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做人就该这样,既来之则安之,高高兴兴,享受手头上拥有的事物。因为就这么些了,如果坚持认为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分明是和自己过不去,有碍养生。——亦舒《灯火阑珊处》
“如何说再见系列”小说
《小宇宙》
《如何说再见》
《灯火阑珊处》
《这双手虽然小》
《世界换你微笑》
《假使苏西堕落》
……
内容简介
江宁波与邵正印一直在一起玩的原因很简单,她们同一个外公外婆,是姨表姐妹。
她们的母亲是两姐妹,一个嫁姓江,一十嫁姓邵,故宁波与正印,相貌长得极其相似。
可是身世差得老远,简直堪称是两个世界里的人。
坏境造人,性格亦南辕北辙,绝不相同。
两姐妹情谊深厚而微妙。
作者简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定居香港。她曾做过记者和编辑,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当过电视台编剧。现为专业作家,移居加拿大。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写作速度快,作品数量多,但即使换上十个笔名,读者也不难一下子从作品中把她辨认出来。
精彩书评
此书名大抵是取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来都以为,这是最美妙的爱情境界,不料于婚姻,却更是讲的通。
看完这本书之后,着实的喜欢,难掩欣喜之情,奔走相告,让众姐妹一定要看。
——十二(作家)
她的小说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教我女孩子要自立。永远不要想去靠谁,因为,没有人是真的靠得住的,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自己最好。
——舒淇
亦舒用字成精,干净利落,读来麻利恣畅之外,就属“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八个字了。亦舒世故,却绝不令人生厌,一如市井之俗,往往亦有俗得美者,其关键在于绝不扭捏作态,完全真实呈现,坦然拥抱。因这一坦然,遂自成一雍容风度,让人看得舒坦。
——傅月庵
目录
《灯火阑珊处》目录
精彩书摘
前些时候遇见父亲,论调仍然与二十年前差不多,他说:“一本杂志做了个调查,问十二至十六岁少年闲时做何消遣,竟有百分之十五答睡觉!还有人说玩电子游戏机、看电视、去演唱会、阅漫画。唉!太不长进了,世风日下。”一直摇头。
宁波十分吃惊,骇笑:“爸,那都是正当娱乐嘛!我也最爱睡午觉。”
“为什么不看书?嗄,为什么不看书?”
“大部分的书都写得不好看。”
“《战争与和平》写得不好?《罪与罚》写得不好?《白痴》写得不好?”
宁波只得一直笑,“与我们这时代脱节嘛,毫无共鸣。”
“朽木不可雕也。”
“爸,我有事,先走一步。”
到了中年反而好了,事事看不入眼可推诿给代沟,社会日渐富庶,随便写一点稿都能应付生活,到处都有人请吃饭,不怕寂寞。最孤清的是江宁波。
回到家里长驻候教,别人都出去了,只剩她一人。
幼时习惯省电,只开案上一盏小灯,仍然睡在那张小小单人床上,
床头有正印小时强加黏上的印花纸。
而她的真命天子还没有出现。
有人轻轻按了一下门铃。
宁波下去看。
门外是何绰勉,双手插在裤袋,人慵倦地靠在门框。
“是你呀!”
“你原本在等谁?”
“我的秘密。”
“正印的事怎么样?”
“她独自背起,我阿姨以经济支持,我用精神。”
何绰勉摇摇头,“人就是这样被宠坏的。”
“也许,”宁波抬起头,“这个家等一个婴儿已经等了很久。”
“我可以进来吗?”
宁波这才招呼他到偏厅坐下。
小何抬头打量天花板,“噫,这间屋子好不寂寞。”
宁波没好气,“今天你已是第二人如此说了。”
何绰勉一直微笑。
“何,你有话要说?”宁波看出苗头来。
他点点头,“宁波,我得了一个奖学金,下个月将到斯坦福攻读一年。”
“那多好,恭喜你。”
糟,公司要另外找人了,多麻烦的一件事。
小何看着她,“你竟没有丝毫依依之情。”
宁波愕然,“你想我挽留你?你怎么会放弃大好机会。”
小何握住她的手,“宁波,叫我不要离开你,说。”
“什么?”
“要不跟我一起走,陪我到美国一年。”
宁波大笑,“你需要人服侍生活起居?放心,那边自有家务助
理。”
“不,我向你求婚,你这呆瓜。”
宁波骇笑。
一天接受两次求婚,她的心脏不胜负荷。
不不不,不是何绰勉。
他从来没有在雨夜等过她,从来没有在风中拥吻过她,也从未试过
为她落泪。
他知道将有远游,身边的一切忽然都变得美好,尤其是朝夕相对的
江宁波,这才动了求婚之念。
宁波温柔地微笑,“不要冲动。”
“你知道我是稳健派,我们认识已有年余。”
“这不构成结婚原因。”
小何气馁,“你故意刁难。”
“嘿,一个月后的你就会感激我的大恩大德。”
小何啼笑皆非,“太小觑我了。”
“不要因为没人洗袜子而向人求婚。”
“我才不会叫妻子做这种事。”
“来,我们且庆祝你考得奖学金。”
“宁波——”
“不,我不能接受你的邀请。”宁波语气十分愉快。
小何困惑,“你好像有备而答。”
是,经过上一次,宁波说不已经说得极为熟练。
不不不不不,真痛快。
“我会做一个好丈夫。”
宁波把双臂挂在他肩膀上,嫣然一笑,“我肯定你会。”
“让我们放肆地私奔。”
“去什么地方?”宁波非常感兴趣。
可是何绰勉一时答不出地名,他伏案与数字做伴的日子太长,已没
有浪漫细胞。
宁波笑了,“何,一年后回来,仍帮我忙,可好?”
