片三種動態範疇的錶現形式
2.4.5 安徽境內洪巢片三種動態範疇錶現形式比較
2.5 吳語、徽語和江淮方言三種動態範疇錶現形式比較
2.5.1 三種動態範疇比較
2.5.2 體標記與動詞結閤能力比較
2.5.3 助詞“著”的比較
2.6 從曆時角度看吳語、徽語、江淮方言三種動態範疇標記的來源與演變
2.6.1 處所介詞結構的語法化過程
2.6.2 “著”的語法化過程
第三章 蘇州話錶體貌的“脫”及其在各方言中的對應成分
3.1 蘇州話的“脫”
3.2 其他方言中跟“脫”相對應的成分
3.2.1 其他方言“脫”類詞概況
3.2.2 常州話中的“落”
3.2.3 灣沚話中的“得[□]”
3.2.4 績溪、歙縣的“塌”
3.2.5 祁門話的“掉”和“失[□]”
3.2.6 泰州、東颱的“掉”
3.2.7 興化話的“特[□]”、“去[□]”和“掉”
3.2.8 南通話的“去”
3.2.9 灌南、阜寜、漣水、沭陽、閤肥、揚州的“得[□]”
3.2.10 六安話的“掉”
3.2.11 樅陽話的“特[□]、得[□]、掉、去[□]”
3.3 各地“脫”類詞語法化的等級
3.4 全國其他方言區的“脫”類詞
第四章 量詞獨用現象考察
4.1 什麼是量詞獨用現象
4.2 吳語的量詞獨用現象
4.3 徽語的量詞獨用現象
4.4 江淮方言的量詞獨用現象
4.4.1 漣水話型方言量詞獨用現象
4.4.2 興化話型方言量詞獨用現象
4.4.3 揚州話型方言量詞獨用現象
4.5 吳語、徽語、江淮方言量詞獨用現象比較
4.6 量詞獨用現象的共時和曆時考察
4.6.1 量詞獨用現象在其他方言區中的分布
4.6.2 量詞獨用現象的來源
第五章 與動詞重疊相關的幾種句法、語義現象
5.1 北京話與蘇州話動詞重疊式錶義功能和句法格式的差彆
5.2 其他方言動詞重疊的句法、語義錶現
5.3 動詞重疊式語義、句法功能差異的曆史來源
5.4 從共時方言差異反觀文獻中的相關現象
第六章 與數量詞連用的詞綴“頭”
6.1 做後綴的“頭1 ”
6.2 做前綴的“頭2 ”
6.3 做中綴的“頭3 ”
6.4 跟數量詞結閤的詞綴“頭”的共時分布及曆時蘊涵
第七章 結語:區域性共同特徵的成因
7.1 區域語言學視角下的蘇皖方言共同語法特徵
7.1.1 什麼是區域語言學的視角
7.1.2 蘇皖方言的底層問題
7.1.3 平行發展造成的共同特徵
7.1.4 方言接觸造成的共同特徵
7.2 蘇皖方言中的層次問題
7.2.1 漢語方言層次問題研究迴顧
7.2.2 蘇皖方言語法中的異源層次問題
7.2.3 蘇皖方言語法中的同源層次問題
7.3 本書的成績與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 各地發音人、核對人一覽錶
專傢評審意見
專傢評審意見
後記
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