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准备参加GRE考试的考生以及想提高英语水平的读者 ★ GRE核心单词巩固练习,所背所练即所考
★ GRE入门阶段基础训练,平稳过渡到真题
★ GRE填空必备模拟试题,形式完全模仿真题
★ GRE业内团队精心编写,琦叔出品必属精品
内容简介
《GRE基础填空24套精练与精析》密切结合GRE考试,书中的题目均由SAT句子填空题改编而成,形式完全模仿真题,共包含24套针对GRE基础填空的练习题目。每道题均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运用“方程等号”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标记,将解题过程化繁为简,增强对题目推理的逻辑性,供考生巩固所学,提高对考试的适应性。同时,每套题前归纳并总结出本套题目所涉及的核心词汇,可以在做题前先检验对这些词汇的掌握程度,再利用题目提升“题感”。本书可以与《GRE 核心词汇考法精析》搭配使用,帮助考生在掌握单词基本词义后,再通过做题检验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黄晨成,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学院,于 2011 年 6 月参加 GRE 考试并获得高分,加入“小牛人俱乐部”,对 GRE 填空的逻辑思路和解题规律有深入研究。
戈弋,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陈琦老师“关门弟子”,深度钻研GRE考试,主讲GRE词汇和GRE填空。
陈琦,微臣教育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科学系。从大四开始教授GRE,常年活跃在GRE考场与教学一线,GRE培训领域的标杆性人物,是代表中国优秀青年的GRE高分组织“小牛人俱乐部”的组织者。著有《GRE核心词汇考法精析》(再要你命3000)及其便携版、《GRE核心词汇助记与精练》、《GRE高分必备短语搭配》。
内页插图
目录
Practice 01……………………1
Practice 02……………………15
Practice 03……………………29
Practice 04……………………43
Practice 05……………………57
Practice 06……………………71
Practice 07……………………84
Practice 08……………………98
Practice 09……………………111
Practice 10……………………124
Practice 11……………………137
Practice 12……………………150
Practice 13……………………163
Practice 14……………………176
Practice 15……………………189
Practice 16……………………202
Practice 17……………………215
Practice 18……………………228
Practice 19……………………241
Practice 20……………………255
Practice 21……………………269
Practice 22……………………282
Practice 23……………………296
Practice 24……………………309
前言/序言
序一
2009年12月,香港新蒲岗SAT考区,我和满屋子90后,参加了我的第一次SAT考试。我衷心佩服这些高中生,能够在这样小小的年纪就拥有和GRE考试相媲美的词汇量,敢于面对与GRE阅读难度不相上下的更加丰富的阅读材料。当时,我正在新东方负责GRE项目的运营,有意将SAT的填空题改编为GRE填空的入门级备考资料,以辅助考生进行单词记忆和逻辑训练。在那时,这个念头闪现了多次,但只是闪现。一件事只是有想法而没有立刻落实,这件事很容易就没有然后了。但另一种可能性是,这件事是在等待某些人的出现。
在新东方教授GRE的10年间,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被称为新东方“命根子”、大多数教师以及机构都不愿意触碰的GRE项目,从而有机会影响了中国最有才华的一批批青年。黄晨成就是当年我组织的超高分学员俱乐部——“小牛人俱乐部”中的一员。他是罕见的一位对GRE充满感情的学生,在GRE考试后对它投入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备考中投入的时间。曾经被GRE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经历,让他在考后以加倍的方式去破解这个考试的规律:整理GRE的讲课内容,录成视频,导成表格,再做成电子词典。如果一个人的努力没有被人赏识,那一定是做的还不够多。在黄晨成如此蹂躏GRE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他。于是我邀请他协助我录制与《GRE核心词汇考法精析》(再要你命3000)配套的音频。他的认真,愿意与GRE较劲的精神是所有考试培训行业中的人都要学习的。
2012年12月,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我录制了目前在网上盗版极其泛滥,但却让更多人知道了我的GRE填空单词课程。为了避免录制过程中一个人面对镜头傻傻地讲课的巨大痛苦,我在微博上征集了4名学生作为现场观众。其中,有一名90后男生——戈弋。戈弋做事非常踏实,在课程结束后,我还会安排一些事情让他帮助我。从制作一张张精美的PPT,到编辑“琦叔GRE”公共微信平台每天的消息,到组织“GRE备考小组”的答疑与试讲,再到SAT题目的改编,直到成为本书的作者之一,这个时间用时13个月。这13个月中我们共同做过的一件件事情是彼此信任感和默契感的基础。恰好3年前有过的改编SAT题目的想法,在3年后因为这个90后的出现,种子开始发芽了。
在2012年录制课程的时候,戈弋对我说:“琦叔啊,你的舞台应该不止于此。” 2014年2月底,我辞职离开工作了10年的新东方。我要感谢当时来自各方的力量促使我做出这样的决定,其中包括戈弋的部分。好的搭档就应该是这样相互促进。而戈弋也放弃了2014年的美国研究生院的申请,加入了我创立的机构“微臣教育”。
记得“要你命3000”上市时,就有人问我,周书林(“要你命3000”作者之一)去了香港后,还会有人和你一起来做事,和你一块写书吗?说实话,我确实有过这样的担心。但后来我发现,只要在做事,做有意义的事,我一定会认识更多的朋友。于是,大家能看到我们针对GRE考试而出版的各个阶段的书籍,那都是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努力、一起建立信任的见证。
对于正在备考GRE的你,希望我们的交集不仅仅只是GRE。当下你的努力,会换来我们将来更多的可能性。
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执行控。我们一直在奔跑,加油!