小何颓然,只得说好。
过一会,他看着她轻轻说:“你这个小小大女人!”
宁波从来没听人这样形容过她,十分纳罕,她想否认,可是又不在乎小何叫她什么。
生活如此刻板,她只想追求一点点激情,小何不是理想对象。
她希望有人带她到热带不知名的小岛,走过燠热丛林,忽然看到峭壁上挂下新娘婚纱般瀑布,缓缓堕入碧水潭里,还没有走近,已经一阵清凉。是,他们是沦陷在红尘中,可是总能在浮生中偷得点乐趣吧,于是她和衣跳下水中,他不顾一切脱下装束,二人游近瀑布,穿过水帘,享受那罕有的凉意,然后,他拥抱她……
“宁波,你在想什么?”
宁波回过神来,狡狯地一笑,“你才不要知道我想什么。”
小何诧异,“为什么?”
“因为我天性猥琐。”
小何瞪她一眼。
她与何绰勉是这样分手的。
严格来说,两个人未曾在一起过,也不能说是分手,只可以说话别。
小何走了以后,制衣厂静下来,宁波可以更用心工作。
一天,秘书进办公室来报告:“一位袁先生要求见你,他没有预约。”
宁波抬起头,“哪一家公司的袁先生?”
只听到有人在门外扬声,“宁波,我,袁康候。”
宁波只得说:“呵,是你,请进来。”
袁康候一贯英俊潇洒,只是此刻略带焦虑。
“宁波,我有话说。”
“我只有二十分钟,请长话短说。”
“宁波,几乎全银行区的人都知道邵正印怀孕,是真的吗?”
“真。”
“孩子属于谁?”
“咄,你问我,我问谁?”宁波微愠。
不知怎地,江宁波是有这一点威严,袁康候不得不低声下气,“宁波,我很关心这件事。”
“你不必操心了,对,贤伉俪近来生活很愉快吧?”
“宁波,这孩子是我的吧?”
宁波看着他,“一个孩子只是你的孩子直到你对他负责。那是你的孩子吗?你可有陪产妇到医生处诊治,你可有俯耳去听过他心跳?”
“是男孩还是女孩?”
“我开会时间已届,再见,袁先生。”
“宁波——”
宁波忽然面斥他:“袁康候你此人好不讨厌,世事岂能兼美,鱼与熊掌,得一应知心足,休再瞎缠!”
袁康候平日也是个独挡一面的人物,在他活动的范围内相当受人尊敬,真没想到到被一妙龄女子斥骂,顿时无地自容。
宁波两手按桌站起来,怒目相视。
袁康候退出去。
宁波气犹未消,一手将桌上笔筒横扫在地。
假日,正印来娘家小住,宁波反客为主,招呼服侍她。
正印见宁波忙个不休,不好意思,“我妈呢?”
宁波取来一只大垫枕,让正印坐得舒舒服服,一边笑道:“阿姨哪里有空?阿姨正享受人生。”
正印好奇,“还是那人吗?”
宁波不以为然,“什么叫那人,人家有名有姓,放尊重些。”
“你对他有好感?”
“任何令我阿姨生活愉快的人都算好人。”
她递一杯热可可给正印。
正印是那种精致的孕妇,穿件大衣就完全看不出她已怀孕六个月,
胚胎很帮忙,乖乖地一点也不妨碍母体如常操作,正印一向是幸运儿。
“那个巧克力蛋糕,嗳,再来一块。”
“不可以,今天配给已发放,明日请早。”
正印微微笑,“袁康候找过你?”
“你知道了?”
“我不见他,猜想他自然去找你。”
“奇怪,都以为我是好说客。”
“你轰走他?”
“他应庆幸我没朝他扔手榴弹。”
“你好像憎恨男人。”
“他也算男人?我爱煞男人,可惜他不是男人。”
“对你来说,怎样才算男人?”
“不是每个有男性生理特征的人都算真正男子汉,男人要有勇气承担责任,爱护妇孺,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带头吃苦……”
没想到正印反而帮男人说话,“男人也是人,对血肉之躯要求无谓太高。”
“但是男人总得像男人,照目前男人水准看,我迟早成为同性恋者。”
“人家听了这种论调会说话的。”
宁波微微笑,“你在乎人家说什么吗?”
