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係統基礎(第4版)

操作係統基礎(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屠立德,王丹,金雪雲 著
圖書標籤:
  • 操作係統
  • 計算機科學
  • 基礎
  • 第四版
  • 教材
  • 計算機原理
  • 係統編程
  • 內核
  • 進程管理
  • 內存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61060
版次:4
商品編碼:11544510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操作係統作為核心的係統軟件,負責控製和管理整個係統的資源並組織用戶高效協調地使用這些資源。本書是在《操作係統基礎(第3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與第3版相比,第4版在結構、內容上都做瞭調整、修改和增刪。
本書闡述瞭操作係統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設計方法,力求將現代操作係統的典型特徵,即多綫程、微內核、分布式係統、客戶/服務器模型與經典的操作係統原理緊密結閤。
全書共13章,主要介紹瞭操作係統的基本概念和運行環境、進程和綫程、處理器調度與死鎖、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分布式係統,最後介紹瞭Windows和Linux操作係統的結構和實現。每章後麵都有本章小結及難度適宜的習題,便於讀者自學或鞏固所學的知識。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清晰,突齣基礎,注重應用,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適閤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或相關專業操作係統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操作係統設計與係統內核開發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籍。

目錄

第1章引論

1.1計算機係統概述

1.1.1計算機的硬件組織

1.1.2軟件的層次與虛擬機的概念

1.2操作係統的形成和發展

1.2.1什麼是操作係統

1.2.2操作係統的形成和發展

1.3多道程序設計的概念

1.3.1多道程序設計的引入

1.3.2多道程序設計的概念

1.4操作係統的功能和特性

1.4.1操作係統的功能

1.4.2操作係統的特性

1.5操作係統的類型

1.5.1多道批處理操作係統

1.5.2分時操作係統

1.5.3實時係統

1.5.4網絡操作係統

1.5.5多處理操作係統

1.5.6分布式操作係統

1.5.7嵌入式操作係統

1.5.8多核係統

1.6操作係統的設計

1.6.1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1.6.2操作係統設計

1.7操作係統的結構

1.7.1模塊接口法

1.7.2層次結構設計法

1.7.3微內核結構

1.7.4微內核的實現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操作係統的運行環境

2.1硬件環境

2.1.1中央處理器

2.1.2主存儲器

2.1.3緩衝技術

2.1.4中斷技術

2.1.5時鍾、時鍾隊列

2.2操作係統與其他係統軟件的關係

2.2.1作業、作業步、進程的關係

2.2.2重定位的概念

2.2.3絕對裝入程序與相對裝入程序

2.3操作係統與用戶的接口

2.3.1作業控製語言

2.3.2聯機作業控製

2.4固件——微程序設計概念*

2.4.1微程序設計的概念

2.4.2微程序設計與操作係統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進程管理

3.1進程的概念

3.1.1進程的引入

3.1.2進程的定義

3.2進程的狀態

3.2.1進程的狀態及其變化

3.2.2進程的掛起和解除掛起的狀態

3.3進程的描述和管理

3.3.1進程的描述

3.3.2進程管理

3.4進程控製

3.4.1進程的控製原語

3.4.2操作係統與進程控製的執行

3.5UNIX SVR4的進程管理*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多綫程

4.1綫程的概念

4.1.1綫程的引入

4.1.2綫程的概念

4.2綫程的狀態和綫程管理

4.2.1綫程的狀態

4.2.2綫程的描述

4.2.3綫程的管理

4.3多綫程的實現

4.3.1概述

4.3.2用戶級綫程

4.3.3內核級綫程

4.3.4KLT和ULT結閤的方法

4.3.5綫程庫

4.4Solaris操作係統的綫程機製*

4.4.1Solaris的多綫程結構

4.4.2輕質進程

4.4.3內核綫程

4.4.4用戶綫程

4.4.5綫程的執行

4.4.6內核中斷綫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互斥與同步

5.1概述

5.2臨界區

5.2.1臨界區的提齣

5.2.2臨界區的互斥要求

5.3互斥

5.3.1互斥的軟件解決方法

5.3.2互斥的硬件解決方法

5.4信號量

5.4.1信號量

5.4.2信號量及同步原語

5.4.3同步原語的不可分割性

5.4.4用信號量實現進程間互斥

5.4.5生産者和消費者問題

5.4.6讀者和寫者問題

5.5管程

5.5.1管程的定義

5.5.2用管程實現同步

5.6進程間的通信

5.6.1消息通信

5.6.2間接通信模式

5.6.3其他消息通信模式

5.7UNIX的進程同步和通信

5.7.1管道

5.7.2消息

5.7.3共享主存

5.7.4信號量

5.7.5信號或軟中斷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死鎖

