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活着,同时并不存在,是可能的”
奥康纳短篇小说奖得主西蒙·范·布伊
令人心碎的处女作
内容简介
《黑暗中的绽放(短经典·第三辑)》以纽约、巴黎、罗马和雅典等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不同的主人公在面对死亡、悲剧、孤独、救赎和奇迹时的体验和深思。作者用极度简洁的笔调、触人灵魂的细节讲述了置身“爱“中的人们所付出的辛劳、经历的失去。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们无一不舔舐着自己的残缺和伤痛,但是在对自身命运的回忆和把握中,又显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面对不可言说之物,作家西蒙·范·布伊用大量的留白所积蕴的诗意,和命运、死亡一样坚固。唯有爱的伤痛和善意,才能让我们超*时间和现实的设定,实现最惊心动魄的救赎。
作者简介
西蒙·范·布伊,1975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在威尔士和牛津镇长大。在肯塔基州踢过两年足球,继而迁居巴黎和雅典。200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且荣获H.R.Hays诗歌奖。曾供职于纽约《时代》杂志和《纽约邮报》,现定居纽约,在视觉艺术学校和长岛大学任教,也是《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和《卫报》的撰稿人。
西蒙·范·布伊已出版两本短篇小说集,出版于2007年的《黑暗中的绽放》是他令人惊艳的处女作,出版后即获得维尔切克创新奖文学奖项的最终提名;出版于2009年的《爱,始于冬季》则荣获了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纽约时报》赞誉“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们将会享受西蒙·范·布伊温柔、莫泊桑式的寓言……” 他的第一部长篇《爱,始于怀念》于2011年出版,即获得北美独立书商“书店大奖”小说奖项的提名。第二部长篇《分离的幻象》于2013年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版,受到《出版人周刊》的热情评价,称其“精湛的写作提升了这部杰出的作品”。从2011年开始,西蒙·范·布伊还编辑了一系列非虚构,包括《我们为何战斗》、《我们为何需要爱》、《我们的决定为何无足轻重》。
西蒙·范·布伊现居纽约布鲁克林。
精彩书评
★词语能让我们和陌生人握手。它们会提醒我们,一个人的经验同时也是所有人的。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爱别人同时也是爱一个人的自我。对别人的损害或侮辱即是针对一个人自身。我在某处读到,我们独自生活,是为了克服我们对命运分离的幻象。
——西蒙·范·布伊
★这些故事兼有神话的庄重和偶然的随意。
——《出版人周刊》
★读者在读完这部让人心碎的短篇处女作之后,一定会担心,西蒙·范 布伊如何才有可能通过另一部作品完美返场。写部长篇?创作俳句?抑或像苦行僧一样漫游天地间,然后再次位我们带来另一部无与伦比惊艳的作品?
——《洛杉矶时报》
★他的行文节制、敏感、带着恐惧;他的意象如此新鲜 ……你能亲见并体悟他的故事设定。
——《纽约每日新闻报》
目录
小鸟
草莓的香气
天有多高,海就有多深
不一样的鞋子
他们躲在哪里是一个谜
世界,在花丛中微笑
黑暗中的绽放
遥远的船
最好的礼物
雪落下又消失
岩石上的牧羊人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个美丽的小骗局
死于星期天地震的法国艺术家
苹果
日常生活
假如
得到和你失去的一样多
安静却不停坠落的城市
精彩书摘
很多年前,祖父曾给他买过一双溜冰鞋,告诉他等河水结冰了他就可以穿上这鞋溜冰了。那个下雪的午后,他和祖父站在雪中,祖父说,这是天空快乐的眼泪,化成了雪片落下来。
塞吉几乎能感受到祖父呼吸在他脸颊上的那股热乎乎的、混杂着烟味的气息,看见冬天俄罗斯家里的那个苹果园的景色。每棵苹果树的根部都落满了雪,像围上了白色的桌布;一些动物从雪堆上走过,留下一个个小小的脚印,一只猫头鹰的空洞的叫声透过正在落下的白雪传来。
修鞋店的门后有一张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的海报,上面画着一只巨型的鞋悬在几个修鞋匠头上,他们指着鞋底,面露惊异的神情。年轻的时候,塞吉的梦想是到美国去,买一辆华丽又气派的凯迪拉克或者林肯,就像黑手党特别喜欢的那种。在刚结婚的那段时间,塞吉经常在夏日的午后,在苹果园里靠着一棵树,做各种各样的白日梦。苹果树上停了很多小鸟,塞吉就在它们夜晚的合奏中睡去,而此时,他的妻子正光着脚整理着花坛。
他梦想着他能开着车在第五大街上兜风,身前的汽车仪表盘闪闪发光,孩子们则坐在后座读着美国杂志。他们脚上穿的,当然是极其合脚的用最好的意大利皮革做的鞋子。他们的笑声轻盈而明亮,充满了希望。