“不,我才不理。”
“真好,我是你的同志。”
“宁波,你是冰清玉洁的一个人——”
……
前言/序言
灯火阑珊处 关于这本书: 《灯火阑珊处》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现代都市中,个体在追寻人生意义、情感归属与自我救赎过程中的挣扎与成长。小说并非仅仅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更是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对人性幽微之处的细腻捕捉。作者通过一群生活在城市边缘,却又被城市的光影所吸引的灵魂,展现了他们在现实的洪流中,如何试图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希望,如何在一个个“灯火阑珊处”寻觅心灵的慰藉。 故事背景与设定: 故事发生在一个繁华却又疏离的现代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但在这片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孤独与迷茫。小说的主人公们,他们或许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很快被现实的残酷所击垮;或许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在物质的堆砌中,却感到内心的空虚与无力;又或许是经历过风雨的老者,在回首往昔时,对生命中的遗憾与错过耿耿于怀。 城市本身,在这部小说中,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更是一个鲜活的角色。它既是机遇的摇篮,也是陷阱的温床。它用灯火辉煌的诱惑,吸引着无数人涌入,又用冰冷的现实,考验着每一个追梦者的韧性。小说中的许多场景,都发生在城市的角落:午夜时分的街头小巷,人声鼎沸的夜市,或是深夜依旧亮着灯的办公室。这些地方,都成为了主人公们情绪宣泄、内心独白以及命运交错的舞台。 主要人物与他们的故事线: 林晓(化名): 一位年轻的插画师,她敏感而细腻,对生活充满着艺术家的幻想,却在一次次的投稿失败和现实的压力下,逐渐感到迷茫。她试图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的世界,但市场的残酷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在寻找创作灵感的同时,她也在一段复杂的情感关系中纠结,试图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找到平衡。她的故事线,是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博弈,是关于如何在不被理解的世界里坚持自我。 陈默(化名): 一位中年失意的程序员,曾经踌躇满志,如今却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一次投资的失败,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也让他与家人渐行渐远。他渴望证明自己,却又深陷泥潭,不知如何是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接触到了一些底层劳动者,他们的坚韧与乐观,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的故事线,是关于中年危机、家庭责任以及重新找回人生方向的救赎。 赵老师(化名): 一位退休的老教授,曾经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如今却只能在家中度过寂寞的晚年。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喜欢在深夜里散步,观察城市的灯火,回忆往昔的岁月。他与年轻的林晓在一次偶然的街头邂逅中结识,并成为她的精神导师。他的故事线,是关于生命的智慧、对过去的回望以及在晚年寻求精神寄托的宁静。 艾莉(化名): 一位表面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社交圈广泛,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创伤。她习惯用虚假的笑容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渴望被爱,却又害怕受伤。她与陈默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产生交集,两人都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渴望却又无法拥有的东西。她的故事线,是关于伪装与真实、欲望与空虚以及在人际关系中寻找真情的迷失。 主题与内涵: 《灯火阑珊处》所探讨的主题是多层面的: 孤独与连接: 在这个信息爆炸但情感贫瘠的时代,人们普遍感到孤独。小说深入挖掘了城市中个体的孤独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微弱的连接,试图打破隔阂,寻找共鸣。这种连接,可能是一次深夜的谈话,一个善意的微笑,或是一段共同经历的困境。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每一个来到城市的人,都怀揣着梦想,但现实的残酷往往让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小说展现了主人公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摇摆,在坚持与放弃之间挣扎的过程。它提醒读者,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内心的微光,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救赎与成长: 每一个人物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困境,但他们都在寻找自我救赎的途径。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经历痛苦与磨难,他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开始做出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对人生的态度,对情感的理解,或是对价值观的重塑。 希望与坚持: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也如同暗夜里的灯火,微弱却不熄灭。小说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传达了一种积极的力量,即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并为之坚持,总会有“灯火阑珊处”等待着我们。 人性的复杂与幽微: 作者以一种非常客观且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幽微。每个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高尚也有卑微。小说通过对这些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也引发了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反思。 写作风格与艺术特色: 《灯火阑珊处》的写作风格细腻而富有诗意,语言精准且富有感染力。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意象和象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 细腻的人物刻画: 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有着极其敏锐的捕捉能力,每一个人物都仿佛跃然纸上,鲜活而真实。 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城市夜景的描绘,还是人物内心情绪的抒发,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结构上的巧思: 小说在叙事上并非线性,而是通过多线并进,穿插回忆与现实,将不同人物的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细节的关注: 作者对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有着独到的观察,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也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阅读体验: 阅读《灯火阑珊处》的过程,是一次与自我对话的旅程。你可能会在主人公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会为他们的悲欢离合而动容,会为他们的成长而欣慰。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它无疑是一本能够触及心灵、引发思考的书。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城市,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灯火阑珊处”,发现那些属于自己的希望与力量。 总结: 《灯火阑珊处》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救赎、关于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深刻小说。它用充满温度的文字,描绘了现代都市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迷茫中追寻,在痛苦中成长,最终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慰藉与意义。这是一部值得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作品,它所带来的思考与感动,将会在你阅读完毕后,久久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