6.1死鎖問題的提齣

6.2死鎖的必要條件

6.2.1資源的概念

6.2.2死鎖的必要條件

6.3死鎖的預防

6.3.1預先靜態分配法

6.3.2有序資源使用法

6.4死鎖的避免和銀行傢算法

6.4.1單資源的銀行傢算法

6.4.2多資源的銀行傢算法

6.5死鎖檢測與恢復

6.5.1死鎖的檢測

6.5.2死鎖的恢復

6.6資源分配圖

6.6.1資源分配圖

6.6.2利用資源分配圖進行死鎖分析

6.6.3資源分配圖化簡法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實存儲器管理技術

7.1引言

7.1.1主存儲器的物理組織

7.1.2主存儲器的管理功能

7.2固定分區

7.3可變分區多道管理技術

7.3.1可變分區存儲管理的概念

7.3.2存儲分配算法

7.3.3存儲器的壓縮和程序浮動

7.3.4可變分區多道管理的地址變換

7.4簡單分頁

7.5簡單分段

7.6內核主存管理

7.6.1內核主存管理概述

7.6.2二次冪空閑錶分配器

7.6.3夥伴係統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虛擬存儲管理

8.1虛擬存儲係統的基本概念

8.2請求頁式存儲管理

8.2.1地址轉換

8.2.2硬件支持

8.3請求分段存儲管理

8.3.1請求分段概述

8.3.2分段的實現

8.4段頁式存儲管理

8.4.1請求段頁式存儲管理的基本概念

8.4.2請求段頁式存儲管理的地址轉換

8.4.3段頁式存儲管理算法

8.4.4請求段頁式存儲管理的優缺點

8.5頁麵置換算法

8.5.1頁麵訪問失效及處理

8.5.2頁麵置換算法

8.5.3交換區

8.6頁框分配策略

8.6.1物理主存

8.6.2空閑頁麵鏈錶

8.6.3頁架分配中的有關策略

8.6.4分頁環境中程序的行為特性

8.7UNIX SVR4的存儲管理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設備管理

9.1概述

9.2I/O子係統的層次模型

9.2.1I/O子係統的設計目標

9.2.2I/O子係統的層次模型

9.3I/O硬件組成

9.3.1設備和設備控製器

9.3.2直接存儲器訪問

9.3.3通道方式與輸入輸齣處理器

9.4設備驅動程序

9.4.1設備和驅動程序分類

9.4.2設備開關錶

9.4.3設備驅動程序框架

9.5I/O子係統

9.5.1設備命名

9.5.2輸入輸齣緩衝區

9.5.3I/O子係統獨立於設備的工作

9.6流*

9.6.1流的概念

9.6.2消息和隊列

9.6.3流I/O

9.7磁盤調度

9.7.1磁盤的硬件特性

9.7.2磁盤調度算法

9.8虛擬設備和SPOOLing係統

9.9RAID技術*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0章文件係統

10.1文件

10.1.1文件的命名

10.1.2文件的結構

10.1.3文件的類型

10.1.4文件的屬性

10.1.5文件的操作

10.2目錄

10.2.1目錄內容

10.2.2文件目錄的結構

10.2.3路徑名

10.2.4符號鏈接

10.2.5目錄操作

10.3文件係統的實現

10.3.1文件空間的分配和管理

10.3.2UNIX係統的目錄實現

10.3.3磁盤空間管理

10.3.4文件係統在主存的數據結構和打開操作

10.3.5文件係統掛載

10.4安全性和保護

10.4.1用戶確認技術

10.4.2保護機製——數據安全性

10.4.3其他

10.4.4文件的轉儲和恢復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1章分布式係統*

11.1概述

11.1.1什麼是分布式係統

11.1.2分布式係統的優點

11.2進程通信

11.2.1進程通信的概念

11.2.2TCP/IP通信協議

11.2.3分布式環境的客戶/服務器模式

11.2.4分布式進程通信

11.3分布式文件係統

11.3.1分布式文件係統概述

11.3.2分布式文件係統的組成

11.3.3分布式文件係統的體係結構

11.3.4客戶機高速緩存和一緻性

11.4分布式係統中的互斥與死鎖

11.4.1邏輯鍾和邏輯時

11.4.2時間戳算法(Lamport算法)

11.4.3令牌傳送算法

11.5進程遷移

11.5.1進程遷移的原因

11.5.2進程遷移機製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2章Windows NT操作係統*

12.1Windows NT操作係統概述

12.2Windows NT的係統模型

12.3Windows NT的基元成分

12.3.1對象

12.3.2進程

12.3.3綫程

12.3.4進程管理程序

12.4Windows NT的綫程狀態及調度

12.4.1綫程狀態轉換

12.4.2內核調度程序

12.4.3進程和綫程的優先級

12.5Windows NT的同步對象

12.5.1綫程同步概述

12.5.2用Windows NT對象同步

12.6虛擬存儲管理

12.6.1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

12.6.2虛擬分頁

12.6.3頁麵調度策略和工作集

12.6.4頁架狀態和頁架數據結構

12.6.5主存映射文件和視圖

12.7輸入輸齣係統

12.7.1輸入輸齣係統的結構

12.7.2統一的驅動程序模型

12.7.3異步I/O操作和I/O請求處理過程

12.7.4映像文件I/O

12.8Windows NT的內裝網絡

12.8.1Windows NT內裝網絡的特色

12.8.2Windows NT內裝網絡的體係結構

12.9對象管理程序

12.10本地過程調用

12.11Windows NT的安全性

12.11.1Windows NT的安全性

12.11.2存取令牌和安全描述體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3章Linux操作係統*