可妻子在生下他们的女儿后没几个月就死了,六个月零一周后,邻城的医生告诉塞吉,他女儿的心脏上全是洞,她不可能活过这个夏天了。医生说只有两样东西能救他女儿的命,一样是上帝,另一样就是钱。塞吉立即把房子挂牌出售,可等到房子卖掉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塞吉用剃刀使劲地把一块粘在溜冰鞋上的口香糖刮下来,他使劲地咬着嘴唇,结果咬出血来,血顺着他的下颚流下,流到下巴,滴到一堆鞋带上。即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他还是会为自己当年想用全部的钱去换一辆车的想法而感到羞愧,这种羞愧感让他的脸颊发热。
在七月一个无风的日子里,塞吉的女儿被埋在了苹果园里。一个白色的十字架正好立在她头上方的土地上,上面写上了金色的字,告诉任何有可能会路过这个小小十字架的人,她是她父亲唯一的女儿,她很爱动物。在她脚边,放了一个盒子,塞吉把家里的各种工具装了进去,他希望能由她转交给他的祖父,让他们在等待他到来的时间里有事可做。
塞吉把这双刚修好的溜冰鞋挂在了那颗最长、最扭曲的钉子上。
门外,鸟儿在不停地歌唱。
早上的乌云散开了,留下一片白云轻染的晴空。
把溜冰鞋挂好之后,外边的街上也热闹了起来。塞吉决定关门去看看苹果丰收节的活动。他一丝不苟地换好衣服,对着那面黄色的浴室镜梳理好白色的头发,为自己的皮鞋上光,洗手。水槽下边放着一把银质蛋糕刀,用白色的棉布仔细包裹着。这是他们家传下来的,曾经有过两双手共同握着它切开婚礼的蛋糕。塞吉把蛋糕刀放进口袋,关掉了房间里所有的灯。店外的霓虹灯招牌却整夜都会闪烁着,几个红色的字:修理各类鞋底。
他锁好门,朝街道走去。
塞吉希望能遇上彼得,那个瞎眼烟草商,或者欧马——因为他们的存在,塞吉才不至于只和那些鬼魂相依为伴。一些孩子用绳子把水桶捆在背上,在街上横冲直撞,另外一些孩子则被迫和父母一起慢慢地走着,脸上露出刚被父母公开责骂过的尴尬不满的表情。
还有一群孩子,像一阵强风从塞吉身边跑过去,把他的衣角吹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夜晚,方圆十几里,都弥漫着苹果成熟时散发出来的强烈香味,这香味就像阳光一样,洒进每个家庭。塞吉住在格林威治区一个公寓的地下室里,他的房东住在楼上,是个退休的大学教授,每次当他听贝多芬的时候,就会用扫帚敲地板。他是一个鳏夫,也是他们家族里唯一一个从纳粹毒气室里逃脱出来的幸存者。他们谁都无力承担各自的悲伤合并起来的重量,于是他们的关系就维持在见面时礼貌地点头示意的程度。
塞吉床边的桌子上有一小棵苹果树,塞吉每天都非常尽心地照顾它,好像它是他的一个曾经濒临垂死的同伴。他买了最贵的植物养料,确保这棵小树能长得旺旺盛盛。它已经几乎有一个足球那么高了,以一种世界都在围绕着它的极其自信的态度成长着,根基也越长越深厚。
接下来的三个月都会是好天气,趁着这个好时机,塞吉想偷偷溜进那块曾经被废弃的土地,用铁锹把沥青地面锹开,把这棵小苹果树栽在自从一九七四年他来布鲁克林后每年种下的那些苹果树的旁边。三十年后,这块地变成了苹果园,并且开始举行纽约市里唯一的苹果节。
……
前言/序言
《潮汐之语》 第一章:寂静的海滩 海浪以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节奏拍打着沙滩,留下湿润的痕迹,又被下一次浪潮轻轻抚平。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远离了喧嚣的人群和城市的灯火。细密的沙粒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如同散落的星辰。海风带着海水的咸味和远方植物的清香,轻柔地拂过,卷起一丝丝冰凉。 在这片寂静的海滩上,坐着一个身影。她的名字是艾莉亚,一个寻常的年轻女子,却有着一双不寻常的眼睛,仿佛能看透这夜色下的所有秘密。她赤着脚,让冰凉的沙粒包裹住脚踝,感受着大地的温度和海水的潮汐。她的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海平面与夜空融为一体,分不清界限,只有隐约可见的几颗星星在远处闪烁。 艾莉亚的思绪如同这海浪一般,起伏不定。她来这里已经很久了,久到她几乎记不清上次离开是什么时候。这片海滩是她的庇护所,是她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的地方。她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任何地方。她就像一片被海浪卷上岸的枯叶,无根无萍,只能随着风浪的摆动而存在。 她回忆着过往,那些零碎的片段如同海滩上的贝壳,有的光滑圆润,有的棱角分明。童年时的笑容,被遗忘的承诺,模糊的面孔……它们如同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淡淡的痕迹,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一阵海风吹过,卷起她的发丝,也带走了一些无声的叹息。艾莉亚缓缓地站起身,身姿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单薄。她沿着海岸线缓缓地走着,每一步都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转瞬即逝。她的目的地不明确,只是随着内心的召唤,随着海浪的节奏。 她经过一片礁石,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散发出湿润的泥土气息。几只小螃蟹在她脚边匆匆爬过,消失在石缝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符合这片海滩的法则。只有艾莉亚,是这片自然法则之外的存在。 夜色渐深,海的声音也愈发清晰。