琦叔
于微臣教育
序二
新GRE考试的填空题,可以说是现行的以英语为载体的考试中最难的题型之一。解决新GRE填空题要求考生同时拥有极高的单词量、优秀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复合句结构分析能力。传统上,解决填空题要经历分析句子结构、分析逻辑方向、阅读选项填答案等这些步骤。于是,想要在填空部分取得高分,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熟悉出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最终将解题思路固化到自己脑海中。如此循环反复,实在不是一件美差。
回想我自己准备GRE的那个学期,GRE三个字母几乎可说是全部时光的代名词。每天清晨在宿舍楼尚未开门的时候被琦叔的“纯裸考”叫(xià)醒,睡眼朦胧地听着琦叔的单项班音频去洗漱,然后坐在单元楼门口开始背单词等待开门。其实最开始我是在宿舍背单词的。然而宿舍温暖又舒服,背单词枯燥又乏味,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总是不自觉就继续梦周公去了。所以后来选择了单元楼门口。这里没有暖气,总是冷飕飕,而且距离卫生间很近,时不时还会飘来一股“暧昧”的气息。此二者结合起来,效果堪比悬梁刺股——而且是全方位无差别渗透式的。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挺苦(哔)的,但一段时间过去,我发现自己的单词水平变得足够应付GRE填空了,而后做填空题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这大概就是所谓“被虐得久了,不经意间就擅长了”。
五个多月的辛苦,换回了1106G Verbal部分730的成绩。回想这一路艰辛,我深深地觉得自己被GRE欺负得挺惨。于是我觉得我有必要做点什么,让GRE也郁闷一下,让之后的考生在备考时能舒服一点。于是,我将琦叔类反单项班的内容整理,然后录制成视频;将琦叔的“3000”整理成Excel表格,然后编程转换为Babylon词典;又统筹安排了“3000”的音频录制工作(虽然最后两个单元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完成)。
然而做完这些之后,我总感觉还不够,因为让人糟心但又十分重要的填空依然在嚣张,折磨着一批批考生。而考生之所以认为填空难,是因为解题方法不够“接地气”——为了保证逻辑的完备性,而忽略了“越是简单机械的方法越容易被考生接受并固化为技巧”这个事实。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准备GRE填空的艰难,其实来自于真正的解题方法与固化在学生脑海中的解题技巧之间的差距。
2014年初,琦叔找到我,向我介绍了一套解决填空题的方法,希望能将它整理成书。这套方法是琦叔前前后后三十多次考试的经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最多的填空题。它提炼了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化了原本复杂繁琐的解题步骤,形成“解方程”一般的固定技巧模式,从而填补了这个差距。
书中的题目选自SAT考试的填空部分。在单词量要求上,书中的题目和GRE考试题相差无几。同时,在逻辑难度上,书中的题目又比GRE考试容易一些。这种选择是有意而为的,它能促使刚开始准备GRE的考生进行大量单词的记忆,同时难度适中,有助于考生理解解题思路,再固化到脑海中。此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琦叔反复强调所有内容和形式都要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对单词的释义要做到“怎么考就怎么解释”;对思路的阐述要做到“怎样方便考生记忆归纳就怎样叙述”;而对于题目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琦叔则要求与考场屏幕上显示风格尽可能接近。在我和戈弋反复斟酌之后,琦叔还会对每一套题的解析亲自把关,精益求精。
经过半年多的整理,数次审校,“24套”终于能够出版。我相信,这一本饱含诚意的书,能够帮助GRE考生更加轻松地完成备考,也就意味着能让GRE稍微郁闷一下了。
GRE可能是你人生中会遇到的最难的考试之一,它就像砖块砌成的高墙,挡在你出国留学的路途中间。然而,它也让你有机会证明你对征服GRE继而出国留学是多么的渴望,并将那些不那么渴望的人阻在身后。祝愿所有翻开“24套”的GRE考生都能一路坚持,不为高墙所阻,成功飞跃重洋。
黄晨成
Liam Huang
序三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我高三那年,在我生命中第二苦逼情境下(第一苦逼应该是当前刚刚工作的状态),这句话带给我的冲击是如此之大,延续至今。
生无所息,对于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的是生命中永远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你想要多体验,如果你想要多实现,那就必须永不停息地去奋斗。
和所有翻开这本书的G友一样,曾经的我,也是茫茫出国大军中的一员;
我也有过暑假天天翻“3000”却怎么也记不住的痛苦;
我也有每天凌晨3点下自习,独自骑车穿行整个校园的彷徨;
我也有过半夜12点在明德楼的空教室里对着电脑大声练习口语题的无奈;
每当我累了,倦了,厌了,心情不好了,羡慕同学舌尖上的中国了,嫉妒别人出去玩耍了,我会暗暗对自己说“生无所息”。如果想在未来获得更美好的体验,当下的你只能选择默默奋斗。
以上是我在大学前三年的所感所悟;其实我的大学生活中,最充实的时光莫过于大四这一年。