13.1Linux操作係統概述

13.1.1Linux的誕生和發展

13.1.2Linux的版本

13.1.3Linux內核的組成

13.1.4Linux的特點

13.2Linux進程管理

13.2.1Linux進程概述

13.2.2Linux進程的狀態

13.2.3Linux進程的標識

13.2.4Linux進程的調度

13.2.5Linux進程的創建和撤銷

13.3Linux的存儲管理

13.3.1Linux的虛擬存儲空間

13.3.2Linux的地址映射

13.3.3Linux物理內存的管理

13.3.4頁麵分配算法

13.3.5缺頁中斷

13.3.6緩存和刷新機製

13.4Linux文件管理

13.4.1Linux虛擬文件係統概述

13.4.2VFS超級塊

13.4.3VFS索引節點對象

13.4.4目錄項對象

13.4.5文件對象

13.5EXT文件係統

13.5.1EXT2/EXT3/EXT4文件係統的特點

13.5.2EXT2文件係統的磁盤結構

13.5.3EXT2超級塊

13.5.4組描述符

13.5.5塊位圖

13.5.6EXT2文件係統inode結構

13.5.7Linux文件係統的控製

13.6Linux設備管理

13.6.1Linux設備管理概述

13.6.2Linux I/O子係統的設計

13.6.3Linux的字符設備管理

13.6.4Linux的塊設備管理

13.6.5緩衝區與buffer結構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前言
首先要衷心感謝廣大讀者的厚愛和支持,本書齣版二十幾年來,已印刷二十多次,發行數十萬冊。廣大讀者把他們積纍的經驗和體會無私地貢獻給我們,為本書的改進和提高做齣瞭貢獻,在此嚮廣大讀者錶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
此次修訂齣版的第4版以經典操作係統基本原理和概念為框架和基綫,以密切反映現代操作係統技術的新發展和新特徵為重點。因為幾十年來,操作係統經曆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盡管現代操作係統以多綫程、微內核、SMP多處理器係統、客戶/服務器模式和分布式、網絡係統為特徵,但操作係統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不但沒有什麼變化,而且更趨成熟,它依然是操作係統的基本骨架。在此基礎上,多綫程機製、微內核與客戶/服務器模式、分布式係統等仍是當前發展的熱點,本書通過在專門章節中加以研討,或者將其融閤在全書之中加以介紹。
本書目錄中畫有*號部分,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進行變動,並鼓勵讀者通過自學(課內學時有限)來掌握它。本書內容闡述深入淺齣,適閤自學。
本書以現代操作係統的典型係統Windows NT、UNIX和Linux係統作為全書的範例,並將近代UNIX係統(如Solaris等)的先進技術和機製分散到各章中作為該章的典型範例來使用,以收到與全書內容緊密結閤的效果,便於讀者領會和理解該章所述的內容。Windows NT和Linux作為一個係統範例自成一章,便於讀者從係統整體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一個操作係統。建議讀者在閱讀各章時也參考Windows NT和Linux的相關內容。
本書第9章、第10章、第12章由屠立德老師編寫,第5章、第7章、第8章、第11章由金雪雲老師編寫,其他部分由王丹老師編寫。屠立德教授負責全書的審閱、校核和定稿。由於時間倉促以及作者水平所限,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2014年6月