海浪的低语,海风的呼唤,以及远处海鸟偶尔发出的鸣叫,共同谱写着一曲古老的歌谣。这歌谣里,没有欢乐,没有悲伤,只有一种永恒的宁静,一种包容一切的虚无。 艾莉亚停下脚步,再次望向大海。她知道,她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个答案,寻找一个归宿。但大海的深邃,如同她内心的迷茫,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她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被巨大的世界所吞噬,无力挣扎,只能默默地承受。 “潮汐在呼唤我……”她轻声呢喃,声音被海风吹散,消失在夜色中。她知道,无论她走到哪里,无论她寻找多久,她都无法逃离这潮汐的召唤,也无法逃离这内心深处的孤寂。 第二章:迷失的航船 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点微弱的光芒。那是一艘船,一艘在黑夜中艰难前行的航船。船身在波涛中摇曳,桅杆在风中发出吱呀的哀鸣,仿佛随时都会被巨浪吞噬。船上的灯光昏黄而微弱,在茫茫的海面上,显得那么无助。 船上的船长,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名叫卡莱尔。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紧握着舵盘,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试图在漆黑的夜色中找到一丝希望。 他们已经在这片未知的海域漂泊了太久。风暴、迷雾、食物的短缺,一切都在考验着船员们的意志。船员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许多人已经开始怀疑是否还能看到陆地。 “船长,我们还能坚持多久?”一个年轻的船员,名叫利奥,声音带着一丝绝望。 卡莱尔缓缓地转过头,看着利奥年轻而迷茫的脸庞。他知道,希望已经不多了。这片海域凶险异常,他们误闯进来,就像迷失在迷宫中的旅人,找不到出口。 “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得坚持下去。”卡莱尔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大海给予我们生命,也可能带走生命。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他知道,这番话并没有多少说服力。船员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鼓励,更是希望。而希望,在这片被遗忘的海域,比黄金还要稀少。 “我看到了……我好像看到了什么!”突然,瞭望手发出一声惊呼。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瞭望手所指的方向。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隐约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光晕,那是陆地的轮廓,还是海市蜃楼? 船员们激动起来,尽管身体疲惫,但内心的希望被点燃了。他们奋力地划动着,朝着那微弱的光芒前进。然而,前方的海况却变得更加凶险。巨大的海浪一个接一个地扑来,试图将这艘脆弱的船撕碎。 卡莱尔紧紧地盯着前方的海浪,他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跨越这道屏障,才能到达那未知的陆地。 “稳住!稳住船头!”他嘶吼着,指挥着船员们。 船在巨浪中颠簸,发出痛苦的呻吟。甲板上,水花四溅,船员们紧紧地抓着绳索,与大海搏斗。利奥紧紧地咬着牙,他相信船长,相信这来之不易的希望。 终于,他们冲破了巨浪的封锁。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浓厚的迷雾,将船完全笼罩。能见度几乎为零,只能依靠着模糊的直觉和经验前行。 “我们……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方向?”利奥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安。 卡莱尔沉默了。他知道,在这片迷雾中,一切都变得难以预测。他们可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也可能离危险越来越近。 “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停下。”卡莱尔的声音虽然疲惫,但依旧坚定,“我们还有船员,还有彼此。只要在一起,就还有希望。” 迷雾中,船继续艰难地前行。每一声海浪的拍打,每一缕海风的吹拂,都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指引,又仿佛在嘲笑着他们的渺小。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是救赎,还是更深的绝望。 第三章:古老的传说 在海滩的另一端,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小村庄。村庄依山傍海,古朴而宁静。这里的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敬畏。