大三上学期因为录制网络课堂的机缘巧合结识了琦叔,当时就为琦叔的GRE学识水平而折腰;而大三的暑假,琦叔要为B班的开课做一些准备(叔永远是这么严谨和负责),组建了备考小组。很荣幸,我成为了备考小组的一员,从那一刻,我拉开了充实大四生活的序幕,而《GRE基础填空24套精练与精析》,也在这个过程中酝酿而生。
2013年10月20日,备考小组开始SAT原始填空题目的整理;
2013年11月13日,微信公共平台“琦叔GRE”正式开通,第一天发布的资料是《GRE基础填空24套精练与精析》前3套;
2013年12月20日,琦叔联系我和Liam合作,一起编写“24套”的相关解析;
2014年3月8日,“24套”的题目电子版全部更新完毕;
2014年3月底,人生第一次使用YY平台授课,为线下点题班的学员做24套题的在线答疑与解析。
大四的宿舍必然是无比热闹与疯狂的,而讲课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于是我选择了在人民大学东风七楼第4层的楼道授课。漆黑的楼道,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抱着电脑,对着屏幕,每天一讲就是2个小时,周边不时还会传来“double kill”游戏的声音与路人惊诧与戏谑的目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完整地进行了整个24套题的答疑,从此有了“楼道讲师”的绰号。
坦白说,整个大学4年,我从没有为一篇论文费过如此之多的心力,而“24套”从最初的题目编排到最后的解析校审,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可以看到我的身影,这是我大学四年以来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在毕业之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这本书,而不是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体现了我4年来的最高学术水平。
大四这一年,的确是我最充实的一年:面临大学毕业,放弃之前计划了3年的出国,在新东方教授GRE,跟随琦叔创业离开新东方加盟微臣教育。毕业、就业、辞职、创业,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我年轻,想有更多的体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属于自己更美好的明天。
在这条路上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我的老板——琦叔。从老师到老板,琦叔对我的教导不能更多,不仅仅是GRE填空,更是那种甘愿放弃优厚的生活,为了理想坚持出来创业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也愿意尽全力,让微臣变得更好。
我还想要感谢备考小组的成员,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我和琦叔是万万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912道题目的整理和改编的。特别感谢肖一凡的单词检索,杨嘉晟的单词释义,李墨的题目审核,夏梦的排版,你们的付出会在GRE的备考历史中永垂不朽。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是你们对我的体谅和包容,让我能安心去完成“24套”的相关工作,尤其对我的爸爸妈妈,我想说一声:“对不起,我没办法花太多时间陪你们。”
生无所息,一旦你选择了GRE,就注定要选择汗水与辛劳。愿这本书与我的故事能给你些许安慰,慰藉那些在GRE备考之旅上奔驰的猛士,让你们在备考的路上不再孤独。
戈弋 Glee
于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
《GRE词汇进阶:精准定位与高效记忆》 内容简介: 对于正在备考GRE的你来说,词汇是通往高分的基石,而精准、高效的词汇掌握则是决胜的关键。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词汇大全,而是聚焦于GRE考试的核心词汇,通过深入的词源分析、细致的语义辨析以及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考生精准定位高频且易混淆的词汇,建立起牢固的词汇认知体系,最终实现高效记忆与灵活运用。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进阶”与“精准”的定位。它认识到,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虽然接触了大量的词汇,但往往停留在“眼熟”的层面,难以在实际的填空题和阅读理解中准确运用。究其原因,在于对词汇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其细微的语义差别、情感色彩以及语境下的适用性把握不足。本书正是针对这一痛点,精心设计了内容和编排,旨在将考生的词汇学习从“量”的积累提升到“质”的飞跃。 核心内容模块: 一、深度词源解析:追根溯源,理解核心 本书将词汇学习的起点设定在词源。我们相信,理解一个词的起源,如同理解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其核心含义、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词汇的内在联系。 常见词根、词缀的系统梳理: 针对GRE常考词汇,本书提炼出最核心的词根、词缀,并系统地梳理它们的含义和构词规律。例如,我们会深入剖析“bene-” (好) 在“benefactor”、“benevolent”、“benign”等词中的体现,以及“-mal” (坏) 在“malice”、“malfunction”、“malignant”中的作用。通过掌握这些构建模块,考生将能够触类旁通,快速 decipher 陌生词汇的含义,而非孤立记忆。 