《現代計算係統導論》 內容概要 《現代計算係統導論》是一本深入探討當代計算機係統核心概念、結構與運作原理的權威著作。本書旨在為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及相關領域的學生、研究人員和從業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理解框架。不同於聚焦於特定技術細節或曆史演進的教材,《現代計算係統導論》著眼於當前計算環境的實際需求與發展趨勢,以一種係統化、模塊化的方式,係統性地解析瞭構成現代計算係統的基石。 本書的撰寫風格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力求在抽象的概念闡述與具體的應用場景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作者們憑藉其豐富的教學和研發經驗,將復雜的計算原理以清晰、邏輯嚴謹的方式呈現,輔以大量精心設計的實例、圖示和思考題,引導讀者主動探索和掌握知識。全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現代計算係統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計算環境的抽象與基礎 本部分首先對現代計算環境進行宏觀層麵的描繪,探討瞭硬件與軟件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以實現復雜的計算任務。我們深入分析瞭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層次結構(緩存、主存、輔助存儲)、輸入/輸齣(I/O)設備以及它們之間的數據傳輸機製。在此基礎上,本書詳細介紹瞭不同層次的抽象,從物理硬件到邏輯概念,是如何逐步構建齣我們所見的計算係統的。 指令集架構(ISA):本書將ISA視為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鍵接口,詳細闡述瞭不同ISA的設計原則、指令格式、尋址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程序性能和可移植性。我們不局限於某種特定ISA,而是探討其普遍的設計理念和演變方嚮,包括RISC與CISC的優劣勢分析。 數字邏輯與計算機組織:在此部分,我們迴顧瞭構建數字電路的基本邏輯門,並在此基礎上展示瞭如何設計更復雜的邏輯單元,如算術邏輯單元(ALU)和控製器。然後,本書將這些邏輯單元組織起來,描繪瞭CPU的內部結構,包括寄存器、程序計數器(PC)、指令譯碼器和執行單元。數據通路和控製邏輯的設計原理得到詳細講解,幫助讀者理解指令是如何在硬件層麵被執行的。 存儲器係統:現代計算係統對存儲器性能有著極高的要求。本書係統地介紹瞭存儲器層次結構,包括高速緩存(cache)的工作原理、命中率與失效率的影響、寫策略以及多級緩存的設計。主存儲器(RAM)的組織方式、訪問延遲以及虛擬存儲器(VM)的概念與實現機製也被深入探討。虛擬存儲器如何通過頁錶、TLB等機製將邏輯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以及其在提高內存利用率和保護程序獨立性方麵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 輸入/輸齣(I/O)係統:I/O設備與CPU之間的高效通信是提升係統整體性能的關鍵。本書分析瞭不同I/O設備的特性,以及CPU與I/O設備之間交互的多種方式,如程序查詢、中斷和直接內存訪問(DMA)。DMA如何允許設備直接與內存交換數據,從而減輕CPU負擔,是本章的重要討論內容。 第二部分:操作係統作為抽象層 操作係統是現代計算係統的核心軟件,它為應用程序提供瞭服務,並管理著底層的硬件資源。本部分將深入剖析操作係統的本質、功能以及關鍵組件。本書著重於操作係統如何通過提供抽象來簡化應用程序的開發,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協調共享的硬件資源。 進程與綫程管理:進程是程序的一次執行實例,是操作係統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基本單位。本書詳細闡述瞭進程的狀態(就緒、運行、阻塞等)、進程控製塊(PCB)的作用,以及進程創建、終止和切換的機製。綫程作為進程內的更小執行單元,其概念、優勢(如並發性、資源共享)和與進程的區彆被清晰地解析。多綫程模型的實現(如內核級綫程、用戶級綫程)以及綫程同步與通信(如互斥鎖、信號量、條件變量)的常用方法得到詳細講解,以避免並發執行中的數據競態問題。 CPU調度:如何有效地將CPU分配給就緒的進程或綫程,是操作係統調度算法的核心任務。本書介紹瞭多種經典的調度算法,如先來先服務(FCFS)、最短作業優先(SJF)、優先級調度、輪轉法(Round-Robin)等,並分析瞭它們在吞吐量、周轉時間、等待時間等方麵的優缺點。實時調度算法的特殊要求和實現方式也被提及。 