村子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大海的古老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关于“潮汐之灵”的传说。 传说中,“潮汐之灵”居住在海洋的最深处,掌管着潮汐的涨落,也掌管着大海的命运。当“潮汐之灵”平静的时候,大海风平浪静,渔获丰盛;当“潮汐之灵”愤怒的时候,便会掀起滔天巨浪,吞噬一切。 村庄里最年长的一位老人,名叫伊利亚斯。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清澈如水。他曾是村子里最伟大的航海家,如今,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讲述古老的传说上,守护着村庄的记忆。 艾莉亚偶尔会来到村庄,静静地听伊利亚斯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她不言语,只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她觉得,那些传说中蕴含着某种她一直都在寻找的答案。 “伊利亚斯爷爷,‘潮汐之灵’真的存在吗?”有一天,艾莉亚忍不住问道。 伊利亚斯微笑着,手中把玩着一块被海浪打磨得光滑的石头。“存在的,孩子。它们存在于大海的每一次呼吸,存在于每一次潮汐的涨落。它们是我们与大海沟通的桥梁。” “那……它们会带来什么?”艾莉亚追问道。 “它们带来的是一种平衡。有时候是丰盛,有时候是考验。但无论带来什么,都是大海对生命的馈赠。”伊利亚斯缓缓地说道,“只是,有些人懂得珍惜,有些人却视而不见。” 艾莉亚陷入了沉思。她一直觉得自己与大海有着特殊的联系,却从未想过,这联系竟然如此深邃。她感受到的孤寂,是否也是大海给予她的另一种“馈赠”? 与此同时,卡莱尔的船在迷雾中艰难地航行。船员们的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食物所剩无几,饮用水也即将枯竭。绝望如同阴霾,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我们……是不是真的要死在这里了?”利奥看着空荡荡的粮仓,绝望地问道。 卡莱尔沉默着,他知道,他无法再欺骗自己,也无法再欺骗他的船员。他们可能真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就在这时,瞭望手再次发出惊呼:“船长!前面……前面好像有陆地!” 所有人都抬起头,看向前方。迷雾渐渐散去,露出了一片模糊的轮廓。那是一座岛屿,一座被绿色植被覆盖着的岛屿。 船员们爆发出欢呼声,尽管身体虚弱,但他们还是用尽全力朝着岛屿划去。当船靠岸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瘫倒在地,如释重负。 然而,这座岛屿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避风港。岛上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气息,古老而神秘。他们在这座岛屿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石碑,上面刻满了他们从未见过的符号。 伊利亚斯在村庄里,也感受到了某种变化。他抬头看向大海,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 “潮汐之灵……似乎在躁动。”他喃喃自语。 第四章:静默的告白 艾莉亚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忍受内心的孤寂。她开始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被理解。她想起了伊利亚斯老人,想起了他讲述的那些古老的故事。 她再次来到村庄,这一次,她主动找到了伊利亚斯。她坐在老人身边,望着大海,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感受。 “伊利亚斯爷爷,我……我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遗忘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艾莉亚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伊利亚斯静静地听着,手中的石头被他轻轻摩挲着。他知道,艾莉亚内心深处的伤痛,远比她表现出来的要深。 “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只是,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寻找,去创造。”伊利亚斯温和地说道,“大海虽然广阔,但它也孕育着生命。你感受到的孤寂,也许正是大海给予你的信号,让你去寻找属于你的那片海。” 艾莉亚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看着伊利亚斯,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可是……我不知道我的‘那片海’在哪里。” “你感受到的‘潮汐之语’,便是你的指引。”伊利亚斯微笑着,“仔细去倾听,去感受。它们会告诉你方向。” 与此同时,卡莱尔的船员们在岛屿上发现了更多惊人的秘密。