词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背景: 针对部分具有特殊历史或文化背景的词汇,本书会进行简要的阐述。例如,理解“quixotic”一词的由来,有助于我们体会其“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和不切实际。这种深度的文化洞察,不仅能增强记忆的趣味性,更能帮助考生在阅读理解中捕捉作者的语气和态度。 同义词、反义词的词源关联: 很多同义词、反义词在词源上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截然不同。本书会结合词源,分析它们之间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例如,同为表示“悲伤”的词汇,如“sorrow”和“grief”,虽然都表示悲伤,但“grief”往往伴随着更强烈的痛苦和失落感,其词源也可能揭示这种情感的强度。 二、精细语义辨析:细致入微,区分毫厘 GRE填空题的精髓在于对词汇语义的精确理解和辨析。一个词的细微差别,可能直接决定答案的选择。本书将在这方面进行深度挖掘。 高频易混淆词汇对比: 针对GRE填空中反复出现的、意义相近但用法和侧重点不同的词汇,本书会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例如,我们会辨析“ubiquitous”、“omnipresent”和“pervasive”的区别,它们都表示“普遍存在”,但“ubiquitous”强调“无处不在”,“omnipresent”更偏向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而“pervasive”则侧重于“蔓延”和“渗透”。 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与情感色彩: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具体含义和所传达的情感色彩可能截然不同。本书会通过大量例句,分析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并指出其可能蕴含的褒义、贬义或中性色彩。例如,“ambitious”一词,可以表示积极进取的“雄心勃勃”,也可能带有贬义地指向“野心勃勃”甚至“不择手段”。 词汇的搭配与惯用法: 词汇的学习不应止步于孤立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在句子中的搭配和惯用法。本书会提炼出GRE常考词汇的典型搭配,帮助考生在造句和理解句子时更加准确。例如,“profound”常与“impact”、“influence”、“understanding”等词搭配,而“profoundly”则常与“moved”、“disappointed”等表示感受的词搭配。 三、科学高效记忆方法:事半功倍,牢固掌握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但高效的记忆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本书将介绍多种科学的记忆策略。 联想记忆法: 结合词源、谐音、故事等多种方式,引导考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联想,将抽象的词汇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记忆点。例如,记忆“gargantuan”(巨大的),可以联想到一个夸张的、长着大嗓门的巨人,形象生动,过目不忘。 语境复习法: 强调在真实的句子和语境中复习词汇,避免死记硬背。本书提供的例句均是模拟GRE考试的风格,让考生在阅读中巩固词汇,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间隔重复与主动回忆: 借鉴科学的记忆曲线原理,设计科学的复习计划,引导考生通过主动回忆来加深记忆。本书的练习题部分会遵循这一原则,让考生在不同时间点反复回顾和测试,确保词汇真正内化。 “主动输出”练习: 鼓励考生进行主动的词汇运用,例如,尝试用新学的词汇造句,或者在写作中刻意使用。虽然本书以填空为导向,但其提供的练习和解析,也能极大地促进考生在其他部分的词汇运用。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GRE真题导向: 本书所选词汇和例句均紧密围绕GRE考试的实际考查内容,力求贴近考情,帮助考生聚焦核心。 条理清晰的结构: 内容编排逻辑严谨,从词源到语义,再到记忆方法,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词汇学习闭环。 丰富的例证与练习: 大量精心设计的例句和针对性练习,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 详实的解析: 对每个词汇的释义、辨析和例句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帮助考生深入理解,避免产生误解。 适用人群广泛: 无论是GRE初学者,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词汇水平的考生,本书都能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GRE词汇进阶:精准定位与高效记忆》是一本专为GRE考生量身打造的词汇进阶读物。它将带领你告别低效的“刷题式”记忆,进入一个更加深入、系统、科学的词汇学习新阶段。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不仅能够牢固掌握GRE核心词汇,更能培养出对词汇的敏锐感知力和精准运用能力,为GRE考试的高分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