內存管理:除瞭前文提到的虛擬存儲器,本部分將更側重於操作係統如何管理物理內存。連續內存分配(如固定分區、可變分區)的優缺點,以及分頁、分段等非連續內存分配技術的原理和實現(如頁錶、段錶)被詳細介紹。頁麵置換算法(如FIFO、LRU、Optimal)如何決定在內存不足時淘汰哪個頁麵,以及其對係統性能的影響,是本章的重點。 文件係統:文件係統是組織和管理磁盤等持久性存儲設備上數據的方式。本書探討瞭文件係統的基本概念,如文件、目錄、路徑名,以及文件在磁盤上的組織方式(如連續分配、鏈式分配、索引分配)。文件係統的元數據管理、目錄結構(如單級、二級、樹形)、文件訪問控製和權限管理等也是重要的討論內容。 I/O係統管理:操作係統如何管理I/O設備,為應用程序提供統一的接口。設備驅動程序的作用、緩衝與緩存技術、設備分配與釋放策略等都得到深入分析。 第三部分:並發與同步 在多處理器或多核環境下,多個進程或綫程可能需要同時訪問共享資源,這就引入瞭並發與同步的問題。本部分將深入探討這些挑戰,並介紹解決這些問題的常用技術和模式。 並發執行的挑戰:本書首先定義瞭並發的含義,並闡述瞭由於並發執行可能導緻的各種問題,如競態條件(Race Condition)、死鎖(Deadlock)、活鎖(Livelock)和飢餓(Starvation)。通過生動具體的例子,揭示瞭這些問題産生的根源。 同步機製:為瞭解決並發問題,操作係統提供瞭多種同步機製。本書詳細介紹瞭互斥鎖(Mutex)、信號量(Semaphore)、條件變量(Condition Variable)、管程(Monitor)等同步原語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何正確地使用這些機製來保護共享數據,保證程序的正確性,是本章的重點。 死鎖的預防、避免與檢測:死鎖是並發係統中一個棘手的問題。本書係統地分析瞭死鎖産生的四個必要條件(互斥、占有並等待、不可剝奪、循環等待),並介紹瞭多種死鎖的處理策略,包括死鎖預防(如打破必要條件)、死鎖避免(如銀行傢算法)以及死鎖檢測與恢復。 第四部分:網絡通信與分布式係統基礎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通信和分布式係統已經成為現代計算係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部分將從操作係統的角度,探討網絡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布式係統中涉及的關鍵概念。 網絡協議棧:本書以TCP/IP協議棧為例,詳細介紹瞭各層協議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IP)、傳輸層(TCP/UDP)和應用層(HTTP, DNS等)。重點講解瞭TCP的可靠性保證機製(如序號、確認、重傳)和UDP的無連接、不可靠特性。 套接字編程:本書介紹瞭如何利用套接字(Socket)API進行網絡應用程序開發。通過實例演示,說明如何創建套接字、進行連接、發送和接收數據,以及如何處理網絡通信中的常見問題。 分布式係統的基本概念:分布式係統是指由多個相互獨立的計算機組成的係統,它們通過網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一個目標。本書探討瞭分布式係統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一緻性、容錯性、可伸縮性、透明性等,以及分布式係統中麵臨的挑戰,如網絡延遲、節點故障、數據同步等。 總結 《現代計算係統導論》以其結構清晰、內容翔實、講解深入淺齣的特點,為讀者構建瞭一個關於現代計算係統全麵而係統的認知框架。本書不僅關注理論知識,更強調其在實際係統中的應用。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操作係統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以及如何設計和構建更高效、更可靠、更具擴展性的計算係統。本書是計算機科學教育領域的寶貴資源,對於任何希望在計算領域取得成就的專業人士而言,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是我計算機科學學習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從零開始接觸操作係統,一開始真的是一頭霧水,各種進程、綫程、內存管理、文件係統……聽起來都像是天書。但當我翻開這本《操作係統基礎(第4版)》,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作者的講解深入淺齣,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對於進程的切換,書裏描繪的就像是多位明星輪流上颱錶演,主持人(CPU)需要記錄下上一位明星的錶演狀態(上下文),然後安排下一位明星登場,錶演結束後再把上一位明星叫迴來繼續。這種形象的比喻讓我很快就理解瞭進程調度的核心思想。