他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祭坛,祭坛上摆放着一些奇异的器皿。而那些石碑上的符号,竟然与祭坛上的图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利奥对这些符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去解读它们,尽管困难重重。他隐约觉得,这些符号记录着某种古老的历史,某种关于这座岛屿,甚至关于大海的秘密。 夜幕降临,岛屿上传来阵阵奇怪的声响。仿佛有什么古老的存在正在苏醒。卡莱尔和他的船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第五章:潮汐的交响 艾莉亚在伊利亚斯的引导下,开始更加深入地感受大海。她不再只是站在海边,而是潜入水中,去感受海水的温度,去倾听海水的低语。她发现,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与大海的节奏同步。 她开始理解,大海并非只是浩瀚的水域,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整体。她感受到了海草的舞蹈,鱼群的游弋,以及那些生活在海底的生物的默默存在。 一天,当她在海中潜游时,她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在海底的深处,有一处发出微弱光芒的区域。她好奇地游了过去,发现那是一个被珊瑚覆盖着的洞穴。 洞穴中,她看到了一些闪烁着光芒的石头,它们散发出一种温和而神秘的能量。她伸出手,触摸其中一块石头,瞬间,一股温暖的感觉传遍全身。 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她的脑海中苏醒。她看到了一些模糊的画面,一些关于古老文明,关于大海深处的景象。她明白了,那些传说中的“潮汐之灵”,并非神话,而是某种真实的存在。 卡莱尔和他的船员们,在岛屿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些奇怪的声响越来越强烈,仿佛整个岛屿都在颤抖。他们发现,那些石碑上的符号,竟然在夜晚散发出微弱的光芒。 利奥终于有所发现。他解读出了一些符号,发现它们记录着一座古老文明的祭祀仪式。而这个仪式,似乎与“潮汐之灵”有关。 “船长,这些符号说,这座岛屿,是一个‘潮汐之灵’的栖息地。”利奥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而我们,可能打扰了它们的安宁。” 卡莱尔心中一凛。他意识到,他们可能卷入了一个远超他们想象的事件中。 第六章:绽放之光 艾莉亚从洞穴中出来,身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感觉自己与大海融为一体,那些曾经困扰她的孤寂,似乎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她知道,自己找到了属于她的“潮汐之语”。 她回到村庄,向伊利亚斯讲述了她的经历。伊利亚斯听后,欣慰地笑了。 “你找到了,孩子。”他说,“大海的回响,在你心中绽放了。” 与此同时,岛屿上的危机爆发了。一股巨大的能量从祭坛中涌出,笼罩了整个岛屿。卡莱尔和他的船员们,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就在这危急时刻,艾莉亚来到了岛屿。她感受到了岛屿上强大的能量波动,也感受到了“潮汐之灵”的召唤。 她走向祭坛,尽管内心充满未知,但她却毫不畏惧。她伸出手,触摸着祭坛上的石碑。 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从艾莉亚体内涌出,与祭坛上的能量产生了共鸣。那些古老的符号,在她眼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卡莱尔和船员们,惊讶地看着这一幕。他们看到,艾莉亚的身体被柔和的光芒所笼罩,仿佛与大海融为一体。 “潮汐之灵”似乎被艾莉亚的出现所安抚。那些躁动的能量逐渐平息,岛屿也恢复了平静。 当光芒散去,艾莉亚依旧站在祭坛前,只是她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而宁静。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迷失的孩子。 卡莱尔走向艾莉亚,眼中充满了敬畏。“你是谁?” 艾莉亚微笑着,看向大海。“我……是大海的孩子。” 从此,艾莉亚与卡莱尔的船员们,开始了新的旅程。他们不再是迷失的航船,而是带着对大海的敬畏和理解,继续前行。 而艾莉亚,也明白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她不再孤寂,因为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潮汐之语”,并在大海的怀抱中,绽放出了属于她的光芒。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关于寻找,关于理解,关于在无尽的海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与绽放。它关乎自然的奥秘,也关乎内心的成长,以及生命中最深刻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