評分

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和紙張觸感都相當不錯,翻閱起來是一種享受。內容方麵,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操作係統的比較分析。作者並沒有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操作係統,而是廣泛地引用瞭UNIX、Linux、Windows等經典操作係統的設計理念和實現細節,這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到操作係統的多樣性和共通性。舉個例子,在講解死鎖時,作者不僅列舉瞭産生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還詳細分析瞭如何利用銀行傢算法來預防和避免死鎖,並且對比瞭不同操作係統在處理死鎖問題上的策略,這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還穿插瞭大量的實例分析,特彆是對Linux內核中的一些關鍵數據結構和算法進行瞭剖析。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代碼層麵,但通過書中的講解,我對Linux的進程調度、內存分配等機製有瞭一個初步的認識,這對於我將來學習Linux係統編程或者進行內核開發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書中的一些習題也很有挑戰性,能夠幫助我鞏固所學知識,並且引發我進一步的思考。

評分

作為一名多年的IT從業者,我一直覺得操作係統是計算機體係結構中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但卻很少有書籍能把這麼復雜的東西講得既權威又易懂。《操作係統基礎(第4版)》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並發和同步的部分,作者對信號量、互斥鎖、條件變量等概念的闡述清晰而透徹,並且通過各種實際場景來展示它們的應用,讓我深刻理解瞭多綫程環境下如何避免競態條件和保證數據的一緻性。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是所有對操作係統感興趣的人的必讀之作。

評分

說實話,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操作係統的理解僅限於“能用就行”,沒想到裏麵竟然有如此多的學問。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進程管理,到後麵的內存、文件係統,再到更高級的設備管理和安全,層層遞進,邏輯性極強。每一次讀完一個章節,都能感覺到自己對操作係統的認識又上瞭一個颱階。尤其是關於虛擬內存的部分,這本書用大量的圖示和僞代碼來解釋頁錶、TLB、頁麵置換算法等,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夠理解得明明白白,甚至能夠自己推導齣一些算法的優缺點。

評分

不錯的書,是正版的,值得購買。

評分

正版書,送貨速度也快。好評

評分

好書,對於科普很不錯

評分

不錯的書,是正版的,值得購買。

評分

來咯啊推薦啦呼稀裏糊塗

評分

好書,對於科普很不錯

評分

不錯的操作係統基礎的教材

評分

不錯的操作係統基礎的教材

評分

正版書,送貨速度也快。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